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多用途超低碳贝氏体钢ULCB600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室研制了Fe Cu Nb B系多用途的新一代超低碳贝氏体钢ULCB600,并对该钢的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为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试验钢经650℃时效处理后其强韧性匹配良好,力学性能达到设定要求。 相似文献
2.
通过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能谱仪(EDS)等实验方法,研究了三种不同N含量的超低碳贝氏体钢的显微组织和析出相的成分、尺寸、形貌以及分布等特征。结果表明:低氮含量的钢组织为粒状贝氏体,高氮含量的钢组织为粒状贝氏体+少量的针状铁素体。当实验钢中V/N比为3.4时,通过细晶强化和沉淀强化综合作用,可以使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增加231MPa和95MPa。与氮含量低的钢相比,高氮含量的钢具有更细小的贝氏体铁素体板条亚结构,且析出相尺寸减小,体积分数增加。基体中存在两种尺寸的纳米级析出相:一种尺寸在10~15nm之间,为V(C,N)析出相,弥散分布在贝氏体板条内部;另一种是含有Cr和V尺寸在10nm以下,具有面心立方结构的(V,Cr)(C,N)复合析出相。 相似文献
3.
4.
李晓林蔡庆伍余伟张恒磊 《材料工程》2013,(3):16-21
通过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能谱仪(EDS)等实验方法,研究了三种不同N含量的超低碳贝氏体钢的显微组织和析出相的成分、尺寸、形貌以及分布等特征。结果表明:低氮含量的钢组织为粒状贝氏体,高氮含量的钢组织为粒状贝氏体+少量的针状铁素体。当实验钢中V/N比为3.4时,通过细晶强化和沉淀强化综合作用,可以使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增加231MPa和95MPa。与氮含量低的钢相比,高氮含量的钢具有更细小的贝氏体铁素体板条亚结构,且析出相尺寸减小,体积分数增加。基体中存在两种尺寸的纳米级析出相:一种尺寸在10~15nm之间,为V(C,N)析出相,弥散分布在贝氏体板条内部;另一种是含有Cr和V尺寸在10nm以下,具有面心立方结构的(V,Cr)(C,N)复合析出相。 相似文献
5.
16Mn钢轧后控制冷却的贝氏体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16Mn钢轧后会冷却工艺对贝氏体组织与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采取适当的控冷工艺所得到细化铁素体和粒状贝氏体组织,可使16Mn钢获得良好手强韧性配合,文中还对16Mn钢轧后控冷所产生的贝氏体组织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7.
超低碳贝氏体钢及其在舰船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超低碳贝氏体钢的产生原因,介绍了超低碳贝氏体钢国、内外的研究和发展现状;分析了超低碳贝氏体钢在合金成分设计、组织和焊接性方面的特点,并对超低碳贝氏体钢在舰船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9.
采用DIL805L型淬火膨胀仪测定了780 MPa级低碳贝氏体钢的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研究了冷却速度对该钢组织转变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780 MPa级低碳贝氏体钢在冷却速度小于5℃·s~(-1)时,转变产物为贝氏体;当冷却速度大于5℃·s~(-1)时,转变产物中开始出现马氏体组织,且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马氏体逐渐增多,贝氏体逐渐减少;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试验钢的显微硬度逐渐增大,在冷却速度为5℃·s~(-1)时,硬度值有明显大幅度的增加;透射电镜分析结果显示冷却速度为5℃·s~(-1)时,在贝氏体组织内,位错堆积,并在晶界处最先形成马氏体。 相似文献
10.
11.
利用Formastor-Digital全自动相变仪测定低碳Mn,Ni,Mo,Cr,V,Ti等低合金化钢的静态CCT曲线,结合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显微硬度法分析冷却速率对相变组织演变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冷速为0.03℃/s时,相变组织为多边形铁素体(PF)+珠光体(P);冷速为0.06℃/s时,出现退化珠光体(PD);冷速为0.29℃/s时,出现针状铁素体(AF);冷速为1.7℃/s时,组织为粒状贝氏体(GB)+板条贝氏体(LB);冷速为42℃/s时,出现马氏体(M)。提出极低冷速下低碳钢中出现退化珠光体是由于多元低合金元素的耦合交互作用,引起碳活度的变化所致。针状铁素体在晶内形核并长大,对后续相变组织起到分割作用,利于细化组织。低碳钢中局部孪生马氏体的形成归因于淬透性元素聚集对钢局域相变切应力过大所致。 相似文献
12.
为了开发性能更优的高碳盘条钢,在原有70钢的基础上,以铬、钒微合金化设计开发新钢种,并分析了铬、钒对试验钢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铬、钒单独微合金化,使索氏体化率增大、片层间距减小、原始奥氏体晶粒细化;与70钢相比,随铬、钒含量的增加,钢的抗拉强度逐渐升高,断口伸长量下降。铬钒复合微合金化对钢中微观组织的改善明显好于单独微合金化;与70钢相比,铬钒复合微合金化钢的强度显著升高,塑性略有降低;与80钢相比,铬钒复合微合金化钢的强度和塑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13.
14.
通过拉伸、冲击、硬度测试和金相检验等方法对S275低合金钢熔化极活性气体保护焊(MAG)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与显微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JM一56焊丝对S275低合金钢进行焊接时,接头具有较好的抗剪强度;开45。坡口,拉伸后均断在离焊缝位置较远的母材上,焊接接头抗拉强度满足技术要求。焊缝组织晶内为细小密集的针状铁素体,有极少量珠光体,焊缝局部有魏氏组织;熔合区、过热区为沿晶界析出的块状先共析铁素体和向晶内生长的条状铁素体以及少量的珠光体;正火区组织为细小的铁素体和珠光体;母材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晶粒也比较细小。最后得出S275低合金钢用于转向架焊接构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Continuous cooling transformation of a low carbon microalloyed steel was investigated after it was subjected to the simulation welding thermal cycle process and the interrupted cooling test.Microstructure observation was performed by optical microscopy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On the basis of the dilatometric data and microstructure observation,the continuous cooling transformation(CCT) diagram was determined,which showed that the main microstructure changes from a mixture of lath martensite and bainitic ferrite to full granular bainite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cooling time t8/5 from 10 to 600 s,accompanied with a decrease in the microhardness.The interrupted cooling test confirmed that the bainitic ferrite can form attached to grain boundaries at the beginning of transformation even if the final microstructure contains a mixture of granular bainite and bainitic ferrite. 相似文献
16.
利用金相显微镜、XRD、TEM和力学性能测试方法研究了低温时效对Fe-22Al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e-22Al合金经退火和固溶处理后的金相组织为粗大的等轴状晶粒,但固溶处理后晶粒尺寸有所减小。合金主要的相组成为α-Fe相以及具有B2结构的FeAl相,不存在DO3结构的Fe3Al相。存在明显的基体衍射斑点和(100)超点阵斑点意味着发生失稳有序化转变,并形成大量B2结构的有序相。暗场像结果表明存在大量Al原子的富集区和贫集区,即合金中发生了调幅分解转变。经过530℃时效处理后,合金的衍射斑点中同时存在DO3结构和B2结构的超点阵斑点。随时效的进行,逐渐发生B2→DO3相变,在B2结构的有序相内部形成大量细小的DO3相,并逐渐长大和粗化,最终形成粗大的海绵状结构。经过固溶和时效处理后,Fe-22Al合金的硬度和抗压强度分别为359HV、1610 MPa。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