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黑果腺肋花楸是一类富含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有机酸等营养物质的蔷薇科落叶灌木植物,具有抗氧化、抗癌、抗炎、抗病毒和抗高血压等功效。黑果腺肋花楸的多酚类物质主要是花青素和原花青素,能清除自由基。本文是在国内、外黑果腺肋花楸的营养物质、功效成分和功效作用的研究基础上,对黑果腺肋花楸的产品、临床应用等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开发黑果腺肋花楸保健食品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黑果腺肋花楸功能作用及食品加工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果腺肋花楸果实中富含大量多酚、黄酮、花青素、酚酸、维生素及矿物质等功能成分,其果实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其中抗氧化作用最为显著。但由于果实自身单宁含量较高,生食苦涩,不受消费者喜爱,因此可将果实进行深加工,改善口感。本文就黑果腺肋花楸果实的功能作用以及食品加工进展进行了综合论述,为未来我国对其相关产品的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黑果腺肋花楸富含原花青素、花青素、黄酮醇、酚酸等多种酚类化合物,是植物界最丰富的多酚来源之一,在生物医药以及食品保健行业都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该文介绍黑果腺肋花楸的主要组成成分,对其功能性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进行综合论述,阐述黑果腺肋花楸的开发前景,为进一步全方位的开发黑果腺肋花楸提供更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黑果腺肋花楸果的功能与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果腺肋花楸果具有丰富的多酚、总黄酮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癌症等功能,可用于酿酒、酿制果醋和固体饮料等加工工艺。本文以黑果腺肋花楸果的营养价值及食品加工展开论述,为未来黑果腺肋花楸食品研究及其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一、黑果腺肋花楸果黑果腺肋花楸(Aronia melanocarpa ( Michx.)Ell.)是一种从国外引进的蔷薇科、腺肋花楸属灌木浆果果树,其果实在欧亚及北美等国家具有较长食用历史,主要被用来生产着色剂、糖浆、果汁、果酱及果酒等。我国部分地区自2005年开始引种黑果腺肋花楸,目前已在辽宁、江苏、浙江、吉林等多个省区内种植。根据《食品安全法》和《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审查管理办法》,审评机构组织专家对黑果腺肋花楸果的安全性评估材  相似文献   

6.
黑果腺肋花楸的功能性成分及保健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果腺肋花楸是集实用、药用、园林、生态价值于一身的蔷薇科落叶灌木。其果实富含花青素、黄酮醇、酚酸等酚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抑菌、降脂的作用,对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预防和治疗的功效。本研究参考现有文献,介绍了黑果腺肋花楸的主要功能性成分及其保健作用,以期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孙洋  钟良 《饮料工业》2022,(1):72-77
黑果腺肋花楸营养物质丰富,经济开发价值较高,国内外众多实验证实了其具有高抗氧化性等功效.但国内黑果腺肋花楸深加工产业还处于初级阶段,相关研究不多.本文对黑果腺肋花楸的营养成分、生理功能和饮料产品开发现状进行总结,为我国黑果腺肋花楸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黑果腺肋花楸果的活性成分,重点讲述了黑果腺肋花楸果的生理功能,阐述了黑果腺肋花楸果的开发现状,并对其应用前景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为黑果腺肋花楸资源综合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景安麒  朱月 《食品工业科技》2018,39(23):351-356
黑果腺肋花楸作为一种集生态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药用价值为一体的多用途珍贵树种,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通过总结我国近十年来黑果腺肋花楸相关研究文献,从其繁殖技术、栽培技术、生物活性成分以及相关产品研发四个方面介绍黑果腺肋花楸在国内的研究进展,并阐述了其现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发展的方向,以期为后续研究者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与指导。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以现有较高销量14款市售黑果腺肋花楸果汁类产品为试材,通过测定产品的色度、理化、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等共18项品质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黑果腺肋花楸果汁产品品质分析与综合评价体系,并使用该体系对市售黑果腺肋花楸果汁产品进行评价。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4个主成分方差累计贡献率达到91.88,h°(0.56)、总酸(0.90)、糖酸比(0.54)、悬浮稳定性(0.48)、黄酮(0.82)、缩合单宁(0.82)、FRAP(0.57)、DPPH(0.70)在前四个主成分中载荷权数较大,是黑果腺肋花楸果汁类产品的特征评价指标。总体而言,浓缩口服液及100%果汁产品综合品质较优;ZH系列果汁饮料在其产品类别中综合品质较优。该研究通过建立黑果腺肋花楸果汁类食品品质分析与综合评价体系,为黑果腺肋花楸果汁类食品的开发利用提供数据基础与理论支撑,对于黑果腺肋花楸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黑果腺肋花楸是兼食用价值及生态价值于一体的珍贵新型食品,其自身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了食品的安全性及深加工产物的营养价值,且其鲜果储藏期短,运输等过程也会造成营养物质的损失.目前国内对黑果腺肋花楸的研究不够系统,阻碍了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和新产品的研究.因此,该文通过对黑果腺肋花楸中的主要化学成分、生物活性以及质量评价方法的...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黑果腺肋花楸果实分级提取物活性成分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关系,以黑果腺肋花楸果实分级提取物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其多酚、黄酮等活性成分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差异,活性成分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体外抗氧化活性通过测定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乙醇提取物中多酚含量最高,水提物中多糖含量最高,正丁醇提取物中黄酮、原花青素含量最高。5种提取物均具有抗氧化活性,但有所差异。体外抗氧化能力顺序为正丁醇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乙醇提取物>水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黑果腺肋花楸果实分级提取物活性成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体外抗氧化能力可能是多种活性成分共同作用,且与黄酮和原花青素相关性较强。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探讨了体外胃肠道消化模拟对黑果腺肋花楸中酚类物质的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福林酚法和硝酸铝显色法测定黑果腺肋花楸消化前后总酚和总黄酮的含量。通过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来验证胃肠消化处理对黑果腺肋花楸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模拟体外消化过程中,黑果腺肋花楸的多酚和黄酮含量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中,黑果腺肋花楸多酚在胃消化模拟过程中稳定性较好,黄酮含量显著增加(p<0.05),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在模拟肠液消化过程中,多酚和黄酮含量显著增加,分别是提高了1.33、1.38倍(p<0.05),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降低了36.84%和8.55%。胃肠道中胃蛋白酶、胃酸、胰蛋白酶对黑果腺肋花楸中多酚和黄酮的释放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胰蛋白酶会降低果实的抗氧化能力,这可能与有机酸的分解有关。本研究结果为黑果腺肋花楸天然产品的开发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研制黑果腺肋花楸果汁饮料并探究其抗氧化活性,以黑果腺肋花楸果实为主要原料,添加蔗糖、柠檬酸和β-环糊精等辅料,以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黑果腺肋花楸果汁饮料的最佳配方为:黑果腺肋花楸浸提汁用量60%,60%蔗糖糖浆添加量10%,2%柠檬酸溶液添加量2.0%,1% β-环糊精添加量3.0%,该配方所制得的饮料感官评分可达94.5分,其富含16种氨基酸,总量达到374.79 μg/mL,具有黑果腺肋花楸果实的特征香气,色泽均一明亮,风味协调爽口,质地均匀;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该饮料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总还原能力分别为36.42%、32.58%、0.54 mmol/L和0.289,说明其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本实验结果为黑果腺肋花楸功能性饮料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以壳聚糖为澄清剂,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黑果腺肋花楸汁的澄清条件,筛选出最佳澄清工艺,并对其总黄酮、总酚、花色苷等活性成分进行测定,且通过测定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能力,Fe 3+还原能力以及总抗氧化能力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黑果腺肋花楸汁最佳澄清条件为壳聚糖添加量0.56 g/100mL,澄清温度49℃,澄清时间67 min,在此条件下其透光率可达到93.89%;黑果腺肋花楸清汁与原汁相比各成分含量发生显著降低(P<0.05),且原汁的抗氧化能力总体上强于清汁。相关性分析表明,黑果腺肋花楸清汁中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与清汁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Fe 3+还原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呈现较好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响应面法可优化黑果腺肋花楸汁的澄清工艺,提高汁液透光率,且黑果腺肋花楸汁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该研究为黑果腺肋花楸汁的实际开发利用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探讨黑果腺肋花楸水提物对雄性果蝇的抗衰老作用机制。采用pH示差法计算黑果腺肋花楸水提物指标性成分花青素含量。以Oregon K雄性黑腹果蝇为研究对象,以果蝇平均寿命和平均最高寿命为评价指标,考察药物对雄性果蝇寿命的影响。测定氧化损伤下黑果腺肋花楸水提物对果蝇存活时间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力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的影响,了解黑果腺肋花楸水提物抗衰老作用机制。实验测得黑果腺肋花楸中花青素含量为(3.4±0.2)mg/g。在果蝇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黑果腺肋花楸各剂量组能显著延长雄性果蝇平均寿命及平均最高寿命(p0.05或p0.01)。各剂量组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氧化损伤状态下果蝇的存活时间(p0.05),提高SOD和CAT酶活力(p0.05或p0.01),降低MDA含量(p0.05)。因此,黑果腺肋花楸水提物可提高果蝇抗氧化能力,延缓果蝇衰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黑果腺肋花楸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组成及质量分数,分析其总黄酮含量。方法采用超声波提取法提取黑果腺肋花楸果实中的挥发油和总黄酮,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 GC-MS)进行分析鉴定,各挥发性化学成分的质量分数采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以芦丁为标准品,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进行总黄酮含量的分析测定。结果黑果腺肋花楸挥发油经GC-MS分析,共鉴定出36个挥发性化学成分,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84.14%。芦丁标准品呈现良好线性关系(r~2=0.9997),总黄酮类化合物的平均含量为0.233%,标准偏差(standard deviation,SD)为0.01291,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为5.53%。结论黑果腺肋花楸中的挥发性成分以烷烃类、酯类、羧酸类、醇类几类化合物为主,其果实中总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黑果腺肋花楸多酚的抑菌效果及对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作用,采用滤纸片法测定黑果腺肋花楸多酚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黄曲霉、烟曲霉、米根霉、岛青霉、康宁木霉的抑制效果,并考察温度和pH值对黑果腺肋花楸多酚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烟曲霉活性的影响。通过建立动力学模型研究黑果腺肋花楸多酚对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黑果腺肋花楸多酚对7 种供试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烟曲霉的抑制效果最强,最低抑菌浓度为0.171 9 mg/mL;黑果腺肋花楸多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在pH 5.0条件下最强;而对于烟曲霉,pH值的变化对抑菌效果有破坏作用。黑果腺肋花楸多酚对α-淀粉酶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在0.10~0.70 mg/mL质量浓度范围内,对α-淀粉酶的抑制活性强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该抑制作用属于可逆非竞争性抑制,抑制常数为0.193 2 mg/mL。在202 nm波长处,黑果腺肋花楸多酚能够引起α-淀粉酶紫外吸收的增强和吸收峰的红移。通过深入开发研究,黑果腺肋花楸多酚可作为具有辅助防腐抑菌功能的α-淀粉酶抑制剂。  相似文献   

19.
以黑果腺肋花楸作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黑果腺肋花楸黄酮工艺,并通过小鼠试验研究黑果腺肋花楸黄酮抗运动疲劳功能。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黄酮最佳参数为超声功率70 W、超声温度61℃、超声时间124 min,此时,黑果腺肋花楸黄酮提取率可达95.64%。影响黑果腺肋花楸黄酮提取率的因素由强到弱为超声温度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小鼠经灌胃黑果腺肋花楸黄酮后,小鼠力竭游泳时间显著延长且浓度越高效果越明显,血乳酸含量与未灌胃黄酮组小鼠相比显著降低,由此可说明,黑果腺肋花楸黄酮对小鼠具有较强的抗运动疲劳功能。  相似文献   

20.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TOF-MS/MS)技术建立了黑果腺肋花楸花青苷类化合物分析方法。黑果腺肋花楸果实采用酸化甲醇(0.1%盐酸,v/v)提取,经UPLC BEH C18反相色谱柱分离,乙腈-水(均含0.1%甲酸,v/v)流动相系统梯度洗脱;在正离子模式下,采用飞行时间质谱全扫描-信息关联采集-子离子扫描(TOF-MS scan-IDA-Product ion scan)复合模式进行分析测定,一次进样分析可同时获得花青苷高分辨、高准确质量数的一级和二级质谱信息,提高花青苷结构鉴定的准确性。最终在黑果腺肋花楸中共鉴定12个花青苷类化合物,其中6种为黑果腺肋花楸果实中尚未报道的花青苷类化合物。研究为黑果腺肋花楸花青苷的生物活性研究及相关产品开发提供基础数据,所建立的方法适用于植物样品花青苷类化合物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