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及南部长6和长7油层组中的半深湖—深湖亚相中发育了典型的浊积岩,构成了该地区的主要储层类型,并成为该地区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物源分析表明,西部、南部及西南物源是盆地浊积岩的主导物源。浊积岩的类型包括远源、近源浊积岩和厚层块状、薄层、微层浊积岩。盆地浊积岩具有典型的浊流沉积特征,为低Eh值的还原环境产物。该地区浊积岩为低密度流的湖相浊积岩,为盆地西南部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垮塌成因。对于大型拗陷型陆相湖盆,一旦条件成熟,就有可能形成浊流沉积。建立了该地区浊积岩形成发育模式。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下刚果盆地盐下重点勘探层系,采用沉积学、石油地质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结合区域地质背景、钻测井数据和分析测试结果等资料,对下刚果盆地早白垩世Pointe Indienne组湖相浊积岩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进行了探讨,并建立了Pointe Indienne组大型浊积扇的发育模式。结果表明:该浊积岩形成于深湖相沉积环境,其叠置砂体具有典型的浊流沉积特征,发育典型的鲍玛序列及特征沉积构造;该浊积砂岩为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或杂砂岩,其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较差,表现为快速堆积的重力流沉积特征;该浊积砂岩内部识别出了多套完整和不完整的鲍玛序列,显示了厚层块状浊积岩和薄层或微层浊积岩的组合形式,指示了浊积扇内扇、中扇、外扇的沉积特征;该浊积砂岩为中孔低渗储层,与Pointe Indienne组上段和下段发育的厚层优质烃源岩接触,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是下刚果盆地盐下油气勘探的重点层系。  相似文献   

3.
利用岩心、测井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长7浊积岩特征及成藏条件的分析结果表明,长7油层组沉积层理、沉积构造及砂岩粒度等反映晚三叠世延长组长7沉积时在深湖—半深湖相发育浊积岩.长7浊积岩的电性响应特征表现为自然伽马曲线具有明显的齿化现象,在地震反射剖面上则表现为不稳定沉积、相带变化大等特点.浊积岩储集体的物性条件相对较差,孔隙度平均为8.5%,渗透率平均为0.12×10-3μm2,属超低孔、低渗储层,但由于其紧邻优质烃源岩,成藏条件优越,可大面积成藏.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浊积岩沉积演化模式及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尔多斯盆地长7深湖区广泛分布浊积岩,在岩性、沉积构造、沉积序列及电测曲线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识别特征。在古地理演化过程中,长7^3期湖盆达到鼎盛,深湖区分布范围最大,碎屑物供应有限,浊积岩零星分布。从长7^3—长7^2—长7^1,深湖线向湖内收缩,浊积砂体逐渐发育,文章建立了该区浊积岩沉积演化模式。深湖区具备良好的石油成藏地质条件,浊积砂体可以作为深湖区好的储层,研究区西南部浊积岩发育区已发现多口工业油流井,可作为下一步的重点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5.
渤南洼陷沙四上亚段浊积体沉积相划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述了胜利油田渤南洼陷沙四上亚段地质特征,综述了浊积岩内涵及其形成序列和模式。对渤南洼陷6口井沙四.上亚段沉积相、微相进行了研究,从深水环境的岩性标志、密度流成因的岩石构造标志、浊积成因的粒度分布特征、地震和测井响应及适宜的形成条件等五个方面论证在洼陷带半深湖相、深湖相沉积背景下发育了湖底扇及远源砂砾岩透镜体,分析了渤南洼陷沙四,上亚段沉积相。  相似文献   

6.
湖相碳酸盐岩广泛发育于中国各陆相含油气盆地,与海相碳酸盐岩相比,湖相碳酸盐岩沉积规模较小,受多物源陆相碎屑体系干扰,易于发育湖相碳酸盐岩—混积岩。近年来,随着油气勘探的深入,湖相碳酸盐岩—混积岩作为一种致密油储层得到重视。干旱气候封闭-咸化湖盆碳酸盐岩致密油储层分布区,以青海古近系、四川侏罗系为典型,称之为内源沉积湖相碳酸盐岩储层沉积有利相带。通过野外露头剖面和钻井岩心、测井资料,对柴达木盆地柴西南地区上干柴沟组进行了横向、纵向的层序地层学和沉积相研究,探索了湖相碳酸盐岩—混积岩的沉积模式及其石油地质意义。研究认为湖侵体系域—高位体系域的演化为湖相碳酸盐岩—混积岩致密油储层提供了有利相带,从滨浅湖到半深湖—深湖区,存在湖相混积滩坝、滨湖白云岩化泥灰坪/泥云坪、浅湖叠层石礁滩和半深湖相裂缝性泥灰岩有利微相带,对柴达木盆地及其相类似盆地湖相碳酸盐岩—混积岩致密油储层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应用钻井和测井资料区分地层及沉积环境,通过岩心观察和粒度分析判断沉积类型,用三维地震属性分析技术识别和刻画地质体,研究发现松辽盆地古龙凹陷上白垩统青山口组湖相区发育水道型浊积岩、带状浊积岩和湖底扇等3种类型浊积岩。水道型浊积岩发育在青山口组一段,以粉砂岩及细砂岩为主,沿古龙凹陷呈南北向线状展布,末端形成喇叭口状湖底扇,水道型浊积岩以形成低渗透岩性油藏为主,自然产能低,局部发育"甜点",需要储层改造才能获得较高产能;带状浊积岩发育在青山口组二段,岩性为粉砂—泥质粉砂岩,沿三角洲前缘向湖相区延伸,平面上呈宽带状,末端形成规模不等的湖底扇,带状浊积岩和湖底扇属于非常规储层,空间上相互叠置,形成连续型油藏,一般无自然产能,依赖水平井分段体积压裂才能获得工业产能。  相似文献   

8.
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岩心观察与测井资料相结合,对鄂尔多斯盆地葫芦河地区长6油层组沉积特征进行分析,认为研究区长6油层组发育半深湖-深湖相沉积,而重力流沉积为区内的主要的沉积体系,且浊积岩广泛发育。在细致分析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展布特征的基础上,编制了沉积相平面图,为后期勘探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长6油层组沉积序列、沉积构造、C-M图及测井曲线组合特征的研究,认为研究区除了存在如前人所说的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水下分流微相和浅湖亚相等沉积相外,长622和长632小层还存在浊流沉积和碎屑流沉积。浊积岩主要分布在坡折带上的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及以南的浅湖-半深湖区,碎屑流沉积主要分布在浅湖-半深湖区。坡折带坡度较陡,堆积了巨厚沉积,在地震诱发和重力作用下巨厚沉积物沿斜坡发生液化、移动和滑塌,形成浊积体。地震诱发大规模的波浪运动将正常浪基面附近的浊积岩体及湖相软泥搅动起来,以碎屑流形式被搬运至离岸较远的半深湖区形成碎屑流沉积。浊积岩砂体伸人湖盆腹地,下与长7烃源岩直接接触,并充分吸取烃源岩提供的油气,上有长4+5等上部泥岩封堵,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和形成较好油藏的条件,故加强对浊积岩的厚度、规模、含油性、开采方式等做更深层次的研究,是下一步对研究区浊积岩油藏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0.
渤海湾盆地东辛地区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沉积时期,深湖-半深湖中发育大量重力流沉积。根据岩心、测井及地震等资料综合分析,将重力流沉积划分为4种砂体类型,即与三角洲前缘滑塌相伴生的坡移堆积体、滑塌浊积扇、远源浊积岩以及洪水成因的水下碎屑流,并建立了该区重力流沉积模式。进一步通过油源、物性及圈闭条件对比研究,对各种砂体类型的含油性进行分析,认为滑塌浊积扇和部分远源浊积岩含油性好于坡移堆积体和水下碎屑流。  相似文献   

11.
王越  陈世悦  张关龙  张奎华  林会喜  梁绘媛  汪誉新  李佳 《石油学报》2017,38(9):1021-1035,1065
通过露头精细观察、薄片鉴定与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具有咸水沉积背景的准噶尔盆地南缘芦草沟组与吐哈盆地西北缘塔尔朗组的混积特征进行研究,提出"混积相带"的概念来表征"湖盆中发育混积岩和混积层系的相带",并厘定了研究区"混积岩"的定义,建立一种新的混积岩分类命名方案,进而系统研究了混积相带的岩相、沉积相特征,并预测了有利相区。"混积岩"为"陆源碎屑与内源非后期成岩作用形成的碳酸盐组分在同一岩层内混合形成的沉积岩",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组分的含量不存在一个具体的下限标准。研究区混积相带内大部分粉砂岩、碳酸盐岩与泥页岩和少部分砂岩主要由陆源碎屑颗粒、碳酸盐组分和黏土矿物构成,属于混积岩,以三组分的相对含量50%为界将混积岩划分为(粉)砂岩、碳酸盐岩和正混积岩3大类,进一步划分为9小类。在此基础上,根据露头的岩性、粒度、沉积构造和颜色等特征在混积相带内共识别出21种岩相类型和9种岩相组合,依此将混积相带划分为近岸水下扇外扇、扇三角洲前缘、浊积扇和半深湖—深湖。综合露头观察、有机碳测试、物性测试及扫描电镜观察等方法,认为半深湖—深湖与浊积扇为混积相带内的有利相区,二者内部的烃源岩、储集岩条件相对较好,可形成良好的生储组合。  相似文献   

12.
彬县-宜君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伊陕斜坡与渭北隆起的过渡部位。延长组深湖-浅湖亚相暗色泥岩、页岩(油页岩)厚度大,有机质类型好,有机质丰度和成熟度高,生油条件好;长2+3油层组及长6油层组上部的河口坝、远砂坝、浊积砂及侏罗系的古河道砂是主要的储层类型;纵向上多套生储盖组合及多种圈闭类型为油气富集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本区中生界油气勘探前景十分广阔。认为:东南部为油气运聚的主要指向,且为有利储集相带及局部构造发育区,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点部位,岩性-构造复合圈闭是主要的勘探类型。  相似文献   

13.
龙门山前陆盆地南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五段是该区重要的油气产层,由于长期被视为烃源岩与盖层,对其沉积相研究相对较少。文中利用野外实测剖面、测录井资料,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该地区须五段沉积相类型、砂体分布特征、沉积体系空间展布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出研究区须五段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2类沉积体系,识别出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漫沼泽、河口砂坝、远砂坝及浅湖泥等微相。须五段沉积时期,研究区西北部主要发育大型辫状河三角洲,东南部多发育湖泊沉积体系。砂体厚度由西北部向东南部逐渐减薄,沉积相类型由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过渡到湖泊沉积,物源可能来自于西北方向。  相似文献   

14.
粤东和南海东北部陆坡区中生界及烃源岩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区为中国3个海相侏罗系沉积区之一,属特提斯海的一个分支。这里艮口群小水组、蓝塘群上龙水组、吉水门组半深海相黑色泥岩,厚度巨大,达到4000m以上,为良好烃源岩。中、晚侏罗世随着燕山运动的逐渐增强,华南地块抬升为陆,海水从华南区块向东南退却。粤东地区中侏罗统以湖相沉积为主,塘厦组为深湖相沉积的厚层泥岩,是较好的烃源岩。在潮汕坳陷中、晚侏罗世仍处于浅海环境,向台西南盆地演变为半深海相沉积环境,其陆坡区发育良好的海相烃源岩。白垩纪,在粤东沿莲花山及河源深断裂发育一系列呈串珠状分布的湖盆,以河流和湖泊相沉积为主,夹火山碎屑沉积岩。由于燕山运动第Ⅲ幕的强烈活动,潮汕坳陷和台西南盆地都发生地壳抬升。潮汕坳陷白垩系为河流、湖泊相沉积。台西南盆地仍处于边缘海,发育一套海陆交互环境的沉积。仅在台西南盆地可发育良好的海相烃源岩。南海东北部陆坡区侏罗纪海相沉积具有较大的生油气资源潜力,是有待开拓的一个新领域。  相似文献   

15.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西江凹陷番禺4洼陷目前尚属油气勘探初期,开展沉积充填研究对其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构造和沉积充填对层序的控制作用,综合利用三维地震和少量钻井、测井、岩心资料,将古近系文昌组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分析各层序地震相及沉积相发育特征,进而总结沉积充填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番禺4洼陷由南东向北西依次发育陡坡带、深凹带和缓坡带,各级同生调节断层的分布和组合样式控制了沉积体系的发育和展布;东南缘陡坡区主要发育近岸水下冲积扇-近岸水下浊积扇体系;西北缘缓坡区次级调节断层导致南北沉积差异,北部因断层发育形成构造坡折,远岸水下浊积扇和滑塌浊积体广泛分布,南部缓坡未受断层影响,沉积大型河流三角洲体系;湖盆中心发育半深湖-深湖相泥岩。  相似文献   

16.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沉积体系与油气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应用沉积体系,体系域与层序分析等现代沉积学研究方法,系统地建立了全盆地侏罗纪沉积相划分方案。采用等时地层单元确字了侏罗纪各期沉积相模式。以缓坡沉积体系模型和陡坡沉积体系模型揭示侏罗纪盆地的充填及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7.
东营凹陷西部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泥页岩沉积微相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关于沉积微相,前人多针对粗碎屑骨架砂体沉积相开展研究工作,对泥页岩这种细粒沉积物的沉积微相很少关注。在一个沉积盆地中,细粒沉积物的总量巨大,在纵向上及平面上均广泛分布。以东营凹陷西部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简称沙三下亚段)泥页岩为研究对象,系统划分泥页岩岩相类型。在骨架沉积相控制下,以泥页岩岩石类型及岩相特征为基础,综合控制泥页岩发育的水动力条件、古湖盆底形及事件沉积等因素,将东营凹陷西部沙三下亚段半深湖、深湖相进一步划分为平阔半深湖微相、水下隆起半深湖微相、深洼微相、浊积周缘微相、近岸水下扇前缘微相等。分析了不同微相在矿物组成、岩石类型及组构、成岩作用及测井曲线响应等方面的差异性,细粒沉积物微相的划分和研究对于泥页岩油气的勘探开发工作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高升探区下第三系沉积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运用钻井、岩心化验分析、测井等资料,对高升探区的沉积体系进行了分析,并对沉积相及沉积微相进行划分.结果认为该区下第三系属于断陷湖盆沉积体系,主要发育有扇三角洲沉积、深湖浊流沉积和粒屑灰岩沉积,早期还发育冲积扇沉积;各时期形成的砂岩和粒屑灰岩储集体,为油气储集提供了有利的场所.其研究成果对该区的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风城组为准噶尔盆地乌尔禾地区重要的勘探层系,其沉积环境一直存在争议。 通过岩石类型、沉积构造、古生物及地球化学等特征分析,探讨了风城组沉积相标志、类型及特征。 研究认为,风城组沉积环境为深水、封闭缺氧和盐度较高的陆缘近海湖,主要发育半深湖-深湖亚相,包括火山灰流、热液脉动性喷流和低密度浊积砂沉积微相;盐类矿物的富集、高盐度值与热液喷流沉积平面分布明显均受控于乌夏地区二叠纪基底断裂,推测断裂为高温及高盐度热卤水喷流活动的通道。 研究区风城组陆缘近海湖热液喷流内、外源沉积模式的建立,可为该区的油气勘探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泥质岩可分为泥岩和页岩两大类,二者在成因机制、有机质含量及赋存状态、矿物组成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开展湖相泥岩、页岩的分布特征研究以及其差异特征的对比,有助于建立富有机质页岩的沉积模式。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长7段)沉积时期为湖盆发展的鼎盛时期,湖盆中心沉积了大套的泥岩和页岩。该文应用典型剖面分析、岩心-薄片观察、地球化学分析等手段揭示了长7段泥岩和页岩在分布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岩石组分、组构、主微量元素等五方面的差异。①分布特征:泥岩和页岩互补分布,泥岩主要发育在三角洲前缘、深湖-浊积岩相和半深湖相,页岩主要沉积于深湖相;②组构特征:页岩有页理,有机质顺层分布,泥岩无页理,有机质分散分布;③岩石组分:页岩更富集黄铁矿,是泥岩的11倍,泥岩的白云岩、菱铁矿含量更高;④有机地球化学指标:页岩TOC平均含量为6.6%,是泥岩的3倍,S1值平均含量为3.1 mg/g,是泥岩的2.5倍;⑤主微量元素:页岩中U,Th,Mo,Co,Ni等微量元素显著高于泥岩且U/Th,V/Cr和P/Al的比值较高,泥岩中Ti/Al和K/Al比值更高。综合分析,鄂尔多斯盆地长7泥岩和页岩的形成主要受沉积相带、湖水深度和湖盆生产力控制。页岩沉积时,水体生产力更高,离物源更远,水体更为缺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