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总结三峡工程正常蓄水运行后,三峡库区消落区库岸治理工程施工特点及导流度汛的规律,在分析三峡水利枢纽调度运行方案、三峡库区消落区概况、三峡库区气象特点和洪水特点的基础上,结合近几年三峡库区消落区库岸治理工程实践,总结出三峡库区消落区库岸治理工程反季节施工、受暴雨和洪水影响大、可施工时间短、施工强度高的特点,提出利用库区低水位时段施工,不设围堰导流,库水位上涨时及时撤离的度汛方案,为三峡库区消落区库岸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三峡库区开县消落区水环境治理水位调节坝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峡库区开县水域消落深度大,水位消落期将出现大面积裸露区,严重影响开县新县城及周边生态环境。因此,研究决定采用建设水位调节坝与前置库库周生态建设工程相结合的工程治理措施,以改善开县县城周边的环境。介绍了水位调节坝工程任务与环境影响、总体布置、运行控制措施、大流量泄水闸和鱼道工程设计,以及前置库周边沿岸生态防护林、湿地及多塘系统、敞水区动植物保护措施等生态治理工程建设。工程完工后,开县新县城周边消落区面积得以大幅度减少,并形成优美的人工平湖生态城市景观。  相似文献   

3.
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恢复重建模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消落带特点、成因、生态特征等决定植被遴选和生境培育,是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恢复重建的关键问题。通过系统回顾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恢复重建研究进展,总结植被遴选成果及经验,基于重建原理将现有植被恢复重建模式分为水位变动适应型和土壤基质加固型。最后,从改善消落带植被立地条件出发,提出生态环保、技术可行的基于土壤固化的植被恢复重建模式,并通过河道生态修复的成功实践论证了其在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恢复重建中的可行性和重要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4.
三峡库区消落区岸线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是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解决三峡库区城镇库岸安全和消落区生态环境问题。其岸线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实施,可有效稳定和利用库岸,改善消落区生态环境,促进库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回顾三峡后续工作消落区库岸整治规划的基础上,针对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开展消落区库岸整治规划设计及实施管理的相关建议,对今后更加科学合理地开展消落区库岸整治相关工作具有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干热河谷库区消落带生态修复关键技术难点在于当消落带植被受到长时间淹水与干旱交替双重胁迫时,如何遴选生态修复两栖植物.通过对乌东德库区消落带生态修复试验段淹没前植被调查、溪洛渡库区和三峡库区典型库岸消落带现存植物种群调查以及查阅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自然演替和植被修复相关文献,结合乌东德水电站水位调度节律和库区干热河谷气候条...  相似文献   

6.
<正>正处于消落期的三峡水库水位持续下降,记者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获悉,5日8时,三峡水库水位已降至159.99m,消落目标已完成过半。按照计划,三峡水库水位将继续消落至145m左右,预留防洪库容。防洪是三峡水库的首要功能。按照调度规程,三峡水库在每年汛后蓄至最高水位175m左右,以便冬季枯水期发电,以及改善长江中下游用水条件;而在第二年汛前,将逐步消落至防洪限制水位145m左右,以便腾库防汛。  相似文献   

7.
三峡库区水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三峡库区自建成并蓄水达到设计水位175 m之后,其环境效应备受关注。作为一类重要的污染物,水环境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形态、分布特征、富集情况以及迁移转化行为是三峡库区水环境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本文概述了三峡库区蓄水后水环境中不同介质(水体、沉积物、消落区、淹没区土壤及生活垃圾、水生生物)中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现状及污染特征。针对各介质中重金属的污染现状,提出了未来研究需要值得关注的科学问题,以期为三峡水库的水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重庆市三峡库区是长江大生态体系的重要一部分,三峡库区的岸线消落带是三峡库区生态基础环境最为脆弱及最为敏感的区域之一,消落带的持续性治理对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改善及维护生态平衡有着重大的意义。消落带治理与城市发展规划相结合,进行统筹规划治理,在解决消落带生态问题基础上也将助推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三峡大坝的建立,形成了库区边坡两岸一定范围内的新的特殊生态环境,两岸周边具有明显的生态环境退化,水土流失及面源污染情况衍生。如何建立消落带生态系统,研究探索库区岸线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反季水位涨落导致三峡库区消落带植物发生显著变化。但是关于植物多样性变化及其驱动因子的研究还比较匮乏。通过对三峡库区消落带13个监测点3个海拔高程近10 a植物多样性长期定点调查,发现其多样性指数变化区间小,库区中游多样性指数较大。不同海拔高程对植物多样性有显著影响,海拔越高,多样性越大。此外,干流监测点的植物多样性比支流监测点高。虽然植被恢复方式对植物多样性影响不显著,但是对植被均匀度有增加的趋势。土壤理化性质是这些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变化的重要驱动因子,并且海拔高程不同,驱动因子不同。低海拔区(高程145~155 m)土壤中的锰、可利用钾、汞以及土壤粒度(>0.25 mm)是主要驱动因子;中海拔区(高程155~165 m)土壤中的锰、铁、可利用磷、粒度(0.01~0.05 mm)以及含水率是主要驱动因子;高海拔区(高程165~175 m)土壤中的汞、锰以及氨态氮是主要驱动因子。所涉及的时空尺度较大,可为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为后续消落带的保护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三峡库区蓄水后的生态环境问题受到人们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库区消落带是水库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针对库区消落带土壤金属环境问题,国内外相关学者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基于近十年相关研究成果,本文对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金属含量、时空分布特征及生态环境风险进行了梳理、归纳和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金属含量总体呈现库区上游及下游较高,库区中游较低的空间格局,不同水位高程不同土壤层中各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存在一定差异。与蓄水前期相比,库区消落带土壤金属含量随干湿交替周期的增加呈现动态变化,且存在向江水中迁移的环境风险。由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结果可知,研究区域土壤总体上为二类土,处于轻度污染等级,存在轻微生态风险,主要风险元素为Cd,其次为As和Hg,但目前其含量并未影响人体生命健康。针对库区消落带的研究现状,本文提出今后相关研究的着眼方向,以期为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控及库区水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土脑子河段位于三峡库区土脑子至鹭鸶盘,长约3 km,三峡水库蓄水前具有汛期淤积,汛末及汛后冲刷,年内冲淤基本平衡的规律.三峡水库135~139 m运行期,该河段位于回水区中段,年内有冲有淤,累积为淤,其中汛期为主要淤积期,汛末及消落期是主要冲刷期.分析表明:在水位消落期,土脑子河段比降约增大33%~182%;在消落初期坝前水位139 m、流量大于10000 m3/s时,河床开始冲刷,随着坝前水位消落,入库流量增大,冲刷强度逐渐增强,在流量15000 m3/s左右时冲刷强度最大,当水位消落至135 m、流量大于23 000 m3/s时,冲刷过程基本结束;土脑子河段消落冲刷量主要集中在右侧深槽,冲刷量大小主要与消落水位、消落时间、前期淤积量以及来水来沙条件有关,水位消落越大,消落时间越长,冲刷量越大;前期淤积量越多,冲刷量越多;消落期来沙量越小,来水相对越大,冲刷量也越大.  相似文献   

12.
从三峡建库前后安徽省长江干流水位变化,分析三峡水库蓄水对安徽省长江干流水文情势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使安徽省长江干流提前一个月进入枯季,水库消落期抬高干流水位对安徽省沿江湖泊的预泄和自排洪水入江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水库消落区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徐元刚  孙锐锋  李剑  秦松 《人民长江》2008,39(3):102-103
水库建成后,在校核洪水位与死水位之间,由于季节性水位的变化,将形成一定面积的消落区.对水库消落区的概念、特点、类型以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和利用模式方面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阐述,以期能够更好地了解水库消落区,并充分有效地利用它.对水库消落区的利用管理,目前国家尚无统一的法律法规或文件规定.因此,全国各地在水库消落区的开发利用管理上,如何结合当地实际,明确水库建设管理单位(业主)与当地政府的权力关系,理顺管理体制;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出台鼓励库区农民利用消落区土地的优惠政策;制定统一的规划等,将是一个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三峡水库蓄水后水位季节性波动给消落带带来了极大的环境胁迫。如何进行消落带生态系统修复,优化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是解决消落带复杂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以位于三峡库区的澎溪河流域消落带为例,在阐述消落带生态系统修复设计策略和技术框架的基础上,结合持续10余年的消落带生态系统修复实践,分析了植物物种筛选及种源库建立、近自然植物群落构建、多功能基塘修复、复合林泽修复、多维湿地修复、地形-底质-植物-动物协同修复等技术的综合应用及其成效。结果表明,所筛选的植物耐淹性能及存活状况良好,修复后的消落带植物群落结构稳定,生物多样性提升、面源污染削减效果明显。澎溪河流域消落带生态系统修复实践解决了大幅度水位变化和冬季深水淹没的三峡水库消落带生态修复难题,创新性地构建了水库消落带生态系统修复技术体系,为大型湖库消落带生态修复提供了可推广、可复制的技术方法及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5.
受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委托,长江科学院水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所承担了“三峡水库消落区管理制度研究’’项目。根据项目研究需要,水资源所于2009年6月4日至6月5日组织相关技术骨干,赴三峡水库消落区开展长江干流消落区考察工作。考察组对三峡水库干流消落区的分布特点、土地及植被类型、消落区的利用方式进行了全面考察。随后考察组人员对如何加强消落区管理以及消落区管理体制与制度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为更加全面地制定符合实际的消落区管理制度奠定了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湖北水力发电》2009,(3):59-59
从重庆市环保局了解到,为确保三峡库区水质安全,及时掌握库区运行水位下降期间水质变化情况,重庆市环保部门在三峡库区运行水位下降期间对相关断面水质进行了咖密监测。按照三峡工程初期运行调度要求,三峡库区运行水位于2009年4月开始降低。据了解,加密监测的范围包括三峡库区“三江”干流及长江一级支流40条,主要涉及巫山、奉节、云阳、万州、忠县、丰都、涪陵、长寿等17个区县。“三江”(长江、嘉陵江、乌江)干流共设监测断面18个,长江一级支流设置监测断面36个。监测频率及时间为5月至8月每月1次,分别在每个月的5日进行。  相似文献   

17.
三峡库区消落带岸坡岩体劣化特性测试及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何  汤明高  许强  霍宇翔  向育才  邓文锋 《水利学报》2020,51(11):1360-1371
三峡库区自2003年首次蓄水以来,在库水位周期性升降作用下,消落带岸坡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逐渐劣化,从而引发多次岩质岸坡的失稳破坏,严重影响和威胁库区航道运营安全。以三峡库区典型的泥质粉砂岩、泥灰岩、灰岩岸坡为研究对象,应用地质雷达、回弹仪对消落带及高水位以上的岩质岸坡进行岩体质量测试,采用钻孔取芯及室内声波测试进行验证,对岩体劣化性质进行了质量评价。研究认为三峡库区岸坡岩体的劣化模式分为溶蚀塌落型、层面龟裂型、层间碎裂型和侵蚀剥落型4类,并提出了水库岸坡岩体质量劣化性质的现场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研究成果对于大型水库岩质岸坡岩体质量劣化评价及稳定性分析具有指导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水库消落区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生态系统,是控制周边陆域与水域生态系统的关键区域。在总结概述三峡水库消落区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三峡水库消落区生态环境现状与主要问题,阐述了植物筛选与配置的研究结果,以及多种消落区保护与生态修复模式的实施效果。并且,针对性提出了对三峡水库消落区实施分级的保留保护和生态修复,强化对现状及变化趋势的监测评价,并积极开展消落区湿地生态修复相关技术研究与示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三峡水库的运行情况,以三峡库区某一滑坡为原型,用模型试验的方法模拟了滑坡体各部分的位移对水库水位变化的响应情况。试验采用位移传感器和非接触式光学测量法两套位移测量系统来监测滑坡体的位移。分析了滑坡体在库水位影响下的位移特征,并得出了滑坡体在库水位变化过程中位移发展的一般规律,试验发现大部分的位移发生在水库水位上升阶段和消落阶段,水位稳定在135m和175m的过程中滑坡体的位移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实践表明,水库蓄水后库水位涨落对边坡稳定性有显著影响。三峡水库运行期的库水位周期性升降,有2种不同的消落方式:第1种是汛前大幅度缓慢消落方式,水库水位从175.0 m缓慢下降至145.0 m,平均下降速度为0.2 m/d,第2种是汛期消落方式,水库水位从162.0 m快速下降至145.0 m,平均消落速度为1.2~2.0 m/d。以三峡库区秭归县某滑坡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计算软件,取不同库水位升降速率(以最危险工况下的库水位下降速率2.0 m/d为初始值逐渐增加)进行滑坡渗流计算,获得不同库水位升降速率下的地下水位,采用Morgenstern-Prince法,考虑库水位升降速率变化引起的地下水位变化,计算获得滑坡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系数,并得到不同库水升降速率下滑坡稳定系数变化图。研究表明,随着库水下降速率的增大,滑坡的稳定系数逐渐减小,且在速率变化的初期阶段,稳定系数出现明显的陡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