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α-D-甲基吡喃葡萄糖苷为原料,高产率、选择性地合成了6-O-叔丁基二苯基硅基-α-D-甲基吡喃葡萄糖苷(2),再经异戊酰化、脱TBDPS保护基、6-位乙酰化及α-位甲氧基乙酰化,然后再用乙酸肼处理得到目标产物6-O-乙酰基-2,3,4-三-O-异戊酰基-α-D-吡喃葡萄糖(1).用1H NMR和HRMS谱对糖酯1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①合成产物(1)为目标产物糖酯;②燃吸过程中糖酯1热裂解可向烟气中释放38.7μg/mg的异戊酸.  相似文献   

2.
色谱法监测β-D-吡喃葡萄糖苷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改进的Koenigs-knorr法立体选择性地合成了2,3,4,6-四乙酰基-香叶基-1-O-β-D-吡喃葡萄糖苷(GLY-A)和香叶基-β-D-吡喃葡萄糖苷(GLY-B)两种键合态香料前体.采用薄层色谱法(TLC)监控反应条件;硅胶柱层析色谱法(SGCC)分离并纯化产物;反向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样品纯度...  相似文献   

3.
以D-葡萄糖为原料,分别合成了2,3,4,6-四-O-乙酰基-α-D-溴代吡喃葡糖苷(2,溴代葡萄糖法)和2,3,4,6-四-O-乙酰基-α-D-葡萄糖基三氯乙酰亚胺酯(4'三氯乙腈法),2和4'再分别与甲基环戊烯醇酮(MCP)进行偶联反应,然后脱乙酰基制备了结构不同的MCP-β-D-葡糖苷[3-甲基-1-氧代环戊-2-烯基-β-D-吡喃葡糖苷(1)和5-甲基-1-氧代环戊-2-烯基-β-D-吡喃葡糖苷(1')];用1H NMR和HRMS技术对中间体和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糖苷1和1'的热裂解。结果表明:①两种合成方法所得到的产物都是目标产物,溴代葡萄糖法优于三氯乙腈法;②溴代葡萄糖法的最佳反应条件为甲基环戊烯醇酮与化合物2的摩尔比为1:1.2,温度35℃,反应时间5 h,目标产物的产率82.0%,反应总产率59.6%;③卷烟燃吸过程中,糖苷1和1'热裂解为甲基环戊烯醇酮后,其在主流烟气中的转移率分别为16.13%和16.40%。   相似文献   

4.
以β-D-甲基吡喃葡萄糖苷为起始原料,选择性地合成6-0-三苯甲基-β-D-甲基吡喃葡萄糖苷,再经异丁酰化和去三苯甲基保护基反应得到2,3,4-三-0-异丁酸-β-D-甲基吡喃葡萄糖苷酯,然后乙酯化生成6-0-乙酰基-2,3,4-三-0-异丁酰基-β-D-甲基吡喃葡萄糖苷,最后经无水HBr乙酸溶液处理后水解得到目标产物6-0-乙酰基-2,3,4-三-0-异丁酰基-β-D-吡喃葡萄糖(V).利用IR和1HNMR对每一步合成的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添加和未添加V的卷烟进行了主流烟气中异丁酸含量的GC/MS分析和评吸.结果表明:①V为目标产物;②燃吸过程中V裂解向烟气中释放26.10μg/mg异丁酸;③V具有使卷烟烟气柔和,减少刺激性、杂气,改善余味,增强协调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1,2,3,4,6-五-O-乙酰基-β-D-甘露糖、2,3,4,6-四-O-乙酰基-1-溴-α-D-甘露糖、3,4,6-三-O-乙酰基-1,2-O-烯丙氧基亚乙基-β-D-甘露糖这三种重要的甘露糖衍生物现有合成方法改进。同时首次通过微波辅助的方法合成了这三种产物,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优化最佳合成工艺。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条件下,这三种物质的最佳合成工艺分别为:微波功率800W、反应时间20min、反应温度70℃、甘露糖与乙酸酐摩尔比1∶11;微波功率400W、反应时间50min、反应温度25℃、乙酸酐与溴化氢乙酸溶液体积比1∶3;微波功率500W、反应时间40min、反应温度30℃、2,6-二甲基吡啶与2,3,4,6-四-O-乙酰基-1-溴-α-D-甘露糖摩尔比1∶1。  相似文献   

6.
以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利用溶剂萃取和大孔树脂对油菜蜂花粉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富集黄酮,然后对不同极性组分进行抑制α-葡萄糖苷酶实验,并利用红外光谱(IR)和液-质联用(LC-MS)对体外降糖活性最高的组分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黄酮类物质在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中起主要作用;AB-8大孔树脂纯化得到的PEFS-3组分总黄酮含量为68.77%,IC50为72.16μg/m L,远小于阿卡波糖的IC50(1124.86μg/m L),表明其抑制效果强于阿卡波糖;PEFS-3组分中共鉴定出5种主要物质,其中4种为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O-β-D-吡喃葡萄糖苷、山奈酚-3,4’-双-O-β-D-吡喃葡萄糖苷、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第5种推断为亥茅酚苷或黄烷醇,具体结果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莱菔子化学成分,探索生品莱菔子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HP-20、聚苯乙烯型大孔吸附树脂(MCI gel)、ODS、硅胶及LiChroprep RP-18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运用光谱学方法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莱菔子甲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6?个化合物:顺-13-二十二碳烯酸(1)、豆甾-4-烯-3-酮(2)、(22E,24R)-麦角甾-5,22-二烯-3β-醇(3)、豆甾-5-烯-3β-醇(4)、反-阿魏酸甲酯(5)、反-芥子酸甲酯(6)、β-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7)、α-D-吡喃半乳糖基-(1-6)-α-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呋喃果糖苷(8)、β-D-呋喃果糖基-α-D-(6-芥子酰基)葡萄糖苷(9)、β-D-(3-芥子酰基)呋喃果糖基-α-D-葡萄糖苷(10)、β-D-(3-芥子酰基)呋喃果糖基-α-D-(6-芥子酰基)葡萄糖苷(11)、β-D-(3,4-二芥子酰基)呋喃果糖基-α-D-(6-芥子酰基)葡萄糖苷(12)、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13)、异鼠李素-3,4’-O-β-D-二葡萄糖苷(14)、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7-O-α-L-鼠李糖苷(15)、3’-O-甲基-(-)-表儿茶素-7-O-β-D-葡萄糖苷(16)。结论:化合物2、3、7~10、13~16为首次在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新资源食品元宝枫种仁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聚酰胺、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重结晶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综合运用质谱和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元宝枫种仁70%乙醇溶液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2种化合物,分别为二氢去氢二愈创木基醇-4'-O-β-D-葡萄糖苷(1)、1,2,3,6-四没食子酰基-O-β-D-吡喃葡萄糖(2)、1,2,3,4,6-五没食子酰基-O-β-D-吡喃葡萄糖(3)、槲皮素(4)、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5)、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6)、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7)、槲皮素-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8)、阿夫儿茶素(9)、儿茶素(10)、表儿茶素(11)、胡萝卜苷(12)。结论:经Sci Finder检索发现,化合物1~12均为首次从元宝枫种仁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2、9~11为首次从槭树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淀粉蔗糖酶催化白藜芦醇的性质,从中度嗜热菌Deinococcus geothermalis克隆淀粉蔗糖酶基因dgas并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纯化淀粉蔗糖酶DGAS。经SDS-PAGE检测DGAS的分子量为73.0 kDa。以蔗糖为葡萄糖基供体,白藜芦醇为受体,DGAS催化合成2个白藜芦醇葡萄糖苷。大规模培养表达制备淀粉蔗糖酶DGAS,催化白藜芦醇进行糖基化反应,经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2个化合物1和2。经NMR波谱解析化合物1和2分别鉴定为白藜芦醇-4’-O-α-D-吡喃葡萄糖苷和白藜芦醇-4’-O-α-D-吡喃葡萄糖基-(1→4)-O-α-D-吡喃葡萄糖苷。在室温条件下,白藜芦醇-4’-O-α-D-吡喃葡萄糖苷在水中溶解度为2.26 mg/mL。  相似文献   

10.
洋甘菊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罗马洋甘菊乙醇提取物对蘑菇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并对有效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实验中以L-酪氨酸为底物,空白对照,采用比色法测定了罗马洋甘菊乙醇提取物不同乙醇浓度的洗脱物对蘑菇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MCI30%(体积分数)乙醇浓度洗脱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率最灵敏。该部分洗脱物经MCI、ODS-A柱分离,得到了3个单体化合物: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山奈酚-3-O-(6"-3-羟基-3-甲基-戊二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  相似文献   

11.
付敏  赵强忠  仇超颖  刘宁  赵谋明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22):276-279,283
采用硅胶柱层析色谱对叔戊醇中固定化磷脂酶Lecitase Ultra催化合成的果糖月桂酸单酯进行分离纯化。确定了薄层层析(TLC)条件,并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RP-HPLC-ELSD)测定柱层析纯化产物的纯度。利用液质联用(HPLC-ESI-MS)、红外光谱(FT-IR)和13C核磁共振(13CNMR)对目标产物进行确认,鉴定目标产物为酯化位点在1位和6位的果糖月桂酸单酯,四种异构体如下:1-月桂酸-β-D-吡喃果糖单酯、1-月桂酸-α-D-吡喃果糖单酯、1-月桂酸-β-D-呋喃果糖单酯和6-月桂酸-β-D-呋喃果糖单酯,且1-月桂酸-β-D-吡喃果糖单酯的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通过高速逆流色谱从紫甘薯茎叶中制备分离得到绿原酸(1)、4,5-O-咖啡酰基奎宁酸(2,异绿原酸C)、3,5-O-咖啡酰基奎宁酸(3,异绿原酸A)及3,4-O-咖啡酰基奎宁酸(4,异绿原酸B)等四个高纯度天然化合物,并以4-硝基酚-α-D-吡喃葡萄糖苷(PNPG)为底物分别测定了四个化合物及紫甘薯茎叶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上述4个化合物及紫甘薯茎叶粗提物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IC50值分别为:7.556μg/mL、1.419μg/mL、0.209μg/mL、9.339μg/mL和5.371μg/mL,均远远低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的IC50(355.4μg/mL),而进一步的酶抑制反应动力学分析结果显示化合物及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表现为竞争性抑制类型。试验表明紫甘薯茎叶提取物具有显著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为甘薯茎叶资源作为降糖保健品或药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10):238-244
采用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提取油菜蜂花粉中黄酮类物质,以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研究分析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料液比、微波功率4个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并利用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工艺,确定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90%,液料比(mL∶g)30∶1,微波功率260 W,提取时间180 s。此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达3.36%。与热回流、超声法、微波法相比,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提取效率明显提高,同时具有节能,安全的优点。液质分析结果表明,超声-微波协同萃取得到的油菜蜂花粉黄酮类物质主要有4种,分别为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O-β-D-吡喃葡萄糖苷、山奈酚-3,4'-双-O-β-D-吡喃葡萄糖苷、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  相似文献   

14.
黄精中甾体皂苷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黄精的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相中分离到3个甾体皂苷,经1H-NMR13C-NMR、135DEPT测定分析,鉴定出这3个化合物分别是薯蓣皂苷元-3-0-β-D-吡喃葡萄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薯蓣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鼠李糖基(1→4)-[α-L-吡喃葡萄糖苷,薯蓣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葡萄糖基(1→4)-[α-L-吡喃葡萄糖苷.其中皂苷I和Ⅲ在黄精中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山香圆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色谱技术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山香圆叶分离出9个五环三萜化合物,分别为熊果酸(I),pomolic acid(II),corosolic acid(III),tormentic acid(IV),maslinic acid(V),tormentic acid-28-O-β-D-吡喃葡萄糖酯(VI),arjunolic acid-28-O-β-D-吡喃葡萄糖酯(VII),2α,3β,23,29-四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O-β-D-吡喃葡萄糖酯(VIII),2α,3β,19α,23-四羟基乌苏烷-12-烯-28-O-β-D-吡喃葡萄糖酯(IX)。结论化合物V-IX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研究余甘子甲醇提取物降糖活性部位中的酚类化学成分及其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采用甲醇浸泡提取余甘子,D101大孔树脂柱粗分离得到三个部位,降糖活性测试表明30%乙醇洗脱部位(PEA)为活性部位,后续采用Sephadex LH-20,ODS和制备HPLC等柱色谱技术对其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NMR和HR-ESI-MS数据并参考相关文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体外方法测定化合物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从PEA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7个酚类化合物,分别为:没食子酸(1),没食子酸甲酯(2),1-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苷(3),1,6-二-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苷(4),柯里拉京(5),粘酸-1,4-内酯-2-O-没食子酸酯(6),粘酸-2-O-没食子酸酯(7)。除化合物2外所有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没食子酸衍生物是余甘子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7.
研究油菜蜂花粉黄酮的组成,采用乙醇提取,石油醚萃取脱脂和柱层析分离方法对油菜蜂花粉黄酮进行研究,得3个黄酮类化合物,经1 H-NMR、13 C-NMR,分别鉴定出3个黄酮类化合物化学结构为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和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与HPLC-MS检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山香圆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色谱技术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山香圆叶分离出9个五环三萜化合物,分别为熊果酸(Ⅰ),pomolic acid(Ⅱ),corosolic acid(Ⅲ),tormentic acid(Ⅳ),maslinic acid(Ⅴ),tormentic acid-28-O-β-D-吡喃葡萄糖酯(Ⅵ),arjunolic acid-28-O-β-D-吡喃葡萄糖酯(Ⅶ),2a,3β,23,29-四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O-β-D-吡喃葡萄糖酯(Ⅷ),2α,3β,19α,23-四羟基乌苏烷-12-烯-28-O-β-D-吡喃葡萄糖酯(Ⅸ).结论 化合物Ⅴ-Ⅸ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以1,2-O-异丙叉基-α-D-呋喃木糖和琥珀酸单苯乙酯为原料,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为缩水剂,4-二甲氨基吡啶(4-DMAP)作催化剂,合成了1,2-O-异丙叉基-3,5-O-二(苯乙氧羰基琥珀酰基)呋喃木糖,并进行了合成产物的IR,1H NMR,MS和元素分析,以及热裂解试验和卷烟加香试验。结果表明:①合成产物为目标物;②合成产物的热解产物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而增多,主要有苯乙醇、苯乙烯等;③合成产物具有提高卷烟烟气的香气质和香气量,降低刺激性和改善余味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1):139-142
油菜蜂花粉粉碎后经体积分数90%乙醇回流提取,浓缩后依次经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到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以及萃余物4个部分。其中石油醚萃取物和乙酸乙酯萃取物具有明显的抗氧作用,并能显著降低D-半乳糖诱导衰老小鼠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P<0.05)和脑组织中单胺氧化酶(MAO)活力(P<0.05)。从石油醚萃取物得到物质主要为3个亚麻酸类化合物,分别为:α-亚麻酸、α-亚麻酸甘油酯、3'-甲氧基-α-亚麻酸甘油酯,从乙酸乙酯萃取物得到的主要物质为3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表明油菜蜂花粉中抗氧化性活性成分主要为亚麻酸类和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