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城乡统筹推进中国城镇化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乡统筹推进城镇化是中国城镇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本主要探讨城乡统筹推进城镇化的重点.提出城镇化重点要解决劳动力市场和土地市场两大问题。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前提.城镇化进程要合理开发建设用地.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镇化存在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基础设施水平低、区域发展不平衡、城市平均规模偏小等问题。中国城镇化的目标是在未来20年内,将城市化水平提高到60%左右,其任务是在扩大中小城市数量的同时,适当重视大城市数量扩大和功能提升,完善城市功能,形成合理的大、中、小城市布局。  相似文献   

3.
张凯 《城乡建设》2009,(5):63-63
一、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城镇化总体水平偏低且城市密度低 中国西部由于受经济水平低,人口数量多,地域广阔等因素的制约,导致西部各地区的城市化一直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虽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加快了西部经济的发展,为西部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西部城市化的进程,但是西部城市化水平与东部甚至全国比较起来,还存在较大的筹距。  相似文献   

4.
蓝枫 《城乡建设》2012,(7):20-23
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突破50%,发展成果举世瞩目,但城镇化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不容忽视。理顺城乡关系成为城镇化健康前行的关键之一。本期会客厅邀请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所所长蔡、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彭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黄守宏,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6.
中国高速发展城市化已经20年了。这次党中央提出要大力推进城镇化,目的是更加关注三农问题。文章重点从三农这个侧面分析了城镇化的相关问题。文章根据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揭示农业生产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并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协调及相互促进的经济原理探讨城镇化带来一、二、三类产业布局在空间上的重新布局。文章着重探讨了新形势下必须在观念意识上,制度政策上和物质技术上服务城镇化的大局,实现中国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建设中等发达的现代化中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王惠军 《山西建筑》2010,36(22):37-39
以长子县为例,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介绍了该县基本状况,分析了该县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长子县未来建设发展的战略与导向及相应的动力和路径,并具体阐述了推进措施和发展建议,以期促进当地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在发展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中小城市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县级市是中小城市的中坚力量,县域城乡统筹成为城镇化发展转型的关键,县域城乡统筹及城镇化,将影响我国城镇化总体水平及质量。本文以会昌县总体规划为例,在案例剖析的基础上,研究县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城乡统筹策略,应将城乡统筹理念融入规划全过程,配套规划实施策略,使规划可以有效指导城乡发展建设,推动县域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出规划编制应从现实问题出发,以城—镇—乡—村一体化为目标,将城乡统筹作为整体统领的理念融入规划编制的各项内容,并增加城乡统筹的专篇,对总体规划技术框架进行完善和补充。  相似文献   

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绝不是单纯的“支农”、“建农”问题,必须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城乡统筹”战略思想为指导,把城市和农村紧密联系起来,推进中国特色城镇化进程,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实现城乡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10.
赵树德 《中州建设》2010,(12):41-44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也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加快推进城镇化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诸多矛盾的综合性必要条件。城镇化滞后是制约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因素,而统筹城乡发展对城镇化发展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看绍兴城乡统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后,笔者有机会到浙江绍兴市采访,有感于该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在诸多方面有所创新,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都有较大提高。其具体做法可归纳如下: 第一,坚持发展公有制企业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相结合,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绍兴市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从第一产业到第二、三产业,从经济领域到社会各个领域,经历了由点到面,由浅入深,逐步深化的过程。从改革一开始,市委、市政府就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提出“一退三进”的总体目标: 即国有、集体资产要最大限度地从一般竞争性行业退出,进一步…  相似文献   

12.
毛其智 《小城镇建设》2007,(8):14-19,22
新中国的城乡规划法律制度建设,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单一到配套、从部门规章到行政法规再上升到法律的逐步完善的过程。过去五十多年的城乡规  相似文献   

13.
赵秀梅 《山西建筑》2010,36(24):35-36
针对目前小城镇规划发展现状,探讨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的一系列对策,并努力加快中心镇城市化进程,从而实现城乡经济发展和城乡面貌的巨大改善,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4.
深入研究、做好规划、促进城市化的健康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干峙 《城市规划》2000,24(10):5-7
我国的城市化问题 ,早在 1 970年代城市规划和经济地理学界就有学术会议展开过讨论。经过了 2 0多年的研讨 ,至今受到越来越普遍的重视和支持。 根据 2 0 0 0年 8月 7日周干峙同志在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城市发展高级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而产生的社会现象。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 ,工业化向后工业化发展。已经可以看出 ,高科技确实深刻地影响着城市和社会的变化。从目前看 ,所谓高科技影响未来 ,最主要的还是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两大方面。信息技术———包括以通讯、电脑为基础的网络化、数字化 ,发展极为迅速。我国通讯…  相似文献   

15.
一、近几年山东省小城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近年来,特别是2003年山东省委、省政府在广饶县大王镇召开全省小城镇建设工作会议以来,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不断加强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取得了显著成绩,有力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绿色交通的含义和类型,分析了以绿色交通规则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可行性,并从合理规划交通系统、推动绿色交通发展、增强绿色交通执行力度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策略,为类似问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农村城镇化是实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大战略,是我国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只有提高农村城镇化的水平,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才能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才能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才能提高农业的生产率,真正地消除城乡差别。近年来,中国农村城镇化问题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关于农村城镇化的研究热点也主要集中在“三农”问题上,笔者从宏观经济和国家政策两方面来阐述农村城镇化问题,从新的角度给予农村城镇化以新的理解。一、在实践中把农村城镇化摆在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地位是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开鲁县地处内蒙古中东部、地级通辽市西部,有西拉木伦河、西辽河、新开河等五条河流流经境内。1908年建县,历史悠久,境内有元代佛塔、北海水库、千年古榆等自然和人文景观,是革命烈士、著名音乐家《大刀进行曲》的作者麦新战斗过的地方。开鲁县地理位置优越,县政府所在地开鲁镇,距全国六大编组站之一的通辽站和能起落中型客机的通辽机场仅80公里,距沈阳、长春、哈尔滨三个中心  相似文献   

19.
认真研究改进城乡规划工作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汪光焘 《城市规划》2004,28(11):14-18
周干峙同志、吴良镛先生约我和全国规划界的同行们见见面,我到建设部工作两年十个月,一直希望有这样的机会,这次规划学会开会有700多人参加,说明规划学会的吸引力很大,我也很珍惜这样的机会.当前,<城乡规划法>的修改工作正在抓紧进行,已经列入国务院的立法计划,如何进一步推进城乡规划立法工作,有观念、制度、法律、机制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坦率地讲,现在城乡规划工作压力很大,我很想和大家交流当前碰到的问题和具体的想法.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传统课程考评方式的弊端,结合城乡生态与环境规划课程教学实践思考,确立与主干设计类课程的融合导向,深度解析城乡规划专业课程教学特征。通过调整传统设计类课程考评方法,改进课程对学生考核评价弊端问题,构建符合目前课程教学特征的综合考评体系,以考评课程实践为途径探索多元能力培养新模式。首先,从哲学和城乡规划层面的系统性,梳理了城乡规划专业课程区别于设计类课程的教学重点,确立了培养城乡规划专业设计实践生态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注重多阶段理性思维的教学过程关联和强调体现空间设计“被约束性”的教学思路;其次,紧扣课程教学特征,以促进考评过程清晰化和评价结果科学化为方向,全面筛选多个考评因子搭建综合考评体系;最后,从教学资源结构、教学环节组织、课程成果要求和教学进度控制四个方面,提出保障城乡规划专业课程考评体系实施的教学路径。研究内容遵循“课程教学特征—考评体系研究—考评有效实施”的逻辑主线,对优化城乡生态与环境规划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推动课程教学空间系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期为城乡规划专业相近课程的教学和考评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