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位于晋西的碛口古镇的传统民居建筑具有独特的审美思维表象和艺术特色。其建筑中的空间环境、室内外环境和建筑装饰无不折射出传统民居的文化意象,给现代设计提供了广阔的精神内涵和借鉴的源泉。  相似文献   

2.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重要的传统文化。由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总体设计完成的"欢乐春节"活动视觉识别系统经文化部审定已向全球发布。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分析传统春节意象设计理论问题,探讨设计中传统与世界的融合方式。厚重、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个性,在保留传统元素的同时,借用一种生动、直观、亲切的形式,让文化与世界拥抱,共筑人类共同的文化梦。  相似文献   

3.
"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范畴,意象美贯穿了中国传统美学的始终,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财富。中国传统标识图形可谓源远流长,从原始的图腾,商周太极八卦,秦汉的篆刻印章,明清的吉祥符号等等,无不体现出意象之美。这种独特的宇宙观与生命情调在艺术设计的美学领域中具有极高的借鉴、赏析价值,主要表现在:一、天地之道;二、吉祥之意;三、完美之象;四、灵空之势。现代标志设计在探寻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识精髓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来自现代西方的各种设计思潮,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让现代标志设计既具有民族个性,又具有时代感。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节令玩具作为一种民间习俗的物化代表,深深地植根于传统的农耕手工文明。玩物情怀的演绎,折射的是中国民众独有的情感、智慧和审美理想。面对以科技、工业、市场为核心的现代文明的腐蚀,传统的节令玩具将何去何从。传统节日的式微、传统手工艺的陨落以及心灵慰藉和精神归宿功能的泯灭,综合导致了传统节令玩具衰落和价值流失的悲剧,从而使其由一个表征传统的"审美意象"渐变为现代视野下的一个独特的"反思意象"。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装饰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风格以及无法估量的艺术价值,处处体现着中国的文化艺术内涵。作为当代画坛极具民族装饰特点的传统画种——漆画。它的发展是离不开传统艺术特别是传统装饰艺术。中国传统装饰图形所表现的多种多样的形式特点,引发了当代漆画艺术具有独特的装饰美感和表达意境的创作灵感。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美学体系实质上是以"意象"为基础范畴的审美本体体系,绘画美学则侧重于从艺术的角度看待审美,所以"意象"就成为美学本体论的基本范畴。中国古典美学将"象"作为本体之基,是通过对"象"的观察去把握"道",中国绘画创造的思维过程实质上就是意象的思维过程。本文立足从中国画的创作思维的角度探究意象的形成步骤,以达到对情和景二种基本因素构成的"意象",这一中国古典美学的审美本体做出全面的诠释。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美学体系实质上是以"意象"为基础范畴的审美本体体系,绘画美学则侧重于从艺术的角度看待审美,所以"意象"就成为美学本体论的基本范畴。中国古典美学将"象"作为本体之基,是通过对"象"的观察去把握"道",中国绘画创造的思维过程实质上就是意象的思维过程。本文立足从中国画的创作思维的角度探究意象的形成步骤,以达到对情和景二种基本因素构成的"意象",这一中国古典美学的审美本体做出全面的诠释。  相似文献   

8.
每个民族的艺术都因其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而具有自己的特色。中华民族的艺术更是处处表现出独特的东方韵味。中国艺术设计之所以具有鲜明民族特色,从根源上来说是因为它深受中国传统哲学与艺术思想的影响。中国艺术设计不能忘记传统,要继承传统并与世界其他国家民族艺术进行切磋和交流,汲取其他民族艺术的精华来完善、发展自己。惟有这样,才能使中国艺术设计以"中国身份"登上世界舞台。  相似文献   

9.
了解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历史,需从"纹化"艺术开始,最初的"纹化"是石块刻划所产生的线纹,"纹化"活动的视觉思维方式为"观物取象"。对于装饰艺术的社会存在、社会价值以及目的的不同思想理论、审美要求,进而形成了中国的四种美学思想。装饰是一种审美理想,是一种工艺技法,也是一种艺术形式,有着深层次社会感情和文化意识。主宰着中华民主的文化内涵,并伴随历史的演进不断的丰富发展,并渗透到当今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0.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中国最早提出"意象"一词的著作是刘勰的《文心雕龙》,文曰:"独造之匠,窥意象而运斤。"从此,历代画家在创作时开始逐渐重视意象的重要性。在中国花鸟画中,着重写意,画家注重通过客观事物描绘自己的独特情感,创作出许多精彩纷呈的作品。随着社会审美需求的进步,不少画家们愈来愈善于将大自然经过感情积淀,物化成一幅幅笔墨丹青的写意图画,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相似文献   

11.
"留白"是中国绘画艺术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术语,被广泛的应用在中国传统的书画创作中。"留白"是艺术达成审美交流的中介机制,它深刻的展开了艺术的创作过程与接受过程的视野融合,具有极高的设计与文化价值,是现代包装设计师在设计思维和设计手法上可供学习和借鉴的宝库。本文从国画"留白"艺术的构成方法、风格、布置等角度进行了论述。总结了其设计特点和艺术手段,以通过对国画"留白"艺术设计理念的探讨对现代包装设计给予启发与引导。  相似文献   

12.
艺术的民族性是指"运用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使文艺作品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具有民族性特点的艺术作品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及审美意识,采用传统艺术形式创作,主要表现本民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感情、愿望和艺术审美情趣。当然了,这篇文章不是老生常谈前人说过的东西,在那基础上,包含了自己一些观点,但愿,有人愿闻其详。艺术的世界性主张摆脱桎梏、解放思想、抛弃民族文化传统,是一种超阶级的势力扩充。就艺术而言,是一种能为多民族所接受、容纳的形式、内容。  相似文献   

13.
纺织艺术与服装等织物媒介是人类审美意念的重要体现,而色彩视觉具有符号的属性,是视觉文化艺术中的重要寓意指示标。文章通过视觉文化的理论分析,将纺织艺术中的色彩视觉作为研究主体并结合视觉文化学理的相关属性,试图探究色彩在纺织艺术中的新认知,寻求新突破。文章主要通过费迪南德·德·索绪尔符号学作为套索工具,进一步深入研讨了纺织艺术中的色彩语言、图标索引和符号的蕴意结构规律,推演出色彩的美学蕴涵:它作为一种颜色术语,并不是孤立的、凭空出现的,而是对"象"的表述,而后通过人们的想象思维后扩展到意象,逐渐升华。所以色彩也具有象征寓意的阐释和符号叙事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蒙太奇影响下的视觉传达设计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觉传达设计是将所要表达的信息语言通过视觉元素借助媒介表现出来,并传递给行为个人的视觉感设计;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的音译,最早被延伸到电影艺术中,蒙太奇作为电影艺术中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设计思维,后来逐渐在视觉艺术等领域被广为运用;于是求新、求奇、多元化的视觉传达设计遇上蒙太奇,视觉传达设计便将蒙太奇作为独特的媒介,不断完善和丰富视觉传达艺术的涵义。文章结合蒙太奇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和其影响下的设计思维以及产生其影响下的设计思维的客观必然性做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山水画历史悠久,数千年来,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厚的文化内涵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和谐"是传统山水画的精神内核,也是中国历代画家孜孜以求的艺术境界。本文着重从传统哲学、美学角度来分析传统山水画表现形式中所蕴含的和谐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16.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结晶,其设计思维作为设计的一个复杂的过程,具有独特思维习惯,本文主要从思维应体现汉字人文意蕴、追求艺术美感、符合时代要求、体现行业特征和思维综合四个方面阐述字体设计思维的习惯。  相似文献   

17.
将意象符号融入茶具设计中是增强茶具独特性的重要手段。文章以中国传统意象符号为依托,对视觉艺术中的形态知觉和心理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意象符号的应用原则,并将其运用到实际案例"云壶山色"茶具设计中。提取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意象,凝练出其符号语言,在造型、元素、意境等方面进行运用。通过意象符号可以创造具有丰富精神内涵的茶具,为茶具的继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山西民间剪纸是我国传统艺术形式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其具有独特的造型结构和表现内容。文章指出,山西剪纸蕴藏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从中寻找独具匠心的造型元素与创作思维,将平面设计与民间的艺术形式相互融合,从而创作出更加鲜明的作品,以丰富现代平面设计的造型手段和表现形式,促进民族特色平面设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审美观有其独特的视角和哲学内涵,在思想上它追求和、空、中、虚,在形式上更多表现为"尽精微,致广大";而在当代"快餐文化"的整体环境下,高校艺术教育更多停留在对艺术作品表面化的介绍和导赏层面,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中国传统审美观的深入教育。了解中国传统审美观对于高校学生深入感知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意义重大。篇幅所限,文章将从"和""空"两个方面阐述中国传统审美观对当代高校艺术教育的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20.
紫砂艺术承载了老一辈艺术家们的心血,而最珍贵的宜兴紫砂壶,它们古朴典雅,具有深厚的文化韵味,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与中国悠久的茶文化相应而生的紫砂壶虽然是艺术品但同时也是一件产品,它具有使用功能,兼具了艺术与功能的品质,本文从产品语意学的角度来分析紫砂壶的造型,提取中国传统艺术的优秀设计符号,启迪我们的现代产品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