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磊 《中国水利》2007,(22):I0002-I0003
通济堰,位于浙江丽水市区西南25Km的瓯江与松阴溪汇合口附近的堰头村。拦水大坝长275m,宽25m,高2.5m。上游集雨面积约2150Km^2,引水流量为3m^3/秒,每天能拦入堰渠水量约为20万m^3。通济堰灌区渠系宪誉,有上、中、下三源千渠,蜿蜒穿越42km^2碧湖平原,疏为48条支渠,呈树状分布,置有72座分水闸。历史上最大时曾达到灌溉农田3万亩,目前仍在为1万多亩农田提供着灌溉服务。  相似文献   

2.
古老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至今已经运行2 270年,作为世界水利史上的经典之作,其蕴含的科学哲理对当代水利事业产生着深远影响。在挖掘与归纳"千年古堰"启示的基础上,提出实现都江堰灌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七位一体"构架,并对今后一段时期灌区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进行谋划。  相似文献   

3.
4.
5.
<正>郭大昌(1742~1815年),字禹修,江苏山阳(今淮安)人,乾隆、嘉庆年间河工,精通堤坝工程,是黄、淮、运治理中的一位传奇性人物。郭大昌出身贫民,秉性刚正不阿,不与贪污成风的河道官员同流合污,深得百姓爱戴,被亲切地称为老坝工。1758年,16岁的郭大昌亲眼目睹了百姓因黄河决口而流离失所的惨状,立志做一名与黄河作斗争的治河工。后经人帮忙,进入河库道任贴书。他勤奋好学,很快掌握了工程计算的财务收  相似文献   

6.
《四川水利》2006,27(3):I0003-I0003
通济堰开创于西汉末年(公元25年),是仅次于都江堰位于岷江中游的大型引水工程,灌区幅员772.8平方公里,灌溉成都、眉山两市的新津、彭山、东坡、青神四县(区)的52万亩农田,属大(三)型灌区。渠首位于成都市新津县城南,引岷江支流南河水入渠灌溉,系灌排兼容工程。进水闸设计引水流量48m。/s,灌区有3条干渠,总长98.47公里,支渠65条,总长363.43公里。其中万亩以上支渠14条长164.67公里;斗渠304条长493.81公里。灌区支渠以上的各类渠系建筑物3786座,是一个具有灌溉、防洪、工业及生活、发电、水产等多功能相结合具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工程。  相似文献   

7.
8.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我国重要的特大型多目标水利枢纽,至今已经发挥了2 275年的效益。回顾这座千年古堰的发展历程,从河流动力学角度分析了其得以运行2 275年的科学原理。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是都江堰建造设计的核心理念,通过系统思维形成技术原始创新,由此实现了防洪、灌溉、航运等综合效益,都江堰对现代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钟平 《陕西水利》2004,(4):28-33
自从渭河流域综合考察归来,以往心中对水库的美好印记仿佛有些褪色。大坝藏流,毕竟改变了河流原生的状态,尤其是几乎没有了鲜活的常流水的渭河,  相似文献   

10.
两千二百六十年之于人类历史的长河,不过是弹指一挥,但对于一座水利工程来说,这个时间确实长得令人叹为观止。古巴比伦的纳尔一汉谟拉比灌溉渠系和古罗马的远距离输水道,都是人类水利文明的杰作。然而,它们不是湮灭在历史的风沙之中,就是只剩下夕阳残照中的断壁残垣。唯有中国的都江堰,至今仍生机勃勃地发挥着滋润大地、惠泽苍生的作用,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当今世界上人水和谐、持续发展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11.
<正>古人云:吾道一以贯之;又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在都江堰2270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哪些因素贯穿始终,不变如常?又有哪些因素随着时与势的更易而不断变化?让我们从都江堰的变化与永恒两个方面,来探求都江堰的发展轨迹,阐释建设与保护都江堰的辩证关系,从而对我们更好地发展和保护都江堰提供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2.
都江堰工程很好地实现了人水共生、天人合一,是人水和谐、生态水利的光辉典范。惠施千古的都江堰,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为秦国统一六国的大业和促进成都平原社会生产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都江堰修建至今2 200多年,仍是世界水利工程的最佳作品,其因势利导、合理规划,注重管理、形成制度,取水适度、持续发展,人水共生、天人合一等特点,对当代水利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今后,建议加强对都江堰的保护,在保护其历史文化价值的同时,保证其利水功能不受弱化或破坏,同时需要防止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过度修缮和改造。  相似文献   

13.
2006年,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袭击了四川省21个市、州的139个县(市、区)。据统计,干旱造成全省作物受旱188.52万hm^2,成灾116.55万hm^2,绝收27.73万hm^2,造成农业直接经济损失87.7亿元,有443.6万人出现临时饮水困难。为抗御干旱,四川水利经受了一次严峻的考验,作为四川水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2260多年历史的都江堰水利也同样经历了一个酷热的夏天。  相似文献   

14.
15.
2016年长江洪水特点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俊 《人民长江》2017,48(4):54-57
受超强厄尔尼诺事件以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等海洋、大气环流、气候因子共同影响,2016年长江中下游梅雨期降雨异常偏多、暴雨过程频发,发生区域性大洪水,部分支流发生特大洪水。详细分析了2016年长江洪水的暴雨成因、暴雨特征以及洪水特点,深入剖析了长江中下游水位持续偏高的原因,并提出了关于长江中下游防洪形势变化的5点启示,以期为灾后重建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陕南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地带。 汉中市从公元前190年至1985年有文字记载的较大干旱年份为120年,其中特大旱年63年。以夏旱出现最多,共24次,夏秋旱21次、秋旱14次、春夏连旱13次、春夏秋三季连旱9次。在地域分布上,以秦巴浅山丘陵区和西部山区较多,干旱的类型以夏秋旱最为严重。夏旱主要出现在5、6月,是水稻播种、插秧用水最集中的季节;夏秋旱(伏旱)多发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影响农作物扬花授粉、抽雄吐穗,群众称谓之“卡脖旱”,危害极大;春旱多发生在3~5月,是小麦返青、灌浆、吐穗阶段,危害较重…  相似文献   

17.
宅者,人之本也。人因宅而立,宅因人得存。人宅相扶,感通天地。《黄帝宅经》如是说。同样,这本《交往与空间》,讲的也是这个道理。生活需要交往,建筑需要空间,建筑之间的公共空间,以及空间中人的行为和活动才是最重要。对Jan Gehl来说,如何设计一个舒适的公共空间,吸引人来使用,并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应该列为建筑师思考设计时所考虑的首要问题。Jan Gehl用他独特的魅力和幽  相似文献   

18.
19.
20.
三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只不过是短短的一瞬间。而有些瞬间的变化却需用浓墨重笔来书写。 1991年的夏天,也就是黑龙江省农田水利建设“黑龙杯”竞赛赛得如火如荼的第三年的夏天,松花江发生了建国以来的第二位大洪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