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研究的深入,电离辐射致DNA双链断裂的机制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要阐明观察到的片段分布需要模型。  相似文献   

2.
电离辐射的直接和间接作用(自由基)可引起DNA分子的碱基损伤、链断裂(包括单链和双链断裂)和交联等多种损伤。其中,双链断裂(DSB)是辐射引起的各种生物效应中最重要的原初损伤。在液态环境下,辐射诱导产生的自由基可能是单链和双链断裂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建立适当的体外模式系统来研究自由基诱导单链和双链断裂的反应动力学是十分必要的。本实验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开展了重离子辐射中直接和间接作用致DNA链断裂的反应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辐射致生物体损伤过程中,射线种类、剂量以及生物体的辐射敏感性等多种因素对生物体的损伤均有重要影响。剂量率是电离辐射的一个重要参数,对于放疗来说,更是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高LET的7Li离子致DNA损伤的直接和间接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HI-13串列加速器加速的具有高LET值的7Li离子辐照不同浓度的pUC19质粒DNA水溶液、加自由基清除剂(甘露醇)的DNA水溶液以及干状DNA样品,利用高分辨的原子力显微镜技术,研究7Li致DNA损伤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结果显示,在相同剂量下,7Li离子比低LET辐射能诱发更多的双链断裂,形成更多的集团损伤,使DSB的分布更局部和更密集.对于水溶液DNA,7Li离子的水辐解产生的自由基的间接作用在DNA分子链断裂的产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自由基清除剂甘露醇能有效地保护DNA分子.  相似文献   

5.
胡碧涛  宋玉收 《核技术》2005,28(5):337-341
用自己编写的STARF程序,系统地研究了低能高电荷态离子U^q (g=10-40)在Al(111)晶面上掠射时,反射系数、反射离子的角分布等对于离子入射角、电荷态和能量的依赖关系;并探讨了高电荷态离子在金属表面产生沟道效应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利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电子回旋共振离子源引出的高电荷态氮离子(Nq+,q=3,5,6),在4.5~120 keV动能范围内系统测量了Nq+(q=3,5,6)与Cu表面碰撞产生的K-X射线能谱;基于原子壳层电离理论计算了K-X射线产额值及其电离截面值。结果表明:Nq+(q=3,5)离子进入靶表面后与Cu原子发生紧密碰撞,在直接库伦电离的作用下发射K-X射线,并且随着入射离子动能的增加,K-X射线产额和K壳层电离截面均单调增大;对于N6+离子,K-X射线产额与其入射动能没有明显的依赖关系,且在Cu表面形成的"空心原子"级联退激产生的K-X射线产额约占其总K-X射线产额的97%。另外,N5+离子入射时的K-X射线产额明显高于N3+离子入射时的产额。本工作对离子与表面相互作用中形成的"空心原子"的退激过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并为理解"空心原子"的退激过程和彗星X射线机理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经典过垒模型(COBM)下,通过计算机模拟研究了低速高电荷态离子Xeq 在金属Al(111)表面掠角散射过程中,高电荷态Xeq 离子的中性化过程、其电荷态与该高电荷态离子到Al(111)表面的距离R的关系.此外,还计算了不同电荷态的Xeq 离子在掠射过程中所获得的镜像能,并把该结果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我们模拟的镜像能与实验值符合得非常好.  相似文献   

8.
研究低剂量12C6+子全身辐照对小鼠胸腺、脾脏细胞周期进程及DNA损伤的影响.以0、10、50、75、100和250mGy 12C6+离子全身辐照小鼠,照射后6h处死小鼠,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受辐照小鼠胸腺、脾脏细胞在各细胞周期的百分率,用彗星电泳技术检测受辐照小鼠胸腺脾脏细胞的拖尾率和拖尾长度.所有照射组G0/G1期胸腺细胞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10~100mGy照射组S期胸腺细胞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所有照射组(G2/M)期胸腺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照射组G0/G1期脾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期脾细胞百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彗星电泳结果显示低剂量12C6+离子辐照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引起小鼠胸腺脾脏细胞DNA迁移长度及拖尾率的增加.低剂量的碳离子辐射可促进小鼠胸腺细胞DNA合成,对小鼠脾脏细胞产生抑制作用,使其发生G1期阻滞;同时对胸腺及脾脏细胞造成具有明显剂量效应关系的DNA损伤.  相似文献   

9.
文献[1]用激光光解瞬态吸收光谱研究了丙酮三重态与DNA 4种组分相互作用的原初过程,获得了DNA4种碱基及其核苷、核苷酸三重态的全套吸收光谱和动力学参数.同时,首次鉴别了丙酮三重态电子转移氧化嘌呤碱及其衍生物生成其阳离子自由基的机理,进而获取了丙酮三重态电子转移氧化DNA于鸟嘌呤的光谱学和动力学证据,直接证实DNA与丙酮三重态相互作用的主要原初瞬态产物为以鸟嘌呤为端基的阳离子自由基[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