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地铁暗挖车站近接既有结构施工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北京地铁15号线奥林匹克公园站近接既有隧道结构为工程背景,采用三维数值模型对其施工响应进行分析和动态模拟,并与现场实测进行对比,可得以下结论:上部小导洞开挖引发的地表沉降占总位移的69.3%,为暗挖车站近接既有结构施工的关键步序;上部小导洞开挖建议采取超前注浆加固、缩短开挖进尺、及时施作桩顶冠梁及钢管柱等;地表沉降最大值位于暗挖车站中线部位,影响范围为车站中线两侧约40 m;暗挖车站施工完成后,既有隧道结构竖向位移最大值为11.06 mm,满足规范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3.
4.
针对采用洞桩法施工的北京地铁10号线工体北路站,介绍了浅埋大跨洞桩隧道的变形监测与控制措施。根据监测数据,对洞桩法隧道导洞开挖,主体扣拱的拱顶沉降与洞周收敛以及地表和上部立交桥基础的沉降变形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洞桩施工方法能有效控制浅埋大跨隧道地表沉降和地层变形;2)隧道埋深和跨度、导洞开挖对浅埋大跨洞桩隧道变形影响显著;3)设置超前小导管注浆,及时施作初期支护和二衬,可以有效的控制变形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浅埋暗挖地铁车站管棚的数值模拟及其加固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地铁十号线黄庄站126 m超前大管棚一次性施作作为研究背景,在对管棚作用效果和作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比较了现有管棚计算模型的优劣,提出了在数值计算中采用桩单元模拟管棚的思路;对车站导洞施工过程中管棚变形的动态过程以及管棚注浆和管棚直径对地表沉降的控制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监测数据表明:北京地铁十号线黄庄站管棚施作后,四导洞开挖完成后地表沉降控制在30 mm左右,与四号线黄庄站四导洞完成后地表80 mm的沉降值相比大大减小,起到了良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强夯置换法是强夯法的一种衍生方法,相对于强夯法而言,强夯置换法在处理含水量较大的待处理地基土方面,尤其是成分复杂的软粘土有明显的优势,桩式置换是强夯置换法最常采用的一种形式,其除了具有强夯动力加固作用外,还具有加筋、挤密、置换、排水特性.本文就桩式强夯置换法加固处理地基过程中的施工程序、桩的方案布置,置换有效深度、填料...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常用的混凝土护壁挖孔桩存在的安全性差、成孔率较低等弊端,结合工程实践,设计了一种由上下滑动的钢筒通过橡胶止水环装配组成的自动沉降式滑动模具,并阐述这种挖孔桩的施工工艺与可行性、可靠性,工程实践证明,自动沉降式滑动模具法挖孔桩具有安全性、可靠性高,施工简便,缩短工期,降低成本等优点,桩基结构完整,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正一、工程概况大连地铁一号线港湾广场站位于临近大连港区人民路上,东西向布置,为地下双层岛式车站。该站设计总长为179.4米,站台宽10米,车站主体基坑总长度179.40m,宽18.50m,深16.6m~18.9m,中间盖挖采用军用粱便桥体系,长30m,两侧明挖基坑长度分别为97.9m和51.5m。围护结构采用钻孔桩  相似文献   

9.
10.
介绍了区别于传统(经验)设计及自然平衡轮廓设计的一种轮胎结构设计方法。该方法建立在数学及力学推理基础上,利用压力函数的调节变化,来达到控制轮胎结构轮廓的形状,实现对轮胎结构的设计。  相似文献   

11.
地铁工程包含地铁车站和区间隧道两大部分,其中地铁车站深基坑支护结构的选型设计,是确保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安全的首要任务和重要环节.为了降低设计过程中造成的施工安全风险,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的设计选型应根据地质水文条件,周边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等工程环境以及支护类型的特点和要求综合确定,才能实现安全、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本文根据武汉地区三种典型地貌形态,结合武汉地质水文条件分布特点,通过武汉地铁二号线一期几个典型的车站深基坑工程支护结构的分析,讨论了基坑加固范围与深度、地下连续墙深度、降水方式等对车站深基坑施工的影响,进一步阐明了地铁车站深基坑支护选型的方法及施工中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地铁车站综合管网三维冲突分析系统功能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协同辅助设计思想为指导,以计算机和可视化技术为手段,搭建了地铁车站综合管网三维冲突分析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地铁车站主要建、构筑物(包括综合管网、建筑、机电设备及电缆桥架)的三维建模,三维模型的属性管理及模型间的碰撞冲突检测与分析功能。应用该系统有效减少了专业间配合的差、漏、错、碰等问题,提高了设计质量,缩短了设计周期并间接节约了施工安装成本。  相似文献   

13.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是城市轨道交通路网中的重要节点,不同轨道交通线路之间的内部换乘是换乘站的重要功能之一,其内部换乘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个轨道交通的运能,现将"木桶原理"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提出换乘站内部换乘客流量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北京市典型地铁换乘站的数据分析中,不仅为换乘站的建设、规划也为相关部门应对换乘站不同客流情况采取的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地铁端头井的设计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地铁设计的基本方法,着重介绍端头井的结构类型、端头井计算的模型和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端头井的分析计算方法.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对于端头井结构,不适宜采用平面框架进行计算.在空间分析的前提下,在计算模型上适当做出一定程度的简化,对构件的主要受力特征作了分析和总结,通过和平面结构的对比,提出了端头井结构在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所得计算结果合理,对工程设计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大型结构件测量困难,设计效率低下,产品误差较大等问题,本文提出了采用全站仪测量系统对大型结构件进行逆向设计的方法。以大型结构件某挖掘机动臂为例,利用全站仪测得了外形轮廓数据,通过UG/ImageWare实现了数据处理与曲面重构,并在ImageWare中进行了误差分析,得到点云与曲面的误差值为-0.933mm到0.975mm,符合最大误差±1.0mm要求。说明运用全站仪对大型结构件进行逆向设计是可行的,与传统设计方法相比更加的快捷、高效、高质量,对国内制造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地铁隧道开挖过程三维物理模型动态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据相似材料大比尺三维概念物理模型理论,高仿真度制作了成型盾构隧道地铁站厅隧道开挖试验物理模型。模拟了双盾构隧道之间开挖站厅隧道的全过程,研究了站厅隧道、横通道开挖过程中模型地表沉降,土体的变形,盾构隧道及站厅隧道洞周特征点的位移。模拟并研究了混凝土加固桩对土体位移的影响,总结出土体的动态力学特征和变形规律,得出一些有益的认识和结论。对指导地铁施工、研究在已建成双隧道间拓展开挖站厅空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Web网站中网页设计的技术应用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 WEB网站中网页设计的系统理论研究 ,介绍了有关网站中网页设计的原则 ,以及所需要的应用方法、技巧和风格内容的探讨 .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我国地铁站域公共空间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通过推动地铁站域公共空间的集约化建设,带动城市空间高度集约化的整体性发展.同时对于站域公共空间的发展,归纳总结了换乘系统的一体化、步行体系的网络化、城市空间的立体化和城市功能的复合化4个主要途径.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8结点不协调三维实体单元,以陕西中部东雷抽黄工程某抽水站为例,对钢筋混凝土整体烧筑的厂房底板和侧墙及其地基进行了整体空间有限元分析研究。论述了抽水站厂房底板和侧墙结构模型化的有关问题,给出了不同的地基处理水平下结构及地基的受力和变形情况,可为抽水站厂房的结构设计和地基处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一榀两跨3层钢管混凝土柱-钢梁框架结构模型的抗震性能试验,建立了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刚度退化规律。选用合理的反复荷载作用下钢材和钢管约束混凝土材料的本构模型,考虑钢与混凝土的粘结滑移作用以及节点加强等因素的影响,应用钢管混凝土分离模量理论,采用APDL(ANSYS Parametric Design Language)参数化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的命令流,对钢管混凝土框架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并讨论了套箍系数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