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后的热处理技术将向以下几方面发展。 1.双S热处理双S热处理是指安全(Safe)和节约(Save)的热处理,即今后的热处理应当是无公害省能型的,必须没有大气和水质污染,没有噪声和火灾,而且要合理地节能。要考虑改进设备和开发热处理新技术以达到双S热处理。只有这样才算得上是尖端的热处理技术。 2.不提热处理,而称作温度处理最近,国外有人不提Heat treatment,而多用Thermal process。这说明热处理面貌在发变化,温度处理说法是恰当的。它可分为A_1相变点以上(奥氏体)的热处理,A_1相变点以下(铁素体)的温处理和0℃以下的冷处理三种。后两者目前用得不太多。具有  相似文献   

2.
一、高速钢热处理工艺现状自1900年发明了高速钢以后,当时即确立了比较合理的热处理工艺,至今亦无甚改变。目前学者们所普遍推荐的和工厂中广泛采用的热处理工艺,不外乎以下几种工序的迭合:退火——普通退火;等温退火淬火一段式——800~850℃预热二段式——500~550℃和800~850℃淬火普通淬火(油冷)分级淬火一般分级冷在M_H点以下控制冷速的慢冷 560℃1小时三次回火等温淬火贝茵体处理法 560℃1小时四次回火表面处理——氰化;硫化;磷化或电火花强化;热油处理、热水处理;蒸汽处理  相似文献   

3.
《轴承》1966,(4)
文中研究了GCr15电渣重熔钢的淬火方法、冷处理方法、回火温度及磨削过程中的附加回火工艺对工序间变形、尺寸稳定性和耐磨性的影响。热处理设备:淬火加热——C-25和H-45;冷处理—干冰—酒精溶液,冷冻机,液体氧;回火—油炉。残留奥氏体量用差示磁性法和X光法。尺寸精度用0.2u的光学扭簧表测量。耐磨性在ZYS-5型接触疲劳试验机上进行。通过一系列试验认为:1.淬火到深冷的停留时间、深冷方式(干冰—酒精、冷冻机、液态氧)、时间、次数对残留奥氏体量有影响,在不回火的情况下对残留奥氏体稳定性有相应的影响,但经过160℃ 3小时的回火后,上述因素对残留奥氏体的稳定性便没有什么影响了。5小 时与100小时β加回火的试样,其残留奥氏 体的稳定性差大。2.回火对残留奥氏体 的稳定性有很向,160℃3小时的回火 可使不深冷试样残留奥氏体的稳定性与经 过-78℃ 2小时深冷的相近似,200℃ 3 小时回火,可使之完全一样。但残留奥氏体 量并不一样。3.分级淬火能大大减少淬回火 和磨削过程中的变形;初磨套圈外圆后进行 一次附加回火(141一150℃ 5小时)能显著减少磨沟道过程中小圆椭圆度的变化。4. 150—160℃ 3分钟分级淬火,-78℃ 2小时深冷,160—170℃ 3小时回火,三次附加回火(140—150℃(5、5、10小时)处理的 B 236207 E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预先热处理对20MnVB钢奥氏体晶粒度及冲击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钢经1250℃×1h固溶处理+860℃×1h水淬预先热处理后钢的奥氏体本质晶粒度可达9_10级,860℃油淬+200℃回火后钢的冲击韧性可达162J/cm2。  相似文献   

5.
800MPa级冷轧相变诱发塑性钢的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全自动热模拟试验机测定了新开发的800 MPa级相变诱发塑性钢的CCT曲线,据此制定了12种工艺对试验钢进行退火处理;通过拉伸试验测定了经不同工艺退火处理试验钢的力学性能,确定出了最优热处理工艺;对经最优工艺退火处理钢的显微组织和残余奥氏体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种工艺处理钢均获得了800 MPa以上的抗拉强度,获得最佳综合力学性能(强塑积最大)的热处理工艺为830℃退火120 s后,先以20℃.s-1的速率缓冷至700℃,再以40℃.s-1的速率冷至400℃,并在400℃等温处理400 s,最后以20℃.s-1的速率冷至室温;经最优工艺退火处理后钢的显微组织为50%铁素体+38%贝氏体+12%残余奥氏体,残余奥氏体主要分布在铁素体晶界处,或铁素体与贝氏体的晶界处,还有小部分存在于大的铁素体晶粒内;在拉伸过程中试验钢中残余奥氏体的相变大部分发生变形量为10%~20%阶段。  相似文献   

6.
热处理是大量消费能源的工业部门,但长期来热处理部门很少认真考虑节能问题。本文综合了十种节能热处理方法,一般都是在原有基础上,利用现有设备,对热处理工艺稍作调整,从而达到显著的节能效果,现介绍如下。一、调质代替球化退火高碳钢一般在淬火低温回火前,要进行球化退火,建议采用调质代替球化退火。例如T8钢冷冲冲头:采用880℃加热、水淬油冷,560℃回火两小时,再经淬火  相似文献   

7.
在测定35CrMo钢的A_(c1)和A_(c3)的基础上,制定出几组热处理工艺参数,整个实验通过对不同热处理组合的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最后得出35CrMo钢的最优热处理工艺组合,即:850℃保温50min(油淬),之后进行540℃回火保温40min(水冷),为企业生产和理论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W12Cr4V5Co5(FT15)粉冶高速钢热处理过程中的显微组织,并与铸锻T15高速钢进行了比较,粉冶高速钢的初始碳化物十分细小,并均匀分布,消除了偏析。淬火后,得到细晶粒组织,这是因为奥氏体化时,细小碳化物对晶粒的长大有强烈遏制作用的缘故。细小碳化物在奥氏体化时易溶解,提高了基体的强度,也增多了淬火后的残留奥氏体量,所以应增加回火次数三到四次。对碳含量较高的FT15应适当降低奥氏体化温度,反之亦然。从显微组织的分析研究确定了W12Cr4V5Co5粉冶高速钢的热处理规范:在860℃保温二小时,750℃保温四小时等温退火,退火硬度HB270左右。奥氏体化温度1220~1260℃,直接油淬。回火温度520~560℃,回火三次,每次保温二小时。热处理后硬度为HRC66~68。  相似文献   

9.
《轴承》1975,(6)
历年来,在应用高碳铬轴承钢(GCr15)制造滚动轴承零件的热处理淬回火工艺中,除通常在淬火后采用150~160℃温度进行回火处理(称低温回火)外,同时对某些在更高温度下工作的轴承,为保证其组织、性能和零件的尺寸稳定性,往往根据不同的工作温度在淬火后进行“高温回火”的处理。常见的此类产品的回火温度有:T——200℃;T_1——225℃;T_2——250℃;T_3——300℃等等。  相似文献   

10.
5 CrMnMo钢小型热锻模的热处理,在条件较差的中、小型工厂中,一般是用箱式电阻炉按传统的热处理工艺处理。即装箱保护加热至860℃保温1~5min/mm,预冷到780~800℃淬油冷至工件表面略低于M_s点(200℃左右)出油,立即转入380~500℃炉中回火(见图1)。实践证明上述工艺缺  相似文献   

11.
对退火态Cr12Mo1V1模具钢分别进行一次淬火+回火、双淬火+回火、一次淬火+深冷+回火、双淬火+深冷+回火等工艺处理,其中一次淬火工艺为1 030℃×0.5 h油淬,双淬火工艺为1 050℃×0.5 h油淬+1 030℃×0.5 h油淬,深冷处理工艺为-60℃×1 h+-120℃×1 h,对比研究了双淬火+深冷处理对试验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一次淬火+回火工艺相比,双淬火+回火工艺可以改善共晶碳化物分布均匀性,使碳化物形态趋于球状;增加深冷处理对改善共晶碳化物形态和均匀度的效果不明显,但可降低残余奥氏体含量。双淬火+回火工艺处理后试验钢的硬度与一次淬火+回火处理后相近,但冲击吸收能量和抗弯强度分别提升22%和12%;增加深冷处理对试验钢硬度、冲击韧性和抗弯强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在汽车零件热处理中,对形状复杂的工件,如被动螺旋锥齿轮和薄片形零件,若无专用齿轮淬火压床和特殊夹具,淬后平面翘曲都较大,难以达到图纸要求。据有关文献介绍,钢在热处理相变过程中,会出现短时间塑性偏高现象,即所谓“相变超塑性”效应。“相变超塑性”效应发生在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过程中,只要适当改进工艺,例如采用分级淬火,即可利用这一效应达到减少热处理变形的目的。一、原理现以汽车齿轮常用的渗碳钢20CrMnTi为例,其渗碳层部位的M_s点约为140℃左右,未渗碳部位(心部)的M_s点约为365℃(图1)。将加热到淬火温度的钢快冷至210~220℃等温,由于该温度高于渗碳层的M_s  相似文献   

13.
高强中锰TRIP钢的残余奥氏体含量及其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种中锰相变诱导塑性(TRIP)钢,利用全新的热处理工艺对其进行处理,研究了其残余奥氏体含量及其稳定性,并对该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锰TRIP钢退火后的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均在39%以上,且奥氏体在变形过程中绝大部分转变为马氏体,提高了钢的塑性和强度;在630℃退火可使该钢的抗拉强度大于1 000 MPa,伸长率大于30%,强塑积大于30GPa.%,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为51.4%。  相似文献   

14.
在淬火温度不变情况下,通过调整DJ4机车螺旋弹簧用钢——51CrV4的回火温度及冷却介质,比较其各项力学性能指标,获得优化的热处理工艺为:860℃油淬——480℃回火——空冷。  相似文献   

15.
SKD11 (相当于我国的Cr12MoV——译者注) 最适于做冷作模具,其热处理工艺是:1030℃空冷,200℃回火。但该钢在500℃左右回火时产生二次硬化现象。抗回火温度的高低就表示了钢的热稳定性的好坏,所以该钢一  相似文献   

16.
对N-Mo合金化Cr13型耐蚀塑料模具钢进行925~1 150℃保温0.5 h的油淬处理,再分别进行150~300℃保温2 h或者350~600℃保温1 h的回火处理,研究了淬回火工艺对该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淬火后的组织主要为淬火马氏体,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晶粒长大,第二相逐渐固溶进基体,试验钢的硬度先增大后降低,当淬火温度为1 050℃时,硬度达到峰值,为57.7 HRC,此时第二相基本固溶进基体,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仅为8.49%。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组织由回火马氏体向索氏体转变,第二相逐渐析出并长大;硬度呈先降低后升高再迅速降低的趋势,冲击吸收能量随回火温度的变化规律与回火硬度的变化规律相反,抗拉强度的变化规律与硬度的变化规律一致,屈服强度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并在回火温度为480℃时达到最大值,为1 445 MPa;在200℃以上温度回火后试验钢的塑性均保持在一个较好的水平。试验钢获得优异综合性能的热处理工艺为1 050℃×0.5 h淬火+200~300℃×2 h回火,此时组织为回火马氏体,硬度为48~53 HRC,抗拉强度为1 752~2 050 MP...  相似文献   

17.
将4Cr5Mo2V钢在1 000~1 090℃下淬火,并通过不同温度2次回火处理将相同淬火温度下试验钢的回火硬度分别调整至55,52 HRC,研究了淬火温度和回火工艺对显微组织、冲击韧性和高温(350℃)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回火硬度相同时,淬火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会降低试验钢的韧性而加剧磨损表面材料剥落,从而降低耐磨性能;相同回火硬度下,1 030℃淬火条件下试验钢的韧性和高温耐磨性能最好,1 090℃淬火条件下最差;淬火温度相同时,较低温度回火试验钢因具有较高回火硬度,能够起到支撑表面氧化层的作用,其耐磨性能比较高温度回火时好;4Cr5Mo2V钢的推荐热处理工艺为1 030℃×30 min油淬+560℃×2 h×2次回火。  相似文献   

18.
一、4Cr5MoVSi钢1.化学成分:见表1o表1CMnSiOrMOVSP0 .32~0.42(0 .400 .80~1.204 .50~5.501 .00、1.500 .30~0.50‘0 .03(0 .03早.临界点:见表2。 表2二A今}“C。{二Arl}A、}M,{“,_Ac1853M,… } 3.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如图1。奥氏体化温度为1000OC,保温20分钟。 4.物理常数: (1)比重:7.69克/厘米、(2)导热系数见表3;(3)热膨胀系数:从20oC到各温度下的热膨胀系数的平均值见表4o 6.热处理工艺: 1)退火:退火士艺如图2所示。钢材随炉升温,缓慢加热,以每小时不超过200℃为宜。厂斗州!平田不l}}}栅-邢下丁刀1}i{…{1…  相似文献   

19.
<正> 美国坩埚特殊金属公司生产了一种牌号为CPM REX20的新型无铸钴高速钢.这种钢比标准M42高速钢便宜,可用来制造各种成形刀具,立铣刀、扩孔钻、切断刀.这种钢的成份与M42钢不同.M42钢含有8%的钴,而新型高速钢不含钴,但含钨较高(60%对1.5%).新钢种的含钒量也稍高(约1%),含碳量为0.27%,含硫量为0.07%.用M42和CPM REX20两种高速钢制成的直径1/2”四栋槽立铣刀进行试验表明,在退火D2工具钢上铣削1/2″×1/4″的槽时,CPM REX20的耐用度比M42高45%.另一项试验是在Rc36的4340钢上铣0.1″×0.75″的槽,铣削速度为55呎/分,进给量为0.004时/齿,CPM REX20钢制立铣刀的平均耐用度超过了M42钢制立铣刀的耐用皮.该公司还可供应完全致密的,无碳化物偏析的棒状粉末高速钢.新牌号高速钢按退火状态供货,以后进行热处理,包括预热至1500—1550°F,然后加热至2100—2200°F,在油中冷却至1000—1100°F,再进行三次回火(1025°F 保温2小时和空冷)  相似文献   

20.
T10钢是一种常用的工模具钢,它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因而,许多中小型厂矿都利用它来制造冷冲模。我厂多年的生产实践表明,T10钢采用球化退火,A_(C_1)+30~50℃淬火及170~230°回火的传统热处理工艺,材料的消耗量较大,模具的使用寿命较低,失效形式主要为脆性断裂和冲击疲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