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者以有机地球化学常规分析、岩屑气及天然气组份、轻烃指纹、碳同位素等对川西凹陷侏罗系天然气的气源问题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认为该天然气主要来自上三叠统上盆组合。 相似文献
2.
3.
本文根据碳同位素分馏理论,建立了气态烃(C_1-C_3)的碳同位素差值与分馏反应温度的关系.提出了利用气态烃的碳同位素差值追索气源的方法,并对汪家屯气田的天然气气源进行了追索,与实际较吻合。 相似文献
4.
川西坳陷位于四川盆地西部龙门山推覆带东侧前陆坳陷—斜坡部位。在坳陷中已发现的天然气田主要分布在上三叠统至下白垩统陆相碎屑岩地层之中。在气田的勘探开发中,地震反射波属性分析和联井反演储层标定、地震波属性提取分析、储层三维可视化雕刻及约束稀疏脉冲反演、储层参数建模反演、地质随机建模反演等方法的应用对气田的发现和气藏的描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6.
7.
四川盆地侏罗系—震旦系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文章通过对四川盆地震旦系—侏罗系含气层系中天然气的烃类组成、非烃组成及碳氢同位素组成资料的分析,探讨了天然气的成因类型、成熟度、运移和混合作用等。四川盆地天然气的组成特征不仅受母质类型的影响,而且受成熟度的影响。根据碳氢同位素组成,可以将四川盆地的天然气划分为侏罗系“浅层”油伴生腐泥型气、上三叠统热成因腐殖型气及中三叠统—震旦系“深层”油裂解腐泥型气等三大类型。根据分析资料推断,川西侏罗系、川东卧龙河上三叠统及石炭系的天然气为运移次生成因。三叠系嘉陵江组、二叠系和石炭系的天然气普遍具有同位素倒转现象,认为这是由于天然气混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9.
通过四川盆地南部地区天然气组份常规分析、烃类气体碳同位素分析及运移与聚集等研究认为泸州古隆起嘉陵江组聚集的天然气主要来源于深层二叠系烃源层,具混源特征;烃源断层是嘉陵江组气源的主要输导层,对嘉陵江组气藏成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板桥凹陷深层天然气气源对比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9,他引:2
板桥凹陷深层及奥陶系潜山均钻遇乙烷以上具异常重碳同位素的天然气。使用轻烃族组成、C7轻烃组成、环烷指数及苯、甲苯碳同位素证实 ,气源主要为板桥凹陷下第三系偏腐殖型烃源岩。进而从石炭―二叠系地层分布和二次成烃条件等方面 ,进一步否定了煤成气作为烃源的可能性。应用 δ13C2 与 δ13C2 -1相关关系图解判断 ,板桥凹陷异常重碳同位素天然气可以分为成熟阶段早期和中期腐殖型天然气、高成熟阶段早期腐殖型天然气和过成熟阶段天然气。根据天然气碳同位素特征 ,结合其它研究成果 ,认为千米桥潜山具多阶复合成藏特点 相似文献
11.
12.
四川盆地的气源与勘探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主要根据天然气分析资料,结合其他地化指标及地质条件,探讨了四川盆地的天然气特征及其来源,论述了四川盆地以产干气为主的原因。根据气体特征及其产状判断:盆地内存在深部天然气向上运移的现象。深部有较好的生油层。因而认为,深大断裂两侧保存条件较好的构造,是有利于聚集天然气的地区。 相似文献
13.
天然气碳、氢同位素组成是研究天然气成因和来源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四川盆地中坝气田主要产气层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和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三段,但关于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三段气藏的气源目前还存在争议。因此,对中坝气田天然气碳、氢同位素组成以及轻烃和凝析油组分碳同位素特征进行了研究,同时分析了四川盆地不同层位天然气氢同位素特征并与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中坝气田须家河组天然气显示出典型的煤成气特征,而雷口坡组天然气则显示油型气特征。结合该区烃源岩条件认为,须家河组天然气属须家河组自生自储,雷口坡组天然气来源于下伏二叠系碳酸盐岩。 相似文献
14.
川西坳陷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天然气气源对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川西坳陷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是近年来四川盆地海相天然气勘探和研究的热点层系,目前对其碳酸盐岩生烃潜力的认识存在一定分歧,由此导致该地区雷口坡组气藏的主力气源存在较大争议。通过对川西坳陷潜在海相烃源岩开展较为系统的地球化学分析,揭示了雷口坡组碳酸盐岩和筇竹寺组、龙潭组、马鞍塘组—小塘子组泥质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和生烃潜量等特征。其中,雷口坡组碳酸盐岩的原始有机质丰度和生烃潜量整体偏低,有机质丰度相对高的层段发育规模十分有限,不足以形成规模性油气聚集,且雷口坡组高产井与其碳酸盐岩烃源岩的发育程度明显不匹配。气源对比研究表明,雷口坡组天然气主要来自下伏上二叠统龙潭组烃源岩,与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或上三叠统马鞍塘组—小塘子组烃源岩不具有亲缘性。雷口坡组储层未经历大规模古油藏聚集,其气藏为龙潭组烃源岩所生成的原油在高演化阶段热裂解生成原油裂解气并直接充注到雷口坡组而形成。 相似文献
15.
16.
17.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具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但对于其天然气的来源却一直都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已有的研究成果多采用烃源岩成熟度进行气源对比,没有给出直接证据。为此,以近年来在该凹陷北部发现的大中型气田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区内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值、天然气轻烃组成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该区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类型,并结合烃源岩的热演化程度及干酪根碳同位素值,分析了天然气的来源、探讨了天然气的运移方式及通道。研究结果表明:①西湖凹陷北部渐新统花港组天然气主要为煤型气,由腐殖型干酪根初次裂解形成,其中中央反转构造带气田主要为干气,西次凹气田为湿气;②凹陷区烃源岩成熟度从南到北逐渐增加导致中央反转构造带天然气成熟度较高,西次凹相对较低;③西湖凹陷北部天然气主要来源于始新统平湖组煤系烃源岩,同时花港组烃源岩及平湖组下部烃源岩也有不同程度的贡献,其中中央反转构造带北部花港组煤系烃源岩成熟度较高,对该区天然气成藏的贡献较大;④凹陷区天然气具有垂向运移分馏的特征,龙井运动之后断裂再次活化,为平湖组及其下部天然气向上运移提供了有利的通道。 相似文献
18.
川西北部河湾场气田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气源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位于川西北部的河湾场气田为多烃源、多储层、多产层的复合型气田,由于过去勘探开发的主要对象为浅层陆相天然气,对其深层天然气成因和气源还未做过系统研究。为此,根据河湾场地区以及邻区的天然气组分、天然气碳同位素和天然气浓缩烃资料,结合区域烃源岩和储层沥青分析资料,研究了该气田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气源。结果表明:各地质层位的天然气均表现为不含硫化氢的干气特征;其中奥陶系、二叠系天然气的碳同位素特征与川东石炭系天然气特征极为相似,且天然气具有原油二次裂解气的特征,根据该区储层沥青的分布规律,认为奥陶系、二叠系天然气来源于志留系;而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天然气则源于二叠系碳酸盐岩油型气与上二叠统吴家坪组煤成气的混合气。 相似文献
19.
四川盆地侏罗系沙溪庙组天然气具有埋藏浅、成本低、周期短、见效快等优点,受到广泛的重视,是目前低油价下效益开发的重要现实领域之一。通过对侏罗系沙溪庙组天然气组分、天然气碳同位素等地球化学实验数据的分析,揭示了川西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天然气来自于下伏的须家河组煤系烃源岩,川中北地区沙溪庙组天然气来自于下伏侏罗系湖相烃源岩,川东北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天然气来自于下伏的须家河组煤系烃源岩和侏罗系湖相烃源岩。结合气源分析结果、构造背景和目前盆地致密气勘探开发程度,明确了侏罗系沙溪庙组浅层致密气向川西北、川中北和川东北地区进行"深化、甩开勘探开发部署"的总体方针,其中川西地区龙门山前缘北段的梓潼凹陷,川中北地区的金华、秋林、公山庙、营山地区以及川东北大巴山前缘的五宝场、渡口河地区具备良好的成藏条件,是下一步浅层致密气的重点勘探地区。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四川盆地梓潼凹陷烃源岩发育特征及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探讨了该区天然气基本特征及成因类型。研究区烃源岩主要发育于须家河组一段、三段与五段,其中须家河组三段烃源岩厚度最大。烃源岩TOC含量普遍大于1.0%,有机质类型主要为腐殖型,有机质成熟度以成熟、高成熟为主,并已进入大量生烃阶段,生烃强度大于30×108m3/km2,良好的烃源岩条件是研究区天然气聚集成藏的物质基础。研究区干气与湿气同时存在,九龙山、剑门、魏城、白龙场等地区主要为干气,而中坝、老关庙等地区主要为湿气,文兴场、柘坝场、丰谷、绵阳等地区干气与湿气均存在。研究区天然气主要为热成因煤型气,来自该区须家河组烃源岩,仅九龙山地区为油型气,主要来自下伏海相烃源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