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主要研究了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紫苏色素的工艺条件,并探讨了超声波频率、溶剂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料液比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紫苏色素在可见光范围内的最大吸收峰为360 nm,由L16(45)正交试验确定了影响色素提取效果的最主要因素是料液比,并得出紫苏色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超声波频率为中频(47.6 kHz),提取溶剂为55%乙醇,提取时间15 min,提取温度60℃,料液比1︰15(g.mL-1)。  相似文献   

2.
超声波辅助提取橘皮色素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了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橘皮色素的工艺条件,并探讨了超声波频率、溶剂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料液比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橘皮色素在可见光范围内的最大吸收峰为330nm,由L16(45)正交试验确定了影响色素提取效果的最主要因素是料液比,并得出橘皮色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超声波频率为中频(47.6kHz),提取溶剂为55%乙醇,提取时间15m in,提取温度60℃,料液比1∶15(g.mL-1)。  相似文献   

3.
超声波辅助提取紫槐花色素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文秀  刘俊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10):157-162,169
本文主要研究超声波辅助提取紫槐色素最佳工艺条件。利用pH示差法对紫槐花提取液中色素含量进行测定。通过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实验,确定提取紫槐花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pH=2的柠檬酸为提取剂,液料比50:1 mL/g,超声波功率300 W,超声波时间20 min,超声波温度60 ℃;在此条件下提取液中色素含量为118.77 mg/100 g。色素各因素对紫槐色素提取影响大小依次为:超声波功率>液料比>超声波时间。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扫描结果,推测紫槐色素为花青素类物质。本研究得出紫槐花色素提取最佳工艺,为紫槐花色素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该文研究了石榴花中色素的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研究了超声波功率、提取时间、频率、料液比和提取次数对石榴花色素提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石榴花色素超声波辅助提取最佳条件为功率80W,提取时间50min,频率80kHz,液料比1∶15,提取次数2次.在该最佳条件下,石榴花色素提取效率为95%.  相似文献   

5.
超声波辅助提取刺五加浆果色素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海涛  邵信儒 《食品科学》2011,32(22):109-113
根据中心组合(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四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分析法,对超声波辅助法提取刺五加浆果色素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9:1、乙醇体积分数37.5%、超声功率170W、超声时间43min,在此条件下测得色素吸光度为0.791。  相似文献   

6.
超声波辅助水提紫苏活性成分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超声波提取技术从紫苏梗中提取活性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和迷迭香酸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法,考察了超声波功率、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及料液比四个主要因素对紫苏黄酮类化合物和迷迭香酸得率的影响,并用硝酸铝络合分光光度法,硫酸亚铁比色法来分别对黄酮类化合物和迷迭香酸进行了测定。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其提取工艺。实验结果表明,影响紫苏梗中活性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和迷迭香酸的提取因素中温度是主要因素,因素主次为温度时间料液比功率,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3%硼砂水溶液为提取剂,料液比为1:50(m/v),超声波输出功率为300W,提取时间为90min,提取温度为75℃。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黄酮类化合物和迷迭香酸提取得率为34.6437mg/g。  相似文献   

7.
超声波辅助提取紫甘蓝天然色素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对超声波辅助提取紫甘蓝菜色素的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影响紫甘蓝菜色素超声波提取的主要因素为超声波提取温度,其次是超声波功率,再次是提取时间和液固比:优选方案为:蒸馏水为浸提剂,液固比为40:1(mL:g),超声波功率80%,浸提温度40℃,浸提时间50min.  相似文献   

8.
紫苏叶中含有天然紫(红)色素,本文对该色素的提取工艺和色素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得知紫苏色素安全性高,稳定性好,原料丰富,价廉,有发展前景的天然食用色素。  相似文献   

9.
10.
荀兰  郁建平 《食品工业科技》2013,(4):256-258,262
以樱花为原料提取色素,对影响提取率的因素:乙醇浓度、提取剂酸度、提取次数、液料比、超声时间、超声功率等条件进行了实验优化,得到了提取色素的最佳条件:提取剂为pH=1的60%的乙醇溶液,液料比20∶1,在400W的功率下超声提取30min,提取三次.  相似文献   

11.
金建忠 《食品科学》2011,32(6):124-126
目的: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萃取紫苏叶挥发油,优化萃取工艺。方法:以紫苏叶挥发油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萃取温度、萃取压力、CO2流量、萃取时间4个因素对紫苏叶挥发油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影响。结果:萃取压力20MPa、萃取温度35℃、CO2流量为10kg/h的条件下萃取150min为最佳工艺。结论: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萃取紫苏叶挥发油得率达3.2%。  相似文献   

12.
燕红 《食品工业》2012,(8):61-63
主要探讨了枇杷色素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并就其色素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枇杷色素在可见光范围内的最大吸收峰为356 nm,L16(45)正交试验确定了影响色素提取效果的最主要因素是料液比,并得出枇杷色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超声波频率为中频(47.6 kHz),提取溶剂为45%乙醇,提取时间15 min,提取温度60℃,料液比1︰15(g/mL),且该色素稳定性好,抗氧化还原性强。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超声波破壁提取法夫酵母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超声时间、超声波振幅和液料比等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超声波破壁提取法夫酵母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波振幅100%,液料比7∶1(mL/g),超声时间1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色素产量可达62.475μg/g。  相似文献   

14.
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超声波功率、料液比、超声时间对紫苏迷迭香酸提取量的影响,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和Box-Behnken试验设计优化酶法辅助超声波提取迷迭香酸的最佳工艺参数,并通过迷迭香酸对抗猪油氧化能力和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来研究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迷迭香酸最佳提取工艺为纤维素酶添加量3%、超声功率320 W、超声时间10 min、料液比1∶40(g∶mL)。在此最佳条件下,迷迭香酸提取量为1.426 mg/g。迷迭香酸对羟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并能有效抑制猪油氧化。  相似文献   

15.
紫苏是我国传统的药食两用植物,因含有丰富的花色苷成分,具有广阔的产业发展前景。随着人们对天然色素日益增长的需求,紫苏叶花色苷将成为一个良好的天然色素来源。本文研究了pH、光照、温度等因素对紫苏叶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紫苏叶花色苷不耐高温,在光照条件下比较稳定,然而长时间的光照也会对紫苏叶花色苷造成影响。pH对其影响显著,在pH24范围内相对稳定。大部分无色金属离子对紫苏叶花色苷的稳定性没有影响,而Cu2+、Fe3+对紫苏叶花色苷稳定性影响较大。除此之外,氧化还原剂、苯甲酸钠和VC对紫苏叶花色苷都有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紫苏下胚轴为材料,研究紫苏外植体芽再生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苗龄、黑暗时间、激素浓度及配比对紫苏芽再生均有较大影响。取13d苗龄的下胚轴先在分化培养基(MS+3.0mg/L BA+0.3mg/L NAA)黑暗预培养8d后转为14h/d光照条件培养可获得较高的再生频率。诱导芽苗生根最佳培养基为1/2MS+1.0mg/L BA+0.3mg/L IAA。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紫苏研究进展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述了紫苏在开发利用、种质资源收集评价、栽培与生理、活性物质提取、组织培养、转基因及基因克隆表达分析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以期为紫苏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参考,有效促进紫苏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研究微波法提取紫苏黄酮类物质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单因素及响应面优化试验,分别考察紫苏粒径、提取时间、微波温度、乙醇体积分数及料液比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苏粒径20目、提取时间70min、温度71℃、乙醇体积分数61%、料液比1:20(g/mL)时,黄酮得率最高为59.28mg/g。紫苏提取液经柱层析法纯化后,经全波长扫描和高效液相色谱显示,该物质主要成分为芦丁、木犀草素等。  相似文献   

19.
超声法提取玉米黄色素及其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制备玉米汁饮料的副产品玉米渣为原料,利用超声技术提取玉米黄色素.研究了其工艺过程和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得到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提取溶剂为乙醇,体积分数80%,固液比1∶6,超声功率60 W,超声温度50℃,超声时间40 min,pH7,此条件下玉米黄色素的得率可高达14.7%.同时对玉米黄色素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光、热对玉米黄色素具有较大影响,还原剂、蔗糖等添加剂和Ca2 、K 对玉米黄色素有较好的稳定性,氧化剂及Fe2 、Cu2 对玉米黄色素的稳定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