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鞣花酸(EA)是一种具有抗氧化、抗癌、抗突变、抗炎等多种生理活性的天然多酚,鞣花酸与蛋白的相互作用直接影响其在人体的转运与代谢。本文运用多种光谱学方法与分子对接模拟法研究EA与牛血清蛋白(BSA)互作的反应机理。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结果表明:EA通过静态方式猝灭BSA的内源荧光,EA与BSA按1.5∶1比例通过自发的放热过程结合,形成稳定的复合物,初步确定其主要作用力为范德华力和氢键。红外光谱和圆二色谱研究表明:EA的加入对BSA的二级结构影响显著,导致BSA中α-螺旋结构减少,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结构增加,且EA与BSA间可能存在疏水作用力。分子对接模拟进一步验证了上述光谱分析结果,说明主导EA和BSA结合的作用力除范德华力和氢键外,还有一定的疏水作用力。EA在BSA上的最佳结合位点位于亚结构域ⅡA与亚结构域ⅢA间的疏水空腔内,距离site Ⅰ更近。EA与His145、Pro110、Arg458等残基间存在疏水相互作用,与Arg144残基间存在氢键作用。本研究阐明EA与BSA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为EA在体内转运及代谢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竹笋壳中牡荆苷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随着牡荆苷浓度的增大,BSA荧光光谱的荧光峰从374 nm蓝移到372 nm,且使得BSA的荧光强度有规律地降低,说明牡荆苷对BSA有荧光猝灭作用。观察两者结合光谱图发现,荧光猝灭常数Ksv随温度升高而下降,荧光猝灭速率常数远大于其他猝灭剂对生物大分子的最大荧光猝灭速率常数2.0×1010L/mol·s,说明这种猝灭现象为静态猝灭。热力学参数表明,牡荆苷与BSA之间结合作用力主要是静电相互作用,结合位点约一个,且它们之间的反应是自发进行的。  相似文献   

3.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法研究棉酚及其氧化物与牛血清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结合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棉酚及其氧化物与牛血清蛋白相互作用而引起的荧光猝灭机制均属于动态和静态的联合猝灭,BSA发射峰蓝移。通过计算各个结合参数得出:棉酚及其氧化物与BSA的结合常数在105数量级,说明棉酚及其氧化物与BSA有很强的结合,结合位点均为1;热力学参数ΔH0、ΔS0和ΔG0,表明棉酚及其氧化物与BSA结合的主要作用力为疏水作用力和氢键。根据Forster的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供体(BSA)与受体(棉酚及其氧化物)间的结合距离r分别为2.94 nm和3.12 nm,它们都能以能量转移的方式与BSA发生作用。紫外-可见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的研究结果表明,棉酚及其氧化物与BSA的结合引起了BSA的构象变化。  相似文献   

4.
RP-HPLC法测定石榴汁中的4种多酚类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检测石榴汁中没食子酸、石榴皮鞣素、安石榴苷和鞣花酸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ArcusEP-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以甲醇-0.1%TFA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没食子酸的检测波长254nm,石榴皮鞣素、安石榴苷和鞣花酸的检测波长377nm。结果:没食子酸、石榴皮鞣素、安石榴苷和鞣花酸分别在0.020~0.320μg,0.038~0.608μg,0.074~1.184μg,0.039~0.624μg之间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05%、96.21%、95.30%、98.14%。结论:本方法精密可靠,可作为石榴汁中没食子酸、石榴皮鞣素、安石榴苷和鞣花酸4种多酚成分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荧光光谱法结合分子对接探究姜黄素(curcumin,CUR)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 SA)在不同pH条件下相互作用。方法 通过荧光光谱法计算结合常数和热力学参数分析CUR对BSA荧光猝灭作用和机制;采用位点Marker和分子对接分析结合位点。结果 CUR与BSA结合形成了复合物,产生内源性荧光猝灭作用,属于静态猝灭。不同pH条件下的结合作用力不同,但结合位点数目均为1。由同步荧光可知,色氨酸残基附近疏水性增强,说明与CUR结合后BSA构象出现了收缩,结合位点靠近色氨酸。位点Marker实验证明pH影响CUR与BSA结合位点,分子对接结果表明, pH 7.4时CUR与BSA的结合位点位于Sudlow’s site I附近。结论 本研究表明pH影响CUR与BSA的结合反应,为CUR的活性保护及蛋白基递送载体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探明单宁酸(TA)与牛血清蛋白(BSA)/人血清蛋白(HSA)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对于开发蛋白基活性成分载体和递送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血清白蛋白(BSA/HSA)是常用可溶性载体蛋白,含有多个疏水腔作为活性成分结合位点。本文采用荧光发射光谱研究不同pH值(7.4,5.0,4.0)条件下TA对BSA/HSA荧光猝灭作用,并通过数学方程计算猝灭常数和热力学参数,分析荧光猝灭机理,最后通过位点Marker试验和分子对接技术确定结合位点。结果表明:在不同pH值条件下TA对BSA/HSA荧光均产生猝灭作用,当生理pH 7.4时,猝灭率最高。非线性拟合得到TA与血清蛋白的结合常数在105~107L/mol数量级,说明结合能力很强,pH值显著影响结合常数(P0.05),当生理pH 7.4时,结合常数最大。热力学参数与分子对接表明BSA/HSA与TA主要通过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结合。位点Marker试验和分子对接表明,在pH 7.4时,BSA/HSA与TA结合位点均位于结构域ⅡA和ⅢA之间的疏水腔内,Sudlow's site Ⅰ位点附近。试验证实TA与BSA/HSA的结合存在pH依赖性,对设计开发蛋白-TA载体提供了理论参考,对TA应用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核桃青皮与核仁含有没食子酸、鞣花酸、咖啡酸、槲皮素等丰富的多酚。这些多酚有抗氧化、抗炎、保护皮肤、抗肿瘤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其中的绿原酸、阿魏酸、儿茶素等许多组分已采用光谱法研究了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其猝灭类型为静态猝灭、猝灭速率常数范围7.28×1011~7.28×1013L(/mol·s)、结合常数范围3.23×103~2.80×108mol/L、结合位点数0.86~1.91、结合距离1.93~5.18nm,其作用力以疏水作用为主、范德华力或氢键、质子化力、静电引力为主。这些参数有助于了解核桃相关多酚在体内的转运、代谢过程和生理功能,为其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石榴皮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其含有丰富的多酚,在食品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对石榴皮多酚的提取、纯化、检测和应用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介绍石榴皮中最重要的两种多酚——安石榴苷和鞣花酸的研究现状,特别是对安石榴苷的水解、鞣花酸的提取及制备等进行详细阐述;并以大白鼠为模型,阐明安石榴苷体内代谢的一般途径。  相似文献   

9.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不同pH值(3.0、5.2、7.4)条件下叶黄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相互作用,利用数学模型计算得到二者的猝灭常数和热力学参数等,分析叶黄素与BSA的荧光猝灭现象及蛋白构象的变化,最后通过位点竞争实验和分子模拟技术确定了二者的结合位点。荧光光谱表明,不同pH值条件下叶黄素对BSA均产生荧光猝灭效应,在298 K时,pH 7.4的猝灭常数最大,结合常数较大;热力学参数和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叶黄素与BSA间的作用力主要是疏水相互作用;同步荧光光谱表明BSA的构象在叶黄素与pH值的共同作用下发生改变;位点竞争性实验和分子对接实验表明,pH 7.4和pH 5.2时,二者的结合位点在亚结构域ⅡA和ⅢA之间,但更接近于Sudlow’s site Ⅱ;pH 3.0时,结合位点不在亚结构域ⅡA及ⅢA附近。结果表明,pH值对叶黄素和BSA的相互作用有影响,这为蛋白质与生物活性成分的相互作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模拟动物体生理条件下,采用荧光猝灭光谱法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铬(VI)的相互作用,试验发现C(rVI)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通过Stern-Volmer方程,Lineweaver-BurK方程和双倒数曲线处理实验数据,表明C(rVI)与BSA属于静态荧光猝灭,测定了C(rVI)对BSA的猝灭常数,确定了C(rVI)与BSA结合位点数均为2。并根据热力学参数计算了C(rVI)与BSA之间的作用力类型主要为疏水作用。并用同步荧光技术研究了C(rVI)对B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