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粘接》2016,(11)
以醋酸纤维素为原料,通过开环聚合合成了醋酸纤维素接枝聚乳酸共聚物,利用FTIR、NMR和DSC法对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分析;采用溶液镀膜法制备了醋酸纤维素接枝聚乳酸立构复合物薄膜,利用FT-IR、DSC对立构复合物薄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L-聚乳酸与D-聚乳酸共混形成的立构复合物相比聚乳酸均聚物具有更高的熔融温度,且也能提高聚乳酸的热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
采用熔融缩聚法制备聚L-乳酸(PLLA)和聚D-乳酸(PDLA)预聚物;将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PLLA和PDLA预聚物分别溶于二氯甲烷中,进行溶液共混,制备部分或全部立构复合聚乳酸(sc-PLA);采用固相聚合的方法提高sc-PLA的相对分子质量,并对sc-PLA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sc-PLA的熔点比聚乳酸约高55℃,且与立构复合晶体结构有关;随着共混物中PLLA含量的增加,固相聚合后,scPLA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加;立构复合结构的形成并不能提高sc-PLA的热降解温度,提高相对分子质量能明显提高sc-PLA的热稳定性,且相对分子质量越大,sc-PLA初始热降解温度越高,最高可达270℃。  相似文献   

3.
温慧颖  王迪  陈春霞 《塑料》2020,49(3):80-84
将等比例的聚左旋乳酸(PLLA)与聚右旋乳酸(PDLA)进行溶液共混,通过不同的混合方式、混合时间和搅拌速率制备立构聚乳酸(SC-PLA)。利用示差量热扫描仪(DSC)、X射线衍射仪(XRD)、偏光显微镜(POM)和拉伸热台对产物的结构、热力学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搅拌条件对复合产物结晶度有明显影响。在200 r/min搅拌速率下,复合产物的结晶度最大;共同混合所得产物的立构程度优于分开混合。在共同混合6 h,搅拌速率为200 r/min的条件下,产物的立构复合纯度和结晶度均较高,且杨氏模量和拉伸强度均高于其他制备条件下的制品。该条件下制备的SC-PLA和PLLA在相同的过冷度下结晶,立构复合物的晶核数量和球晶生长速度较均聚物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通过溶液-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不同导电填料含量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立构复合晶(SC)/聚乳酸(PLA)导电复合材料,借助差式扫描热量仪(DSC)、热台偏光显微镜(POM)和自组装电阻仪详细地研究了MWCNT/SC/PLA导电复合材料的结晶性能与导电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通过溶液-机械共混的方式制备的MWCNT...  相似文献   

5.
正一种用于聚乳酸改性的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从生物基衣康酸出发,在衣康酸分子结构上分别通过反应,制备出了在衣康酸单元上联结有左旋聚乳酸、右旋聚乳酸和非晶柔性聚酯链段的复合物。当复合物与左旋聚乳酸共混后,在熔融成型加工中,处于衣康酸单元上的相邻的左旋聚乳酸和右旋聚乳酸链段,在熔体降温过程中能快速形成分子内的立构复合结构,不但能成为加快左旋聚乳酸的结晶过程的成核剂,而且立构复  相似文献   

6.
采用本体开环聚合法制备聚(L-丙交酯-ε-己内酯)二元共聚物(PLLCA),与聚右旋乳酸(PDLA)进行溶液共混生成立构复合物,对PDLA进行改性,探讨了PLLCA的含量以及共聚物中LA/CL的物质的量比对立构复合物的形成以及对PDLA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聚己内酯(PCL)柔性链段的引入对PDLA具有增韧效果,且共聚物中的PLLA链段与PDLA之间形成的立构复合物对材料的拉伸强度具有一定的提升(保持)作用,LA/CL物质的量比为90/10,添加量为50%时效果最佳,材料断裂伸长率提高了214%,并且保持了一定的拉伸强度。  相似文献   

7.
<正>宁波材料所积极布局生物基材料及纤维的应用基础研究及技术开发,取得了聚乳酸及其改性纤维制备与应用的系列突破。为改善聚乳酸的强度和高温尺寸稳定性,通过采用液相恒温浴技术和调控立构复合晶的形成和演变,制备出包含纳米尺度立构复合晶微纤的聚乳酸复合纤维,将聚乳酸与聚羟基丁酸戊酸共聚酯反应性共混,再经熔融纺丝制得优异的新型生物基化学纤维——  相似文献   

8.
左旋聚乳酸(PLLA)和右旋聚乳酸(PDLA)在共混体系中可形成立构复合(sc)结晶,与聚乳酸(PLA)同质结晶材料相比,sc 结晶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化学稳定性。因此,sc 结晶是改善PLA 综合性能的一种有效手段。但在PLLA/PDLA 共混体系中,存在各自的同质结晶与两者之间sc 结晶的竞争,所以制备高耐热sc 型PLA 材料的关键之一是理解其sc 结晶的形成条件与机理,进而调控和促进其sc 结晶程度。在PLLA/PDLA 共混物中,sc 结晶受聚合物化学结构、结晶与加工条件等诸多因素影响,其影响规律和机理较复杂。根据PLLA/PDLA共混物sc 结晶行为影响因素的不同,从聚合物分子量、立构规整性、共混比例、分子链拓扑结构、结晶方式与条件、加工助剂和其他组分加入6 个方面出发,详细综述了PLLA/PDLA 共混物sc 结晶及其sc 材料制备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高耐热生物基PLA 材料的加工制备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近来取得了聚乳酸及其改性纤维制备与应用的系列突破。为提高聚乳酸的强度和高温尺寸稳定性,研究人员采用液相恒温浴(LIB)技术并调控立构复合晶,制备出包含纳米尺度立构复合晶微纤的聚乳酸复合纤维,并初步阐明了立构复合晶纳米微纤的形成和结构演变机制。  相似文献   

10.
天然橡胶/纤维素纳米丝增韧增强聚乳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溶液共混-共沉淀法制备了天然橡胶/纤维素纳米丝(NR/CNF)复合物,并将该复合物与聚乳酸(PLA)熔融共混,制备得到PLA/NR/CNF共混物。采用扫描电镜对PLA/NR/CNF共混物的断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发现该共混物在脆断过程中,由于CNF与PLA的界面结合力较弱,会随着橡胶分散相一起脱落,从而形成较多的孔洞。拉伸测试结果表明,PLA/NR/CNF共混物的拉伸模量和拉伸强度均高于PLA/NR共混物,但是断裂伸长率有所下降,说明CNF对共混体系具有增强的效果。热失重测试结果表明,NR和CNF的引入会使PLA的初始分解温度降低。  相似文献   

11.
左旋聚乳酸(PLLA)和右旋聚乳酸(PDLA)在共混体系中可形成立构复合(sc)结晶,与聚乳酸(PLA)同质结晶材料相比,sc结晶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化学稳定性。因此,sc结晶是改善PLA综合性能的一种有效手段。但在PLLA/PDLA共混体系中,存在各自的同质结晶与两者之间sc结晶的竞争,所以制备高耐热sc型PLA材料的关键之一是理解其sc结晶的形成条件与机理,进而调控和促进其sc结晶程度。在PLLA/PDLA共混物中,sc结晶受聚合物化学结构、结晶与加工条件等诸多因素影响,其影响规律和机理较复杂。根据PLLA/PDLA共混物sc结晶行为影响因素的不同,从聚合物分子量、立构规整性、共混比例、分子链拓扑结构、结晶方式与条件、加工助剂和其他组分加入6个方面出发,详细综述了PLLA/PDLA共混物sc结晶及其sc材料制备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高耐热生物基PLA材料的加工制备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通过溶液共混法制备了生物可降解左旋聚乳酸(PLLA)和聚羟基丁酸己酸酯(PHBHHx)复合材料,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偏光显微镜研究了PHBHHx对PLLA热性能与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LLA与PHBHHx存在一定的相容性和相互作用,PLLA的玻璃化转变和冷结晶行为随着共混组成而变化。PLLA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球晶形貌的规整性越差。当PHBHHx含量达到30%(质量分数,下同)时,其能加快PLLA的链段运动,提高结晶的成核密度,加快结晶速率。  相似文献   

13.
聚乳酸是良好的环境友好材料,力学性能的不足限制了其应用,所以其立构复合物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聚乳酸立构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及优良性能,并且对其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采用直接熔融缩聚法制备不同分子量特征的聚乳酸预聚物,将分子量相近的PLLA和PDLA预聚物等量混合,经过熔融共混后再进行固相聚合,制备得到聚乳酸立构复合物.结果表明:sc-PLA与两种PLA预聚物相比,熔点提高50℃左右,通过固相聚合PLA的分子量也得到显著提高.该方法工艺简单,产物纯净,是改善聚乳酸耐热性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张弢 《塑料助剂》2013,(3):55-55
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对洋麻纤维增强的PLA/PBAT共混物的机械性能的影响[Iranian Polymer Journal,2013,22(2):101-108]本项研究采用熔融共混方法制备了基于聚乳酸(PLA)、对苯二甲酸-己二酸共聚丁二醇酯(PBAT)、洋麻纤维的复合材料。作为对比,分别制备了一系列PLA/PBAT的共混比例为质量百分比90∶10、添加不同量的洋麻纤维进行  相似文献   

16.
左旋聚乳酸(PLLA)和右旋聚乳酸(PDLA)可通过共结晶形成兼具高强、耐热、耐水解等优异特性的立构复合聚乳酸(SC-PLA),在工程塑料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PLLA/PDLA共混物的熔融稳定性很差(即PLLA/PDLA分子链对或链簇在熔融时易解离、甚至发生微相分离),导致在熔融结晶过程中会同时形成大量的SC和均质(HC)晶体,制品性能远不及预期。针对这一问题,尝试采用溶液混合-沉淀、熔融混合和静电纺丝等方法来调控共混物中分子链的有序化混合程度(即有序配对的PLLA/PDLA链簇的数量),并研究了链混合对熔融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发现链有序混合是提高熔融稳定性的关键。随着分子链有序混合程度的提高,共混物的熔融稳定性得到明显改善,因此在熔融结晶时形成的SC晶体的含量显著增加,这可为高性能SC-PLA制品的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将聚(右旋丙交酯-ε-己内酯)二元共聚物(PDLCA)以及聚(左旋丙交酯-ε-己内酯)二元共聚物(PLLCA)分别与聚左旋乳酸(PLLA)进行溶液共混,对PLLA进行改性,并进行对比。探讨了共聚物的添加量以及共聚物中LA/CL(LA/CL为共聚物中丙交酯与ε-己内酯的投料摩尔比)的共聚摩尔比对立构复合物的形成以及PLLA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聚己内酯(PCL)柔性链段对PLLA具有增韧效果,经过对比发现,PDLCA中的PDLA链段与PLLA之间形成的立构复合物对材料的拉伸强度具有一定的保持作用,当LA/CL为90/10,PDLCA添加量为50%时,效果最佳,材料的断裂伸长率达到30%,比PLLA的韧性提高了328%,同时,拉伸强度没有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分子类增塑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M)替代聚氯乙烯(PVC)传统增塑剂,制备出具有双连续相结构的PVC/EVM/聚乳酸(PLA)共混物.通过热分析、流变学测试及微观形貌观察等研究了共混物结构与性能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填料蒙脱土(OMMT)或碳纳米管的加入,PVC/EVM/PLA共混物的热分解温度和体系燃...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近来取得了聚乳酸及其改性纤维制备与应用的系列突破。为提高聚乳酸的强度和高温尺寸稳定性,研究人员采用液相恒温浴技术调控立构复合晶,制备出包含纳米尺度立构复合晶微纤的聚乳酸复合纤维,并初步阐明了立构复合晶纳米微纤的形成和结构演变机制。受改性塑料领域广泛应用的"合金化"技术启发,宁波材料所研究人员将聚乳酸与聚羟基丁酸戊酸  相似文献   

20.
通过熔融共混法,将右旋聚乳(PDLA)引入到扩链聚乳酸(PLLA)体系中,研究了不同含量PDLA诱导形成的立构复合晶(Sc晶)对共混体系的流变行为和发泡行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引入聚四氟乙烯(PTFE),研究其对Sc晶形成的影响,以及引入PTFE后共混体系的流变行为和发泡行为.结果表明,PTFE含量为0.5%时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