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鲁民 《建造师》2009,(3):38-45
中国近代史上中西建筑文化融合存在着两种不同的途径,一种是基于中国传统建筑观念的、以中国传统建筑为本体的吸纳西方建筑技术、纹样和造型特征的途径;一种是基于西方建筑观念,以西方建筑为本体的吸纳中国传统建筑造型特征和装饰纹样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汪妍泽 《建筑师》2023,(4):95-102
1950年代,全国工业化浪潮带来的建造技术的进步把一度与西方现代建筑脱节的“中国建筑”重新拉回了国际语境。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保持中国本土文化的独特性,显然答案不再是刻板的地域保护主义或是激进的民族主义。中国建筑设计开始在建筑本体之外找寻突破固有形式观念的基点。随着设计研究带来的建筑认识论的更新,“中国建筑”的文化性特征再次被重新定义。研究聚焦1950—1980年代间中国建筑设计及教学实践,以两次全国建筑设计竞赛为起止点,解析新中国语境下地域建筑观念的重塑过程,着重分析设计方法中地域理念的外显特征,并以南京工学院教学实例探讨从形式到理念这一承转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比较之下的中国传统建筑窗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淑英 《山西建筑》2009,35(14):48-50
通过对中国传统建筑窗户功能性、装饰性和变化形式及其装饰纹样等方面的分析,并和西方传统建筑窗式比较,发现和西方建筑窗户的细节有诸多差异,其中体现了渊源不同的深远文化内涵,以使人们更清晰的认识民族、地域的差异对传统建筑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解析西方建筑风格的演变过程以及探究中国古代和近现代建筑的历史发展,总结出以融合的手法传承传统建筑的设计创作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并在杭州御道路一号项目中进行了实践尝试。在实践过程中,将精挑细选的中国传统符号纹样予以适当简化,按照实际比例装饰到满足现代材料与施工工艺的英伦风情的现代建筑形体上,以期设计出一种现代与传统融合的建筑。希望通过思考与实践探寻出传承传统建筑的一些设计方法,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建筑作贡献。  相似文献   

5.
文中论述了东西方传统建筑在观念、发展趋势及对待自然上的两种不同态度,通过对比分析,着重阐述了中国与西方的传统建筑与自然在体量、空间发展方向、与外部空间形式及耐久性等五个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以及在近现代建筑文化中东西方双向交流融合的趋势,并提出了探索建筑生态和城市生态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6.
孙艳 《南方建筑》2006,110(6):101-103
本文阐述了中国古代和西方建筑绘图产生和发展的不同历程,以及中西方在“建筑绘图”观念上的差异。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中国古代建筑是一种直接应对材料的建造过程,体现的是一种基于建构逻辑的技艺美。  相似文献   

7.
朱向东  邢君 《山西建筑》2006,32(12):8-9
论述了城市形象与传统建筑的关系,总结了传统建筑的特点,探讨了以中国传统建筑塑造城市形象的途径,以吸纳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华,从而开创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现代建筑。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市建筑今天出现了"地方化"和"现代化"两种建筑文化倾向,然而由于受到西方建筑文化和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影响,很难从中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建筑发展的途径,从"现代建筑"的地方化和地方建筑的"现代化"两个方面加以阐述,辩正地对当代中国建筑文化作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9.
《北京规划建设》2008,(4):130-132
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步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近代社会,以此开始了中国近代建筑的历史进程,并在西方建筑文化的冲击、激发与推动下展开了。近代北京处于政治风云急剧变幻之中,一方面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继续,一方面是西方外来建筑文化的传播,这两种建筑活动的互相作用,构成了中国近代建筑史的主线,也使北京的近代建筑独具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现代建筑虽然在时间和地域上相距甚远,但在建筑意匠、营造理念与技术措施上却有着共通之处。本文以类比的方法分析和梳理了二者在形式与功能取向、结构与技术、装配式的建筑理念以及建筑的整体性等方面的相同与相似点,提出了从建筑类型学的角度出发解析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现代建筑的可行性及具体方案,继而总结了可供中国当代建筑借鉴的基于类型学设计方法的建筑创作途径。  相似文献   

11.
李嘉华 《四川建筑》1999,19(2):29-31
建筑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综合载体和立体文献,每幢建筑都蕴含了它那个民族的精神、气质、观念和哲理。作为世界四大建筑体系之一的中国传统建筑的审美特征,学者们已从审美感受、审美知觉、审美形态待方面作了大量有益的研究。本文沿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基因的线索,在与西方建筑的比较中对中国建筑的审美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童明 《建筑师》2020,6(6):108-115
童寯先生是中国第一代杰出建筑师,中国近代造园理论和西方现代建筑研究的开拓者,他的一生见证了中 国近现代建筑的兴起与发展历程。本文以世界主义与个人主义为线索,梳理了童寯先生独特的事业成就与学术人 生,阐述了他如何以开放的世界眼光与慎独的人文精神,一方面吸纳来自西方现代文明的传播,另一方面坚守于 本土传统文化的延承,从而形成一种立足于文化视野之上的建筑观,以应对存在于世界与个体、普遍与独特之间 的时代张力。  相似文献   

13.
薛虹 《城市住宅》2021,28(3):150-151
中国传统纹样作为表达人民对美好生活期许的一种吉祥图案,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传统纹样与现代建筑装饰的结合,不但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满足现代人对好运的期盼和对吉祥的向往,还使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主要对中国传统纹样在建筑装饰设计中的创新与融合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路伟 《建筑创作》2009,(5):173-175
本文通过对党家村民居建筑装饰构件纹样的研究,系统地探讨形成建筑装饰纹样题材的核心观念,并对不同建筑构件上装饰纹样的特点进行分析,将有助于传统纹样的保护,使这一文化积淀得以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5.
王秀静 《建筑》2009,(21):61-63
作者通过对阎锡山两种不同思想的分析,推断出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的建筑群体形式是建立在四合院基础之上,建筑形式兼容了西方建筑特征,最终体现出国民师范在民国这一历史时期所形成的特有的四合院建筑类型,从而说明在近代学校中国传统建筑的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建筑理论体系是直接建立在西方建筑理论的基础之上的。文章以文献研究为基础,对1930年代以来中国引进的西方建筑理论以及引发的讨论进行了梳理,并回顾了中国建筑理论从“主义”之争到回归建筑本体理论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5,(15)
由于中国和西方历史文化起源不同,中西方民族各自发展出有明显差异的哲学观念、文化传统、性格气质和审美心理等。这些无形的因素内在地影响着建筑艺术的文化内涵。本文尝试从建筑材料与结构、建筑布局、装饰色彩、艺术风格、美学价值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来分析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传统建筑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中西传统建筑结构的宏观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武生 《华中建筑》2002,20(2):88-91,103
中国传统建筑以木构建筑为代表,而西方传统建筑以石构力代表。中国传统的木构体系由于耐久性、防火性不好而使流传至今的传统建筑不多,而西方传统建筑则不同,建筑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中国传统建筑之不能持久深恶之,并为中国传统建筑不能砖石化深感遗憾。然而,从结构工程技术的角度来看,传统中国建筑与西方同期建筑相比是相当先进的,其优点也十分明显,因此,我们在对待传统建筑上面完全不必厚西薄中。而对中国传统建筑在结构视角下的分析,亦有助于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中国建筑。  相似文献   

19.
卷草纹样是很典型的中国传统纹样,作为中国传统建筑装饰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体现了华夏民族所特有的造物思想和图形意味。为使传统纹样更好地成为当代的设计语言,实现符号信息以代码形式存在的任务虽然艰巨但却是必须的。以卷草纹样作为研究对象,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对卷草纹样素材进行了解、整理、分类,分析其美学价值以及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同时,提出一种新思路,对其文化精髓进行提取,对纹样进行转译,赋予其新的形式和内在精神,使其更符合现代审美的需求,并借助现代数字化软件,融合现代的艺术风格和设计手法,实现对卷草纹样的艺术创新,最终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建筑的发展进程从本质上来说是建筑体系的更新,随着中西文化的交融,建筑体系从传统的木结构演变为以建筑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建筑体系,因此,建筑技术是抓住中国建筑现代化的关键.文章从建筑技术的角度入手,分析梳理近现代不同阶段西方建筑理论和技术在中国的传播途径和对中国建筑发展的影响,总结其阶段技术特征,并在这些基础上对中国建筑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