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薛明 《石化技术》2023,(7):113-115
分析在目前生产条件下的一氧化碳职业中毒风险及对人体的影响,结合装置生产实际,提出一氧化碳职业中毒急救和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一、烧好一氧化碳气体我厂催化裂化装置原设计加工能力为120万吨/年(1977年改造为150万吨/年),加工胜利蜡油,可排出10~12万标米/~3小时一氧化碳废气,废气中一氧化碳含量约5%。我们现在建有两台一氧化碳  相似文献   

3.
<正>最近扬子石化公司年产50万吨醋酸配套项目主体装置正式开始施工。该项目新建一套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年产33万吨一氧化碳装置,同时可副产羰基合成气、氢气等。项目明年下半年建成投产后,所产一氧化碳供扬子石化与BP公司  相似文献   

4.
正一种包括由生物质生产气态化合物的气化炉、第一甲烷化装置、第二甲烷化装置的设备。气化炉包括生物质入口、氧化剂入口和一个含一氧化碳气态化合物的出口。第一甲烷化装置使来自气化炉的一氧化碳甲烷化以生产代用天然气,包括至少一个进水口和一个来自气化炉的气态化合物的入口。第二  相似文献   

5.
翅片管在一氧化碳锅炉省煤器上的应用周小信镇海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维修公司宁波315207关键词光管省煤器翅片管省煤器一氧化碳锅炉镇海炼化公司炼油厂现有WGZ65/3.82-6型一氧化碳锅炉3台,主要用于回收催化装置再生器的大量高温烟气。由于原设计时尾...  相似文献   

6.
来自各个装置的裂解原料经过热裂解后副产的氢气,经过深冷分离之后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等杂质,同时,在除去一氧化碳的过程中,会有副产物水的生成。因此,本文主要对除去氢气中的一氧化碳、水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及探讨相应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沙特国际石化公司(Sipchem)于2009年8月宣布,其在沙特阿拉伯朱拜勒的一氧化碳(CO)装置投产,该装置生产CO的设计能力为345kt/a,为世界最大的CO装置。该装置成为Sipchem乙酰基产品联合装置的组成部分,乙酰基产品联合装置为该公司开发计划的第二阶段。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一种对一氧化碳气体进行检测和报警的装置,该装置从原联邦德国引进,并具有多点检测报警的功能,几年来的应用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在DCS中,适当设定控制站的扫描参数,可以大大提高一氧化碳装置的稳定性,降低投资。  相似文献   

10.
<正>普通精馏与特殊精馏装置微反色谱实验装置催化剂评价装置一氧化碳变换实验装置变压吸附实验装置裂解反应实验装置生物质裂解制油实验装置综合实验装置多功能反应装置无梯度反应色谱实验装置气固相催化反应固定床与流化床装置连续吸收与再生实验装置流动反应器返混性能测定装置膜分离实验装置釜式反应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11.
用梯度硅藻土膜分离CO_2/N_2混合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梯度硅藻土膜管分离CO2 /N2 混合气 ,实验发现硅藻土膜对CO2 分子有亲合吸附作用 ,分离效果好 ,有高的分离因子 ,但渗透通量小。大的膜孔径和高的二氧化碳浓度不利于CO2 分子在硅藻土膜上的亲合吸附 ,分离效果不好 ,分离因子小 ,但有大的渗透通量。孔径沿径向由大到小逐渐梯度变化的膜结构能获得高的气体渗透通量和好的二氧化碳分离效果。合适的CO2 浓度范围为体积分数小于 15 % ,最佳气体渗透通量为 0 19mol/s/m2 。孔径 0 1μm的梯度硅藻土膜管有良好的CO2 分离性能 ,在通量 0 19mol/s/m2 ,原料气中CO2 含量为 10 %时 ,分离因子可达 4 3,CO2 的气体渗透速率为 3 2× 10 5mol/s/m2 /Pa。  相似文献   

12.
超临界CO_2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岚  陈开勋 《石油化工》2012,41(5):501-509
综述了超临界CO2技术在分离工程、化学反应工程及材料制备中的应用现状。重点介绍了超临界CO2与膜技术的联用和超临界流体色谱等新型分离方法。对超临界CO2在化学反应工程中作为反应介质及反应原料参与的反应进行了介绍。综述了利用超临界CO2进行材料制备的方法(如超临界辅助雾化法等),并对超临界CO2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动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aims at determining the optimal CO2 separation technology for Chinese refineries, based on current available technologies, by the method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Firstl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lue gas from Chinese refineries, three feasible CO2 separation technologies are selected. These are 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PSA), chemical absorption(CA), and membrane absorption(MA). Secondly, an economic assessment of these three techniques is carried out in accordance with cash flow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se three techniques all have economic feasibility and the PSA technique is the best. Finally, to further optimize the three techniques, a two-level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including economic, techn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Considering all the factors, PSA is optimal for Chinese refineries, followed by CA and MA. Therefore, to reduce Chinese refineries carbon emiss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CO2 should be captured from off-gases using PSA.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膜材料装置的成本新概念——成本渗透率。将膜分离过程的成本定义为成本渗透率和有效选择性的函数。作者从分析膜装置的费用得到了装置成本的渗透率和有效选择性等参数,并用于确定气体的膜分离过程的优化膜分离度和回收率。还从合成气中分离出CO,用大规模生产醋酸的实例来说明该方法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5.
油田产出CO2气回收处理方法有:吸收法、膜分离法等,这些方法的特点是将CO2作为杂质进行处理并回收利用。提出的精馏与低温提馏耦合处理油田CO2驱产出气的回收方法,是一种逆处理流程,即将油田产出气中的甲烷和液态天然气作为杂质剔除,达到分离、回收CO2的目的。其工艺流程简单、操作成本低,适合于中小规模油田CO2产出气的回收。为我国大范围开展二氧化碳驱提高油田采收率的产出气回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示例。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Prism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工艺过程及影响因素。该技术具有工艺简单、开停工方便、使用寿命长、操作灵活和弹性大等特点。武汉石油化工厂利用柏美亚(中国)有限公司Prism膜分离技术从重油催化裂化装置的干气中分离氢气的工业试生产说明,提取的产品氢纯度(体积分数)大于70%,回收率大于75%,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7.
膜技术在石油化学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高新技术──膜技术在石油化工厂中应用的研究成果。该技术已用于石化基础原料气的分离回收及“三废”治理,且正在向烃分离、化学反应等方向发展。实践证明,膜技术用于石化行业既可节能降耗,又可提高效率,而且操作方便。用于石化工业的膜材料以无机材料为主。膜技术在石油化工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目前的应用还受到膜本身技术问题的限制。  相似文献   

18.
石油磺酸盐在多孔介质中的色谱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权生  李之平  韩炜 《油田化学》2000,17(4):364-368
本文研究了石油磺酸盐KPS-2在砂管岩心中的色谱效应及其影响因素。流动实验结果表明单、双磺酸盐在岩心砂上的吸附有明显的差别,是导致KPS-2的色谱效应的主要因素。在复合驱体系中加入1%碱剂碳酸钠可以大大地降低石油磺酸的吸附量和色谱分离程度;在稀表面活性剂体系中,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的不兼容性表现为水解聚丙烯酰胺的加入使KPS-2的色谱分离增加,在动态条件下石油磺酸盐进入油相中的量较小。  相似文献   

19.
The presented nonisothermal technique for investigation of membrane gas separation (using MDK-1 membrane as an example) demonstrates possibilities of rapid assessment of the separation power of commercial membranes for both individual components and various mixtures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20 to +40°C. The efficiency of the membrane process under these conditions (cross-flow membrane module model) for separation of propane–methane mixtures has been evaluated. It has been shown that the permeability of methane decreases with a decrease in temperature in the Arrhenius coordinates and the propane permeability increases. The separation selectivity in the mixture decreases by more than twofold in comparison with the ideal selectivity. Nevertheless,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f separation has been observed at lower temperatures, with the recovery of the desired product and its purity being variable in a wide range depending on the practical goal. The nonisothermal technique is supposed to be useful for rapid selection of conditions (temperature, pressure, components to be separated) for efficient application of polymeric membranes for separation of hydrocarbon-containing mixtures that are close in composition to real gas sources.  相似文献   

20.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通过在硅胶材料(XFGJ)表面修饰不同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离子,制备硅胶基型吸附剂。采用变压吸附考察改性硅胶对CO2/CH4混合气体的吸附及分离性能。实验发现,担载1%质量分数BaCl2的XFGJ(1Ba-XFGJ)对CO2/CH4混合气体的动态吸附分离效果最佳,在0.5MPa,20℃时,1Ba-XFGJ的分离因子为9.55,与未改性的XFGJ相比分离因子提高了116%。采用低温氮气吸附脱附表征XFGJ及1Ba-XFGJ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发现BaCl2的引入能够增加微孔数量,有利于提高CO2/CH4的吸附分离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