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天然气研究院五十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创业积累、发展壮大、奋发腾飞三个阶段,逐步创建了国内最具特色的技术体系,形成了特色鲜明的6个专业技术方向和配套实验室:建成与国际接轨的天然气分析测试实验室,奠定了中国石油在天然气分析测试技术领域全国领先地位;油气田勘探开发化学实验室初具规模,专业技术特色鲜明,应用效果显著;创新与开放兼容的腐蚀防护评价实验室,在酸性气田开发领域大显身手;形成了完善配套的天然气净化技术,创建了国内独有的天然气净化实验室,为天然气净化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创建了西南油气田公司健康安全与环境检测评价及研究中心和配套实验室,为油气田建设保驾护航;配合主体技术发展,加强科研成果转化,打造出特点鲜明的油气田新工艺开发和工程设计实验室.同时,坚持技术创新战略管理,积极探索形成与国际接轨的科技管理理念,科研工作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2.
天然气研究院创建50年来,经过三代人的奋力拼搏和卓越追求,科技创新硕果累累,形成了2项国际一流技术和18项国内领先技术,创造了许多奇迹!在天然气净化等领域树立了一座座科技进步的丰碑!如今,拥有独特的天然气净化技术、领先的天然气分析测试技术、先进的天然气勘探开发腐蚀防护技术、自主开发的天然气勘探开发化学技术、高效优质的新工艺开发与工程设计.在我国天然气工业高速发展、川渝气区奋力奔向"年产300亿立方米天然气"奋斗目标的背景下.面对酸性气田安全、环保和高效开发亟待解决的一系列重大技术难题,天研院的发展目标是:在天然气分析测试、天然气勘探开发腐蚀防护、气体净化、天然气勘探开发化学、油气田新工艺开发与工程设计五个专业领域.力争建成"首屈一指的、独一无二的、无人替代"的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研究院.到2010年末,建成三个重点实验室和三个现场试验基地,形成技术25项,其中国内领先技术16项;至2015年末,通过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新形成国内领先技术14项,建设两个中石油集团公司重点实验室,培养造就一批国内一流专家和学科带头人,确立国内技术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3.
五十年艰苦创业,五十年铸就辉煌,天然气研究院经过了荜路蓝缕的初创时期和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今天的天然气研究院,已发展成为一个以应用研究为主,技术实力雄厚,在天然气分析测试、天然气净化、腐蚀与防护、油气田化学、安全环保多个领域形成了独特技术优势,并汇集和造就了一批既有扎实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现场实践经验的技术专家和学科带头人,能广泛服务于川渝乃至全国各大油气勘探开发的科研机构,建院五十年来,为中国石油天然气化工技术开发应用和四川油气田的勘探开发做出了应用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14,(2):F0002-F0002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始建于1953年,是我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行业中建院较早,集石油天然气地质勘探、油气田开发、地质开发实验和计算机应用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应用科学研究机构。也是西南油气田分公司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的重要参谋和支撑机构。  相似文献   

5.
西南油气田是中国最早的天然气工业生产基地,是我国第一个以天然气为主的千万吨级大油气田,目前,西南油气田天然气产量已突破150×108m3/a。介绍了西南油气田在天然气开发建设过程中,经过探索、总结、创新而形成的具有代表性的一系列地面工程关键技术,包括井下节流采气、含硫气田地面集输、天然气净化、天然气深冷、管道完整性管理等技术的主要内容和应用情况。根据生产发展需要,对今后油气田地面工程新技术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14,(1):F0002-F0002
<正>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始建于1953年,是我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行业中建院较早,集石油天然气地质勘探、油气田开发、地质开发实验和计算机应用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应用科学研究机构,也是西南油气田分公司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7.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8,31(4):F0002-F0002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始建于1953提,是我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行业中建院较早,集石油天然气地质勘探、油气田开发、地质开发试验和计算机应用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应用科学研究机构,也是西南油气田分公司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的重要参谋和支撑机构。主要任务是围绕川渝油气田工业发展目标,以及石油技术市场需要,开展各项重点科技项目攻关、  相似文献   

8.
何炳彦  吴波 《低渗透油气田》2005,10(2):F0002-F0003
在长庆油田的勘探开发史上,伴随着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科技含量的增加,原油和天然气生产实现递进式发展,成为中国石油第二位的大油气田。2005年,长庆油田油气当量将突破l500万吨,又是一个大跨越年,大丰收年。  相似文献   

9.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9,32(1):F0002-F0002,F0003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始建于1953年,是我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行业中建院较早,集石油天然气地质勘探、油气田开发、地质开发试验和计算机应用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应用科学研究机构,也是西南油气田分公司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的重要参谋和支撑机构。  相似文献   

10.
为加快西南油气田公司硫磺回收及尾气处理催化剂的国产化工业应用工作。天然气研究院相关技术人员对近期开发的新产品——超级克劳斯硫磺回收工艺用催化剂CT6—9展开了紧锣密鼓的推广应用工作。该产品依托天然气研究院股份公司级课题《硫磺回收及尾气处理新工艺技术研究》,于2008年完成了产品实验室研究和中试试验,为工业应用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1.
页岩油气发展的中国之鉴——致密油气和煤层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抗 《天然气工业》2013,33(4):18-25
为探索出一条中国页岩气发展的成功之路,从国内致密油气成功规模开发所形成的技术基础,到对煤层气长期发展迟缓的原因分析这两个方面进行了讨论。结果认为:①美国正是将致密油气开发中的技术应用于煤层气和页岩油气并使之适应其特点而取得了非常规油气生产的快速发展;②中国致密油气开发已取得重大进展,其技术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也由此奠定了中国页岩油气发展的雄厚技术基础,使之能在适应中国特殊地质条件和不同页岩类型中完善核心技术与设备的国产化,进而形成配套技术体系;③中国煤层气起步早,有一定资源、技术基础,但发展迟缓,关键的影响因素是难以取得勘探开发区块以及不同企业之间的相互制约,垄断体制不仅限制了地方和民营企业的进入而且也没能发挥大型油企的积极性,因而投资严重不足,造成冷清的局面,这些障碍也正是页岩油气发展的前车之鉴,不进行改革并完善法规,非常规油气产业难以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国当前油气勘探的几个重要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贾承造 《石油学报》2012,33(Z1):6-13
中国油气供需缺口加大,勘探形势严峻。本文从当前油气勘探面临的形势出发,着重分析了全球油气勘探趋势、中国当前油气勘探面临挑战、非常规油气勘探的基本问题,以及当前油气勘探理论与关键问题。全球油气勘探领域不再受勘探程度的限制,逐渐呈现出向深水、深层、非常规、北极等新区、新领域转移的趋势。中国重点含油气盆地逐步进入较高油气勘探程度,勘探深度加大、目标更为隐蔽、储层物性更差,油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难度逐渐加大。中国能源企业海外油气勘探开发战略面临区块获取困难、政治风险增加、勘探技术要求更高等多方面挑战。非常规油气地质理论与资源评价等核心技术需要加强研究,井筒和压裂等关键开发技术需要加强现场试验攻关。在新一代油气勘探地质理论指导下,重点解决地质条件下全过程的有机质烃类生-排-运-聚模型、构造改造盆地的油气资源潜力评价、低渗-致密储层的孔喉结构与油气渗流机理、中国大型岩性地层油气藏与连续型非常规油气的形成条件与勘探方向等9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3.
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进展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士义  王强  李军诗  韩海水 《石油学报》2020,41(12):1623-1632
在跟踪调研全球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发展及应用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国外气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发展历程及CO2驱、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烃气驱、顶部注气重力驱、空气驱等矿场成功应用实例和对中国发展气驱的启示。对中国以陆相沉积为主的油藏10余年CO2驱(CCUS)、顶部注烃气驱、减氧空气驱等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领域形成的特色理论、关键技术和矿场试验进行了总结研究。参照美国注气技术发展历程,分析了中国适宜气驱的油藏类型及潜力、气源及注入方式、配套技术发展、试验类型及成效,明确了中国注气技术已处于从工业试验向工业化规模推广应用发展的关键阶段,未来5~10年有望上产至年产油(500~1 000)×104t,将发展成为中国继热采、化学驱后最重要的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对中国原油稳产将起到重要保障作用。同时分析了中国注气技术发展尚面临油藏条件、试验类型和规模、气源供给、配套技术及成本、政策支持等方面的问题,从国家和各大石油公司层面给出了加快气驱关键技术攻关试验及有效规模应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袁士义  王强  李军诗  韩海水 《石油学报》2021,41(12):1623-1632
在跟踪调研全球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发展及应用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国外气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发展历程及CO2驱、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烃气驱、顶部注气重力驱、空气驱等矿场成功应用实例和对中国发展气驱的启示。对中国以陆相沉积为主的油藏10余年CO2驱(CCUS)、顶部注烃气驱、减氧空气驱等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领域形成的特色理论、关键技术和矿场试验进行了总结研究。参照美国注气技术发展历程,分析了中国适宜气驱的油藏类型及潜力、气源及注入方式、配套技术发展、试验类型及成效,明确了中国注气技术已处于从工业试验向工业化规模推广应用发展的关键阶段,未来5~10年有望上产至年产油(500~1000)×104t,将发展成为中国继热采、化学驱后最重要的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对中国原油稳产将起到重要保障作用。同时分析了中国注气技术发展尚面临油藏条件、试验类型和规模、气源供给、配套技术及成本、政策支持等方面的问题,从国家和各大石油公司层面给出了加快气驱关键技术攻关试验及有效规模应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非常规储层压裂改造技术进展及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水力压裂技术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以北美为代表的非常规油气资源的经济有效开发,成为其有效动用的关键技术。笔者总结国外非常规储层,特别是以致密气、页岩气、煤层气及致密油为代表的非常规资源压裂改造技术的发展历程,梳理了国外非常规资源储层压裂改造的主体技术。通过分析各种储层改造主体技术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结合国内储层特点,分析了各项主体技术在国内的适应性。并根据国内目前非常规储层改造的技术现状,明确了国内非常规储层改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指出了国内非常规储层技术应起引进吸收并自主创新的道路,指出了致密气、页岩气需攻关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6.
红外光谱录井技术在长庆油田三低油气藏中的应用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庆油田是典型的具有“低渗、低压、低丰度”特点的“三低”油气藏。近年来,随着勘探领域不断深入,勘探难度越来越大,部分探区油气成藏复杂,油水关系识别难度大。为了有效勘探开发致密油气藏,加速在新区、新领域寻找新发现、获得突破,针对性地开展了录井检测技术的创新研究,长庆油田2007年首次将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引入勘探领域,于2011年在长庆油田全面推广应用。介绍了红外光谱技术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及实现方法、录井中的评价方法研究、与传统色谱技术性能对比等,通过170余口备类油气探井的现在试用验证,该技术分析速度快,更有利于薄差油气层的识别,且参数丰富,仪器性能稳定可靠,显示了其技术优势,录井综合解释符合率由61.5%提高到81.8%。结合实例阐述红外光谱的气体录井技术在长庆油田的应用效果及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7.
低渗透油气藏是当前国内外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领域,以钻完井为核心的工程技术是实现低渗透油气藏高效开发的关键。“十三五”期间,针对川西、济阳坳陷等低渗透油气藏勘探开发中的技术难题,围绕钻井提速、增效和降低工程成本,开展了低渗透油气藏高效开发钻完井技术攻关研究,在175 ℃高温随钻测量系统、近钻头伽马成像技术、新型钻井提速工具、全过程储层保护技术、长效密封固井技术、精细分段完井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初步形成了低渗透油气藏高效开发钻完井关键技术,并在济阳坳陷盐222区块、川西中江低渗透气田进行了现场应用,降本增效效果显著,为形成低渗透油气藏高效开发钻完井配套技术,实现不同类型低渗透油气藏高效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刘文岭  韩大匡 《石油学报》2022,43(10):1450-1461
对地下储层和流体的认识程度严重制约油气田开发的生产举措,而油气藏描述在油气田开发中占有重要地位,构建油气藏系统的数字孪生体是油气藏描述的最高境界。在对油气田开发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和数字化转型生产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数字孪生油气藏理论,将数字孪生油气藏定义为"构建油气藏的数字孪生仿真模型,最大限度地量化逼近真实油气藏,及时准确地表征油气藏全生命周期动态变化,模拟物理世界油气藏实体在真实环境下的开发行为",为油气藏描述与油气藏工程一体化研究指明了方向。论述了基于数字孪生油气藏的智慧油气田建设重点方向与建设内容,指出通过建立油气藏开发系统的数字化副本——油气藏数字孪生体,以此为基础在云端优化开发与科学管理油气田,将带来油气田开发领域的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数字孪生油气藏将为智慧油气田建设赋予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水下抛石技术在海洋石油开发中的应用与发展,重点阐述了能实现深水水下精确抛石的落石管抛石船舶、落石管技术及ROV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情况,并展望了落石管抛石技术在我国深水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结合近20 a来国内外纳米材料矿场应用案例,从纳米材料的分类和驱油机理2个方面进行了梳理及论述,对纳米材料在提高油气采收率的技术优势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展望了未来纳米材料应用于提高采收率领域的关键与发展方向。目前应用于提高采收率的纳米颗粒按材料主要分为金属氧化物、有机颗粒和无机颗粒3类;纳米材料的驱油机理通常是多种机理的结合;片状纳米材料具有独特优势,其中,新型2D智能纳米驱油技术已成功开展了多次矿场试验,在提高采收率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