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ZigBee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大坝安全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有线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的线缆敷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且其监测点的安装、调整、扩充等也不方便.文中提出一种基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大坝安全监测系统.无线网络由一系列监测节点、路由节点以及终端协调器组成,各监测节点依靠路由节点转发其监测数据至终端协调器,通过通用分组无线电业务(GPRS)网络传送到监控中心.给出了无线传感器节点、协调器的设计,根据水库大坝监测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设计了一种有效的分级路由策略.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大坝安全监测要求,设计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硬件模块和服务器软件系统。分析ZigBee无线通信的原理,给出从大坝监控中心到底层的通讯方式,说明结构、功能,重点阐述大坝数据采集后的通讯情况及在监控中心对底层模块的控制,并对关键技术进行较为详细的叙述。  相似文献   

3.
我国大坝安全监控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回顾了50年代末以来,我国大坝安全监控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过程。针对当前状况,侧重评棕了差动电阻式仪器,大坝主监测技术、扬压及渗监测技术、安全监控微机系统的发展。综述和比较了国内外情况,提出针对我国大坝安全监控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桓仁大坝坝基软弱夹层抗滑稳定分析及加固处理中, 由于当时试验方法不符合规范要求, 提供的软弱夹层抗剪与压缩参数偏低, 加之使用的稳定计算模式亦不符实际, 导致大坝坝基采取大规模硐挖回填加固的保守处理方式; 同时硐挖使完整岩体遭受破坏, 岩体松驰使夹层环境恶化。总结分析指出: 良好的夹层处理方式应是尽量使夹层环境不恶化并有所改善。较好的处理方式有: 适当改变基础混凝土形状, 以改善基础应力和渗压分布; 夹层岩体实施锚固, 限制夹层的法向膨胀, 以增强凝聚力, 增大安全度; 系统设置贯穿层面的排水孔,实现排水减压, 防止水力劈裂, 使岩体结构破坏等  相似文献   

5.
白水峪水电站大坝监测系统自动化改造于2018年11月完成,实现了124个监测点的监测数据在线采集入库、离线分析、数据预警等功能。经过为期一年的试运行,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运行稳定、可靠,人工比测偏差、有效数据缺失率和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等技术指标符合《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技术规范》(DL/T5211-2005)要求。  相似文献   

6.
在对库水位、坝体渗流、坝基渗流和绕坝渗流、扬压力的实时数据监测,监测数据的存储、图表处理以及库水位与枢纽区各部位渗液位等大坝安全监测的相关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基于无线传感网(物联网)的水库大坝安全检测模式,构建出了基于无线传感网络在水库大坝安全检测方面的应用系统。  相似文献   

7.
概述了阿尔及利亚布尔丹大坝原位观测系统,其中包括工程概况,观测设计与仪器布置,仪器选型和坝体应力渗压和水位自动化观测系统等内容,该坝采用了国外先进的观测仪器和自动化观测系统,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水电站大坝安全管理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9至1995年,四川省电力工业局大坝安全监控中心先后对省局所属的8座电站大坝和委托代管的5座电站大坝进行了首轮定检。经定检评定的12座闸,坝均为正常闸,坝;虽有某些缺陷和隐是否 影响整体安全。在定检的基础上,省局又将大坝安全监控纳入“十大技术监控”之中,使安全定检工作制度好,规范化。  相似文献   

9.
沙溪口大坝渗流观测成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沙溪口大坝渗流观测资料,本文应用统计相关,对比等分析方法,对坝基场压力,渗压系统数,渗漏量,绕坝渗流进行了系统分析,提示了影响沙溪口大坝渗流的因素,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和建议,为今后沙溪口大坝安全监控提供了有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大坝变形监测中利用全站仪进行边角交会,建立求变形点的三维坐标模型,并对监测点的精度进行评定,建立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该系统具备以下功能:野外数据自动采集;超限数据及各类错误或有效信息报警;数据处理全自动化,可随时显示或打印计算成果;灰色模拟系统预计位移量与实测结果对比,超限报警.  相似文献   

11.
基于物联网模式的水库大坝安全监测智能机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的发展现状,以及我国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的设备化、网络化、智能化程度低、系统稳定性差、数据传输滞后和数据丢失等缺陷,提出了基于物联网模式的水库大坝安全监测智能机系统设计。该系统综合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嵌入式计算机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有线(无线)数据通信技术、电子与信息技术、水工技术,以此集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存储及处理、电源管理、数据显示等功能于一体。将智能机系统应用在湖南省大坝安全实际监测中,结果表明:该系统在稳定性、可靠性、实时性、准确性等方面都满足了设计要求,且其网络畅通率大于95%,数据完整率大于98%。  相似文献   

12.
大观音阁水库大坝坝基扬压水位观测资料系统的分析和坝基扬压水位分布态势及变化及过程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对部分坝段的渗压系数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通过建立统计模型,对测值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依据运行期黑泉水库大坝内部渗压、坝肩渗流、坝基渗流以及放水洞洞身渗漏等安全监测资料,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大坝防渗系统运行状况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4.
冯兴常 《人民长江》1995,26(6):17-22
本报告对漫湾水电站工程大坝的变形,扬压力,绕坝渗流等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认为坝基和坝体水平位移较小,分别向下游位移1.44mm和7.91mm;坝基实测扬压力比设计扬压力小,7号,12号,16号坝段实测扬压力分别为设计扬压务的44.2%,64.2%,有利于抗滑稳定,增加大坝安全度。坝基排水幕处渗压系数均比设计值0.2小于7号,12号,17号坝段排水处的渗压系数分别为0,-0.33,0.07-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水库大坝安全监控系统,以汾河水库、汾河二库为试点研究对象,对试点水库实施了变形监测、渗压监测、环境量监测、视频监控等监测、监控手段,将监测数据进行采集、传输、分析和显示后,传入省监控中心云平台。利用实时数据,构建水库大坝安全监测信息化综合体系,初步实现了安全监测自动化,为提升我省水库大坝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为了澌溪河水库大坝的安全建设和运行,对大坝监测数据进行研究非常重要。在水库大坝扩建前,为了防渗的要求,对坝体和坝基进行帷幕灌浆,通过对灌浆前、后压水试验数据和坝后总渗流量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表明帷幕灌浆后坝基的平均单位吸水率和坝后总渗流量有明显地减小,比较直观地证实了帷幕灌浆可以达到减小坝基渗流的效果。水库大坝的安全运行期间,为了监控大坝的安全运行和辅助决策,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了有效的渗流量预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能正确地模拟和预测大坝的渗流量。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黄岑水库大坝渗漏观测资料的整理分析,得出该水库大坝各年份的渗流量-库水位相关曲线可用多项式及指数曲线拟合,说明库水位上升时,水库大坝的渗漏加剧;另外,对于同一库水位情况下,同一年内汛前渗流量大汛后渗流量小,不同年份渗流量又各不相同这一特点,指出其与坝体内存在裂缝及水库来水含沙量大有关;最后得出黄岑水库大坝存在渗流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8.
分布式传感技术,在提供关于结构某种时空连续信息的同时,亦产生海量数据需存储和处理。出于工程自动化实时监测的需要,构建基于布里渊散射的大坝混凝土裂缝分布式光纤远程监测系统。系统构建的主要工作,是编制位于监控中心的高性能计算机上运行的监测软件,用于系统检测控制、监测数据即时存储、分析处理、查询显示及预警等功能。通过监测系统在某大坝工程混凝土裂缝监测中的应用,显示监测软件各种功能的特点,并表明软件系统的可靠性,可在工程中推广应用。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9.
水电站大坝观测数据管理系统FORWINDOWS是在中文WINDOWS系统下开始完成的,系统充分体现了WINDOWS的优点,使应用本系统的用户工作在一个非常友好的图形介面中.本系统在编制中,应用了WINDOWS提供的图形按钮,查询滑标,下拉菜单及功能选择框等新技术,使系统在应用过程中更加方便灵活.本系统在使用过程中,除了输入数据时需要操作数据键盘输入数据,其余的全部操作都可用鼠标来完成.水电站大坝观测数据管理系统FORWINDOWS为广大从事水电站大坝观测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在WINDOWS的环境下,提供了一个更为方便、灵活、快捷、准确的数据处理工具,使大坝观测数据的保存,处理分析及成果输出工作更为方便实用,极大地提高了观测工作的效率,为水电站的运营及施工提供了一个及时可靠的观测成果.  相似文献   

20.
升钟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管理系统的更新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隆文非 《四川水利》2000,21(1):30-33
升钟水库为四川省最大的重要蓄水工程之一,其原有观测系统不能满足科学管理的需要。为了改进和提高水库大坝安全监测手段,确保大坝安全,充分发挥工程效益,该改造项目利用加拿大的观测设备和手段对大坝安全监测系统进行了改造,改进后的水库大坝监测管理系统具有以下功能:一是监测数据自动采集;二是系统具有自检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