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枣果中酚类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建立了一种可同时测定11种酚类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并对枣果中的酚类物质进行了分析测定。色谱条件为:Waters Symmetry C_(18)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和磷酸水(pH 2.6),280 nm和320 nm双波长紫外检测,柱温30℃,进样量5μL,流速0.6 mL/min,梯度洗脱程序:0 min 15%A,15~25 min 25%A,65 min 75%A,70 min 15%A,梯度线性变化。经测定,新鲜梨枣果内中含有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原儿茶酸、绿原酸和芦丁等酚类物质,其中儿茶素和表儿茶素占检测到的酚类物质总量的85%以上,未成熟果含量远高于成熟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绿茶发酵酒工艺优化及发酵过程中茶多酚、儿茶素、香气成分含量的变化分析。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绿茶酒发酵工艺,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儿茶素和香气成分变化。结果:绿茶酒发酵工艺参数为:绿茶用量4 g/L、蔗糖20%、蜂蜜50 g/L、葡萄酒酵母接种量5 g/L,发酵温度28 ℃,发酵10 d后过滤陈酿得绿茶酒;绿茶酒发酵过程中6 种儿茶素组分含量均有所增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没食子酸、表儿茶素增加较为缓慢,儿茶素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增加迅速,分别增加了10.88 倍和17.33倍;发酵初始、发酵结束及陈酿的绿茶酒分别检测出香气成分87、88种和94种,各占检测出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的92.93%、98.26%和91.87%;香气成分种类和相对含量在发酵过程中均变化明显,体现绿茶酒由茶香到酒香的变化。结论:绿茶可以发酵茶酒,发酵后绿茶酒的保健成分儿茶素含量增加,酒体醇香。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陕西不同产区(安康、汉中和商洛)绿茶中茶氨酸(theanine)、没食子酸(gallic acid,GA)、咖啡碱(caffeine,CAF)、表没食子儿茶素(epicatechin gallate,EG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epicatechin gallate,ECG)及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的含量进行分析比较。方法:绿茶经热水提取后采用HPLC测定上述6种活性成分的含量,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0.05%三氟乙酸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流速为1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190nm和280nm。结果:3个产区中6种组分的含量在0.325~47.061mg/g之间,产区间各组分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汉中绿茶中GA的平均含量最高,安康绿茶中茶氨酸、CAF、ECG、EGC、EGCG的平均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利用HPLC法对树莓与蓝莓中的生理活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HPLC法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150 mm,4.6 mm);流动相采用色谱纯乙腈(A)-含0.1%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16 min,5%A;19 min,10%A;23 min,13%A;40 min,14%A;43 min,17%A;48 min,22%A;51 min,24%A;52 min,24%A;58 min,26%A;60 min,30%A;65 min,60%A;68 min,70%A;72 min~78 min,100%A;流速为1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为280 nm;每次进样10μL,测定树莓与蓝莓95%乙醇提取物中没食子酸、原儿茶酸、儿茶素、表儿茶素、原花青素B2、矢车菊素、鞣花酸、树莓酮、白藜芦醇、水杨酸的含量;这十种多酚类成分在三种浆果中含量高低不等,其中鞣花酸含量在黑树莓中最高(0.97μg/g),红树莓次之(0.51μg/g),蓝莓最低(0.36μg/g)。蓝莓与树莓中富含多种多酚类物质,是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合理有效利用资源废弃物油橄榄叶并降解其中的橄榄苦苷,改善其带有的苦涩味,采用油橄榄叶与食药两用真菌白参菌,在不添加任何辅料的情况下进行发酵,获得同时含有油橄榄叶与白参菌中功能性成分的脱苦油橄榄叶白参菌发酵茶,以羟基酪醇、橄榄苦苷、茶多糖作为目标物质,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探究油橄榄叶白参菌发酵茶的最佳制备工艺。结果表明,油橄榄叶白参菌发酵茶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接种菌龄为48 h、接种量为15 mL、发酵时间为9 d。最终所得发酵茶羟基酪醇含量为360.73μg/g、橄榄苦苷含量为72.34μg/g、茶多糖含量为12.37 g/100 g、三项指标综合评分为589.15,茶叶外形均匀带油光、条索紧结、无杂物,茶汤呈金黄色且清澈明亮,香气纯正、留香持久、无异味,入口醇厚回甘、不涩,叶底呈现褐黄色,证明了油橄榄叶与白参菌结合制备发酵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化、完善分析植物性食物中5种类黄酮成分的方法。方法采用Nova-Pak C18(3.9 mm×150mm,4μm)色谱柱;流动相为0.1%三氟乙酸(A)-5%乙腈甲醇溶液(B),梯度洗脱(0~5min,90%A→60%A;5~18 min,60%A→40%A;18~21 min,40%A→10%A;21~25 min,10%A→10%A;25~30 min,10%A→90%A),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365 nm,柱温35℃。结果杨梅黄酮、槲皮素、玉米黄酮、坎二菲醇、芹菜配基5种类黄酮在0.156~20μg/ml浓度范围内与色谱峰高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95~0.9999;检测限为0.0195μg/ml(S/N≥3);低、中、高浓度的平均加标回收率(n=3)为88.5%~105.6%,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6.32%。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可用于植物性食物中5种类黄酮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文章建立了表面活性剂辅助超声提取-多波长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葡萄籽中8种活性成分(没食子酸、表儿茶素、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白藜芦醇、咖啡酸、芦丁、槲皮素)含量的方法,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样品中加入20 mL 70%乙醇溶液、0.4%的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在20 kHz、60℃超声条件下提取2次,每次15 min,提取液浓缩定容后,经乙腈-0.1%乙酸溶液梯度洗脱,多波长检测。8种活性成分在各自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8~1.0,加标回收率为90.2%~105.9%,检出限为0.35~0.75 mg/kg,定量限为1.05~2.13mg/kg。方法准确度高、精密度好,明显缩短了提取时间,提高了提取效率。对6批次不同品种葡萄籽中的活性成分含量、总酚含量、自由基清除率的检测结果发现,不同品种葡萄籽中活性成分含量相差较大;8种活性成分中,儿茶素、表儿茶素、白藜芦醇、咖啡酸与葡萄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改善夏秋茶品质,利用冠突散囊菌进行发花,并研究发酵过程中茶叶主要物质成分变化。确定发酵茶工艺为汽蒸时间10 min,水添加量20%,渥堆温度60℃,渥堆时间1.5 h,接种量2%。成品茶茶汤橙黄尚亮,菌香浓郁,冠突散囊菌可达4×106 CFU·g~(-1)以上。经发酵,茶叶中的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总黄酮分别降低了3.14%,0.66%,1.64%和0.85%;儿茶素组分中,儿茶素(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分别下降33.07%,74.31%和71.50%,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分别上升42.02%,4.12%;咖啡碱(CAF)上升5.53%。  相似文献   

9.
以古茶树鲜叶为原料制备功夫红茶,采用感官评价、电子舌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探究不同发酵方式(变温发酵、恒温发酵和常温发酵)对功夫红茶感官品质、滋味、理化成分、汤色成分及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并结合化学计量学和滋味活性值(TAV)分析不同发酵方式所制红茶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以变温发酵(30℃1 h+25℃2 h)制得红茶感官品质最优,具有滋味甜醇回甘、香气甜香带花香、汤色红亮、较好的甜味、鲜味感官特征。不同发酵方式制得红茶在滋味成分含量方面差异较大,变温发酵茶样中18种游离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其他红茶样。TAV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表没食子儿茶素(EGC)、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没食子儿茶素(GC)、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TF-3-G)、脯氨酸、茶黄素(TFs)、谷氨酸、茶氨酸、组氨酸和咖啡碱是红茶滋味品质的重要贡献化合物,其中TFs、谷氨酸、ECG、品质指数[(10TFs+TRs)/TB]和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TF-3’-G)是变温发酵茶样品质较优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绿茶中茶氨酸、没食子酸、可可碱、咖啡因、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以及没食子儿茶素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岛津Shim-pack XRODSⅡ色谱柱(2.0 mm×150 mm, 2.2μm),以0.05%三氟乙酸水溶液和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2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03 nm和280 nm,检测时间9 min。各组分在1.35~67.5 mg/L范围之内(相关系数在0.999及以上)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在5.88~46.3 mg/kg之间,定量限在17.6~138 mg/kg之间,平均加标回收率在89.2%~110.4%之间。该方法快速、可靠,各组分分离效果理想(分离度1.5),适用于绿茶中茶氨酸、没食子酸,两种生物碱和6种儿茶素类物质的快速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阐明藏茶渥堆过程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方法:以不同发酵阶段藏茶样为原料,研究发酵过程中藏茶水提物中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总多酚、总黄酮含量及水提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变化,并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水提物中茶碱、咖啡碱、没食子酸和8种儿茶素类单体的含量,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水提物中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的含量。结果:藏茶发酵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先降低后略有回升,可溶性糖、总多酚、总黄酮含量逐渐降低,抗氧化活性逐渐减弱,咖啡碱呈波动状态且变化较小,没食子酸与儿茶素含量先上升再略有下降,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与表儿茶素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均呈持续下降的状态,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在黑毛茶中含量为39.69 mg/g,在成品茶中降至1.36 mg/g;茶红素含量先增加后降低,茶黄素含量变化很小,茶褐素含量逐渐升高(黑毛茶中3.12 g/100 g,成品茶中7.46 g/100 g)。结论:藏茶渥堆发酵过程中,可溶性糖、总多酚、总黄酮等含量降低,抗氧化活性减弱,茶碱、咖啡碱、儿茶素类单体等活性成分含量的变化趋势不一致,茶褐色含量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12.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12):203-210
以重庆地区18个常见茶树品种的同一等级鲜叶制作传统烘青绿茶,并加工成绿茶饮料,通过分析不同茶树品种绿茶饮料理化特性(透光率、粒径、沉淀量及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规律,筛选出澄清度高、稳定性好的适制绿茶饮料的茶树品种,并明确与绿茶饮料茶乳酪形成相关的生化成分。结果表明:(1)在重庆地区常见的茶树品种中,青心乌龙、梅占、云南大叶种制成的绿茶饮料澄清度高、稳定性好;(2)除儿茶素含量增加外,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可溶性总糖、可溶性蛋白、咖啡碱、表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含量均有所降低;(3)经相关性分析,与绿茶饮料物理特性变化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的生化成分包括茶多酚、咖啡碱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相似文献   

13.
为开发一种感官品质优良且富含植物乳杆菌的普洱熟茶,将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PET003在自然发酵第20天时接种于茶样中,进行接菌强化发酵普洱熟茶。细菌16S rRNA扩增子测序发现,接菌强化发酵茶样中乳杆菌目(Lactobacillales)、微球菌目(Micrococcales)的相对丰度和植物乳杆菌属的DNA序列片段数较对照样品(未接种植物乳杆菌)增加。与对照样品比较,接菌发酵茶样中可溶性糖、茶褐素、茶多酚、咖啡碱、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显著升高(P<0.05);感官审评发现接菌发酵茶样汤色红褐明亮,茶汤甜度和醇厚度增加。  相似文献   

14.
利用从普洱茶中分离出的黑曲霉、根霉和从茯砖茶中分离出的冠突散囊菌接种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茶汤,进行单一菌株发酵,对发酵过程茶多酚类化合物的含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茶多酚含量显著降低,黄酮类化合物总量在黑曲霉、冠突散囊菌作用下分别减少72%、31.76%,在根霉作用下增加了94.92%;儿茶素各组分的含量变化较大,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均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而儿茶素、没食子酸在不同菌株作用下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茶黄素在黑曲霉、根霉作用下先增加后减少,冠突散囊菌则相反;茶红素总体呈下降趋向,茶褐素在根霉、冠突散囊菌作用下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5.
姜鑫  房安石  杜维  阮成江 《中国油脂》2023,48(5):133-140
为考察不同产地文冠果种仁黄酮类成分的差异,以山东潍坊的60份和辽宁大连的58份文冠果种仁为原料,采用LC-MS/MS法检测其黄酮类成分及含量,并对两地文冠果种仁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18份文冠果种仁中均检测出5种黄酮类成分,其中芦丁含量为1.422~40.704μg/g,表没食子儿茶素含量为2.513~6.406μg/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为1.994~4.574μg/g,二氢槲皮素含量为1.102~4.452μg/g,没食子儿茶素含量为0.806~4.057μg/g;两地文冠果种仁黄酮类成分含量大小依次为芦丁>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二氢槲皮素>没食子儿茶素;山东潍坊不同样树种仁中黄酮类成分总含量介于10.518~25.445μg/g之间,样树WF927的黄酮类成分总含量最高;辽宁大连不同样树种仁中黄酮类成分的总含量介于8.347~52.087μg/g之间,样树DL392的黄酮类成分总含量最高;两地文冠果种仁黄酮类成分含量间差异显著,其中辽宁大连文冠果种仁中黄酮类成分总含量平均值(19.491μg/g)极显著高...  相似文献   

16.
将从普洱茶中分离鉴定到的阿曲霉A1 (Aspergillus amstelodami A1)接种于灭菌和未灭菌的晒青茶中,分别进行纯菌发酵和强化发酵,进而研究发酵茶样的感官特征、化学成分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纯菌发酵茶叶中的茶多酚和5种儿茶素含量均显著降低,茶红素和茶褐素含量均显著增加;与自然发酵茶样相比,强化发酵茶样中的茶褐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升高,而儿茶素、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和咖啡碱含量均显著降低,其干茶外形、汤色、滋味、香气和叶底感官审评分数均显著升高,且茶汤的a~*值、b~*值升高,L~*值降低;阿曲霉A1虽不是强化发酵茶样的优势真菌,但其改变了茶样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即通过与其他微生物协同作用,阿曲霉A1发酵可改变茶叶的特征成分,提高普洱茶的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17.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建立了一种可以同时检测茶油8种儿茶素类物质的分析方法。使用Waters T3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0.1%(V/V)甲酸水溶液和甲醇和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正扫描方式下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测定。在优化的条件下,8种儿茶素类物质线性关系良好(r~2=0.9966~0.9995),方法检出限为0.2~1.1μg/L。在不同浓度水平的添加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6.4.%~93.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3.0%~8.9%。应用本方法可以检测出茶油中儿茶素(C)、表儿茶素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等的含量。结果表明,茶油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的含量相对较高。本方法结果准确可靠,方法快速,简单易行,可为茶油中儿茶素类物质的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培养法、感官评定和GC-MS法评估冠突散囊菌发酵夏秋绿茶前后菌落、感官和挥发性香气成分。轻度发酵后茶样中繁殖大量菌落,数量与陈化六堡茶相当,少于接种茯砖茶。接种能够增加菌香,但滋味以轻度发酵评价较高。经轻度发酵后,茶多酚含量减少量不大。GC-MS法共检测出40种香气成分,碳氢化合物23种、酯类6种、醇类4种、酚类和酸类各2种、烯类和酮类与醛类各1种。原料绿茶和发酵茶样检出6种共同成分,发酵茶样检出2种共同成分,3种发酵茶样中新检出化合物5种,但与接种茯砖茶相比,检出香气成分较少。接种冠突散囊菌能够加速茶叶化学物质代谢,可以作为夏秋绿茶制作轻度发酵黑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绿茶茶汤中主要滋味成分及滋味定量描述分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主要滋味成分化学分析和滋味定量描述分析相结合技术对绿茶茶汤的滋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绿茶茶汤中各主要滋味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对于同一滋味成分而言,不同茶汤中的含量也有一定差异。茶多酚(TP)、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咖啡喊(Caf)、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芦丁(Rutin)、D-儿茶素(D-C)、表儿茶素(EC)、氨基酸(AA)等9个成分对绿茶茶汤滋味的贡献较大,各滋味间强度关系为涩味>苦味>鲜味>甜味。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出的2个主成分数据、绿茶茶汤滋味定量描述结果对35个绿茶样品分别进行聚类,结果表明绿茶茶汤中各滋味成分之间存在着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AB-8型大孔树脂对黑果腺肋花楸原花青素粗提物的吸附和解吸特性,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原花青素纯化物中表儿茶素和原花青素B_2含量。结果表明,上样溶液浓度4 mg/m L,吸附流速2 BV/h,解吸液乙醇浓度为50%,得到纯化物中原花青素含量为14.29%;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Aglient Eclipse XD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甲醇(A)-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10 min,10%A-30%A;10~20 min,30%A-70%A;20~30 min,70%A-100%A),流速1 m L/min,检测波长280 nm,表儿茶素和原花青素B2质量浓度在0.025~0.2 mg/m L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两种成分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5.5%和99.8%;经测定黑果腺肋花楸纯化物中表儿茶素和原花青素B_2含量分别为14.26 mg/g和22.45 m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