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应用含纳米贵金属催化材料降低卷烟烟气中CO技术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研究利用常温多相催化氧化CO为CO2的原理,在国际上首次研制出了适合于烟草工业应用的含纳米贵金属催化材料和二元复合滤棒,进行了降低卷烟烟气中CO的试验研究。系统地研究了材料制备方法、活性组分、焙烧温度和活性组分担载量对催化材料催化性能的影响,确定了较佳的催化材料制备方法和条件。确定了二元复合滤棒是适合于降低卷烟烟气中CO的工艺添加方式。研究了催化材料粒度和添加量以及添加助剂对降低卷烟烟气中CO的影响,确定了较佳的催化材料的组成和工艺参数。应用最终确定的含纳米工具书催化材料制作的二元复合滤棒接装试验卷烟,与对照卷烟相比,普通卷烟的CO释放量可降低26.9%,低侧流卷烟的CO释放量可降低45.4%,并且卷烟感官质量基本保持不变。应用研究成果研制开发了一种低焦油、低CO烤烟型卷烟,焦油、CO和烟碱的释放量分别为10.0mg/支、9.1mg/支和0.93mg/支,符合欧盟对低释放量卷烟的规定。 相似文献
2.
3.
4.
抽吸方式对卷烟主流烟气烟草特有亚硝胺释放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考察抽吸方式对卷烟主流烟气中烟草特有N-亚硝胺(TSNAs)释放量的影响,采用ISO、Massachusetts和Health Canada 3种抽吸方案分别抽吸了15种国产卷烟,而后采用GC/TEA法测定了这些卷烟主流烟气粒相物中的NNN、NAT、NAB、NNK释放量.结果表明:与ISO方案相比,采用Massachusetts方案(50%封闭滤嘴通风孔)或Canada深度抽吸方案(100%封闭滤嘴通风孔),滤嘴打孔卷烟烟气TSNAs总释放量增加100%以上,高通风率卷烟样品的增幅达200%以上;滤嘴不打孔卷烟烟气TSNAs总释放量增加50%左右. 相似文献
5.
烟草及卷烟烟气中亚硝胺检测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测定卷烟烟气中亚硝胺含量时可以使用Caldwell的装置[1] 收集样品 ,检测则可以采用可见和紫外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 -质谱法、极谱法、热能分析法和总量测定法。由于亚硝胺是一类含有N -N =O官能团的化合物 ,其一般结构式为 :NR1R2NO因此 :①根据R1和R2 化学结构的不同以及它们在紫外光吸收最大波数、半波电位、色谱保留时间等方面的差异 ,可以用色谱、极谱和分光光度法等手段将待测样品中的亚硝胺分离后逐一定量 ,而质谱和热能分析仪也可作为定量检测的仪器 ;从理论上讲 ,这样可望同时完成亚硝… 相似文献
6.
在水热合成法制备介孔材料的过程中,通过使用醚类物质创造微乳环境,促进材料自成型,并在后期添加微孔沸石,制备了具有复合孔结构的吸附材料CTN/X(X= NaA,NaZSM-5,NaY)。通过选择卷烟主流烟气中巴豆醛为靶标分子,考察复合材料作为滤嘴添加剂对巴豆醛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微乳环境可以促进复合材料自成型。CTN/NaY样品的比表面积达到832 m2/g,而CTN/NaZSM-5的最可几孔径达到4.3 nm。与对照卷烟相比,复合材料对试验卷烟的焦油和烟碱量改变较小,对主流烟气中巴豆醛则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吸附作用。实测卷烟结果显示,CTN/NaY样品对主流烟气中巴豆醛的去除率达到30.4%,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叶丝宽度对卷烟烟气焦油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研究了叶丝宽度对卷烟烟气焦油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叶丝宽度对卷烟烟气焦油量的影响并非一简单的渐变曲线关系,而是一V字形曲线。即叶丝宽度为某一值时,卷烟烟气焦油量最低。对烤烟讲,该值在0.8~0.9mm之间 相似文献
8.
烟叶类型和外加成分对卷烟烟气粒相物pH值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捕集在剑桥滤片上的卷烟主流烟气粒相物用去CO2 的蒸馏水提取 ,用精密 pH值计测量水提取液的 pH值。对于不同的单料烟卷烟 (包括烤烟、白肋烟、香料烟 )和不同类型的卷烟 (包括中式烤烟型、英式烤烟型、美式混合型 )的烟气pH值进行了测定 ,结果分别呈下列顺序 :白肋烟 >香料烟 >烤烟 ,混合型 >英式烤烟型 >中式烤烟型。分别将各种糖类、有机酸类、无机酸类、氨基酸类、生物碱类、盐类、酚类成分加入对照卷烟 ,探讨了这些化学成分对烟气 pH值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 ,乳酸、蔗糖等可显著降低烟气pH值 ,烟碱可显著增加烟气pH值。提供了国内外一些卷烟牌号的烟气pH值测定数据。 相似文献
9.
卷烟主流烟气中烟草特有亚硝胺的液质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采用0.1mol/L醋酸铵水溶液萃取、固相萃取纯化和高效液相色谱-三级四极杆质谱法测定了12种卷烟样品主流烟气中4种烟草特有亚硝胺(TSNAs)。结果表明:①NNN、NAT、NNK和NAB的检测限分别为0.07、0.05、0.05和0.04ng/mL,回收率在94.0%~103.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02%、4.19%、6.10%和6.62%;②2种进口混合型卷烟主流烟气中的总TSNAs均远远高于10种国产烤烟型卷烟。该法适合批量卷烟主流烟气中TSNAs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0.
吸烟条件对卷烟主流烟气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对不同抽吸条件下卷烟主流烟气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抽吸间隔时间、抽吸容量和烟蒂长度是影响烟气有害物质吸入量的主要因素,抽吸持续时间和抽吸曲线对烟气有害物质的产生影响不大.因此,可通过增加抽吸间隔时间、增加烟蒂长度、减少抽吸容量等方式减少身体对有害物质的吸入量. 相似文献
11.
12.
几种防治烟草普通花叶病药剂的田间药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防治烟草普通花叶病的药剂选择提供依据 ,进行了“毒消”6 0 0倍、“病毒必克”5 0 0倍 (药剂 )和氨基酸 30 0倍、“丰农”5 0 0倍 (叶面肥 )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 ,烟株发病初期开始施药 ,“毒消”6 0 0倍在首次施药后防效达 73.2 4 % ,第 3次施药后各药剂防效下降并在停止施药后 30d病情发生反弹 ;烟株发病中期开始施药 ,首次施药后“病毒必克”5 0 0倍防效达 75 .90 % ,此后各药剂防效均下降 ;氨基酸30 0倍和“丰农”5 0 0倍防效较差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12个不同抗性水平的烟草品种接种黄瓜花叶病毒前后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烟草抗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接种病毒后抗、感品种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总体水平比对照降低,但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与烟草抗病性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显著。利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分析表明:酶活性变化差值及其平均值与病情指数之间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说明以接种前后植物体内酶活性的变化值作为抗病性鉴定的指标在烟草-黄瓜花叶病毒体系中是不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15.
16.
由烟草普通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 TMV)侵染所致的植物病毒病是世界性的难题,具有寄主广泛,易于传播等特点。笔者研究了一种快速简捷检测烟草中TMV 的方法,通过利用无菌水研磨TMV 侵染后发病的烟草病叶,取上清液进行1%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可检测到一条特异性的,大小为6 000 bp 的电泳条带,而在健康烟草叶片水提物中却检测不到该电泳条带的存在。以TMV 复制酶基因片段为探针,对该特异性电泳条带进行Northern-blotting 分析。结果表明, 水提物中的电泳条带与TMV 复制酶基因探针发生较强的杂交信号,暗示该条带可能为TMV 的基因组。因此,该方法可在 10 min 内方便快速的检测烟株中TMV 的存在,避免了常规血清学检测和分子检测(RT-PCR 和western-blot)等方法的昂贵试剂和繁琐的操作步骤。但是该方法的水提取物在室温下不稳定,当静止3 h 以上,就很难再检测到特异性的电泳条带。 相似文献
17.
为考察烟丝含水率对主流烟气CO等7种有害成分释放量的影响,采用3种饱和盐溶液制备了不同烟丝含水率的卷烟,分别收集3组卷烟的烟气总粒相物、测定主流烟气中CO等7种有害成分的释放量,并对卷烟的物理参数和固相燃烧温度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①烟丝含水率对7种有害成分的释放量影响不尽相同,随着烟丝含水率的升高,卷烟主流烟气中氨(NH3)、4-(甲基亚硝胺基)-1-(3-吡啶基)-1-丁酮(NNK)、苯酚的释放量呈降低趋势,CO,苯并[a]芘(B[a]P)释放量呈升高趋势,氢氰酸(HCN)及巴豆醛的变化不明显;②烟丝含水率对卷烟的固相燃烧温度没有显著影响,但影响卷烟的燃烧速率(燃烧过程),进而影响了烟气成分的形成、转移和释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