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合金元素对Zr基大块非晶晶化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准晶的共轭结构模型构造出了Zr基非晶合金中准晶相的原子结构模型,用递归方法研究了合金元素对非晶晶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Zr基非晶合金析出的准晶相存在Zr6Ni,Ni6Zr2种结构,Ni6Zr结构优先析出;合金元素Ag,Pd,Pt,Au固溶于准晶中时,占据Cu,Ni原子的位置,增大近邻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这从电子理论角度解释了合金元素Ag,Pd,Pt,Au稳定地促进二十面体准晶(I)相析出的事实.  相似文献   

2.
采用修正的嵌入原子模型(modified embedded atom method,(MEAM)),给出了Cu,Ag,Au,Ni,Pd,Pt,Rh,Ir等元素的所有嵌入原子参数,用所给参数计算了上述元素的单空位形成能、双空位结合能、结构能量差及由它们构成的二元合金的稀溶解热。计算的稀溶解热与实验结果及已有的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现在的计算值与已有的实验结果和Miedema理论计算结果符合得比较好。  相似文献   

3.
用乙醚萃取Au-Sb合金中的Au,加络合剂抑制Sb的水解,提高了测定杂质元素的准确度。查明Sb对杂质元素测定的干扰。杂质元素标准加入回收率82~103%,相对标准偏差2.0~14%。制定了Au-Sb合金中Pt、Pd、Rh、Ir、Ag等26个杂质元素及合金成份Sb的测定方法。取2.5g样品时杂质元素的测定下限为1×10-4~2×10-4%。测定Sb时相对误差<2%。  相似文献   

4.
日本专利2004—084065介绍了一种银合金溅射靶材及用该银合金溅射靶材形成的银合金膜,能够稳定地在大面积的FPD底板上均匀地形成兼备电子器件所要求的低电阻和高的反射率、耐热性、耐蚀性以及与底板的紧密粘结性的银合金膜。该溅射靶材,作为添加元素,合计0.1-0.7原子%含有Zr及/或Hf,合计0.1~1.0原子%含有Cu及/或Ge,余量由不可避的杂质及Ag,是在以Ag为主体的基体中具有将含有添加元素的第二相分散的再结晶组织的,维氏硬度在80HV以下的银合金溅射靶材。  相似文献   

5.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系统的计算了3d、4d和5d过渡元素掺杂的Ni Ti合金晶格参数、形成能、弹性常数和电荷密度,探讨了合金元素的占位倾向以及对马氏体相变温度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V、Cr、Mn、Fe、Co、Pd、Cu各族元素倾向于占据Ni位;Sc、Y、Zr、Hf倾向于占据Ti位。V、Cr、Mn、Fe、Co各族元素和Pd、Pt取代Ni,V、Cr、Mn、Fe各族取代Ti能够不同程度的降低NiTi合金的相变温度M_s;Hf、Zr、Au、Ag取代Ni以及Sc、Y、Hf、Zr取代Ti为能够升高NiTi合金的相变温度M_s;Cu取代Ni则基本不改变NiTi合金的相变温度M_s。这些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进而从微观角度解释了合金元素对相变温度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6.
ICP—AES法分析Au—Zr合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邱红莲  刘继升 《贵金属》1997,18(3):49-52
用ICP-AES法测定Au-Zr合金中Zr及萃取Au后测定微量Pt,Pd,Rh,Ir,Ag等杂质元素,乙醚萃取两次分离,Au的萃取率〉99.9%,Zr不被萃取,存留于水相中,杂质元素标准加入回收率为85~103%,Zr对杂质元素测定的干扰,通过在标准溶液中加Zr匹配及选择分析线的办法消除,取1.0g样品时测定下限为1×10^-4~5×10^-4%,相对标准偏差1.9~10%,测定Au-Zr合金成分  相似文献   

7.
试样以盐酸-硝酸溶解,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镍铂合金中17个杂质元素的方法。采用标准模式测定Mg、Al、Ti、Cr、Mn、Co、Zn、Cu、Zr、Pd、Ag、Sn、Sm、和Pb,氨气反应模式测定Si和Fe(氨气流速分别为0.2和0.25 mL/min);氦气反应模式测定V(氦气流速为5 mL/min,考察了基体效应对测定结果的影响,采用内标校正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其中Mg、Al、Ti、Cr、V、Mn、Fe、Co、Zn和Si以Sc为内标,Cu、Zr、Pd、Ag和Sn以Y为内标,Sm和Pb以Re为内标。测定各元素的线性相关系数(r)不小于0.9996,方法检出限为0.0025~0.78 ng/mL。对NiPt5、NiPt15、NiPt60样品中17个杂质元素进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86%~13.07%,加标回收率89.0%~116.5%,方法满足镍铂合金靶材的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8.
多元光谱拟合ICP-AES法同时测定铂中22个杂质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样用HCl-HNO3溶解,采用多元光谱拟合(MSF)功能ICP-AES法同时测定铂中22个杂质元素:Pd、Rh、Ir、Ru、Au、Ag、Cu、Fe、Zn、Ni、Mn、Cr、Mg、Cd、Al、Ca、Pb、Sn、Bi、Si、Mo、Ti。对基体铂的影响、MSF功能、元素分析谱线、背景校正、仪器分析参数等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杂质元素测定范围Ag、Pd、Cu、Cr、Ti、Mn和Mo为0.0004%~0.05%;Rh、Ir、Pb、Fe、Mg、Al、Zn、Si、Bi、Ca、Cd、Sn、Au和Ni为0.0005%~0.05%;Ru为0.001%~0.05%;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和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5%~8.1%和85.1%~118.5%。方法准确、快速、简便,已用于铂中杂质元素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董守安  罗一江 《贵金属》1990,11(4):30-34
研究了在氨性介质中以碘化钾为滴定剂使用各种指示电极检测终点电位滴定银,讨论外来离子的干扰影响.提出以Ag—AgI指示电极(vs、SCE)、不经分离直接测定银的方法.方法适用于Au—Ag—Cu、Au—Ag—Cu—Gd、Pd—Ag、Pd—Ag—Cu—Au—Pt—Zn等合金中银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叙述Pd—Ag/BZn复合材料的制造工艺、性能及其在微电机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辉光等离子冶金技术在纯钛表面制备了Ti-Pd合金层,用XRD、SEM和EDS研究合金层的相组成、微观组织和元素分布。结果表明:900℃渗钯时,Ti-Pd合金层大体分为3层,各层间Pd元素的浓度有明显的突变,Pd在Ti中的扩散属于反应扩散。室温状态时,合金层从表层到基体分别是:Ti Pd3相层,α-Ti Pd相层,Ti2Pd相层。推测合金层在高温状态时,从表层到基体分别是:Ti Pd3相层,β-Ti Pd相层,Pd在β-Ti中的饱和固溶体层。各层的长大速率基本满足抛物线规律,Pd在Ti中的扩散以体扩散为主。  相似文献   

12.
合金元素对Al-Mg-Si系铝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建新  高爱华  陈昊 《铸造技术》2007,28(3):373-375
以Al—Mg-Si系合金材料为研究对象,实验研究了主要合金元素Mg、Si和杂质元素Fe、Zn对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并在分析作用机理的基础上给出了改善材料性能的合理化建议。研究表明:主要合金元素Mg、Si对材料的强度和腐蚀性能有重要影响,生产实际中应使二者质量之比略小于正常值1.73;杂质元素Fe、Zn对合金组织的稳定性有一定影响,一般会使制品表面出现不同程度的点缺陷。  相似文献   

13.
与目前常用的Pd—Ag膜相比,研制过的一些Pd—y合金扩散膜不仅强度很高,其透气性也更好。作为温度和压力两者的函数,将这些合金的透气性与商用Pd—25%Ag合金的透气性作了比较。此外,还研究了表面氧化对膜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分析检测镍铂合金中杂质含量的准确性,针对Ni-5Pt、Ni-15Pt、Ni-60Pt展开全面的干扰效应研究,对受基体效应严重的Pb、Sn采用基体分离法测定;对直接测定有干扰的元素,通过调节基体与被测元素的测定浓度比例,对应其杂质含量选择整理出的谱线,即能达到准确检测范围;最后通过加标回收的方式验证方法准确度。方法检测范围:Ag、Au:(5~50)×10-6;Al、Co、Cr、Cu、Mg、Mn、Pd、Pb、Si、Sn、Ti、Zn、Zr:(5~500)×10-6;Fe:(5~1000)×10-6。能满足镍铂靶材在市场交易中所需的杂质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微量合金元素Ag、P对Cu-Ni-Si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的合金元素Ag、P的加入使Cu-Ni-Si合金出现严重的晶格畸变,起到了有效的细化晶粒的作用,同时能有效地提高Cu-Ni-Si合金的抗拉强度、电导率以及显微硬度.在450℃时效2h,加入0.15%Ag使其导电率提高15.3%;加入0.03%P使其显微硬度和抗拉强度分别提高18.6%和29.8%.同时Cu-Ni-Si合金中加入微量合金元素Ag、P能明显地抑制Cu-Ni-Si合金的再结晶过程,并能细化该合金的再结晶晶粒.  相似文献   

16.
朱利亚  赵忆宁  金娅秋  段颖  安中庆 《贵金属》2007,28(2):40-44,69
建立了丁二肟选择性沉淀分离和析出EDTA-Pd络合物中的EDTA,Pb(NO3)2返滴定测定Pd的新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在硝酸或盐酸介质中测定Pd的条件,并对比了本法与《国家标准》分析方法的结果.研究表明:2种方法测得Pd的结果吻合,测定5~30mg Pd,相对误差-0.17% ~ 0.20%;但拟定方法的选择性好,适用性强,分析快速,操作简便、易于掌握.方法已应用于Au、Ag、Pt、Pd合金中5%~99%的Pd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添加元素对熔体快淬Mg90Pd10非晶合金性能的影响Mg-Ni系合金具有优异的贮氢性能,因而受到了广泛关注,此次则研究了添加Ni、Cu、Al和Ti合金化元素对Mg90Pd10非晶态合金性能的影响.研究用的合金是在高频感应电炉中于氩气氛下熔炼获得的(Mg0 9Pd0.1)100-xNix(x=0,5,10,15和20)和(Mg0.9Pd0)100-xMx(x=5和10,M=Cu,Al,Ti和Co)合金锭.  相似文献   

18.
Ag-Cu-Ti活性钎料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陶瓷与金属的活性钎焊连接技术中,Ag—Cu—Ti合金是研究和应用最多的钎料之一。合金组元Ti的活度是影响钎料/陶瓷界面反应的关键因素,对钎料与陶瓷的润湿性和连接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作者借助热力学对Ag—Cu—Ti活性钎料进行了热力学分析,重点分析了Ti的热力学活度及其与组分浓度之间的关系,计算了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参数。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Ti的活度随着Cu含量的增加而减小,随着Ag含量的增加而增大;Ag与Ti之间存在较大的排斥作用,两者的相互作用参数为32.83kJ/mol;而Cu与Ti之间存在强烈的吸引作用,其相互作用参数为-16.14kJ/mol;Ag—Cu—Ti合金中添加某些与Cu的结合力大、与Ti的结合力小、且与合金组元不形成高熔点化合物或脆性相的合金元素,有利于提高合金中的Ti活度。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Mg-Ni-Gd-Ag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力学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Ag元素部分替代Mg元素可以改善Mg75Ni15Gd10的非晶形成能力,制备尺寸由3mm提高到Mg69Ni15Gd10Ag6的7mm;Ag元素的适量添加可提高非晶合金的断裂强度和塑性,改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0.
原子吸收法测定Pd-Ag-Cu-Co合金中的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卫  赵云昆  刘泽光 《贵金属》2000,21(1):35-37
研究了Pd ,Ag,Cu对Co测定的影响。试样用硝酸溶解后 ,用盐酸沉淀分离Ag,消除Ag对Co测定的影响 ,滤液用火焰原子吸收法在波长 2 4 0 7nm处测定 ,可测定 0 1%~ 1%Co。方法简便 ,相对标准偏差为 1 7% ,回收率为 98%~ 10 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