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马来酸酐接枝改性聚丙烯(MPP)为增容剂制备了聚丙烯/尼龙6(PP/PA6)共混物,研究了MPP增容PP/PA6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和热行为,探讨了MPP增容PP/PA6共混物的增容机理.结果表明: PP/PA6共混物为热力学不相容的海岛型两相结构.MPP的加入改善了PA6与PP的相容性,使两相分散均匀.MPP对PP/PA6共混物的增容机理可用界面--分散相表面改性模型来描述.  相似文献   

2.
本论述了PP-g-MAH,PP-g-DBM,衣康酸接枝PP(IPP),PP-g-MHA和LDPE-g-MAZn对PP/PA6共混物的增容作用,结果表明,增容剂能有效地改善PP/PA6共混物的相容性,增加两相界面的粘合作用,显提高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及工艺性能。  相似文献   

3.
采用MAH一步法原位增容PP/PA6共混物,研究MAH和DCP的用量对PP/PA6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与PP-g-MAH增容PP/PA6共混体系对比,发现MAH原位增容可有效提高PP/PA6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一步法原位增容工艺简单,成本低.  相似文献   

4.
尼龙6/聚丙烯共混物结构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FT-IR,SEM,DSC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力化学方法制备的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对尼龙6(PA6)/聚丙烯(PP)共混体系的增容作用。结果表明,在共混过程中,PA6与PP-g-MAH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使增容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明显优于未增容体系,增容体系分散相(PP相)粒度明显低于未增容体系,熔融粘度高于未增容体系,增容共混体系PP和PA6的熔点和结晶度低于未增容体系。  相似文献   

5.
利用热塑性IPN技术制备PP/PA6共混物,通过方差分析讨论了PP含量、溶胀温度、溶胀时间对热塑性IPN PP/PA6共混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仪对共混材料PP/PA6的结构进行表征同时利用扫描电镜对PP和热塑性IPN PP/PA6的断口形貌进行观察,发现利用热塑性IPN技术来制备的PP/PA6共混物中PP与PA6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FTIR, SEM, DSC 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力化学方法制备的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对尼龙6(PA6)/聚丙烯(PP)共混体系的增容作用.结果表明,在共混过程中,PA6与PPgMAH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使增容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明显优于未增容体系,增容体系分散相(PP相)粒度明显低于未增容体系,熔融粘度高于未增容体系,增容共混体系PP和PA6的熔点和结晶度低于未增容体系.  相似文献   

7.
用PP-g-PMMA作为增容剂对PVC/PP共混体系进行增容改性.用紫外光辐照接枝的方法在聚丙烯(PP)上接枝极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讨论光照时间、单体用量和光敏剂用量对接枝率的影响,用IR对接枝产物进行表征,并使其作为PVC/PP共混体系的增容剂.实验结果表明:接枝物的加入对PVC/PP共混体系起到了增容作用,扫描电镜(SEM)也表明增容剂对共混体系有很好的增容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熔融共混方法制备了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增容的ABS/PA6共混物,用扫描电镜分析(SEM)、动态力学分析(DMA)对ABS/PA6共混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未加相容剂的ABS/PA6二元共混物中,分散相易聚集,分散相粒径分布不均匀,相界面清晰,相容性差;加入相容剂后,ABS/PA6共混物的分散相粒径明显减小,分散相粒径分布均匀,单位体积上分散相的界面面积增大,在ABS含量为55%时,界面面积最小,ABS/PA6共混物发生相反转的范围变宽,且向高体积分数的PA6移动.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对聚丙烯(PP)/碳酸钙(CaCO3)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P-g-MA对PP/CaCO3共混体系有增容改性作用,当加入5%的PP-g-MA时,该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以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为增容剂,共混聚丙烯(PP)与乙烯-乙烯醇(EVOH)制备可润湿性PP.用扫描电镜(SEM)、动态粘弹谱仪(DMA)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析了EVOH/PP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用接触角测定仪表征了共混物的可润湿性.SEM结果表明共混物呈明显两相结构,EVOH...  相似文献   

11.
聚烯烃/极性聚合物共混物——增容和界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相容的聚烯烃/极性聚合物共混物中,加入增容剂能明显降低共混物界面张力,提高且分的界面相容性、界面张力,分散相平衡尺寸的变化与增容剂浓度有定量关系,提出了共混物中增容剂行为的“三阶段”物理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当增容剂浓度较高时,其在聚烯烃与极性聚合物的界面区形成自己的相区,建立了剥露界面的方法,马来酸酐化聚丙烯及其与聚氧乙烯接枝共聚物(PP-MA)-g-PEO对PP/TPU、PP/PMMA和PP  相似文献   

12.
利用RH2000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聚丙烯(PP)/乙烯-辛烯共聚物(POE)共混体系的流变性能,讨论了温度、剪切速率及POE用量对共混体系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混物熔体表现为假塑性流体行为。温度的升高使共混物的黏度略有下降,剪切速率的增大使共混物的表观黏度明显降低。POE含量的增加使共混物熔体的表观黏度增大。在POE用量一定的条件下,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共混物的黏流活化能则表现出逐渐减小,PP与POE之间存在一定相容性。  相似文献   

13.
利用动态交联技术制备了动态交联聚丙烯/乙烯-辛烯共混物(PP/POE).采用哈克转矩流变仪研究了动态交联对PP/POE共混物扭矩的影响;研究了交联剂的种类和POE用量对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考察了动态交联共混物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加入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后,PP/POE共混物的扭矩先升后降至平衡状态;随着POE用量的增加,PP/POE共混物的冲击强度明显提高,但拉伸强度有所降低,PP/POE共混物合适配比为100∶40,DCP的添加量为POE含量的2%为优;PP/POE共混物熔体流变行为属于假塑性流体,且高温下(220℃)降解反应程度高于交联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14.
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将聚乙烯醇(PEG)与等规聚丙烯(iPP)共混,发现PEG的加入能提高iPP的冲击强度,当PEG含量(质量分数)低于5%时,iPP/PEG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随PEG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能达到纯iPP的2倍,而拉伸强度只有少量下降;当PEG含量超过5%时,PEG结晶度增加,其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大幅下降。PEG含量较少时就能诱导产生β-iPP,其含量一直稳定在6%~10%的水平。当PEG含量较低时,PEG不能结晶而只能以无定形态嵌入到iPP球晶内部。当PEG含量较高而开始结晶时,由于结晶收缩而使共混物内部产生大量的微孔,这可能是引起iPP抗冲击强度增加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硅烷接枝聚丙烯(PP-g-Si)对不同填料如滑石粉(Ta)、碳酸钙和硫酸钡填充的PP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方法分别制备经PP-g-Si偶联的滑石粉、CaCO3和BaSO4填充的PP复合材料,并测试其机械性能和结晶熔融行为,结果与未经偶联的体系相比,在一定PP-g-Si含量范围内,PP-g-Si可使T3/PP体系力学性能提高,但拉伸模量降低;而对PP/CaCO3和PP/BaSO4体系的力学性能影响不大或使其性能有所降低,同时,PP-g-Si对这3种填料填充的PP体系中PP的结晶熔融行为也有较大影响,结论在实验范围内,PP-g-Si对聚丙烯和滑石粉界面有增容作用,可作为PP/Ta材料的大分子偶联剂,而对PP/CaCO3和PP/BaSO4体系则没有增容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聚乳酸力学性能和耐热性差以及聚丙烯生物降解能力差等缺点,将聚乳酸和聚丙烯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共混,以聚乙二醇为增容剂,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聚乳酸/聚丙烯共混物,并分析了共混物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共混物的结晶温度低于纯聚乳酸;当聚乙二醇的质量分数为9%时,共混物的两相达到完全相容,共混物的热稳定性和韧性得到提高,最大断裂伸长率为纯聚乳酸的3. 7倍,但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下降;共混物的热学和力学性能均优于聚乳酸和聚丙烯.  相似文献   

17.
改性聚丙烯纤维的染色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RSM-1和E与聚丙烯共混,制得分散染料可染改性聚丙烯纤维.讨论了共混物组分和组成对共混纤维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RSM-1和E对提高改性聚丙烯纤维的染色性均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