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都江堰看水利工程寿命的决定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金生 《中国水利》2004,(18):28-28
工程寿命的决定因素之一是工程设计的科学性. 都江堰主要由渠首、附属工程和灌溉渠系工程组成,渠首包括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与自然条件协调,三大部分组成了一个科学、完整的水利工程体系,通过各自功能的有效发挥,达到自动分水、泄洪、排沙、沉沙、引水的目的.工程布局合理,配合巧妙,功效显著,蕴涵着丰富、精深的科学哲理.  相似文献   

2.
3.
科学地保护和发展都江堰水利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江堰和青城山联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双遗产”)的工作开展以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人们为灿烂的中华文明、为都江堰赢得世界人民的赞誉感到自豪与高兴。 与此同时,人们对于由此而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也进行着思考,许多问题需要重新研究、明确、注意协调和妥善处理,方能在今后对都江堰继续进行科学的管理与使之持续地发展。 一、对都江堰的定位 都江堰具有2256年的悠久历史。都江堰市旁岷江河床中的都江堰渠首工程,积淀着历代“治水兴蜀”的文化;两岸  相似文献   

4.
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解决新老水问题,推进高质量发展、完善现代化水利基础设施网络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生态经济体系、生态安全体系、生态文化体系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借鉴都江堰水利工程治水理念及工程规划建设等方面的经验,结合当前水利工程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及新时期水利工程建设目标,研究总结了生态水利工程的内涵,提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应按照"树理念、变设计、抓调度、强监管、补缺漏"的总体要求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5.
6.
<正>古人云:"吾道一以贯之";又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在都江堰2270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哪些因素贯穿始终,不变如常?又有哪些因素随着时与势的更易而不断变化?让我们从都江堰的"变化"与"永恒"两个方面,来探求都江堰的发展轨迹,阐释建设与保护都江堰的辩证关系,从而对我们更好地发展和保护都江堰提供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7.
8.
郭发明 《四川水利》2004,25(1):20-22
都江堰这座为人民造福两千数百年的水利工程,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它的保护自然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水利工程具有防洪、发电、供水、航运等多重效益,但其建设和运行可能带来湿地萎缩、生境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等生态环境问题。系统研究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多目标协同提升的湿地生态保护修复技术,对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科学研究价值。对国内外水利工程影响下湿地关键修复技术研究进展及湿地保护修复尚存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展望湿地保护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方向,以期为受水利工程影响下河湖湿地生态修复技术研究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水利工程生态保护技术标准体系构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生态保护技术标准一般包含在工程建设相关标准之中,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标准体系。在现有国内外相关标准分析的基础上,参照水利技术标准体系框架,将水利工程生态保护技术标准按照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划分为涉及生态环境要求的水利工程规划、设计、运行三阶段的相关标准和生态保护专项标准两类,并分别补充拟编标准名录,形成了我国水利工程生态保护技术标准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是世界上水情最为复杂、治水任务最为繁重的国家。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与水旱灾害作斗争的历史。特别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展了波澜壮阔的水利建设,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为宏大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彻底改变了数千年来中华大地饱受洪旱之苦、人民群众饱经用水之难的艰辛局面,为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改善提供了可靠支撑和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水利工作,把水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对水利工作作出了一系列的重要指示批示,明确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突出强调  相似文献   

12.
源远流长的都江堰水利文明,承继过去,面向未来。其"人水和谐、道法自然"的思想精髓,会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因特殊的地理环境、特定的工程建设者的精神和时代的发展而更加璀璨。  相似文献   

13.
<正>始建于公元前256年的都江堰水利枢纽,至今已逾2 000余年。2 000多年来,遵循"道法自然、因势利导"的治水理念,都江堰持续发展、历久弥新,至今仍"砥柱巍然",润泽和造福着天府人民,这不仅是我国水利史、科技史上的一座丰碑,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迹。世界遗产委员会赞誉都江堰为"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018年5月18日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始建于战国时期的都江堰,距今已有2 000多年历史,就是根据岷江的洪涝规律和成都平原悬江的地势特点,因势利导建设的大型生态水利工程,不仅造福当时,而且泽被  相似文献   

14.
都江堰枢纽工程完美地解决了自动引水、分水、排沙、泄洪、稳定引水量等问题,都江堰灌区2 000余年来形成了灵活而丰富的管理制度,在灌溉工程运行管理、岁修维护、灌溉分水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这些都是都江堰工程效益延绵2 000多年而不衰的重要原因。通过对都江堰及灌区工程技术与管理的分析可知,都江堰是一个有机的系统、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工程体系,表现了我国传统水利科技的智慧,体现了我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的价值观。这种传统水利科技与文化,是我们今天面对日益严峻的人与自然关系时需要重新拾取与学习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5.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人类工程史上的伟大奇迹,反映了我国传统水利科技、传统文化思想的先进性、可持续性与可继承性。都江堰灌区在两千余年的历史中,形成和积淀了丰富的水管理制度与经验,是今天都江堰水利文化建设亟待挖掘和研究的内容。建设都江堰水利文化,不仅是增强文化自信的有力措施,而且是完善灌区水管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我国重要的特大型多目标水利枢纽,至今已经发挥了2 275年的效益。回顾这座千年古堰的发展历程,从河流动力学角度分析了其得以运行2 275年的科学原理。"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是都江堰建造设计的核心理念,通过系统思维形成技术原始创新,由此实现了防洪、灌溉、航运等综合效益,都江堰对现代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5·12汶川特大地震在给都江堰灌区的水利工程、渠道、建筑物及房屋造成重大损失的同时,灌区的水利信息化系统也受到了极大的损坏. 据不完全统计,都江堰管理局水情自动化专业系统中的紫坪铺水文测站整体垮塌,所有水情自动化系统及防雷接地系统全部落入岷江中,蒲阳河测站部分垮塌,设备受损严重,其余各测站测房、设备均有不同程度受损:灌区多媒体会商系统、办公局域网、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受损严重,水利调度中心水情专业网络无法继续使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国内外重大水利水电工程生态与环境保护实践的调研分析,提出应加强流域综合规划和规划环评,加强生态调度,建立环境友好的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体系;加强河流生态保护目标研究,尽快建立水生态监测体系和生态补偿机制,并建议设立生态补偿专项基金,为各项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治水历史,历代治水用水管水的实践留下了优秀的物质财富、制度财富和精神财富。通过探讨以都江堰为代表的优秀水利工程对中国水文化的贡献,挖掘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多方面价值,为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危机等问题寻找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新时期生态水利建设要以先进的水文化为引导,借鉴都江堰保护与发展中蕴含的工程伦理和先进文化,建设人水和谐社会,建设现代生态水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