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三品一标”与电子商务结合驱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内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调查研究,提出以"三品一标"为抓手,将电子商务与质量溯源相结合,形成一个以产、销、管为一体的信息网络平台,确保"三品一标"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新思路。针对涉农企业、消费者及政府监管部门三者与网站平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全面分析与评价,表明建立"三品一标"农产品溯源电子商务服务网站可以有效地追根溯源,提升企业自律能力,增强政府监管部门执行力,促进三方交流与监督,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2.
电商平台下“三品一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生鲜电商迅猛发展,认证登记的"三品一标"农产品在生鲜电商中占的份额越来越大,但与之对应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却相对滞后。为了提高"三品一标"农产品质量安全,树立农业品牌形象,本文从生产者、管理者、消费者和第三方平台的角度探讨了电商平台下"三品一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现状与难点,提出从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完善监管机制,来优化原有监管模式,并通过升级宣传方式、引入信用评价体系、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构建管理部门、电商平台、生产者三方利益共同体,打造电商平台下"三品一标"农产品质量安全新型监管模式,以不断满足消费者对安全优质品牌农产品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主要有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3种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4.
《粮食与饲料工业》2006,(10):I0004-I0004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副主任罗斌9月17日在北京召开的新农村建设与都市型现代农业论坛上说,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三种基本类型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获得了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食用农产品包括各种植物、畜牧、渔业产品及其初级加工产品,是各类食品生产加工的基础。因此,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关系着国计民生的大事。近年来,我国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合格率呈现稳中向好发展态势,但质量安全风险隐患在部分地区、部分品种上依然存在。本研究对2021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抽检信息进行概述,发现农兽药残留和金属元素污染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不合格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化学源、生物源和物理源风险因子以及产生安全隐患的原因,并就源头管理,专业技术提升,推进速测技术实施,加大法制宣传等方面对如何控制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提出监管建议。旨在为进一步提升我国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作为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安全与生活质量,备受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关注。中国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制度自成立至今,已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但依旧存在监管力度不足与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将加强中国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作为研究背景,围绕食用农产品监管过程、提高中国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有效途径两个方面展开分析,旨在进一步强化源头监督管理力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  相似文献   

7.
农业部NY(无公害食品)系列标准的推出,为实现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提供了依据。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主要就是依据这套标准对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最终产品进行认证的。其中各生产按术规程即是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十分重视。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加快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食品安全和质量标准体系”,党中央第一次把“食品安全”写进了中央会议的决定。江总书记在2001年3月11日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积极发展生态农业,使农药、化肥使用量降低到一个合理的水平,控制农业环境污染,保证农产品安全”。农业部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列为重点,进一步加大了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和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建设的力度,并于2001年4月在全国启动了“无公害食品行…  相似文献   

9.
一、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任重而道远20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我国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成为一项全局性的战略任务。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农业部开始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其目标为:通过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控,有效改善和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食用农产品无公害生产,保障消费安全,质量安全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中等水平。有条件的地方和企业,应积极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相似文献   

10.
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存在问题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我国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进行概述,对现象背后隐藏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监管格局本质未变、标准国际话语权不足、检测体系区域分布不均、法律规制不全面等问题较为突出;为此,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规制所依托的载体和应遵循的技术路线设计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满足数量需求,解决温饱问题。20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我国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成为一项全局性的战略任务。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对于满足城乡居民对安全优质农产品快速增长的需求,发展优质、高  相似文献   

12.
天津市是全国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最早的省市之一,在天津市委、市政府与农业生产者、监管者的共同努力下,天津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了大幅的提升,并处于全国先进行列。天津市食用农产品的质量依然面临农业生态环境、农业投入品污染;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监管有待细化;检测手段有待提升等问题。本文从加强农业生产产前控制,建立农产品信息化网络平台等方面提出了健全天津市农产品安全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产品质量安全不仅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幸福,更关系到行业的稳定发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责任重、意义大.  相似文献   

14.
“十四五”时期,我国三农工作的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一步加快我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在此背景下,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作为发展林果业、畜牧业的优势区,近年来,X市种植养殖业规模迅速扩大,农产品行业大快速发展,但同样面临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压力和挑战。针对当前X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现状,发现X市在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过程中存在协同管控不到位、存在管控盲区、管控的方式及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制约X市食用农产品行业的发展。因此,通过对X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深入探讨,为X市顺利高效开展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为人们提供更多高质量和安全的食用农产品。  相似文献   

15.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产生.是从高端产品向源头产品追溯的结果,是当前经济、贸易发展提出的要求,验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必将成为政府管理农产品质安全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李楠 《食品界》2020,(3):32-34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当前全国上下正在全力以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坚决守住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保障蔬菜等“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战线落实并保障“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满足数量需求,解决温饱问题。20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我国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成为一项全局性的战略任务。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对于满足城乡居民对安全优质农产品快速增长的需求。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的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2012~2014年经媒体曝光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为基础,利用描述性统计的方法,从时间、地区、农产品种类、性质原因、产业环节、传播渠道6个方面分析了舆情发生发展的内在趋势与规律,从而导出媒体曝光我国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一般特性。  相似文献   

19.
农产品特别是粮油产品质量安全,一直是社会十分关注的民生问题。本文作者作为基层农产品监管工作者,结合工作实践,对新形势下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做些思考,进行一些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以来,世界已进入互联网发展时代,信息化、数据化是互联网时代显著的特征。这种信息化、数据化也将不可避免地将影响政府的治理方式及途径。基于此,兼具公共管理与服务职能的政府就必须在社会管理层面上作出应对性的改革举措,可以引进新技术进行有效管理。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监管不到位是一方面原因,信息不对称又是导致监管不到位的重要原因。在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利用互联网进行网格化监管,不仅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还可以有效弥补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对促进监管水平的提高意义重大。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政策背景出发,分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存问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中网格化监管的适用性进行阐述,最后提出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