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常用电负载(如电动机)变化状况是通过电路上所接电压表和电流表上的数值来确定,然而一些特殊要求,需要采用电子数字记录仪或是电脑系统对用电负载变化进行记录监测时,就要在这些测量系统输入端与高电压大电流的负载电路之间配置合适的隔离电路端口了。  相似文献   

2.
论文提及的交流负载半实物仿真技术,实现交流负载用电性能的仿真,应用于飞机供电系统的集成仿真系统。论文的研究重点是负载的瞬态用电性能仿真,电路采用PWM整流技术作为基础,通过计算机的控制,能够实现对不同类型负载的功率变化、功率因数变化、不平衡性的变化以及电流谐波变化过程的仿真。论文通过仿真结果表明了提出的仿真技术达到了预定要求。  相似文献   

3.
基于SSPC的负载自动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飞机上用电设备的增多以及多电飞机概念的引入,常规配电方式及电网保护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大规模用电负载的需要。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为自动配电技术提供了可能。基于固态功率控制器SSPC进行负载管理和电路保护,可根据负载控制方程自动管理负载。通过分布式配电技术实现负载就近取电,采用分层式总线布局代替传统控制线路,从而减轻了电网的重量。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许多电子报刊上看到多种用于照明电路“保险丝熔断报警器”的文章,电路虽然是五花八门,但基本原理都是相同的,电路框图如图1所示。报警电路与保险丝并联,平时报警电路被保险丝短路不工作;保险丝熔断后,报警电路与负载串联构成回路,报警电路通电工作。笔者认为这种设计方法是有悖于安全用电原则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低压台区电力线载波信道易受居民用电负载接入噪声干扰,导致部分台区难以满足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高效互动所需的实时载波通信需求的问题,提出一种抑制用电负载噪声的断路器装置设计与应用方法。首先对用电负载接入噪声特性及其对载波通信影响进行了分析;然后设计了抑制用电负载噪声的断路器装置,对断路器装置电路的原理和参数进行了详细设计,该装置在电表外置断路器基础上增加了低通滤波、阻抗匹配、载波信号旁路电路,在抑制居民用电负载噪声的同时构建连通户内电器和电表之间的载波信号旁路通道;最后结合典型案例台区对文中断路器装置的使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应用结果表明,该断路器装置可有效提升台区电力线载波通信的成功率和网络性能,减少现场维护工作量,为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高效本地通信网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本电路接在直流电源与用电负载之间,无论电源的正、负极性怎样连接,加到负载两端的电源电压极性都总是正确的。虽然使用二极管也能起到这种作用,但负载电流会在二极管两端产生较大压降(普通硅二极管约为0.7V,肖特基二极管约为0.4V),使负载两端的电压减小。本电路使用两只继电器和少量元件,尽管  相似文献   

7.
耿凡娜  梁博 《电子测试》2013,(5S):41-42
在现代用电企业中,提高功率因数能减少电路输电线路损耗,能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工业上提高感性负载网络功率因数的方法,通常是在负载的两端并联适当的电容。本文将从理论分析、Multisim软件仿真两方面来进行研究与验证,并比较并联不同容量的电容对功率因数的改变情况。  相似文献   

8.
高压逆变电源系统在工作时,随着应用环境的变化,负载阻抗会发生变化,负载阻抗变化进而影响电源正常稳定工作。为理解负载阻抗的变化特性及规律,设计合适的逆变电源负载,本文根据实际应用的高频高压逆变电源电路,对负载阻抗的变化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最后给出输出电压电流对负载阻抗的变化仿真曲线。根据曲线我们可以为系统电路参数的设计和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张琪  胡佳俊  陈后鹏  李喜  王倩  范茜  金荣  宋志棠 《微电子学》2016,46(2):211-214, 223
为满足SoC系统负载快速变化的要求,提出了一种新型摆率增强型片上LDO系统。通过增加有效的内部检测电路,使LDO的功率管栅极电压可以快速地响应输出负载跳变,提高电路响应速度。采用中芯国际40 nm CMOS工艺模型,对电路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当LDO的负载电流以100 mA/μs跳变时,电路的最大上冲电压为110 mV,下冲电压为230 mV,恢复时间分别为1.45 μs和1.6 μs。同时,在2 V电源电压下,电路的静态电流只有42 μA。  相似文献   

10.
张天柱  魏廷存  吴伟 《微电子学》2007,37(5):752-755
针对TFT-LCD驱动芯片的电荷泵,设计了一个带密勒补偿和一条前馈通路的缓冲电路。理论分析表明,该电路的增益、稳定性等小信号特性与负载电容无关;相位裕度与负载电流无关。Hspice仿真结果显示,当负载电容从0.05μF到20μF变化时,系统的相位裕度变化为2°;当负载电流从3 mA到25 mA变化时,系统的相位裕度变化在3°以内。  相似文献   

11.
《今日电子》2009,(10):71-71
IntelliMAX是一款面向便携应用设计人员的基于网络的仿真工具,能够快速准确地评测先进负载开关在实际应用电路中的性能。IntelliMAX设计工具不同于其他的仿真工具,因其在预定义应用电路中包含了飞兆半导体的先进负载开关模型,并提供直观、用户友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2.
陈剑洛  罗萍  耿煜 《微电子学》2014,(5):644-646,650
提出了一种用于DC-DC的双模控制功率管分段驱动电路。该电路通过检测负载电流的变化,优化功率管大小,从而提高转换效率;提出根据负载电流大小自动切换至PSM控制模式的解决方案,进一步提高极轻负载下的效率。电路基于标准0.13 μm CMOS工艺进行设计与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不分段DC-DC变换器相比,提出的双模控制分段驱动电路在15 mA负载时效率提升5.3%。  相似文献   

13.
设计了一种动态频率补偿、高稳定性的LDO电路.针对具有Buffer缓冲器的LDO环路稳定特性随负载变化而变化的特点,给出一种新型的LDO频率补偿结构.这种补偿结构能很好地根据负载电流的变化,动态地改变环路次级极点的位置,进而提高环路稳定性.设计采用TSMC 0.35μm标准CMOS工艺,利用Spectre工具对电路的性能进行了模拟,仿真结果表明此电路结构在整个负载变化范围内相位裕度均大于88°,系统具有高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马惠  冯锟 《现代雷达》2023,(11):102-107
为了满足大功率射频组件的大电流窄脉冲用电需求,文中提出了一种高效率、高密度和高可靠的负载点电源设计方案,给出了负载点电源的电路组成、核心元器件、关键电路参数计算方法,并提出了完善的过流、过压和过脉宽的保护电路设计方法。根据设计方案,研制了一台高电压、高频率、高密度和高效率的实验样机。通过样机的实验波形和测试数据,证明了负载点电源设计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叶鹏  张波  方健 《微电子学》2004,34(2):168-170,174
传统电压控制模式的电机驱动电路系统频率都受电机的本征频率制约,其相位延迟会随负载的变化而变化。为了实现更高的系统频率,文章提出了一种电流反馈控制模式驱动电路。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控制模式的电机驱动电路解决了系统频率受电机负载本征频率制约的问题,相位的延迟也不随负载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为了使电子元器件在电路中充分发挥作用,在保证元器件可靠性工作的前提下,降低相关设备的体积、重量和成本,需要通过合理地选择电子元器件的参数,以及使用于驱动的元器件与被驱动电路的参数并使之匹配。在对电磁继电器过负载能力和火工品负载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参考电子元器件额定参数降额的方法,对电磁继电器的过负载供电参数与火工品用电参数进行了降额计算和分析,推导并论述了电子元器件降额与瞬态负载的关系,提出了瞬态参数降额的概念,为电子元器件降额设计提出了新的理念和降额计算方法,可为具有瞬态特性的电路进行降额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设计了一种1.8~3.3 V的自偏置LDO电路,无需外加基准电路,且具有良好的负载调整率和工艺兼容性。该电路采用无需双极型晶体管的基准电路,并且在负载电压和负载电流之间采用电流倍增电路进行隔离,减小了负载电流瞬变造成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DO)输出电压的变化,提高了LDO的瞬态精度。在关键器件部分采用匹配结构,以减小工艺误差对电路性能造成的影响。基于0.18μm SOI CMOS工艺,用Hspice软件进行电路仿真,用Cadence软件进行版图验证。仿真结果表明,MOS基准电路产生的基准电压温漂为5.6×10-5,LDO的最大负载电流为100 mA,负载电流瞬变的响应时间小于1.5μs,负载调整率为0.3%,整体电路的静态电流为88μA,芯片尺寸为650μm×1 200μm。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新的适用于低电压工作的semi-adiabatic逻辑电路--Dual-Swing Charge-Recovery Logic(DSCRL).该电路由CMOS-latch-type电路及负载驱动电路构成,对负载的驱动为full-adiabatic过程.DSCRL的电源为六相双峰值脉冲电源,低摆幅脉冲用于驱动负载,高摆幅脉冲用于驱动CMOS-latch-type电路.降低负载上摆幅时驱动负载的NMOS管的栅压可以保持不变,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的adiabatic电路在低电压工作时charge-re-covery效率降低的问题.文中比较了DSCRL电路与部分文献中的semi-adiabatic电路的功耗,DSCRL在低电压工作方面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设计了一种可提高DC-DC瞬态响应的误差放大器,其输出阻抗和补偿电阻随着负载电流的变化动态调整,使系统在不同的负载条件下能够获取足够的相位裕度。同时,设计了采样电路和逻辑选择电路,分别用于检测负载电流变化和选择开关导通。结果显示,采用文中所提出结构,DC-DC的过冲比原来减小了50%。  相似文献   

20.
王晨阳  罗萍  周先立  王浩 《微电子学》2020,50(6):794-798
为了提高瞬态响应速度,提出了一种用于峰值电流模PWM控制Boost变换器的瞬态响应优化电路。传统峰值电流模Boost变换器的带宽因受限于右半平面零点而限制了负载阶跃时的瞬态响应速度。该优化电路根据输出电压信号来输出自适应瞬态增强电流信号,优化了变换器的瞬态响应特性。采用0.18 μm BCD工艺对电路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负载电流从1 A变化到200 mA时,负载阶跃恢复时间从65 μs减小到50 μs;负载电流从200 mA变化到1 A时,负载阶跃恢复时间从46 μs减小到33 μ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