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车排子地区浅层新近系沙湾组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储集层为"泥包砂"背景下的滩-坝相砂体,该砂体含油后在地震上表现为是短轴状-强振幅突然中断、亮点特征明显、速度降低,波形特征表现为强波谷-强波峰的组合关系。近年来,以宽频带高分辨率处理、高分辨率本征值相干、正演模型、储层反演、油气综合检测等技术,使准噶尔盆地克拉玛依油田首次在新近系发现较大油藏,也为盆地南缘前陆斜坡带新近系油气勘探开辟了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2.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新近系沙湾组油藏具有隐蔽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根据录井、测井及取心资料分析,认为车排子地区新近系沙湾组发育典型的辫状河扇沉积,并具有砂砾岩体较为发育的特点.研究区辫状河扇砂体呈宽阔的席状展布,沉积构造以多种类型的交错层理为主;可划分为辫状河扇近端、中部和远端3种亚相,其中近端亚相和中部亚相发育广泛的辫状河道沉积,中部亚相可进一步划分为辫状河道、河道砂坝和河道间3种沉积微相.由于辫状河道改道频繁、极不稳定,导致各沉积微相之间分异不明显,辫状河道与河道砂坝叠置出现;在层序韵律上具有向上变细的正韵律特征,测井曲线上表现为自然伽马、自然电位曲线呈箱形、钟形负异常.车排子地区沙湾组储层为来自西南和西北方向的辫状河道砂体,单砂体呈条带状展布,纵向上叠加连片,与构造相互配置,可形成大范围分布的复杂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3.
火山岩油气藏已经成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油气勘探及开发挖潜的一种重要油气藏类型,而火山岩体的识别是车排子地区石炭系油气勘探的关键。利用该区钻井资料及岩性解释结果,对车排子连片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精细标定,划分出3个火山岩喷发序列,并应用Epos3.0地震解释系统对划分出的3个序列进行精细解释,再应用高分辨率本征值相干算法落实断裂组合,利用多属性划分的地震相图确定火山岩相的平面分布,通过独特的异常体雕刻技术确定火山岩体的空间分布,最终发现和落实12个火山岩体圈闲,Epos3.0地震解释系统在该地区取得了良好的地质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车排子地区新近系沙湾组相继在排2井、车89井、车95井获得工业油流.展示了该区良好的含油气前景。车89井油气藏的储层为一套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油气来源于二叠系和侏罗系的次生混源油气源,为一构造-岩性型复合圈闭。与车89井沙湾组出油气特征相比较。其下伏白垩系与其有相似的沉积、储层和油气成藏条件.并且该区在白垩系车64井、车38井、车56井等井见油气显示,只是并未获得储量,因此该区白垩系有很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5.
利用岩石学、粒度分析、测井相等资料对车排子油田新近系沙湾组一段(N1s1)沉积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N1s1是辫状河入湖形成的辫状河三角洲,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2个亚相,由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支流间湾、远砂坝和前三角洲泥共5个微相组成,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砂坝为有利储集相带;沉积演化经过了湖平面不断下降→逐渐上升→快速上升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地区侏罗系扇三角洲沉积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地区侏罗系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岩石相、测井相、地震相分析研究基础上,对该区扇三角洲沉积体系进行了沉积微相组合划分,并对各沉积相组合特征分析研究认为,该区扇三角洲沉积的总体特征为:近源、粒级粗、堆积速率快,岩石相、地震相类型丰富.同时还对该区扇三角洲沉积模式和岩性圈闭形成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对该区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利用地震资料直接找油气的基础是通过精细岩石物理分析和精确正演模拟揭示储集层岩性、物性和流体与地震反射特征的关系。对车排子地区沙湾组储集层岩石物理参数的统计表明,该区油层、水层和干层之间物性参数存在一定差异,应用实际测井资料进行精细地震正演、流体替换和AVO模拟发现,沙湾组砂岩在含油饱和度大于70%时,表现为强振幅和振幅随炮检距增大而增大的AVO特征,含油饱和度小于40%时,则相反;含油饱和度为40%~70%时,其振幅随炮检距变化而基本不变。应用建立的虚拟测井曲线进行地震正演模拟,结合叠前、叠后地震属性分析,对钻探目标进行评价,实现了砂体含油性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钻吻合。图6参11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厘定车排子凸起新近系沙湾组的油气来源,利用全烃气相色谱和热蒸发烃色谱方法对研究区的原油和油砂进行轻烃组成分析,结果表明车排子凸起北部稠油和南部稀油具有相似的轻烃地球化学特征。其原油母质来源均为腐泥型有机质,轻烃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原油成熟度均处于成熟阶段。分析不同类型原油具有相似轻烃地球化学特征的原因认为,研究区早期充注原油的轻烃组分多已散失或遭受生物降解作用,现今稠油和稀油中的轻烃组分主要为后期油气充注的结果,主要反映的是二次充注的原油特征。根据对准噶尔盆地烃源岩的研究认为,车排子凸起后期充注的原油应来源于昌吉凹陷二叠系富含低等水生生物母质类型的烃源岩。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地区石炭系火成岩勘探存在较多难题。其石炭系火成岩储层地震反射杂乱,预测火成岩有利储层分布及裂缝有利发育区的难度较大。根据钻井和地震资料,利用重磁电预测技术和地震预测技术等对车排子地区石炭系火成岩的烃源岩条件、油气成藏条件及勘探关键技术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自海西期形成以来长期继承性隆起,是油气的有利运移指向区;昌吉凹陷和四棵树凹陷的油气通过断层和裂缝运移至石炭系火成岩裂缝—孔隙型储层中聚集成藏;研究区石炭系火成岩具有生烃条件,可以提供油源形成自生自储型油气藏。车排子地区石炭系发育巨厚火成岩,并已获得工业油气流;其火成岩储层的含油气性主要与裂缝发育程度成正相关。根据研究区石炭系火成岩储层、断裂破碎带及裂缝分布的预测结果,已成功钻探32口井,其中11口井获得工业油气流,已上报控制石油地质储量6 101×104t。  相似文献   

10.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油气成藏期次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车排子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西部,在不同层位发现众多稠油及油气显示,并发现了具有工业价值的轻质油,因此,研究该区的油气成藏期次,对车排子地区的勘探突破具有重要的意义。该区原油按地化特征的差异可分为3类,油源分析表明它们分别来自中下侏罗统混合型烃源岩、中二叠统烃源岩以及中二叠统和中下侏罗统腐泥型烃源岩的混源。在油源分析和烃源岩生烃史模拟的基础上,结合准噶尔盆地及车排子地区构造发育史,将车排子地区油气充注分为4期,即侏罗纪至早白垩世来自中二叠统烃源岩的油气充注成藏、中晚白垩世以来早期形成的稠油发生再次运移形成次生稠油油藏、新近纪早期来自中下侏罗统烃源岩早期生成的少量油气在中生界、古近系和新近系地层充注成藏以及新近纪中晚期至第四纪来自中下侏罗统烃源岩中晚期生成的油气在新近系地层充注成藏。  相似文献   

11.
沙湾组是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地区一套有利的含油层系,纵向上分为3个砂层组,其沉积特征和成藏条件各有不同。沙湾组一段为一套进积型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古物源和古地形对其沉积展布和物性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沙湾组二段为滩坝砂沉积,其沉积、充填、改造、分选明显受到古波浪、古沉积基准面等古地理环境的影响;沙湾组三段为一套稳定的泥岩沉积,作为区域性的盖层,对沙湾组一段、二段的成藏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沙湾组成藏控制因素包括烃源岩条件、输导条件、保存条件和成藏模式。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利用地震属性变化,在地质条件约束下,综合预测了有利油气分布区。通过钻探,探明稀油储量1500×104t、稠油储量5128×104t,已建成82×104t的年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2.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古近系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单井相分析入手,结合地震、测井、古生物、分析化验资料和岩相古地理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古近系沉积相类型及特征,阐明了沉积相带的平面展布特征及沉积演化的控制因素,并进行了有利区带的预测.结果表明,白垩纪后受构造运动的影响,车排子地区发生沉降,在西北高东南低的古地形背景下,差异沉积明显.受湖平面变化、古地貌、物源供给和古气候的控制,古近纪紫泥泉子组沉积时期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和湖泊沉积,物源来自西北方向;安集海河组沉积时期湖盆范围增大,物源主要来自北方,冲积扇和扇三角洲沉积向北缩进,研究区南部广泛发育滨浅湖沉积.地层发育受沉积特征的控制,有利储集砂体主要为扇三角洲分流河道及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构造-岩性圈闭是研究区下步的勘探重点.  相似文献   

13.
运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及物性分析等方法手段,对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地区侏罗系储层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结合有效储层物性下限计算,探讨了研究区储层的控制因素,划分了储层类型。研究表明,该区发育颗粒支撑砾岩相、杂基支撑砾岩相、含砾砂岩相、砂岩相、粉砂岩相等五类岩相储层,其中砾岩类储层储集空间不发育,多为特低孔超低渗储层;砂岩类储层储集空间发育,以原生孔隙为主,多为中高孔中高渗储层。通过研究区成岩作用类型和强度的定量分析,共识别出11种成岩相。储层的储集物性主要受岩相控制,而成岩作用则促进了储集物性的分异。结合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及物性分析,研究区储层可分为3大类:Ⅰ类为(含砾)砂岩相与中等—强溶蚀成岩相组合控制的储层,储集物性最好;Ⅱ类为粉砂岩相与弱胶结弱溶蚀成岩相组合控制的储层,储集物性次之;Ⅲ类为砾岩相或砂岩相与中等—强胶结弱溶蚀成岩相组合控制的储层,该类储层储集物性最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岩石薄片观察、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以及碳氧同位素分析等岩矿测试分析手段研究了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下白垩统清水河组储层的成岩作用和储层物性的影响因素。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清水河组储层主要经历了压实作用,碳酸盐、方沸石、黄铁矿和黏土矿物胶结作用,以及局部少量的长石和石英的溶蚀作用。根据胶结物的占位关系确定了研究区清水河组储层成岩演化序列,即黄铁矿胶结—方沸石胶结—碳酸盐胶结—长石和石英溶蚀。根据自生碳酸盐矿物的氧同位素值确定了研究区碳酸盐胶结发生在早成岩阶段B期。车排子地区下白垩统清水河组储层成岩相分为以下6种类型:①砾岩胶结相;②砾岩杂基充填相;③(粉)砂岩弱_中压实相;④(粉)砂岩强压实相;⑤(粉)砂岩胶结相;⑥杂(粉)砂岩杂基充填相。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清水河组储层物性直接受控于3个因素:杂基含量、压实作用以及胶结作用。杂基含量主要受控于沉积相展布,辫状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杂基含量较低,而漫滩沼泽和水下分流河道间微相杂基含量较高。压实作用主要决定于地层的埋深,研究区东南部埋深较大,故压实作用更强。胶结作用的强度不易预测,但发生时的深度小于3 800m。最后提出了车排子地区清水河组储层物性主要影响因素的综合模式。  相似文献   

15.
车排子凸起为准噶尔盆地西部隆起的次级构造单元,已发现了春光和春风2个油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6 061×104t.针对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地区复杂地质体,重点研究了车排子地区油气输导体系格架构成、油气输导驱动机制及输导体系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车排子地区为典型的斜坡带,红车断裂带起主要输导作用,与其连通的骨架砂体联合作用,以大规模垂向和横向运移为主,主要形成构造油藏或岩性-构造油藏.地层超剥带不整合起主要输导作用,以横向运移为主,主要形成地层或构造-地层油藏.下切谷沉积体系作为油气横向运移通道,在河谷砂高部位形成河谷充填型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16.
基于实钻资料与地质综合研究,系统分析了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石炭系顶部风化壳结构地质特征及其发育主控因素,总结了风化壳结构发育模式与控藏作用。研究认为,车排子地区石炭系顶部风化壳垂向上具层状结构,自上而下依次为风化粘土层、水解层、淋滤层。风化壳结构形成主要受控于原岩岩性、间断时间和古地形三大因素。风化粘土层和水解层起着封盖、遮挡作用,分布较广的淋滤层具有较好的储集性能,利于油气横向输导。在有水解层或风化粘土层条件下,形成“毯砂”“壳”双输导模式;反之,则油气上窜或下灌,形成单一输导体。在其控制下,该区石炭系顶部风化壳发育壳内、毯砂前缘和复合岩性3种油气藏分布类型。  相似文献   

17.
地震技术在车排子地区岩性油藏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车排子地区岩性油藏砂体厚度较薄,横向变化快、规模小的难题,探讨了岩性油藏预测的研究思路和配套技术。以地震、地质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储层岩石物理特征的分析,利用模型正演分析技术,验证了油砂体的“类亮点”地震反射特征。在单井相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地层切片技术划分有利相带,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和分频检测技术清晰地勾画出砂体边界,结合振幅-厚度半定量来识别油砂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储层预测方法,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