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含油气盆地类型特征与油气勘探新领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提出了中国含油气新区、新盆地及其类型特征,并认为这些新领域是我国“九五”乃至21世纪陆上油气勘探的主要接替地。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的含油气盆地是属多个板块构造旋回、长期发展的叠合型含油气盆地;具有生物成因和非生物成因两大油气源叠合、富集的特征,是中国和全球特殊的高原型含油气盆地.其特殊性与中新生代发生的陆块问和大陆间的碰撞活动有关,属于强烈碰撞型含油气区.其特点是地壳厚度大、地面隆升幅度高、自然地理环境差,是我国日前勘探程度较低的地区,但与近年来兴起的热点地区--北冰洋和南极洲相比,又有它有利的一面,是我国油气资源持续发展的后备战略地区.  相似文献   

3.
利比亚古生代含油气盆地油气发现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比亚发育6个含油气盆地,其中4个为古生代含油气盆地,分别是古达米斯盆地、木祖可盆地、库佛腊盆地和昔兰尼加盆地,已发现储量占全国总储量9%,其余储量主要分布在两个中、新生代盆地。通过对已有发现油田和盆地勘探历程的研究,总结影响古生代含油气发现的因素有3个,分别是石油地质条件、勘探程度和国际形势及国内政策影响,其中,石油地质条件占主导地位。4个古生代盆地中石油地质条件较好的盆地是古达米斯盆地和木祖可盆地。随着近年该国与美国关系的缓解及有利的国内政策,古生代盆地特别是木祖可盆地勘探投入不断增加,近年不断出现新发现,成为该国近年及未来的一个勘探热点地区,也是中国油公司进入该国值得关注的地区。  相似文献   

4.
以中国东部沿海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中的古潜山为窗口,分析了从震旦纪以来该地区发育过一系列含油气盆地和烃源岩,形成了相互叠置的多幕次叠合复式含油气盆地和各种油气藏,这一认识将拓展东部沿海油气勘探的时空领域,是今后油气勘探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5.
勘探实践表明,阿尔及利亚的油气产量主要来自撒哈拉地台东部的含油气盆地区,而西部含油气盆地区勘探程度较低,勘探前景广阔。东西部盆地两者从盆地沉积充填、烃源岩、储层、圈闭、油气性质和油气成藏模式等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勘探潜力分析认为,西部盆地区油气勘探程度低,应以天然气为主攻方向,瞄准断裂带附近发育的大型背斜构造圈闭;东部盆地区油气勘探程度相对较高,油气勘探应以找油为主,寻找中小型的构造圈闭或岩性—构造复合圈闭。   相似文献   

6.
概论全球油气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经济可采储量为标准统计分析了各地质时期、各大洲、各沉积盆地油气资源分布状况,明确指出,有经济可采储量和可采油气田的盆地是少数,不超过全球盆地总数的40%,含大油气田的盆地更是凤毛麟角,大约为全球盆地总数的16%。因此,不能幻想某种盆地分类对预测油气量有重要意义。油气勘探家们在实践中不要过分偏爱某类盆地或某种构造,不要用某些或某种油气形成或富集的模式作为预测的依据去指导实践,以免遭受挫折。  相似文献   

7.
准噶尔盆地为新疆北部最大、最富集的含油气盆地,随着盆地勘探资料丰富,重新研究盆地油气形成与分布,明确大油气田富集层位和勘探方向,可为盆地整体勘探部署提供指导.应用地震、钻井、试油、油源对比等资料,通过油气藏解剖、有效烃源岩分布和生烃潜力的差异性再认识,将盆地石油地质演化与构造演化相结合,对盆地油气聚集成藏的复杂性进行系...  相似文献   

8.
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及保存与沉积盆地的形成演化和改造密切相关,因此在油气区域勘探中必须对盆地进行整体的动态分析;盆地构造分析主要包括含油气盆地分类,含油气盆地的形成、演化与地球动力学,盆地形成、演化及改造与油气分布的关系。本文着重讨论了沉积盆地的类型,岩浆活动与盆地形成,盆地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盆地形成、演化和改造与油气分布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9.
西藏--我国西部21世纪新的油气资源接替区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根据西藏地区区域地质构造和油气地质特征,从含油气区及其含油气盆地分析着手,论述其含油气性。立足西藏地区油气成藏条件的特殊性,将西藏地质划分为柴达木(及边缘)、巴颜喀拉、羌塘一昌都、冈底斯、喜马拉雅等5个含油气区,并讨论了构造复杂地区油气资源评价的基本思路,提出含油气实体(盆地、残盆、构造残块、沉积残体)的概念,作为西藏地区油气资源评价的基本单元、油气勘探对象和评价核心。分析了西藏地区主要盆地的生烃量、远景资源量,并结合油气成藏的其他地质因素,特别是油气保存条件,对主要盆地油气远景进行论证,计算结果表明,该地区总石油资源量约90亿吨,展现了地区的美好油气勘探前景。提出羌塘盆地应作为西藏地区油气勘探首选实体,措勤、比如、昌都、岗巴一定日等盆地应作为勘探远景实体。  相似文献   

10.
贺西地区盆地构造特征与油气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贺西地区是我国几大板块的交汇处,多期的构造运动致使该区构造特征极其复杂,同时形成了不同类型的众多盆地.该区古生代以来的板块运动,使不同大地构造环境具有五种不同的沉积基底,伴之以形成五种类型的沉积盆地.不同类型盆地构造特征与沉积演化差异很大,油气勘探前景亦不同.石炭-二叠时期,本区东部的巴彦浩特、武威、定西等盆地接受了一套厚度较大的海相到海陆交互相沉积,烃源岩厚度大、品质好,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侏罗系在本区形成三个沉降带,勘探实践中已找到一批小型油气藏,预示着侏罗系是本区重要的勘探层系.白垩系是本区勘探程度最高、油气资源丰度最高、找到油气储量最多的层系,深挖细找仍具很大潜力.贺西地区油气分布规律是:新生界以背斜构造油藏为主,中生界以隐蔽油气藏为主,古生界以断块潜山油气藏为主.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中、小型盆地油气富集规律及勘探经验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着重介绍了美国加里福尼亚地区的洛杉矶盆地、中国东部河南省的泌阳盆地及中国西部河西走廊的酒西盆地等国内外几个典型“小而肥”盆地的概况及主要地质特征,分析了控制其油气富集及分布的主要因素,最后对中、小型盆地油气勘探取得突破的经验与教训进行了总结,这些对中国西部地区中、小型盆地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全球深层油气藏及其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层油气勘探对老油气区(田)扩大储量、稳定产量具有重要意义。以全球深层油气藏的最新资料为基础,系统统计分析了全球深层油气分布特征。在全球(不包括美国本土48州)349个含油气盆地中,87个盆地内发现了深层油气藏。全球深层油气储量的63.3%分布于碎屑岩储集层,35.0%储于碳酸盐岩,其余的1.7%储于岩浆岩和变质岩。构造圈闭富集了全球深层油气储量的73.7%,是深层油气最重要的圈闭类型。被动陆缘盆地和前陆盆地是深层油气最富集的盆地类型,其深层油气储量分别占全球总量的47.7%和46.4%。层系上,深层油气主要富集于5套储集层系:古近系(占全球总量的22.3%)、上古生界(22.2%)、白垩系(18.3%)、新近系(12.8%)和侏罗系(12.8%),深层油气的层系分布特征与中、浅层油气类似。岩盐导致的盐下沉积物的负热异常效应抑制了盆地深层烃源岩的热演化或液态烃向气态烃转化,因此含盐盆地深层油气勘探特别值得关注。建议深层油气勘探应立足于中、浅层已有重大油气发现的地区,特别是发育有一定规模盐岩的地区。  相似文献   

13.
含油气盆地不同地区油气分布层系及富集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以统计资料及前人成果为基础,探讨了渤海湾盆地不同凹陷古近系油气富集的差异性及主控因素。研究表明,渤海湾盆地含油气凹陷油气富集类型可归为三类:前古近系型、古近系型和新近系型,以古近系富集型凹陷为主。古近系油气具有"东富西贫"、"不同层系分区性明显"等分布特点,平面上油气集中分布于盆地东部地区富油凹陷,纵向上以烃源岩层系及邻近的沙河街组三段、二段最为富集,向上、向下层段依次减少。多种因素控制了不同凹陷古近系油气差异性富集:凹陷生烃条件从根本上控制了不同凹陷的油气富集差异,盆地东、西部地温场及烃源岩演化的差异是造成"东富西贫"油气分布格局的重要因素,不同烃源岩层系生烃差异性和主力生烃层系、生储盖组合和断层输导作用控制了油气纵向富集层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海域中生界油气勘探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全球、中国邻区和中国中生界油气资源分布以及中国中生界油气勘探现状的分析,论述了加强中国海域中生界油气勘探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对中国海域中生代盆地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海域中生代盆地主要有构造残留型和断陷型两类。这两类盆地的石油地质条件虽各具特征,但它们都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潜力。目前有利的勘探区为北黄海盆地东凹,珠江口盆地潮汕坳陷,渤海部分地区及东海陆架盆地福州凹陷。  相似文献   

15.
中国油气盆地研究及其评价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中国可分为五大构造区,它们控制了沉积盆地的形成与演化。每一沉积盆地可有单一层次或多层次结构,分别构成一种或多种盆地原型;对两种以上原型盆地组成的叠合盆地,宜用双重分类命名。以印支旋回为界,可分上、下两大油气组合,上部组合约占我国油气资源总量的60—70%,今后仍应是重要勘探对象,同时要大力开展下部组合的勘探。为深入评价盆地的含油性,可建立计算机定量动态模拟系统。  相似文献   

16.
张建强  金之钧 《勘探家》1997,2(4):21-24
本文通过收集中国陆上主要含油气盆地和油气田的勘探历史资料,模拟了它们的勘探效益变化趋势,并分析了我国油气勘探效益的变化规律及其内在影响因素。通过研究发现,探区的资源量情况是影响油气勘探效益变化的主要因素,并且归纳出我国东西部油气勘探效益变化的不同模式,对于预测我国东西部含油气盆地未来的勘探效益变化情况和勘探决策的制订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同时从盆地地质特点方面初步探讨了造成我国东西部油气勘探效益变化趋  相似文献   

17.
前陆盆地的石油地质特征及油气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前陆盆地是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找到大油气田的几率较大,本文以国外6个重要的含油气前陆盆地为例,分析了前陆盆地的油气地质特征,探讨了前陆盆地的油气潜力与勘探前景,同时指出中国前陆盆地,特别是中西部的前陆盆地,类型特殊,差异较大,需要加强综合研究,总结其油气形成规律,以指导今后的勘探。  相似文献   

18.
中国海相油气勘探若干重大科学问题   总被引:42,自引:7,他引:42  
中国覆盖区海相地层(以古生界为主)勘探多年,勘探发现与预期结果差距甚大,认为主要原因是我国石油地质家对海相油气富集及分布规律的认识甚少。我国海相盆地与国外富油气海相盆地差异显著:①时代老;②有机质丰度低;③有机质热演化程度高;④勘探目的层埋藏深;⑤油气藏保存条件差。必须开展多学科联合研究,从新的角度加快研究3个基础理论问题:①成盆理论,要进行地球动力学和盆地沉积建造类型、地层样式及地层成岩事件研究;②成烃理论,要进行古生物学、古海洋学、古环境化学、沉积学、有机岩石学、有机地球化学和物理化学研究,研究不能受干酪根热降解成烃学说的束缚,有可能提出更适于我国古生代海相盆地的新成烃理论;③成藏理论,要揭示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地质体中的油气运移问题,建立油气充注成藏过程的物理化学场模型,并以动态平衡观点建立油气藏调整模型。(王孝陵摘)  相似文献   

19.
含油气盆地缓坡带是油气聚集的有利指向区,明确各类缓坡带油气分布样式对于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以渤海湾盆地为例,基于构造分区影响下的缓坡带基底产状,将缓坡带划分为简单型缓坡带、过渡型缓坡带和复杂型缓坡带3种类型。研究表明,简单型缓坡带构造活动弱,基底形态呈单斜式,倾角小,油气藏类型以构造-岩性、岩性油气藏为主,油气富集层系单一,以早期成藏为主,具有典型的“一字型”油气分布特征;过渡型缓坡带构造活动较强,基底呈双斜式,油气藏类型以构造、构造-岩性为主,存在少量地层油气藏,富集层系跨度较大,油气借助于断层和砂体配置运移,具有“阶梯型”油气分布特征;复杂型缓坡带构造活动强,基底形态呈三斜式,油气藏类型以构造、岩性-构造为主,且地层油气藏数量相对较多,油气富集层位跨度大,具有“梳齿型”油气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0.
盆地构造分析与油气勘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发景  汪新文 《勘探家》1996,1(1):25-28
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及保存与沉积盆地的形成演化和改造密切相关,因此在油气区域勘探中必须对盆地进行整体的动态分析;盆地构造分析主要包括含油气盆地分类,含油气盆地的形成、演化与地球动力学,盆地形成,演化及改造与油气分布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