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贵州省从江县的密林深处,坐落着一个古老而具有独特文化的苗族村寨,这里沟壑纵横,古树参天,白云飘逸,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独特。民居建筑别具一格,禾仓、禾晾成群,古步道蔓延村寨,这种古老而神奇的形象标志和典型的地域特色,经过数百年的历史变迁,仍然是岜沙传统文化保持不变的基石。当历史的车轮进入21世纪,世代居住在这里的苗族同胞仍然享有传统的生活方式,延续着先辈们传承下来的民族文化,他们在享受现代文明的美好生活的同时,仍保持着古老的生活习俗。  相似文献   

2.
周坚  罗婷  黄薇 《华中建筑》2010,28(8):148-149,152
该文从分析岜沙苗寨的聚落,建筑形态特征入手,展示了岜沙独特的魅力;接着研究了目前岜沙苗寨的保护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就未来岜沙苗寨的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周颖悟 《山西建筑》2010,36(29):342-344
介绍了岜沙苗族村寨的布局特点,从建筑景观、道路景观、绿化景观等方面具体阐述了岜沙苗族村寨的景观特点,分析探讨了其生态价值、美学价值及环保作用,以期指导当今的园林建设。  相似文献   

4.
黄海静  董张 《室内设计》2019,(1):111-118
苗族聚落及村寨建筑在我国传统 聚落和建筑中独具特色,建造体系成熟,蕴 含丰富的地域适应性营造技术和绿色经验, 极具研究价值。以位于黔东南地区的岜沙苗 寨为例,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民俗文化 等方面对岜沙苗族聚落及村寨建筑的地域 适应性特征进行分析,以期对传统聚落的 传承、保护和发展以及对适应地域环境的 现代绿色建筑的营造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鲍帆  谢飞  龙亮 《华中建筑》2010,28(7):162-164
该文从大的山水环境,聚落节点空间与民居建筑等三个方面入手初步分析了上郎德苗寨的景观特征,其中引入了与建筑学相关的聚落、营造、历史、审美与民族心理分析等内容,在不同层面上了上郎德苗寨景观的涵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6.
孙鹏  王乐君 《山西建筑》2014,(20):33-34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更新传统聚落,将研究对象置于具有突出苗文化、世界苗族发祥地的黔东南苗族聚落,通过对苗族聚落景观的历史特点的分析来还原自然,以期引起社会对黔东南苗族聚落景观的关注和保护。  相似文献   

7.
为刻画黔东南苗族聚落在城镇化、旅游化作用下公共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分别以乌冬苗寨、郎德上寨为例,以村民日常活动行为为基础,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以"空间"为"节点",以"村民日常活动行为轨迹"为"联结"构建公共空间复杂网络模型,分析对比其节点聚集度、模块化分析、联系强度等指标所反映的功能、层级、关联、布局结构特征.研究结...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13)
贵州画家陈红旗以其独特的岜沙艺术闻名于贵州画界,他因对岜沙人的关怀与描摹,深受岜沙人的爱戴。文章从岜沙情深、艺术之根、情感之源三方面入手,浅析陈红旗在绘画道路上别具一格的艺术造诣。  相似文献   

9.
王炎松  陈牧  邵星 《华中建筑》2010,28(1):169-171
巴拉河流域是苗族"长裙苗"集中生活居住的区域,分布着众多传统的苗族聚落。该文从这些聚落在流域中的分布、山水环境来认识聚落选址规律,并从聚落内部的单体建筑和重要节点的定位原则来认识单个聚落的布局特征。从而进一步探讨该地区苗族聚落体系的整体格局特征。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2):157-160
<正>岜沙村位于从江县丙妹镇距从江县城7.5公里处,由老寨、宰戈新寨、王家寨、大榕坡新寨和宰庄等5个自然寨组成。全村共16个村民小组,474户2244人,土地面积18.28平方公里。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枪手部落"、苗族文化的"活化石"和"博物馆"。民居、头饰与其他村寨迥然不同,独具特色。生前不做棺材、死后不留坟头和墓碑的丧葬习俗与栽种生命树的习俗,是朴素生态观念和树崇拜的表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1.
正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荔波县,向东南沿县道918行驶3 km,接乡道006于山岭间逶迤10 km至永康水族乡,转向南行4.5 km至布依族聚居的尧古村。尧古村以造纸和蓝染技艺而闻名,坐落于植被茂密的锥峰脚下,村寨周边为峰丛洼地所环绕,是一座有着悠久手工业匠作传统的聚落。地域生境黔东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荔波县,南邻广西河池的环江县和南丹县,为贵州高原向广西丘陵倾斜的过渡地带,地形起伏多变、多民族聚居是该地区自然和人文  相似文献   

12.
朗德上寨属于苗寨中典型的向心性布局形态,通过测绘并分析其聚落空间构成要素,从中心空间、骨架空间、节点空间、建筑空间四个方面分析各要素空间特色,寻找聚落空间结构规律,获得对朗德上寨找总体空间形态的认知。最后根据聚落形态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思考对现在城镇规划以及苗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启发。  相似文献   

13.
杨鑫 《华中建筑》2015,(3):43-47
文化景观强调某一地理区域人与土地之间动态的相互作用这一过程,该文从这一角度切入,横向对比黔东南地区苗族和侗族村寨在不同的民族文化发展背景下,塑造的文化景观异同。从两个不同民族的历史变迁、宗教信仰、行为模式等社会文化的角度进行梳理,分析比较不同文化脉络之下文化景观的机理、形态、构成、特征的相似与相异,进而强调文化景观作为动态的发展过程,将成为社会文化研究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4.
杨丽 《住宅科技》2011,31(11):53-56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地区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的要求提高,生态环保成为建筑设计新的主题。文章介绍了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民居的民族特色和生态设计思想。吊脚楼民居是朴素实用、生态有机、充满活力的建筑,其建筑精髓值得我们传承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曲巷深处多元文化的足音--黔东南山区聚落与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波  王波  周振伦 《工业建筑》2005,35(12):27-28,46
通过对贵州省黔东南州少数民族文化背景的研究,提出多学科研究方法的整合来拓宽对传统聚落与建筑的研究视野,并拟定了从聚落、建筑、文化圈、生境多层次上的研究。进而提出了有关聚落建筑景观评价和规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小城镇处在城尾村首的关键节点,是地域文化多样性发展的重要载体,研究选取贵州黔东南地区西江、郎德、九摆和芭沙4个山地型苗寨乡镇街巷空间为研究对象,对其空间结构秩序,空间围合尺度和空间体验感知进行分析,初步探索山地型苗寨街巷空间地域营建特征,为今后当地特色小镇空间特色的保护、培育和发展做前期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7.
黄宇博  孙弘 《城市建筑》2022,(2):5-7,15
随着全国城镇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贵州省黔东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村落亟须进行科学合理的发展和传承,本文以黔东南地区典型的传统民族乡村聚落为研究对象,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民族文化等因素出发,探究山地环境与乡村聚落的关系,对山地传统乡村聚落的选址、布局和边界形态进行归纳总结,对传统乡村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分析和研究.探究西南地...  相似文献   

18.
以湘西凤凰县和黔东南雷山县为例,通过实地调研与数据分析,从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角度出发,对湘西与黔东南苗族传统聚落的形态特征进行对比研究,主要涉及分布和布局两个方面。在分布上,以时空演变为视角,在对比湘西与黔东南苗族聚落不同时期发展变化的基础上,通过ArcGIS对空间数据的分析,对比两者聚落点在地势和整体形态上的演变。在布局上,基于聚落与环境的关系对比两者边界与形状特征,并进而分析聚落内部布局的构成要素、空间结构与建筑密度的异同。最后分析形成以上特征的原因,总结出民族源流、社会变迁、地理环境、外界防御、自然信仰五点影响因素。对比研究旨在提升两者文化标识性,进而为保护两地苗族聚落“文化基因”,避免同质化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谢毓婧  赵晶 《城市建筑》2022,(7):174-178
海上聚落是一种独特的乡土聚落景观,是近年来伴随着近海养殖产业的兴起而出现的一种聚落类型,同时也是疍民文化的新载体,具有特殊的研究意义。本研究以福建省三沙湾地区的海上聚落为研究对象,从文化景观的视角出发,分析人海关系发展的自然基础和人文基础,探究海上聚落的成因。现状海上聚落中呈现出了内在的人海依存关系和外在的人海空间联系特征,是海上聚落文化景观的核心。研究为疍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海上聚落的有机更新奠定了基础,对探索海上空间、挖掘海洋文化等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乡村聚落历史演进过程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其文化性、社会性和空间性三者之间具有有机的对应关系。其中,乡村聚落重要的文化精神和社会关系特征,一般都以"核心公共空间"作为物质载体予以集中呈现。但是由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化等原因,乡村聚落核心公共空间随着乡村传统社会结构的变迁和文化生活内容的改变而逐渐被遗忘,其物质环境也逐渐被弃置。研究指出:以乡村聚落核心公共空间作为"点穴"启动,通过"文化定桩"的方法,可以成为当下我国乡村振兴规划建设的一个有效途径。结合浙江黄岩屿头乡沙滩村的实践,阐述以文化定桩为灵魂、通过核心公共空间的创造性修复和更新的探索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