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油气勘探是油气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全球勘探储量增长与油气上游行业发展趋势、国际油价、勘探投资等密切相关。2008—2018年全球勘探累计新发现油气田5737个,累计新增油气探明储量约为319×108t油当量。从油气类型看,油气新增探明储量占比相当,石油新增储量占51%,天然气占49%;从海陆类型看,海域成为储量增长重点领域,海域油气新增探明储量占68%,陆上占32%;从储层埋深看,深层—超深层成为主要勘探目标,深层油气藏(4000~6000m)石油新增探明储量占54%、天然气占40%,超深层油气藏(6000m)石油新增探明储量占13%、天然气占21%;从勘探作业公司看,低油价以来国际油公司和国家石油公司投资聚焦油气田开发,独立油公司与其他公司成为勘探主体。国际油公司在风险勘探领域的"双勘探模式"经营模式值得研究和关注。  相似文献   

2.
渤海湾盆地浅层油气勘探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50年代中期华北找油之初。数十年来,浅层油气勘探无论在储量还是产量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迄今为止,浅层(上第三系)油气藏的探明储量已占到渤海湾盆地总探明储量的13%。更为宝贵的是,通过勘探实践获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地质认识,从而促进了渤海海域油气勘探的发展。目前在渤海海域已有油气探明储量的9个凹陷中,浅层油气藏的储量比例高达62.4%。研究认为,凹陷主要发育期和构造活动类型是控制浅层油气藏分布的重要因素。近几年的钻探已初步揭示,渤中凹陷是渤海湾盆地时代最新、上第三系最厚的凹陷,又是块断运动较发育的地区。勘探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在渤中凹陷将会找到更多类似于PL19-3的大、中型油气田。  相似文献   

3.
渤海海域是中国油气资源的重要接替区。研究已发现的油气田和含油构造。对分析其油气成藏特征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渤海海域是渤海湾盆地沉积、沉降中心和晚期构造活动中心。它的地质特征和周边三个坳陷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也有其独特的石油地质特征与油气富集规律。被富生烃凹陷包围的凸起、凹陷及边缘的断裂背斜和反转构造以及断阶带中的断块、滚动背斜、花状构造是勘探的最有利地区。新生代继承性的构造格局和晚期强烈的构造运动是造成油气向凸起区和浅层多期运移、多期充注、晚期成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渤海湾盆地浅层油气勘探与主要勘探方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渤海湾盆地浅层油气勘探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50年代中期华北找油之初。数十年来,浅层油气勘探无论在储量还是产量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迄今为止,浅层(上第三系)油气藏的探明储量已占到渤海湾盆地总探明储量的13%。更为宝贵的是,通过勘探实践获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地质认识,从而促进了渤海海域油气勘探的发展。目前在渤海海域已有油气探明储量的9个凹陷中,浅层油气藏的储量比例高达62.4%。研究认为,凹陷主要发育期和构造活动类型是控制浅层油气藏分布的重要因素。近几年的钻探已初步揭示,渤中凹陷是渤海湾盆地时代最新、上第三系最厚的凹陷,又是块断运动较发育的地区。勘探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在渤中凹陷将会找到更多类似于PLl9—3的大、中型油气田。  相似文献   

5.
油气区域勘探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盆地分析与评价、含油气系统分析与评价、区带和圈闭分析与评价、油气藏描述与评价以及对以上诸过程进行动态管理的资源序列研究.盆地分析包括地层发育史、构造发展史、沉积演化史和热史,盆地评价的主要内容是烃源岩.含油气系统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烃源岩、储层、盖层和上覆层等4项静态要素,以及油气生成与运聚的过程,其关键问题是生烃凹陷的生烃量和圈闭的聚集量.区带分析是对有成因关系的圈闭带进行分析.圈闭分析与评价包括地质分析、工程地质分析和经济评价.油气藏描述是对油气田的构造、储层岩性和物性、油气分布等进行描述与评价,贯穿圈闭预探到探明油气田的全过程.资源序列包括推测资源量、潜在资源量、预测储量、控制储量和探明储量的计算以及确定它们之间合理的资源潜力比.  相似文献   

6.
盆1井西凹陷东环带油气富集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1井西凹陷东环带包括莫北凸起、莫索湾凸起西斜坡和石西凸起南斜坡,长期位于油气运移的指向区,构造位置极为有利,自北向南已发现了石西油田、莫北油气田和莫索湾油气田等17个油气藏,是准噶尔盆地腹部油气最为富集的构造带之一;油气藏沿凸起边部呈弧形串珠状分布,受控于断裂、构造及沉积储层特征等多种因素,油气分布虽然复杂,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7.
渤海油田近10年地质认识创新与油气勘探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10年渤海油田在潜山、中深层、岩性油气藏及天然气领域的勘探实践证实,地质新认识为油气勘探发现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科学部署。其中,源-汇时空耦合控砂原理的提出使得渤海海域古近系富砂沉积体系预测成功率由40%提高到80%,大大提高了中深层勘探成功率;极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发现证实了浅水湖盆中心优质储层的发育,指导了凹陷区浅层油气勘探;走滑转换带增压区为中深层大中型油气藏提供了良好保存条件,围绕郯庐断裂带发现了一系列大中型油气田;脊-断-砂耦合控制了凸起浅层油气运移路径和汇聚,使得石臼坨凸起浅层岩性-构造油气藏勘探获得重大突破;混合沉积的存在有效改善了中深层储层物性条件,在秦南凹陷陡坡带发现了亿吨级油田;花岗岩潜山"似层状"油藏模式的提出为中国最大中生界花岗岩潜山油藏评价提供了依据,落实了蓬莱9-1花岗岩潜山油藏的整体储量规模。这些地质新认识的提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油气勘探理论,指导了渤海油田"十一五"以来油气勘探持续发现,具有很好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8.
油气区域勘探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盆地分析与评价,含油气系统分析与评价,区带和圈闭分析与评价,油气藏描述与评价以及对以上诸过程进行动态管理的资源序列研究,盆地分析包括地层发育史,构造发展史,沉积演化史和热史,盆地评价的主要内容是烃源岩,含油气系统研究内容主要是烃源岩,含油气系统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烃源岩,储层,盖层和上覆层等4项静态要素,以及油气生成与运聚的过程,其关键问题是生烃凹陷的生烃量和圈闭的聚集量,区带分析是对有成因关系的圈闭带进行分析,圈闭分析与评价包括地质分析,工程地质分析和经济评价,油气藏描述是对油气田的构造,储层岩性和物性,油气分布等进行描述与评价,贯穿圈闭预探到探明油气田的全过程,资源充列包括推测资源量,潜在资源量,预测储量,控制储量和探明储量的计算以及确定它们之间合理的资源潜力比。  相似文献   

9.
渤海浅层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迄今为止,在渤海浅层(上第三系馆陶组一明化镇组及埋深小于2000m的下第三系)发现的油气地质储量已占到海域总储量的94%,所发现的油气田大多分布在凸起上,气田和油气田中的天然气以气层气略占优势,溶解气次之,渤海22个凹(洼)陷中有20个被证实为生烃凹(洼)陷,从而为油气藏的形成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早期控凹(洼)断层和异常发育的晚期断层为油气向浅层运移提供了良好通道,上新世末发生的渤海运动形成了一批浅层构造圈闭(如反转背斜与披覆背斜),为油气聚集提供了良好的场所,良好的泥岩盖层特别是湖相泥岩盖层对油气保存起了重要作用,油气运聚动平衡也是油气藏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海域与周围陆区烃源岩母质类型的差异,使得海域有一定数量的天然气生成,海域较高的沉积速率与郯庐断裂活动造成的高地温梯度和异常压力是生成凝析气和裂解气的主要原因,渤海浅层不但具有广阔的石油勘探前景,也具有相当的天然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海上新油气田的大规模开发 ,从 2 0 0 0年到 2 0 0 5年 9我国海洋石油产量有望平均每年递增2 0 % ,2 0 0 5年海上油气产量预计可达 40 0 0万吨油当量。我国在渤海、东海和南海海域最近发现了一批大型含油气构造 ,都具有丰富的油气储量。渤海的蓬莱 1 9- 3构造 ,目前已探明原油储量 3亿吨 ,并且储量规模正在进一步扩大。该油田将于今年下半年进入开发建设阶段 ,预计将在 2 0 0 4年投产 ,最高生产能力估计可达每年 1 50 0万吨。位于东海盆地的西湖凹陷被认为是东海海域天然气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目前已获得 1 50 0亿 m3的天然气探明加…  相似文献   

11.
渤海海域郯庐断裂带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渤海海域,靠近郯庐断裂带的渤南和辽东湾探区的油气较富集,而远离郯庐断裂带的渤西探区油气相对较贫,油气藏主要围绕郯庐断裂带分布,这些都说明了郯庐断裂带附近具有很大的油气勘探潜力.平衡剖面分析表明,郯庐断裂带在渤海海域主要表现为古近纪伸展、新近纪走滑的构造特征,古近纪伸展活动控制了生烃凹陷的形成,并促进烃源岩的快速演化;新近纪的强烈走滑作用形成了大量的构造圈闭,并促进了油气的运移及晚期成藏.渤海海域的油气资源勘探前景乐观,只是现今的探明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12.
渤海浅层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迄今为止 ,在渤海浅层 (上第三系馆陶组—明化镇组及埋深小于 2 0 0 0 m的下第三系 )发现的油气地质储量已占到海域总储量的 94% ,所发现的油气田大多分布在凸起上 ,气田和油气田中的天然气以气层气略占优势 ,溶解气次之。渤海 2 2个凹 (洼 )陷中有 2 0个被证实为生烃凹 (洼 )陷 ,从而为油气藏的形成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早期控凹 (洼 )断层和异常发育的晚期断层为油气向浅层运移提供了良好通道 ;上新世末发生的渤海运动形成了一批浅层构造圈闭 (如反转背斜与披覆背斜 ) ,为油气聚集提供了良好场所 ;良好的泥岩盖层特别是湖相泥岩盖层对油气保存起了重要作用 ;油气运聚动平衡也是油气藏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海域与周围陆区烃源岩母质类型的差异 ,使得海域有一定数量的天然气生成 ,海域较高的沉积速率与郯庐断裂活动造成的高地温梯度和异常压力是生成凝析气和裂解气的主要原因。渤海浅层不但具有广阔的石油勘探前景 ,也具有相当的天然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3.
渤海海域辽中凹陷目前已发现的4.2×108 m3油气地质储量90%以上分布于走滑断裂带。根据走滑断裂的平面特征、剖面特征以及活动强度将其分为北段、中段和南段,其中中段走滑活动最为强烈,走滑特征明显,北段和南段相对较弱。走滑断裂利于烃类的生成和排出;走滑断裂形成了不同类型的走滑坡折带,控制了砂体的展布;走滑活动产生的一系列张性断层形成了不同样式的油气输导体系;沿走滑断层走向形成了一系列大规模的圈闭群,受右旋走滑挤压应力的影响,这些圈闭封堵性好,有利于油气的大规模成藏。  相似文献   

14.
渤海海域浅层油气运移新认识与勘探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浅层新近系是渤海海域油田储量和产量的主要层系。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大—中型油气田发现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基于渤海海域的勘探实践,结合浅层大—中型油田源外成藏的特性,通过分析油气深层运移与浅层富集的耦合关系,明确了古近系烃源层油气初次、二次运移所形成的"汇聚脊"对其上浅层油气富集、聚集的控制作用,并根据输导体系的组合划分出油气汇聚样式。在"汇聚脊"控藏模式的指导下,渤海海域多个构造带的油气勘探都取得突破,获得一系列亿吨级新发现,由此保证了渤海海域浅层规模优质油气储量持续发现,指导后续勘探进展。  相似文献   

15.
浅层油气运聚理论与渤海大油田群的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渤海油区年产原油3 000×10~4t,约占中国海洋石油产量的70%。渤海油区位于渤海湾新生代陆内裂谷盆地的中东部,勘探面积约4.5×104km2。渤海油区具有鲜明的石油地质特征:著名的郯庐大断裂纵贯渤海,新近纪断裂活动强烈,促进石油的纵向运移,但不利于油藏的保存;中新世—上新世发育河湖相沉积,上部储-盖组合广泛分布,为浅层石油富集创造了条件;古近系生油岩埋藏深,新近系储-盖层较浅,石油垂向运移距离远,运移途径复杂。针对渤海复杂的石油地质条件,经过20年认识—实践—再认识的探索,提出1大断裂-砂体"中转站"模式运移能力强、2小断层及走滑断裂运移油气能力弱、3地层—断层组合关系控制油气富集部位、4临界盖层控制断裂活动带油田形成、5圈闭汇油面积大小决定油田规模、6主力油田展布可分为凸起与凹陷富集型、7小凸起上的披覆背斜利于形成大油田7项创新学术思想,构成了浅层油气运聚理论并指导勘探,渤海勘探团队在短期内高效发现了7个大油田、17个中型油田,共27×10~8 m~3地质储量,奠定了中国第二大油区的储量基础。  相似文献   

16.
渤海南部地区构造活跃,断裂系统复杂。通过系统研究渤南地区断层分布、断裂演化等特征,分析了断裂系统对油气成藏条件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渐新世走滑活动控制了渤南地区沉降中心迁移,改变了始新世伸展期形成的以东西向为主的构造格局;渐新世以后,右旋走滑作用是新近系圈闭的主要形成机制。渤海南部地区现已发现的油气主要集中在北北东向构造带上,早期伸展形成的东西向凹中构造带具有近源、长期继承性发育的优势成藏条件,应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7.
渤海海域新生代褶皱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地震资料解释,总结了渤海海域新生代褶皱作用的类型、控制因素及分布.从力学成因上看,渤海海域褶皱作用可以划分为4种类型,即与拉张作用有关的、与扭动作用有关的、与重力滑动诱导的挤压作用有关的和与压实、底辟等重力作用有关的褶皱作用.与拉张和挤压有关的褶皱作用发生在古近纪,分别沿长期活动的控制性断裂和斜坡带分布.与扭动有关的褶皱作用发生在新近纪晚期,主要分布在盆地东部郯庐断裂经过的地方.重力褶皱中的披覆褶皱作用贯穿于整个新生代,分布在凸起上;而盐底辟褶皱作用分布局限,目前仅在盆地南部的莱州湾凹陷有所发现.从目前渤海海域油气勘探实践看,沿断裂带分布的与新近纪晚期扭动褶皱相关的圈闭是有利的储油气构造.  相似文献   

18.
China has abundant oil and gas resources offshore. At the end of the 20th century, CNOOC discovered enormous hydrocarbon resources in the offshore Bohai area. To date,CNOOC has established three major gasfields respectively in the Bohai Sea, East China Sea and the western South China Sea and has provided over 4 billion cubic meters of natural gas to Liaoning, Tianjin, Shanghai, Hong Kong and Hainan Island. The Ya 13-1 gasfield in particular, with proven natural gas reserves of 90 billion cubic meters,provides 3 billion cubic meters of gas to Hong Kong annually. Dongfang Gasfield, with an even larger volume of proven natural gas reserves, has pushed the offshore natural gas production to a magnificent scale following its commencement of operation.  相似文献   

19.
乌尔逊-贝尔凹陷油气分布规律及其主控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尔逊、贝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内目前发现的最有潜力的两大凹陷,区内构造复杂,断裂十分发育,油气藏的发育大都与断层密切相关。按成因将乌尔逊、贝尔凹陷的油气藏分为与断层有关的背斜油气藏、与断层有关的地层油气藏、与断层有关的岩性油气藏、与断层有关的断块油气藏4大类共13种油气藏。油气纵向和平面上的分布受优质源岩中心展布,有利岩相带及断层的走向、断距大小等的控制而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纵向上油气主要分布在主力烃源岩层下白垩统南屯组及其上、下的大磨拐河组、铜钵庙组及兴安岭群和布达特群;平面上油气主要分布在烃源灶周围的苏仁诺尔构造带、巴彦塔拉构造带、呼和诺仁构造带、霍多莫尔构造带和苏德尔特构造带内,油气较为富集在源岩附近、断距在200~300 m之间、北东东走向的断裂附近的粉砂岩和砂砾岩储层中。  相似文献   

20.
渤东低凸起构造演化及成藏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渤东低凸起位于渤海海域中部偏北地区,其形态为近北东走向的狭条状,东西剖面呈两断夹一隆的地垒形态。三套断裂体系形成了渤东低凸起深层东西分块、浅层南北分带的复杂构造特征。低凸起的构造演化可以分为凸起形成期(前古近纪东营期)、走滑构造发育期(古近纪东营期)和新构造运动期(新近纪)。由于渤东低凸起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渤东低凸起良好的成藏条件,三个凹陷的供烃作用、三套储层的聚烃作用、三种运移通道的输导作用、三类圈闭的藏烃作用以及良好的后期保存为低凸起的油气成藏提供了有利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