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气举井组及油田优化配气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气举井组优化配气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各种类型的气举特性曲线的特点。考虑到现场的实用性和合理性,将单井最大产油量值前的气举特性曲线数据拟合为二次多项式方程,并定义井组特性曲线为井组注气量与井组最大产油量的关系曲线。完善了井组优化配气模型并建立了油田优化配气非线性数学模型,并提出了一种求解非线性优化配气模型的新方法——惩罚函数法,为了提高模型的求解速度,提出了一种估计初始注气量的新方法——最大配气量法。惩罚函数法能处理等式约束与不等式约束,收敛速度通常只受初始注气量的影响。应用提出的新方法求解了井组及油田配气数学模型,并给出优化配气算例。  相似文献   

2.
采用优化理论确定优化连续气举系统配气方案,可从系统获得最佳经济效益。提出了连续气举单井经济动态模型及经济动态曲线制作方法,建立了以连续气举系统内所有井的日工作现金收入之和最大为目标函数的优化配气数学模型,介绍了模型的求解方法。根据数学模型和求解方法,编制了优化配气的程序。用它对一个实例系统进行了给定供气量下的优化配气计算。结果表明,根据优化理论确定优化配气方案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连续气举优化配气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气举是中原文东油田的主要采油方式。针对该油田连续气举开发过程中出现的注入气利用效率低、综合效益差的问题,建立了在供气能力有限时的优化配气数学模型,并给出了解析法求解过程。现场试验表明,应用该技术可以实现连续气举井的合理配气并提高油井产量,适合在油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气举-电泵组合举升配产过程中由于低效工况造成的生产不协调问题,通过研究油井流入动态、井筒多相流动特性、举升工艺的运动学及动力学特征,以及相互之间的能量作用关系,建立了气举-电泵举升耦合数学模型。基于节点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油井工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不同配产目标下气举-电泵组合举升运行参数的优化联调方法,给出了不同配产条件下的电泵和气举优化运行参数。计算结果表明,在气举-电泵组合举升系统出现低效工况时,可以利用采集的生产动态数据进行工况分析,结合分析的量化结果在产量变化时进行参数调整决策,科学设计气举-电泵井的频率-注气联调方案,实现油藏、井筒、双举升设备的协调工作,在不动管柱作业的情况下达到组合举升油井的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5.
2005年通过创建准噶尔盆地西缘油气成藏模式,在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地区排2井沙湾组获日产49.6t高产工业油流,发现了以新近系沙湾组为主力含油层的浅层优质春光油田。基于生产的需要,准确估算了春光油田自喷井油嘴系数,为落实单井产量及单井合理配产提供了重要依据;发展形成了以"实时动态监控"为核心的油藏开发新理念,创建了油藏、井筒、地面三位一体的油藏动态监控体系,实时监控了地下油水推进的状态,为及时调整油井运行参数、使地层及井筒中的流体运移达到最优化状态提供了手段。春光油田自2005年开发以来产量稳步上升,保持自喷开采,采油速度、采收率同创国内新水平。  相似文献   

6.
用混合罚函数法求解气举区块优化配气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气举区块优化配气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各种类型的气举特性曲线,完善了区块优化配气模型,并建立了与区块优化配气模型形式相同的油田优化配气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求解非线性优化配气数学模型的新方法——内点法和外点法相结合的混合罚函数法,用牛顿-拉斐森方法求解了非线性方程组,并对估计初始注气量的最大配气量法进行了修正.以中原油田四区气举井为例,根据其气举特性曲线类型得出了4种气举配气方案.应用提出的新方法对各种方案进行了优化配气计算,优选出了最佳的配气方案.  相似文献   

7.
气举采油作为一个重要的人工举升方式,已经在国内外各油田被采用。文东油田13区块采油方式使用气举方式,在气举采油技术中,气举配气系统是很重要的,文东油田气举配气系统在计量精度上以及天然气利用率等问题上还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对文东气举采油配气自控系统进行了研究,研发了专用控制器,实现了低产量油井和高产量油井的配气控制方法,总结了配气自控系统在气举采油中的应用及前景。  相似文献   

8.
文东油田连续气举优化配气数学模型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连续气举在开发过程中出现的注入气利用效率低、综合效益差的问题,建立了供气能力有限时的优化配气数学模型,给出了解析法求解过程。文东油田现场试验表明,应用该技术可以实现连续气举井的合理配气,并提高油井产量,适合在油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卫城油田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北端 ,是由北东走向的卫东和卫西两个断裂带控制而形成的垒形复杂断块低孔特低渗油气藏 ,油田开发中高压注水井占整个油田的一半以上 ,突出表现为注水压力上升、注水量下降和注水单耗增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从卫城油田整体出发 ,进行了地面、井筒和油层三位一体的高压注水工艺研究 ,以达到提高注水开发效果、促进油田发展的目的。1 地面工程高压工艺技术根据油田地质特点 ,合理布置高压注水区块和单井增压方式 ,提高高压注水设备运转效率 ,达到管网设计与运行优化。( 1)区块整体高压注水与单井增压注水方式…  相似文献   

10.
气举井优化配气测试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文东油田高温、高压、高油气比、高矿化度的特点,研究开发了气举井优化配气测试技术。该技术在正常生产情况下进行注气量的阶段调整,同时测试流压、套压、温度、产液量、含水随时间及注气量的变化情况,绘制单井特性曲线、优选最佳注气参数,实现气举井产量与注气量的优化,提高举升效率。在13-256井、13-98井应用该技术后,取得了节气、增油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海上A油田上部为薄凝析气层,下部为油层。考虑气层储量小、海上作业成本高,该油田采用油气层同时开采方式进行生产。借鉴气井电潜泵-气举组合排水采气的设计思路,文中设计了本井气气举-电潜泵组合举升方案,用气层气来辅助电潜泵采油。采用该方案可较单一电潜泵举升方案降低电机功率49.45~58.42 k W。另外,本井气气举不同于人工气举,其孔板阀过气量不能人为控制,为此,又研究开发了相关软件,并耦合管网模型,对油嘴尺寸、孔板阀过气量、累计过气量和储层压力等进行预测。研究成果的应用能够大大节省开采成本,智能预测生产动态,符合海上智能、安全、节能的开发理念。  相似文献   

12.
以西非某深水油田为研究对象,利用OLGA及PVTsim商业软件,对水深、气油比、含水率、输量以及管道出口压力等影响深水立管气举效果的因素进行了模拟分析。气举能有效地降低深水立管底部压力;在一定范围内,注气量的增大能有效地减小深水立管底部压力波动,但注气量并不是越大越好,每种工况对应一个最优注气量;在油田生产后期,随着含水率增大和管道入口处流体气油比减小,立管底部注气带来的压降获益效果越明显;输量越小,气举效果越好;管道出口压力越大,气举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3.
轮古油田井深油稠,地层供液能力较差,单一的举升工艺很难适应油田生产的需要,因此应用了以稀油为动力液的有杆泵—喷射泵复合举升系统。为了解决目前稀油用量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产出液和混合液作为复合举升系统动力液方案,分别建立了其黏度、密度和稀油比例的模型,并分别对稀油、产出液、混合液以及活性水作为复合系统动力液展开可行性分析,通过对比计算得出掺稀比例为0.5时的混合液为最佳动力液方案。对该混合液作为复合举升系统动力液开展了实例计算和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动力液系统可以维持较高的泵效,同时使得单位体积稀油携带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从而极大地节约了稀油资源。  相似文献   

14.
轮南油田三叠系油藏机械采油方式自1991年决定采用气举以来,目前已建成压气站一座,有20余口井投入气举采油,而且生产正常。但有人对此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该地区的机械采油应首选水力活塞泵。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重申了该油藏的机械采油设计原则,论述了利用油井供排协调原理预测机采井生产可行性的基本方法,由此得出的气举参数与现场实际生产数据相吻合。同时分析了该油藏选择气举采油的主要依据,对气举和水力活塞泵采油在该油藏的适应性进行了对比分析,澄清了气举测试工艺、注气压力设计等有关问题,并对进一步提高该油藏的气举开采提出  相似文献   

15.
注热与电潜泵机采管柱在海上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上油田热采受作业环境及工艺要求影响,常规的杆式泵注采一体化管柱在海上不适用,提出注热与电潜泵机采管柱来解决现场开发问题。通过对热采专用三通的设计,组配耐温 260 ℃的高温电潜泵,热采期间下入一趟管柱,可满足热采作业和后续生产的要求,简化现场施工工艺,提高作业时效。该管柱已在渤海稠油油田热采中成功应用,为保证热采工艺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后续注采工艺的发展探索了新道路。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保证企业高效运营,降低勘探风险,提高经济效益,河南油田将GIS技术应用于油田企业管理与建设,成功地开发了"油田开发生产监控系统"。该系统建设以油田信息总体规划为指导,以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和数据存储管理为基础,以油气生产管理的业务流程为主线,应用现代通信、管线探测、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手段,有效地整合了油田企业的井场站点、集输管网、办公场地等生产要素信息和地理信息数据。该生产监控系统实现了地图与生产数据的双向查询,使得油田地下设施地面化、生产要素信息数字化,它为油田的生产管理及各类生产施工提供了科学、系统准确的技术数据。  相似文献   

17.
气举阀气举排液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举排液是一种常用的气井排液采气工艺,不但适用于低产气井的辅助排液采气,而且还适用于各种类型积液停产气井的诱喷排液复产。介绍了气举阀的工作原理及类型,建立了气举阀特性数学模型,并对其检测、调试技术及排液管柱结构进行了研究。气举阀排液技术因其安全、高效而在油田得到推广应用,该技术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关于气举井的稳定生产,前人已经建立了一些稳定准则,但国内油田收集的油井数据表明,当气举凡尔工作在临界流态时,Alhanati稳定准则不能准确预测气举井生产是否稳定。文中建立了一个新的气举井稳定准则。该准则将摩阻因素考虑进油管压力梯度的计算过程中去,形成了包含描述气举凡尔特征的Kvt和Kvc系数的新稳定准则。油田数据证实新的稳定准则在预测气举井稳定性方面更准确。  相似文献   

19.
三塘湖油田牛东区块属裂缝-孔隙型火山岩油藏。此文分析油藏试采阶段油井的试采特征,利用节点分析方法开展了油井自喷能力影响因素研究和人工举升接替时机的预测,评价了有杆泵、螺杆泵以及电潜泵三种举升方式在牛东区块的适应性,系统优选了牛东区块的人工采油方式。  相似文献   

20.
海上稠油开采面临井筒降黏技术优选及举升工艺配套的问题。围绕渤海L油田明化镇组高黏稠油开采难度大的问题,结合井筒降黏方式室内实验结果,推荐采用稠油掺稀油的井筒降黏技术及配套的射流泵举升工艺。同时,对稀油动力液的地面处理流程及注入参数进行了研究。现场应用表明,稠油掺稀油井筒降黏技术及配套的射流泵举升工艺效果明显,单井平均产量比ODP配产方案增加了80%,为该油田及类似油田稠油的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