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本刊讯]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食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专项的子项《双低油菜籽制油新工艺与大型冷榨设备开发》(2006BAD05A12)项目检查及技术研讨会于2007年8月2日在西安召开。 相似文献
2.
双低油菜籽冷榨浸出的产品质量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双低油菜籽是优质的油料资源,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双低油菜籽资源,对双低油菜籽脱皮、调质、冷榨、浸出的产品质量和效益进行初步分析,其主要产品油和粕的质量好,附加值高,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
4.
1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开发新产品成为必然油菜是我国大宗的油料作物 ,在历史上曾经是油菜籽和菜籽油的出口大国之一。由于普通菜籽油芥酸含量高 ,营养价值低 ,同时 ,菜籽饼不能直接作为饲用蛋白。 70年代末我国菜籽油出口开始受阻 ,出口量逐年减少 ,1984年香港政府限制大陆菜籽油进口 ,至此我国大宗油菜籽、菜籽油出口大门被关闭。我国农业种植业现状决定了油菜籽的生产成本较高 ,油菜籽的收购价格不可能大幅度地下降。另一方面 ,国际食用植物油价格低廉 ,两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国内植物油厂的激烈竞争。从目前的成品油价分析 ,要想再降低价格… 相似文献
5.
中国双低油菜籽制油及应用展望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近几年,双低油菜籽在我国长江流域大面积种植,就双低油菜籽脱皮制油工艺与设备技术、主要产品指标、经济效益分析等进行了详尽综述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11.
12.
本研究采用两步法制取文冠果籽油,第一步在较低的温度下利用液压榨油机粗提文冠果油,测得压榨后饼中残油为15.23%.第二步用乙醚对压榨饼进行溶剂浸出制油,当溶剂倍数5倍,提取时间6h,提取次数4次时,测得饼粕残油为1.34%.最后利用气相色谱分析了文冠果油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其中含有油酸、亚油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92.12%. 相似文献
13.
石榴籽油冷榨技术及活性成分生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榴籽油冷榨技术采用低温62℃,使脂肪氧化酶灭活,既可提高出油率,又可防止挥发油、多酚、维生素等活性物质的损失.冷榨技术与莘取法相比,出油率仅低3%-5%,但没有萃取溶剂有害物质的残留.本文介绍了冷榨技术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分析了石榴籽油的活性成分及其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胡萝卜营养保健功能及其开发前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综述了胡萝卜的营养成份及其保健功效,分析了国内外对胡萝卜保健产品开发研究现状及其存在问题,提出了采用微胶囊、超微粉等高新技术和现代化工艺,开发新型保健功效显著的胡萝卜保健产品,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微波对菜籽油及色拉油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菜籽油及色拉油在微波加热下的酸值、过氧化值、羰基值、丙二醛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指出:菜籽油及色拉油的AV、POV、CV、MDA随微波加热时间延长而升高,其质量趋于下降。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开发甜面包口味多样性、营养保健性和番木瓜资源的综合利用,在面团中添加番木瓜果肉,经过搅拌、发酵、烘烤制成营养齐全、对人体具有保健作用的水果面包;通过正交试验并确定番木瓜面包的最佳配方,即添加番木瓜泥50%,水20%,酵母1.6%,发酵100 mn;同时对番木瓜面包中胡萝卜素、VC、总果胶营养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番木瓜面包比普通面包胡萝卜素增加了8.3倍、VC增加了3.86倍、总果胶增加了4.74倍. 相似文献
17.
胡麻籽的营养保健价值与产业前景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正>胡麻(亚麻)是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特有的油纤兼用型经济作物,为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等地区的特种油料作物。胡麻籽含油率 36.0%-45.0%,种子表皮含有10.0%的果胶,茎秆含纤维12.0%-30.0%,胡麻饼粕含粗蛋白23.0%-33.6%,目前绝大多数栽培是以油用为目的。我国年播种面积约1000万亩,年产胡麻籽50万吨,是我国工业用干性植物油和产区人民的主要食用油的来源。长期以来,仅仅压榨作为普通食用油,由于加工简单而导致经济价值降低,许多及其重要的经济价值尚未被人们充分认识。近年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胡麻籽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引起了医疗、食品、农业等许多领域科学家的关注,一场开发胡麻籽的热潮已悄然兴起。 相似文献
18.
19.
分析不同加工工艺对茶籽油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探索茶籽油特征风味物质。以物理压榨、精炼及溶剂浸提茶籽油为原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提取,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茶籽油中风味物质以醛类化合物为主,壬醛和辛醛是其主要成分,烯烃类、酮类等其他成分受加工工艺变化的影响较为显著。物理压榨茶籽油中杂环类化合物峰面积比例明显高于精炼及溶剂浸提茶籽油,溶剂浸提茶籽油中酯类化合物峰面积比例是三者中最低的。根据关键挥发性物质聚类分析结果,E-2-辛烯醛和辛醛对茶籽油风味影响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