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华池油田华152井区长13砂岩组为曲流河三角洲沉积,发育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两个亚相,可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支流间湾、河口砂坝、远砂坝及前三角洲泥5类微相,各微相总体上呈由北向南展布,前三角洲泥发育于研究区南部;储层物性及含油性研究表明,研究区储层物性和含油性受沉积微相控制,总体上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砂坝的储层物性及含油性均好于远砂坝及支流间湾.  相似文献   

2.
华池油田华152井区长3^1砂岩组为曲流河三角洲沉积。发育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两个亚相,可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支流间湾、河口砂坝、远砂坝及前三角洲泥5类微相,各微相总体上呈由北向南展布,前三角洲泥发育于研究区南部;储层物性及含油性研究表明,研究区储层物性和含油性受沉积微相控制,总体上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砂坝的储层物性及含油性均好于远砂坝及支流间湾。  相似文献   

3.
赵宏波 《石油化工应用》2011,30(11):43-46,50
通过对岩石学特征、岩石颜色、沉积构造、生物化石标志、粒度特征、单井相分析、地球化学及古生物特征研究证明姬塬油田长6_1油层组属于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水下分流河道和水下支流间湾是主要沉积微相,与水下分流河道伴生的有水下天然堤、水下决口扇和水下河口坝沉积微相。研究区长6_1油层组以受北西方向主要物源区和北东方向次要物源区的控制,平面上发育四条规模较大的呈北西一南东向展布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与其伴生的有水下天然堤、河口坝砂体,水下分流河道之间发育支流间湾沉积。  相似文献   

4.
安塞油田南部延安组延9油层组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区域沉积背景入手,以岩心资料为主,结合测井资料、储层岩性特征、沉积构造等特征,分析了该地区沉积相的类型及特征,认为安塞油田南部延安组延9油层组的主要沉积相为三角洲前缘亚相,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和分流间湾4种沉积微相;工区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表明该区储层砂体以水下分流河道和席状砂为主,河道储层物性较好,储油能力较强;分流间湾沉积薄层砂岩的储集物性很差,基本上无储渗能力。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长6-2油藏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6-2油藏的沉积相标志,研究了镇泾区块岩相标志、测井相标志,确定了该区的沉积类型主要为三角洲沉积体系的三角洲前缘沉积,识别出了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水下决口扇、河口坝和水下分流间湾5种微相类型,分析了各种沉积微相的电性特征,并且揭示了各种沉积微相在平面上的展布和剖面上的分布,进而总结出了沉积演化规律。由于水下分流河道的侵蚀强烈,河口坝发育相对较少。有利的砂体储集体主要是水下分流河道,它主要发育在长6^2-2油层。  相似文献   

6.
大路沟二区延长组长6段沉积相与沉积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鄂尔多斯盆地靖安油田大路沟二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段岩石类型、砂岩岩石结构、沉积构造、古生物及测井相进行了详细研究.具体分析了其沉积相类型与特征。研究表明,研究区长6沉积时期发育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亚相类型为三角洲前缘.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侧翼、河口砂坝、席状砂、分流河道间、分流间湾6种微相。根据研究区沉积体系和平面展布特征.建立了长6段沉积体系的沉积模式,分别为枝状砂体沉积模式和朵状砂体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7.
渤海湾盆地辽东湾地区东二层序高位三角洲沉积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岩性、电性、沉积序列及沉积构造、粒度、地震反射及储层特征等方面对辽东湾地区东二层序高位体系域三角洲储集体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三角洲前缘亚相主要发育水下分支河道、水下分流间湾、河口坝、远砂坝和席状砂5种微相.三角洲沉积的展布特征纵向上受控于构造演化,平面上受控于构造格局和古地貌形态等因素.在平面上预测出辽东湾北部、辽西凸起中南段和辽西凹陷西斜坡带为有利勘探区带,纵向上东二层序高位体系域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支河道和河口坝砂体为优质储层.  相似文献   

8.
在物源分析的基础上将原有砂组细分为小层,精细表征了成都凹陷沙溪庙组下段的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及垂向演化规律。研究认为:受不同物源供给影响,研究区西部近物源方向发育辫状河三角洲,东北部远离物源方向发育曲流河三角洲,其主要沉积单元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口坝、泛滥平原等沉积微相类型。区内平面相展布具有较好的继承性,西部以近连片辫状河三角洲分流河道发育为主,东北部以条带状曲流河三角洲分流河道和鸟足状河口坝发育为主;垂向上,自下而上经历了水进-水退-水进的沉积演化过程。建立了研究区多物源控制下的不同类型三角洲沉积模式,为下一步勘探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针对古城油田泌123和泌124区块核三段Ⅳ砂组聚合物窜流严重,注采结构调整难度大的特点,基于岩心、测井、粒度等资料识别沉积相标志,对其沉积微相进行精细研究.研究区核三段Ⅳ砂组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前缘席状砂、河口坝、远砂坝、河道侧翼和浅湖7种沉积微相.在湖平面上升时期物源供给充足,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在研究区分布范围明显减小,三角洲前缘中心部位发育叠置的主河道砂体组合、水下分流河道—河道侧翼砂体组合,向湖方向逐渐变为叠置的河口坝—远砂坝砂体组合;在三角洲前缘末端,沉积微相垂向上主要表现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微相的正韵律构成的退积序列.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河道侧翼微相砂体储层物性较好,前缘席状砂和远砂坝微相砂体厚度较小,储层物性较差,水下分流间湾和浅湖微相砂体不发育.  相似文献   

10.
针对渤海曹妃甸A油田沙二段储层沉积横向变化快、储层分布预测难等问题,通过沉积相分析、古地貌恢复等手段,开展沙二段沉积相和砂体展布特征的研究,并对微古地貌对砂体的控制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曹妃甸A油田沙二段目的层为缓坡带三角洲前缘沉积,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分流间湾等沉积微相;沉积期缓坡古地貌的地势形态与物源匹配较好,近端前缘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沉积,远端发育河口坝和远砂坝等沉积;近端微凸起对三角洲前缘扇体的沉积起分流作用,微凸起范围内发育分流间湾泥岩,周边低势区为沉积砂体的输导通道,是有利砂体的富集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