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首次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SFE-CO2 Method)萃取匐枝马尾藻挥发油,并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CGC-MS)联用技术对萃取的匐枝马尾藻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经毛细管气相色谱分离出27个峰,共确认了其中21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5.36%.其主要成分是十六烷酸、7-Z-十六碳烯酸、9-E-十八碳...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假臭草花油脂的化学成分。采用乙醇提取、硅胶柱色谱制备假臭草花油脂,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离分析该油脂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GC-MS共鉴定出58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2.06%。其主要成分为:2,6-二叔丁基对甲酚(15.04%),(9Z,12Z)-十八烷二烯酸乙酯(9.25%),邻四氯苯醌(9.17%),十六氢芘(8.50%),(9Z,12Z,15Z)-十八烷三烯酸乙酯(6.52%),棕榈酸乙酯(6.43%)。从假臭草花中提取制备油脂并鉴定化学成分,为假臭草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GC—MS联用技术首次分析了蒲葵根中脂肪油的组成,共分离出36个峰,并鉴定出其中的23种化合物。该脂肪油的主要成分为月桂酸乙酯、十六烷酸乙酯、亚麻酸、亚油酸乙酯、9—十八碳烯酸乙酯等。为蒲葵根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大连地区牡蛎脂肪酸,经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和鉴定,研究牡蛎中脂肪酸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牡蛎脂肪酸提取率为21.70%;脂肪酸主要有9-十八碳烯酸、11-二十碳烯酸、十六烷酸、8-十八碳烯酸、5,8,11,14,17-二十碳五烯酸、4,7,10,13,16,19-二十二碳六烯酸等。同时测得牡蛎中脂肪酸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所以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飞机草花油脂的化学成分。GC-MS共鉴定出61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0.88%。其主要成分为长链脂肪酸酯类,如:(9Z,12Z)-十八烷二烯酸乙酯(16.32%),棕榈酸乙酯(10.70%),(9Z,12Z,15Z)-十八烷三烯酸乙酯(8.12%)以及硬脂酸乙酯(2.79%)和亚油酸甲酯(2.60%)等,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开发飞机草这一入侵植物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青梅醇提物中乙酸乙酯萃取组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梅醇提物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主要被乙酸乙酯所萃取.对青梅乙酸乙酯萃取组分进行了GC-MS分析,共检测出24个峰,其中鉴定出14种成分.主要成分为各类有机酸类化合物,约占总量的72.99%,其中含量较高的是柠康酸酐20.31%、6-十八碳烯酸16.58%、顺-油酸12.6%、十六烷酸10.72%、十八烷酸6.17%、癸酸1.97%、辛酸1.33%等.其次是二氢香豆酮7.38%和(2S)-1,3,4,5,6,7-六氢-1,1,5,5-四甲基-2H-2,4a-甲桥萘2.09%.  相似文献   

7.
茗荷嫩茎中挥发性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谭志伟  余爱农 《精细化工》2008,25(3):234-237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茗荷嫩茎中的挥发性化学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离并分析鉴定其各成分及相对质量分数。共鉴定出47个化合物,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96.5%。其中含量较高的组分有:w(正十六烷酸)=17.39%、w(石竹烯氧化物)=11.21%、w(4-异丙基-2-环己烯-1-酮)=10.93%、w(二十三烷)=7.81%、w(桃金娘烯醇)=4.54%、w(三环[5.4.0.0(1,3)]十一烷)=3.55%、w(松香芹醇)=3.05%、w(1,2-15,16-二环氧十六烷)=2.77%、w(9,12-十八碳二烯酸)=2.41%、w(对-1-薄荷烯-8-醇)=2.34%、w(9-油酸酰胺)=2.20%、w(对二甲苯)=1.85%、w(冰片)=1.56%等。  相似文献   

8.
分别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和水蒸气法提取决明子中的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气质联用(GC—MS)测定和分析其化学组分。结果显示:超临界CO2萃取法得到的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分别是(Z,Z)-9,12-十八碳二烯酸(26.74%)、油酸(24.15%)、n-十六烷酸(13.99%)、大黄根酚(7.26%)、(E)-9-十八碳烯酸(4.52%)和硬脂酸(4.44%),挥发油中主要含有脂肪酸(75.88%)和蒽醌(7.26%),得率高于水蒸气法,其决明挥发油在保持较高的亚油酸和油酸含量同时含有更多其它成分,超临界CO2萃取法比水蒸气法更适于提取决明挥发油。  相似文献   

9.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法提取香橼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丁玉萍  韩玲  邱琴  崔兆杰  张杰  刘廷礼 《精细化工》2005,22(10):770-772,780
为了促进芸香科植物香橼在医药和精细化工等领域中的应用,该研究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从香橼中提取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共鉴定出49种成分,主要有亚油酸(质量分数32.09%)、棕榈酸(质量分数21.76%)、9-十八碳烯酸(质量分数9.93%)、D-柠檬烯(质量分数4.75%),已鉴定化合物种类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1.6%,占色谱总离子流出峰面积的95%。  相似文献   

10.
葡萄果渣发酵烟用香料的制备及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葡萄果渣为原料,经过生物发酵后制备烟用香料。采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收集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仪对该香料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和鉴定,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40种组分,确认了其中35种成分,并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种成分的峰面积,主要成分为:苯乙醇(31.84%)、油酸乙酯(8.30%)、丙二醇(6.91%)、十六酸(5.15%)、十六酸乙酯(4.20%)、2-羟基丙酸乙酯(4.06%)、9-十六碳烯酸(3.98%)、E-11-十六碳烯酸乙基酯(3.41%)、硬脂酸乙酯(2.87%)、亚油酸乙酯(2.57%)、丁内酯(1.40%)、2,3-丁二醇(1.21%)、丁二酸二乙酯(1.16%)、9-十八碳烯酸乙酯(1.13%)、琥珀酸单乙酯(0.98%)等。将该香料进行了卷烟添加实验,结果表明,该香原料能降低余味、柔和烟香,使烟气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为鉴定紫茉莉根的油脂化合物化学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新鲜紫茉莉根中和干燥紫茉莉根中的油脂类化学成分,采用锋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从紫茉莉新鲜根中分离得到9种化合物,主要为脂肪酸及其酯、烷烃等化合物。从紫茉莉干燥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种化合物,主要为醛类、脂肪酸及其酯等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洋芫荽叶中的挥发油,GC-MS技术检测其挥发部分的有效成分,共检测出35个峰,鉴定了其中的22种化合物,占挥发油含量的82.34%。其主要成分为月桂醇(33.5%),2-烯-十二酸(10.06%),月桂酸(6.7%),反-7-烯-十四醛(6.30%),月桂醛(5.44%),桃醛(3.70%)等。  相似文献   

13.
三种理气类中药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欧  班大明 《广州化工》2010,38(6):157-160
研究了三种(厚朴、檀香、木香)理气类中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用水蒸气蒸馏提取三种药材的挥发油,用GC-MS分离检测其化学成分,并结合气相色谱程序升温指数辅助定性确定出挥发油中的化学组分。鉴定出木香挥发油中29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2.00%);厚朴挥发油中26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1.88%);檀香挥发油中10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4.51%),三中药物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大不相同。计算了各种化合物的保留指数,使用保留指数辅助定性鉴定出的化合物所占挥发油百分含量明显多于文献中所报道的数据。  相似文献   

14.
超临界萃取气-质联用分析虎舌红挥发油化学成分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凌育赵  曾满枝  严志云 《精细化工》2005,22(10):766-769
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对虎舌红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提取研究,用气相-质谱联机技术,对其中的46种组分进行了鉴定,并测定了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所鉴定出的46个组分中,质量分数在1.0%以上的组分有:石竹烯17.20%、α-石竹烯9.02%、3,7,11-三甲基-1,6,10-十二碳三烯-3-醇7.03%、兰桉醇5.54%、龙脑5.51%、α-萜品醇5.02%、水杨酸甲酯2.23%、芳樟醇2.10%、苯乙醇2.19%、α-杜松醇4.45%、己酸4.55%、α-没药醇2.51%、丁子香基乙醇2.11%、金合欢醇1.78%、β-没药烯1.71%、3-己烯-1-醇1.67%、氧化石竹烯1.62%等,它们占挥发油总质量的87.24%。  相似文献   

15.
白骨壤果精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骨壤果作为民间食物原料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珍贵的药用价值。该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骨壤果精油,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对相对质量分数大于0.2%的35个峰进行了鉴定,共鉴定出30种化合物,占总油量的90.24%。精油主要成分为棕榈酸甲酯,占总油量的41.91%,其余分别为对乙烯基苯甲酸甲酯(9.68%)、(9Z,15Z)-9,15-十八碳二烯酸甲酯(8.28%)、2,6-二氟苯甲酸-3,5-二氟苯酯(6.74%)、硬脂酸甲酯(3.97%)、油酸甲酯(3.17%)、正己醛(2.31%)、9-氧代壬酸甲酯(2.21%)、植酮(1.49%)、植醇(1.40%)、邻苯二甲酸二乙酯(1.20%)、二十烷(0.92%)。该文报告工作的新颖性已为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于2008年11月10日出具的第20081915号《科技查新报告》所证实。  相似文献   

16.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法提取东北连翘鲜花精油,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精油的化学组分,考察不同溶剂对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SDE石油醚萃取得到的东北连翘鲜花精油得率为0.69%,鉴定得到28种成分,GC含量最高的化合物为二十五烷(28.65%),其次是Z-9-二十三烯(27.82%)。SDE正己烷萃取得到的东北连翘鲜花精油得率为0.81%,鉴定得到44种成分,GC含量最高的化合物为Z-9-二十三烯(47.16%),其他香料化合物如肉豆蔻醛(0.97%)、石竹烯(0.05%)等。两种精油的共有成分Z-9-二十三烯可用作家蝇性引诱剂。  相似文献   

17.
水蒸汽蒸馏法提取黑龙江产芹菜籽,以1.18%产率获得精油。用GC—MS联机分析精油共检测出23个成分,鉴定出占总精油91.375%的18种成分,主要成分为柠檬烯(31.149%),β-蛇床烯(22.281%),对甲苯基异戊酸酯(14.944%),α-2-丙烯基苯甲醇(9.872%),β-月桂烯(4.324%)和α-蛇床烯(4.322%)。精油对亚硝酸钠的清除作用研究结果显示:芹菜籽精油具有明显的清除亚硝酸盐作用,当精油用量0.4mL时,清除率最大为71.28%。  相似文献   

18.
杉根精油分离及其化学成分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文富  黄忠兴  徐芃  朱九珍  刘冬玲 《精细化工》2007,24(11):1095-1098
用干馏工艺扩试提取杉根精油,干馏釜3m3,干馏温度105~420℃,时间6.0h,产品得率为6.08%,是水蒸气蒸馏提取方法的3倍。产品相对密度(25℃)为0.9912~1.021,折射率nD20为1.4799,旋光度+0.5°。应用GC法对100~250℃的精油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分出41个色谱峰,共鉴定出39个化合物,占该精油总质量的99.16%,其中主要成分为α-蒎烯3.8010%(质量分数,下同),d-柠檬烯2.8893%,β-松油烯7.1880%,长叶烯10.4162%,β-石竹烯4.2064%,α-木罗烯3.017%,β-松油醇2.876%,β-榄香烯4.5719%,柏木醇31.5087%,愈创木醇6.1426%,实验结果表明,精油化学成分及含量因树龄、树的部位、提取工艺不同,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