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蜗形凸轮分度机构是一种历史很短的新型高速间歇运动机构,采用中国人创立的“共轭曲面原理”作为研究的基本工具,对蜗形凸轮分度机构的共轭曲面及其接触线进行较深入的探讨,另外,从动件转动规律采用文献[1]提出的“综合对称型运动规律”,明显改善了机构的动力特性。  相似文献   

2.
蜗形凸轮机构主要用来实现工作转盘的间隙转位。该机构是以主动件 (蜗形凸轮 )的连续转动转变为从动件 (转盘 )的间隙转位。其结构和工作原理见图 1所示。蜗形凸轮与均布固定在转位盘分度圆上的滚子相啮合。当凸轮轴旋转时,通过凸轮槽使滚子实现围绕转位盘中心的转动,从而使转位盘实现周期性的间隙运动。 [1]蜗形凸轮的设计   从动件 (转盘 )的运动规律,对传动机构的工作性能有很大影响。因此,运动规律须合理选择。在专用机械设备中,余弦、正弦及复合运动规律被广泛应用。采用余弦曲线规律,在开始及终了时有柔性冲击,正弦和复合正…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基于VB环境的蜗形凸轮机构CAD系统的构成和系统内部结构组成,提出了直接利用AutoCAD命令的轮廓消隐法。该系统可对蜗形凸轮机构各个零部件的结构参数进行计算,利用VB的强大功能生成LSP程序可读的TXT文件,完成VB与CAD的数据交换。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一个用于微机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蜗形凸轮传动机构专家系统(WCES)。运用专家系统原理、CAD技术和蜗形凸轮设计专家知识,实现了蜗形凸轮传动机构的智能设计,并建立了蜗形凸轮参数化图形库。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传统蜗形凸轮传动机构特点的基础上,设计出了一种新型的蜗形凸轮传动机构。运用面向对象技术、专家系统原理、CAD技术和蜗形凸轮设计专家知识,开发了该种机构的CAD系统,实现了蜗形凸轮传动机构的智能设计。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蜗式凸轮分度机构CAD的功能和开发原理,并提出了系统中的几个问题及解决办法,此系统不仅可完成设计中的计算,校核和工程绘图,且能完成蜗式凸轮分度机构参数的优化计算。  相似文献   

7.
建立和分析了圆柱子从动件蜗形凸轮机构边缘接触的总几何模型,得出该机构在装配时需进行廓面修形的必要性和具体修形方法,本研究有助于加工和装配出高质量的蜗形凸轮机构。  相似文献   

8.
介绍蜗形凸轮机构的特点,论述其结构、传动原理和分类。阐明转位盘的常用运动规律及其选择。建立数学模型,选取多角复合形法,使用计算机进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蜗式凸轮分度机构CAD的功能和开发原理,并提出了系统中的几个问题及解决的办法.此系统不仅可完成设计中的计算、校核和工程绘图,且能完成蜗式凸轮分度机构参数的优化计算.  相似文献   

10.
论述各种位置的偏心蜗形凸轮机构的设计思路及设计方法,为正确设计偏心蜗形凸轮机构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1.
蜗形凸轮的共轭仿形CAD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蜗形凸轮结构的特点,通过研究蜗形凸轮分度时凸轮与分度盘啮合的共轭关系,应用仿形加工的工作原理,介绍了在三维CAD环境下进行蜗形凸轮实体建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三维弹性接触有限元法和跑合仿真的耦合,提出了精确分析双圆弧齿轮跑合前后齿间、接触迹间载荷分配的方法;实例计算了GB12759─91型双圆弧齿轮一个齿转角内齿间、接触迹间载荷分配的变化规律。本文方法为研究双圆弧齿轮的强度特性、跑合性能、润滑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从动件与凸轮轮廓必须保持直接接触的约束条件建立位置方程,再通过位置方程对凸轮转角的求导,导出了轮廓极径的一、二阶导数与从动件类速度和类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方程;利用上述方程,根据已知的凸轮轮廓,确定出从动件运动量的变化规律,并按照取定的从动件运动规律,导出了凸轮的轮廓方程和曲率半径等参量。  相似文献   

14.
通过进行大量的台架评定探索性试验,研究开发出蜗轮蜗杆油胶合承载能力台架评定试验方法,对蜗杆传动的摩擦学设计及新型润滑油的开发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采用8字型凸轮完成双循环作业,利用弹簧反拉平衡重力负载,给出了正弦加速、等速、正弦减速过渡曲线的连续计算公式,对于类似凸轮机构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柔性机器人协调操作系统的逆动力学问题,提出一种无内力载荷分配法。该方法首先在操作空间基于无内力的原则规划载荷分配系数,然后在关节空间以关节输入力矩最小为目标确定机器人各个关节的输入力矩。以2个3R柔性机器人协调操作刚性物体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柔性机器人协调操作系统的逆动力学问题,提出一种无内力载荷分配法。该方法首先在操作空间基于无内力的原则规划载荷分配系数,然后在关节空间以关节输入力矩最小为目标确定机器人各个关节的输入力矩。以2个3R柔性机器人协调操作刚性物体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为改进尼曼蜗杆仅有2阶接触点,利用Logix齿轮能够实现3阶接触的基础,借鉴先前推广到Logix齿轮齿条的经验,进一步将Logix 齿轮啮合推广至Logix蜗轮蜗杆啮合,并加工出了这种蜗轮和蜗杆,证实了设想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齿间载荷分配的简化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特点的基础上 ,提出一种齿间载荷分配的简化方法 ,据此能很快计算出蜗轮副的齿间载荷分配系数 ,十分适合在工程实际中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