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评估各种UWB通信实现方案的性能以及标准化工作,通常需要根据其工作环境建立一个比较精确的信道模型。大量的实验数据表明在UWB中多径的到达呈现出成簇到达的特性,UWB信道多径模型应该体现出这些新的特性。  相似文献   

2.
超宽带室内信道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信道模型是无线通信系统研究和设计的基础。超宽带技术是无线通信领域的一种革命性新技术。本文在一般无线通信信道模型的基础上,介绍了超宽带无线通信信道模型,给出了△-K模型、S-V模型、以及IEEE 802.15.3a模型等典型UWB信道模型的建模方法和特性,讨论了超宽带信道模型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超宽带室内参考信道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用且随机的超宽带室内信道模型对物理层标准评价、系统设计和性能分析起重要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超宽带室内信道的典型特征,然后在信道探测的基础上详细描述了超宽带室内参考信道模型,并结合具体超宽带室内环境对信道模型参数进行仿真,将仿真结果与探测信道统计特性进行比较,分析了信道模型结构对系统设计和性能分析的影响,指出超宽带室内参考信道模型的局限性,最后得出进一步研究超宽带室内信道模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根据目前国际上对超宽带无线通信在信道方面的研究,选取几种信道模型,从信道的特征参数出发,分析了他们各自的优缺点。根据IEEE提供的参考数据,选择了修正的S-V信道模型作为系统的信道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与UWB系统信道的特征参数非常接近,能很好地仿真物理信道的参数。  相似文献   

5.
赵宇  严立杰 《信息通信》2006,19(3):19-22
对超宽带(UWB)室内信道模型在时域和频域进行了讨论,并介绍了在小范围衰落情况下的时域和频域的多种信道模型,以及较实用的路径损耗模型.根据测量结果分析了传统模型在视距(LOS)和非视距(NLOS)情况下实测数据统计参数与模型参数的差异,并给出改进后的信道模型.最后讨论了超宽带信道建模所面临的困难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UWB室内外信道模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UWB信号的室内外信道模型进行分析及综合讨论。基于Fresnel-Kirchoff刃型模型,对室外信道模型进行了PPM调制信号的多径信道分析;基于RICE统计模型及RAKE接收机,对室内信道模型采用了确定性信道统计模型进行分析;并基于ARMA模型,对室内信道模型采用了自回归信道模型方法分析。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计算机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7.
超宽带室内多径信道成簇特性仿真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超宽带(UWB)无线信道的成簇特性是UWB信号在室内多径信道中的重要传播特性。在对UWB室内多径信道成簇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UWB信道的成簇模型,对UWB信号的基本特征和成簇现象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进行分析;采用布朗桥方法对有金属网格玻璃门反射的走廊环境中UWB多径信道的成簇特性进行仿真和分析;将具有成簇现象的UWB信号功率时延谱仿真结果与已公布的测量数据结果进行了比较和验证。为UWB无线信道及其信号传播特性的研究打下较好的基础,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种基于随机波动模型(S-V模型)的改进室内模型,即修正的泊松超宽带(Ultrawideband,UWB)室内视距(Line of sight,LOS)信道模型,即两簇模型。模型的信道冲激响应具有两个确定的簇,每个簇内具有随机到达的多径射线。模型将多径增益分为能量较强和能量较弱两部分,在UWB室内LOS环境的小尺度多径特性上比S-V模型更好地拟合了UWB室内LOS环境测量数据,从而弥补了S-V模型和IEEE802.15.3a标准模型对室内LOS信道环境性能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王嫦月  郑建明 《移动信息》2023,45(12):42-45
通过研究UWB技术的特点,分析UWB信道的传输特性,可以确定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脉冲信号。文中从信道路径损耗和多径损耗方向进行公式推导和分析,明确了路径损耗和多径损耗在UWB信道中的传播特点,接着分析了Δ-k信道模型和修正后的Δ-k信道模型,并对S-V信道模型和修正后的S-V模型进行了分析,再针对传播特点建立了适合矿井巷道的经过修正的S-V信道模型,并对其进行了仿真实验。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室内LOS环境下信号传播规律,多径分量成簇到达。针对该特定环境,在S-V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将模型中簇的个数定义为2个,并对其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与IEEE802.15.3 a信道模型相比,能较好地反应UWB室内LOS环境信道的特征参数。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能减少平均超量延时和均方根时延扩展,对提高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有帮助。  相似文献   

11.
丁纯 《中国新通信》2008,10(19):60-62
在这篇文章中,为超宽带(UWB)室内多径传播信道发展了一种有效的时域射线模型。这种模型是基于衍射的时域均一性几何理论(TD-UTD)技术的。这种技术包含了的几何光学(GO)和UTD的三种基本射线结构,即直射射线,损耗表面的多径反射射线和损耗边缘的绕射射线。我们提供了TD多径反射射线的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的有效近似分析,描述了TD绕射系数。多径反射和绕射的所有路径,每个路径的时延,脉冲波形和幅度和TD路径损耗都可以由一个基于软件的TD射线追踪工具得到。  相似文献   

12.
针对研究室内信道传播特性需要获得信道冲激响应函数的问题,提出了室内超宽带(UWB)信道测量方案,搭建了UWB无线信道测量系统,并对实际信道环境实施测量.根据测量数据,研究了数据处理中的相关技术,并分析和解决了数据处理中的若干实际问题.通过实验得到实际信道的冲激响应,实验结果较好地反映了视距和非视距情况下UWB信道的传输特性,为后续UWB室内信道的建模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简要介绍了OFDM技术的UW B系统,分析了Intel提供的UW B系统中常用的S-V模型,指出了其局限性,提出了一种较为合理的改进方案,使该模型能应用于UW B-OFDM系统,最后给出了该模型的统计特征和信道样本。  相似文献   

14.
李耀民  周正 《电讯技术》2004,44(4):10-14
超宽带(UWB)系统通常使用一种UWB脉冲发送数据,本文根据正交函数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正交UWB脉冲的TH-BPSK超宽带系统,它可以在一帧内传送多个UWB脉冲,提高了系统的传输速率。本文详细说明了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分析了系统性能。计算机仿真和理论计算结果表明:与仅使用一种UWB脉冲的TH-BPSK超宽带系统相比,在相同的用户数、信噪比和跳时序列条件下,本文提出的系统具有更低的误码率(BER)、更高的传输速率。  相似文献   

15.
针对将超宽带无线信号应用于超小型无人机通信链路的低空传输环境,分析了信号传播可能遇到的各种地形、地物等因素对传输损耗的影响,选择修正的S-V多径信道模型,对选定的两个信号传播环境进行了仿真,并给出了信道的路径损耗、冲激响应、rm s时延扩展、平均超量时延、多径分量数目和功率延迟剖面,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反映信道的特性参数,可为超宽带接收机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17.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approach to modeling the radio channel experienced by transceivers moving in an indoor environment. For modeling the time-varying impulse response (IR) a randomly time-varyingpower-delay profile (PDP) is used, which enables the use of PDPs specific to local environments while widely different environments still can be included in the model. The PDPs are expanded in terms of so-called cluster functions modeling ray scattering on major physical objects in the environment. By using random weighting of the cluster functions, transceiver movements in some imaginary environment is modeled. In addition to the new model, the paper also presents results obtained from measurements of the indoor channel. A good agreement is found between measurement and model data, and thus the concepts applied in the new model seem to be useful in pract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