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9 毫秒
1.
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应在于数学的思考方法和处理方法的掌握,以解决生活中种种实际问题."思考数学"是一种单纯的指向数学活动本身的、特有的思维水平,是一些人需要学习或研究更多的数学时而产生的思维活动."数学思考"直接指向学生与数学相关的那些一般的思维水平方面的发展.为了学生将来能更好地生活,为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数学教学应在"思考数学"的基础上走向"数学思考".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了解数学源于生活,从生活中产生、发展、升华,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构建生活数学平台,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不仅可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感知学习数学的快乐,还有助于发挥学生大脑两个半球的整合功能,增强学生的应用和创新意识,张扬学生的个性.  相似文献   

3.
日常生活中人们离不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知识只有运用才能被学生真正掌握,也只有在实践运用中才能体现其价值.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不仅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素质,而且在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到"数学有趣"、"数学合理"、"数学有用",从而增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让小学生学会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感受数学的合理性,达成数学学习与生活经验的和谐同步.  相似文献   

4.
数学知识的获得离不开生活,"数学学习更离不开生活".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就是通过将数学教材中枯糙、脱离学生实际的数学知识还原,取之于学生生活实践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以此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并特别增加了第3条,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模式构建 (一)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体验到数学魅力 新课程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在教学目标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生活情景和感兴趣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机会",使他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相似文献   

7.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每册教材中都安排了一些涉及"生活数学的内容",这些具有生活味道的内容及一些"生活问题"能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学习生活,磨砺人生.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不断地挖掘教材中所能呈现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培养学生"让数学服务于生活"的意思,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推动数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8.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生活."在平时教学中,如果能联系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将学生熟悉的蕴含着数学知识的生活实例引进课堂,架起数学与生活之桥,就能使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到处存在数学问题",从而有效地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并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主要资源,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当中,使学生学得有兴趣,真正学到"有用的数学知识",本文作者做了一些教学的尝试,主要是为了唤起学生时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渴望,努力实现新课标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0.
课程改革是创新和继承并存的过程,课程理念的创新来自实践,是对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课程理念的深化.<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首先应产生于对数学的认识、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时,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努力改变传统的单一学习方式,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相应的思想与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一要求揭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即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因此,许多教师自觉尝试将数学和生活进行有效地融合和连接,将抽象的数学本质生活化,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应用能力。本文将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谈谈如何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将纯数学问题转化成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教师和蔼的面容、耐心的教诲、亲切的话语,充满希望的目光,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推动他们勇敢前进的巨大力量.在民主、和谐的数学气氛中,学生容易抛开心理压力,无拘束地参于教学活动,充分张扬个性,大胆地发表独立见解,这样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数学教师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引导学生带着数学走进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去体会数学的价值,从而使学生发自内心她喜欢数学,即对数学学习产生长期的深厚的兴趣.如此产生的学习动力,尤其是这种动力的持久性,将对数学学习效果产生难以估计的巨大影响,往往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时时处处存在着数学问题.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将学生熟悉的含有数学知识的生活事例引进课堂,就一定能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从而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使他们在知识的学习与应用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建构的是可以应用的灵活的知识,而不是呆板的书本知识.  相似文献   

15.
实践活动是小学生发展成长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栽体.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动参与意识和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使他们在知识的学习与应用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建构的是可以应用的灵活的知识,而不是呆板的书本知识.  相似文献   

16.
课堂是新课程教学的主阵地,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改革.课堂教学从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新授知识的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练习的实践应用与提高、课堂小结的反思以及作业的布置等都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尊重学生这一原则.数学新教材的最大特点是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7.
数学使很多学生望而生畏,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途厌倦,如何更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呢?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从以下各方面人手,和谐师生关系、讲究语言艺术、实物演示巧用比喻、学生走进生活,让学生与数学亲密接触,竞赛激趣、面向全体学生.  相似文献   

18.
数学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智力的最好学科之一,但是因为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枯燥,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组织教学比较费力.怎样才能激发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觉得其乐无穷,主动、愉快地去学习呢?根据实际教学我从根据学生的特点、创设数学情境、联系生活实际等方面来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时时处处存在着数学问题.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将学生熟悉的蕴含着数学知识的生活实例引进课堂,就一定能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从而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贴近生活,激发兴趣是我常用的教学手段,下面谈谈我的体会.  相似文献   

20.
数学在学生眼中是"枯燥、机械、没意思"的一门功课.为了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恐惧心理及厌烦情绪,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我们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实际学数学,沟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