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粮食中霉菌污染,尤其是产毒霉菌的污染是造成粮食损失、引起人类食源性疾病的重要原因。要实现粮食安全从被动应付向主动保障转变,建立准确、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霉菌污染粮食的主要机制:菌体污染和毒素污染。霉菌菌体污染的检测方法包括干片培养法、荧光分析法、微生物活性测定法、近红外光谱检测法和高光谱成像检测法等。毒素污染的检测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质谱联用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免疫生物传感器法等。本文分别比较了霉菌菌体检测法和霉菌毒素检测法的优缺点,同时从霉菌污染的特点出发,预测和展望了粮食中霉菌污染检测方法的发展趋势及研究重点,希望对国内的粮食安全和粮食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及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PLC-MS)测定不同方式处理的米根霉菌Rho18对小麦粉中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N)的清除效果,探讨米根霉菌对DON的清除能力。结果显示,米根霉菌Rho18对小麦粉中DON的清除率均随浓度增高及孵育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各高浓度处理组孵育10h后与其他处理组均存在显著差异,高浓度的细胞壁悬液与小麦粉孵育10h条件下对DON的清除效果最好(51.62%)。不同方式处理的米根霉菌Rho18与DON作用后产生3种相对分子质量在277,279,281左右的新物质。结果表明,不同方式处理的米根霉菌Rho18对DON均有一定清除作用,且作用效果与浓度和孵育时间相关,其清除机制主要为生物酶系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了各质量玉米中3种真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与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现就实验过程及结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是由霉菌黄曲霉和寄生曲霉感染后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是自然界中毒性最强的化合物之一,被世界卫生组织的癌症研究机构(IARC)划定为I类致癌物质,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黄曲霉毒素很容易污染谷物、坚果、香料、植物油脂、乳类及其制品等多种食品。因此,研究出快速、准确、高效的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是政府、企业和研究者们一直以来的共同目标。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基于免疫技术发展的各种快速检测黄曲霉毒素方法,主要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免疫传感器、免疫亲和柱-高效液相色谱法、免疫荧光法、放射免疫法、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和量子点探针法的基本原理、适用范围、检测效果、优缺点及国内外应用等方面进展,为今后研发更优的检测黄曲霉素新方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正> 霉菌毒素(Mycotoxins)是由霉菌产生的,对生物体,特别是动物和人体可能有毒或其他各种影响。该术语来源于希腊字“mykes”,含意是霉菌和拉丁字“toxieum”意思是毒性或毒物、合起来就成为霉菌毒素。 霉菌毒素对动物呈现急性、亚急性或慢性中毒,某些有致癌作用。某些霉菌毒素对敏感  相似文献   

6.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对我国部分地区饲料及原料中黄曲霉毒素B1(AFB1)、玉米赤霉烯酮(ZEN)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3种霉菌毒素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356份样品中AFB1、ZEN和DON检出率分别是87.8%、95.0%和98.3%,平均含量分别为11.2、689.0和1 855.2 μg/kg,说明我国部分地区饲料及饲料原料霉菌毒素污染比较普遍。玉米、玉米副产物、配合饲料和粕类中ZEN和DON污染较严重,AFB1污染主要存在于粕类中,青贮料及发酵料中3种霉菌毒素的污染程度相对较轻,但污染范围较广,建议饲料生产企业应加强对饲料和饲料原料的品控管理。  相似文献   

7.
呕吐毒素在玉米、小麦和大麦等谷物和禽畜饲料中检出率很高,是污染最严重的霉菌毒素之一,严重危害食品安全.因此,如何高效安全地去除呕吐毒素成为研究的热点.相比传统的物理和化学处理方法,生物降解法因具有高效、对环境友好和特异性强等优势而广受关注.作者概述了生物降解呕吐毒素的方法,重点总结了降解菌株的种类、降解酶及其基因,并且...  相似文献   

8.
霉菌毒素污染情况调查共检测608个样品,通过酶联试剂盒初筛和液质联用仪验证两种方法进行4种霉菌毒素的检测。结果发现,小麦类样品受呕吐毒素的污染最严重,受玉米赤霉烯酮污染程度较轻,赭曲霉毒素A和T-2毒素全年未检出超标样品,污染程度最轻。单一样品中同时存在多种霉菌毒素超标的情况严重。粮食类副产物受霉菌毒素污染比粮食更严重。从地区来看,各区域饲料原料受到霉菌毒素污染程度不同,且污染程度存在季节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分析2019年饲料原料霉菌毒素污染状况。方法 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或上转发光免疫分析(up-conversion immunoassays, UPT)法对安佑集团各分子公司所采购的大宗饲料原料中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黄曲霉毒素B1含量进行快速检测, 2019年度共检测饲料原料样品20918份。结果 对比安佑集团企业标准, 2019年饲料原料霉菌毒素污染总超标率为3.2%。饲料原料霉菌毒素污染整体情况由重转轻, 上半年污染较重主要是由于麸皮及次粉霉菌毒素污染超标所致, 下半年霉菌毒素污染程度整体较轻, 但9月玉米和玉米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istillers dried grains with soluble, DDGS)的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 ZEN)污染情况较重, 其中DDGS达重度污染; 从产地来源看, 2019年全国各产地麸皮和次粉呕吐毒素(vomitoxin, DON)污染较重; 河南产地米糠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s B1, AFB1)及四川产地米糠ZEN达重度污染; 山东、江苏、云南、安徽产地玉米AFB1及安徽产地玉米DON达重度污染; 且饲料原料中的霉菌毒素并非单一存在, 多数情况下是多种毒素共存。结论 与2018年饲料原料霉菌毒素污染调查数据(未公开发表)相比, 2019年原料污染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10.
竺尚武 《食品与机械》2006,22(5):112-114
从干腌火腿中分离到一些霉菌菌株在培养基中生长时可以产生黄曲霉毒素、环匹阿尼酸、青霉酸、梗曲霉素、展青霉素、灰黄霉素、霉酚酸、赭曲霉毒素、橘青霉素和疣孢苷啶等多种霉菌毒素。生成霉菌毒素的霉菌都属于青酶和曲霉。鲜绿青霉可以在干腌火腿中生成环匹阿尼酸,且这种霉菌毒素在干腌火腿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从而对干腌火腿的安全性构成很大的威胁。将无毒性的霉菌菌株进行培养并接种到干腌火腿上,可防止干腌火腿中形成霉菌毒素。  相似文献   

11.
霉菌酵母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种类繁多.由于其霉菌能形成极小的孢子,因而很容易通过空气及其他途径传播,有些霉菌被用于食品发酵工业的应用,但有些霉菌能产毒素,误食引起霉菌毒素性食物中毒.霉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是真菌性食物中毒的典型代表,霉菌毒素是霉菌产生的有毒的次级代谢产物.目前发现能引起人畜中毒的霉菌毒素有150种以上.霉菌毒素具有强烈的致癌性;或能促进病原菌生长.因此,霉菌和酵母也可作为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指标之一,以霉菌和酵母菌数判断食品的污染程度.目前已有一些国家对某些食品制定了霉菌和酵母数的限量标准.Soleris分析仪是计算机控制的模块化分析系统,能够快速准确的对乳品等各类食品进行微生物检测,检测瓶培养数小时可自动得出霉菌酵母的准确数量,并且可以随时放入或取出检测瓶,而不影响其他正在进行检测的样品,本方法用于快速筛选,超出霉菌酵母限量标准的样品应依照GB 4789.15规定的方法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2.
从食品卫生角度出发,有关微生物毒素(霉菌毒素)的研究,特别是由于近年来化学检验法逐步建立,食品的自然污染情况的探明而受到重视。全世界都日益关切着防止农产物的霉菌毒素污染问题。近年一些国际组织先后举行了多次专题讨论会。日本仓田浩将近几年一些概况作了综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霉菌毒素在肉鸡体内的残留情况,并对3种霉菌毒素吸附剂的控制吸附效果评价,选用210羽三黄鸡,随机分成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羽.试验鸡分为试验组Ⅰ(霉菌毒素含量AFB124.71 ng/g;OTA 12.3 ng/g;ZEA 274.62 ng/g),试验组Ⅱ(AFB1 41.18 ng/g;OTA 20.57 ng/g;ZEA 457.7 ng/g),其他各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A与吸附剂B,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霉菌毒素严重影响肉鸡的生长性能,添加吸附剂有效改善肉鸡的生长性能.试验组Ⅰ肉鸡肝内AFB1 、OTA、ZEA的残留量分别为(5.07±0.21)ng/g、(1.17±0.06) ng/g、(16.57±1.00) ng/g,肾脏为(2.57±0.25)ng/g、(2.83±0.25) ng/g、(12.17±1.73) ng/g;试验组Ⅱ肝内残留分别为(7.80±0.36) ng/g、(1.83±0.35) ng/g、(20.60±0.90) ng/g,肾脏为(3.90±0.20) ng/g、(4.50±0.75) ng/g、(18.33±0.85) ng/g.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后,均可有效减低体内残留;AFB1、OTA、ZEA在肝中的含量分别下降了40.64%、8.74%、15.87%,肾中则降低了24.90%、18.73%、30.98%,而从粪便中排出量分别提高了93.41%、40.24%、72.58%.  相似文献   

14.
霉菌毒素是霉菌代谢产物中一类有害于人、畜健康的有毒物质的总称。过去因霉菌毒素而引起的人、畜中毒病症早有发生和记载,但由于科学水平的限制,人们对其认识是很不够的。自1960年发现了黄曲霉毒素以来,霉菌毒素的污染问题才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注意,并纷纷开展了以黄曲霉毒素为主的霉菌毒素研究工作。到目前为止,已知的霉  相似文献   

15.
谷物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控制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霉菌毒素是有毒的霉菌次级代谢产物,能通过粮食和畜产品等途径严重危害人类和动物的健康,而作为人类食物和动物饲料中最主要的能量供给原料,玉米、小麦、稻谷等谷物现已深受霉菌毒素问题的困扰。本文介绍了霉菌及霉菌毒素的概念,综述了霉菌毒素的毒性危害作用,分析了我国食用谷物和饲用谷物霉菌毒素的污染情况,总结了目前动物生产业解决霉菌毒素问题的一些控制方案,旨在为食物安全和动物生产安全方面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春草莓表面霉菌的总体状况,对主要致腐真菌进行致腐能力和产毒素研究,为草莓的保鲜及食用安全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60份春草莓样品进行霉菌检测,分离霉菌采用ITS序列测序方法进行鉴定;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及酶联免疫法对腐烂草莓及真菌发酵液中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和展青霉素(patulin,PAT)进行检测,对出现率较高的霉菌进行草莓复接试验,判断其致腐能力。结果健康草莓表面的霉菌计数对数值3.5~5.5的占样品总数的83%;毛霉菌属、枝孢菌属和青霉菌属在草莓中出现率较高;由这3类霉菌致草莓腐烂样品和其发酵液均检测不出真菌毒素OTA和PAT,复接试验中毛霉属真菌在36 h在草莓表面形成明显菌斑,72 h可形成明显菌斑而更大面积软腐。结论草莓表面存在大量且多种霉菌,霉菌侵染草莓是导致其腐烂主要诱因,毛霉属霉菌占主要生态位但青霉菌属、枝孢菌属霉菌更易导致其软腐,草莓表面霉菌不会产生真菌毒素而对草莓进行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7.
《中国乳品工业》2000,28(4):40-41
食品中含有的霉菌会产生毒性很高的霉菌毒素 ,其中一些霉菌毒素有很强的致癌性 ,因此需要一种能抑制食品中的霉菌生成而又不产生副作用的抑制素。Delvocid抑制素是一种含游霉素活性化合物的抗菌素 ,此纯品是无色无味的 ,它很少的量就能抑制所有使食品变坏的霉菌和酵母。同时 ,抑制素对细菌没有抑制作用 ,所以它不影响奶酪、生火腿、干香肠的自然成熟过程。1 Delvocid的特性1 .1 结构  实验式为C33H47NO13。1 .2 物理特性  抑制素是无色无味的 ,晶体形式是十分稳定。游霉素旋光率在 3种有机溶剂中分别为 :冰醋酸 …  相似文献   

18.
黄曲霉毒素(简写AFT)是霉菌在粮油食品上生长繁殖所产生的一种致癌代谢产物,粮油食品由于贮存不当,或在霉雨季节中某些霉菌,特别是黄曲霉菌在表面生长繁殖时形成这种有害物质。凡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各种食品,均不得食用,否则便能引起急性或慢性黄曲霉毒素中毒,发生癌症而死亡。  相似文献   

19.
T-2毒素是A类单端孢霉烯族霉菌毒素中十分常见、毒性最强的一种。它具有分布广、毒性大、残留时间长、难处理等特点。为了从自然环境中筛选出能够高效脱除T-2毒素的菌株,以江浙地区受镰刀菌属霉菌污染严重的土壤为样品,从中获得了2株对T-2毒素有脱毒作用的菌株B14和B26。16S r 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B14为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 oxydans),B26为暹逻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ensis)。对2株菌的脱毒机制初步研究表明,二者均可通过生物吸附和酶促作用脱除T-2毒素。在30℃,280 r/min下培养(4~8)h,氧化微杆菌和暹逻芽孢杆菌的吸附率达到最大,分别为29%和26%。对氧化微杆菌和暹逻芽孢杆菌的发酵上清液和细胞内容物的脱毒活性进行分析,在未处理条件下,30℃,280 r/min下培养48 h后,氧化微杆菌的发酵上清液和暹逻芽孢杆菌的细胞内容物具有较高的毒素脱除效率,脱除率分别为92%和65%,但在荧光检测器下没有检测到新的产物峰;两者经蛋白酶K和加热处理后毒素脱除能力大幅降低,据此推测,2株菌是通过酶促反应脱除的T-2毒素,氧化微杆菌主要是胞外酶作用,暹逻芽孢杆菌为胞内酶的作用。具体的脱毒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通过筛选T-2毒素脱毒菌株及脱毒机制初探,为受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原料及原粮的生物脱毒提供理论及应用基础。  相似文献   

20.
黄曲霉毒素     
国际霉菌会议开幕式结束后,从上午九时十分到下午五时十五分进行了关于黄曲霉毒素研究的报告和讨论.上午是粟饭原景昭(日本国立予防卫生研究所),下午是 K.Garren(美国农业部农业调查局花生生产收获处)分别担任主席,主持了会议.当前霉菌毒素作为公共卫生上和农业上的重要问题被提到日程上夹.世界各国都在积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