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改善碳纤维与树脂基体之间的界面性能,以噻吩为单体,采用循环伏安法对碳纤维进行电化学聚合改性.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电化学聚合改性前后碳纤维的表面结构变化,采用电脑伺服控制材料试验机测试了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当噻吩浓度为0. 4 mol/L时,峰值电流增加幅度最大,电聚合效果最佳.当循环次数达到60次时,碳纤维表面电化学聚合反应完全,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可由13. 46 MPa增加到23. 79 M Pa,提高约76. 75%.电化学聚合后大量片层状聚噻吩聚合物在碳纤维表面聚集,碳纤维与环氧树脂基体紧密结合,界面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为了改善碳纤维与树脂基体之间的界面性能,以噻吩为单体,采用循环伏安法对碳纤维进行电化学聚合改性.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电化学聚合改性前后碳纤维的表面结构变化,采用电脑伺服控制材料试验机测试了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当噻吩浓度为0.4 mol/L时,峰值电流增加幅度最大,电聚合效果最佳.当循环次数达到60次时,碳纤维表面电化学聚合反应完全,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可由13.46 MPa增加到23.79 MPa,提高约76.75%.电化学聚合后大量片层状聚噻吩聚合物在碳纤维表面聚集,碳纤维与环氧树脂基体紧密结合,界面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吡咯化学沉积聚合方法对聚酯(PET)纤维进行表面改性,研究聚合工艺条件对纤维与环氧树脂界面剪切强度的影响.分别用SEM、共聚焦显微镜、DMA及单纤维拔出实验等测试手段对改性前后纤维的表面形貌、粗糙度、聚吡咯(PPy)与基体纤维大分子作用力及复合材料的界面剪切强度(IFSS)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吡咯化学沉积聚合改性是一种有效提高纤维与树脂界面粘结性能的方法.此外,可进一步通过聚合改性工艺条件控制聚吡咯层的形貌及聚吡咯与基体纤维大分子的作用力,从而调控纤维与树脂界面剪切强度,吡咯气相化学沉积后再液相沉积,增强复合材料界面剪切强度比原纤维的提高了127.98%.  相似文献   

4.
PET纤维表面呈惰性、不易与树脂浸润,有必要对PET纤维表面进行处理,提高PET纤维的的表面活性,进而提高PET纤维/环氧复合材料界面性能。采用冷等离子体技术对PET纤维进行表面处理,利用ES-CA和SEM分析了冷等离子体处理前后PET纤维表面的元素组成和层间剪切断口形貌的变化;研究了冷等离子处理前后浸润性、PET纤维/环氧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经冷等离子体处理PET纤维表面含氧和氮的极性基团增加、浸润性改善显著,进而使涤纶纤维/环氧复合材料界面剪切强度提高。  相似文献   

5.
PET纤维/环氧复合材料界面性能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ET纤维表面呈惰性、不易与树脂浸润,有必要对PET纤维表面进行处理,提高PET纤维的的表面活性,进而提高PET纤维/环氧复合材料界面性能.采用冷等离子体技术对PErr纤维进行表面处理,利用ESCA和SEM分析了冷等离子体处理前后PET纤维表面的元素组成和层间剪切断口形貌的变化;研究了冷等离子处理前后浸润性、PET纤维/环氧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经冷等离子体处理PET纤维表面含氧和氮的极性基团增加、浸润性改善显著,进而使涤纶纤维/环氧复合材料界面剪切强度提高。  相似文献   

6.
应用阳极氧化法对M—40高模量碳纤维进行表面改性,在酚醛环氧树脂中加入QY8911—Ⅰ型双马来酰亚胺树脂进行基体改性。测定了几种不同体系的M—40/酚醛环氧复合材料在室温和高温(160℃)的层间剪切强度和抗冲击强度,并用SEM观察分析了剪切和冲击断口形貌。结果表明,纤维和基体同时改性的复合材料不仅具有较高的界面强度,而且具有较好的冲击韧性。  相似文献   

7.
应用阳极氧化法对M-40高模量碳纤维进行表面改性,在酚醛环氧树脂中加入QY891-I型双马来酰亚胺树脂进行基体改性。测定了几种不同体系的M-40/酚醛环氧 合材料在室温和高温的层间剪切强度和抗冲击强度,并用SEM观察分析了剪切和冲击断口形貌。结果表明,纤维和基体同时改性的复合材料不仅具有较高的界面强度,而且具有较好的冲击韧性。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与环氧树脂之间的界面剪切强度,采用多巴胺仿生修饰及聚乙烯亚胺(PEI)二次功能化对UHMWPE纤维进行表面改性,并通过FTIR、XPS、SEM和单丝拔出实验等方法分析改性前后UHMWPE纤维的表面特征及UHMWPE/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界面剪切破坏情况.结果表明:经过多巴胺涂覆和PEI二次功能化后的纤维表面产生羟基和氨基等活性官能团;改性后的纤维表面粗糙度增加;改性前后纤维力学性能基本不变;改性后的UHMWPE纤维与环氧树脂之间的界面剪切强度有所增加,当PEI质量浓度为5 mg/m L时,PEI二次功能化后的UHMWPE纤维与环氧树脂之间的界面剪切强度为1.185 MPa,与未改性UHMWPE纤维复合材料相比,提高了65.27%.  相似文献   

9.
在工业化生产中,常压等离子体对基体的改性的一个潜在问题是助剂被基体吸收或包覆于基体表面上,影响等离子体表面的改性效果.以甘油涂层溶液作为吸收助剂,研究了其对常压等离子体射流(APPJ)对超高模量聚乙烯纤维(UHMPE)处理效果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SEM)和纤维粘结强度测试对纤维的表面形态和界面剪切力的变化进行了分析表征.扫描电镜显示经APPJ处理的UHMPE纤维表面粗糙度有所增加,而界面剪切力(IFSS)随涂层浓度的增加不断减小;同时,干态和湿态的等离子处理条件下,界面剪切力的下降趋势一致,说明甘油涂层的存在会削弱等离子体射流处理UHMPE纤维的刻蚀效果,并且降低纤维与树脂间的粘结性能.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碳纤维与树脂基体之间的粘结性能,采用循环伏安法,以丙烯酸为聚合单体对碳纤维进行了电聚合改性.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改性前后碳纤维表面的结构变化,并利用电脑伺服控制材料试验机对复合材料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丙烯酸浓度为0.3 mol/L、循环次数为10次时,碳纤维的改性效果最佳;改性后的碳纤维在红外光谱的2 680 cm-1附近出现了—OH特征吸收峰;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由10.50 MPa增加到了23.44 MPa,提高了123.21%;改性后碳纤维表面出现了圆片状丙烯酸聚合物层,且可与环氧树脂基体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1.
采用浓酸(浓硫酸/浓硝酸)氧化法对纳米碳纤维进行表面处理,在水热和超声分散条件下,制备了纳米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表明,酸化处理在纳米碳纤维表面引入了羟基和羧基等能参与环氧树脂固化反应的官能团。处理后纳米碳纤维的分散性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SEM和复合材料拉伸性能测试结果也显示了酸化处理能有效改善纤维与树脂的界面结合状况,提高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当酸化处理纳米碳纤维的质量分数为0.1%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是纯树脂的1.8倍,是同含量未处理纳米碳纤维材料的1.6倍。  相似文献   

12.
为改善芳纶纤维复合材料的界面粘结性能,采用氧气等离子体对芳纶Ⅲ进行表面改性,制备了芳纶环氧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动态接触角(DCA)分析、测定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等测试方法来研究改性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经等离子处理后,纤维表面m(O)/m(C)比提高,纤维表面粗糙度明显增大,与水的润湿角变小,弯曲强度较未处理提高了30%.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碳纤维(CFs)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采用以相反转乳化法制备的聚醚醚酮(PEEK)水性上浆剂对CFs进行上浆处理,然后通过手糊热压的方式制备CFs/PEEK树脂热塑性复合材料,研究上浆剂乳液浓度与上浆剂的附着量对CFs及其热塑性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EEK上浆剂在水乳液中质量分数为2%时,乳液的表面张力具有最小值29.2 mN/m,PEEK上浆剂乳液具有最佳的表面润湿与铺展性能,PEEK上浆剂的最佳附着量为6 mg/g;采用此上浆工艺条件上浆后的CFs表面氧元素质量分数增加到19.51%,CFs复丝断裂强度较原厂上浆CFs提高了23.7%,制备的CFs/PEEK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层间剪切强度比未上浆改性的分别提高了58.37%、37.01%和47.53%。与基体树脂同质的PEEK复合型水性上浆剂能明显改善CFs/PEEK复合材料的界面黏结性能,显著提高CFs/PEEK的整体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4.
由于碳纤维的表面光滑、惰性大、表面能低、缺乏化学活性的官能团,使碳纤维本身具有反应活性低、表面湿润度和粘结性低的性能缺陷,为更好的使其与基体树脂的粘结,对碳纤维进行表面改性是一项极其重要的研究工作。概述了氧化处理、涂覆处理、射线、激光、等离子体处理等方法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界面粘结度的改性效果。  相似文献   

15.

3D打印成型碳纤维接枝碳纳米管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强度提高

王婼楠1,吴海宏12,郭子月3,刘春太2,申长雨2

(1. 河南工业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郑州450001; 2.郑州大学 橡塑模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郑州450002; 3.中山大学 数学学院(珠海),珠海519082)

创新点说明:

1) 研究了碳纤维定量接枝碳纳米管对热塑性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及拉伸性能的影响。

2) 用3D打印模压成型的工艺方法制备了热塑性复合材料。

研究目的:

研究碳纤维表面接枝不同含量的碳纳米管对复合材料微观结构、界面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研究方法:

1) 采用溶液法,通过控制碳纳米管接枝反应时间,制备不同含量碳纳米管接枝碳纤维,然后用硝酸刻蚀法,去除残留溶剂,验证了碳纳米管接枝的可靠性。用扫描电镜观察碳纤维的微观形貌,用FTIR测试碳纤维表面官能团并用XPS对碳纤维的表面官能团进行分析。

2) 用扫描电镜观察碳纤维与基体的结合情况并用接触角测量仪测试碳纤维与基体的接触角。

3) 通过 3D打印成型法成型了热塑性复合材料样条,并用扫描电镜观察碳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的界面微观形貌。

4) 采用万能试验机测试3D打印成型热塑性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并观察复合材料断口形貌。

结果:

1) 溶液法.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碳纳米管在碳纤维表面均匀分布,表明碳纤维与碳纳米管之间存在较强的键合关系。但随着接枝时间的增加,碳纤维表面的碳纳米管含量逐渐增加,但达到0.4%时,出现分散不均匀现象。碳纤维表面含有上浆剂和去掉上浆剂的对比发现,无上浆剂的碳纤维表面沟壑明显,这些沟槽可以增加碳纤维的比表面积和表面能,增强了基体与碳纤维的机械相互作用。用FTIR测试碳纤维表面官能团并用XPS对碳纤维的表面官能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偶联剂改性后,C=O键含量明显增加,碳纤维表面引入含氧官能团。C1,O1S峰增强,表明碳纳米管接枝到了碳纤维表面。

2) 扫描电镜结果表明,与表面未接枝碳纳米管的碳纤维相比,接枝碳纳米管的碳纤维与基体PA6具有更好的润湿性。接触角测试结果对比发现,接枝碳纳米管的碳纤维与基体的接触角,明显小于未接枝碳纳米管的。

3)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复合材料的界面微观形貌,结果表明:纤维与基体之间存在一定厚度的界面层,界面层的存在可以减轻纤维与基体之间的力学性能突变引起的应力集中,并防止界面缺陷的扩展。

4)界面结合强度测试结果表明,当碳纳米管的质量分数增加到0.25%时,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强度比未接枝碳纳米管的碳纤维增强的PA6复合材料提高了20%,比表面有环氧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提高了41.8%。然而当碳纳米管含量大于0.4%时,界面结合强度不再继续增加。力学测试表明碳纳米管含量为0.25%的复合材料具有最高的平均模量、拉伸强度和界面剪切强度。接枝碳纳米管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断口形貌可以观察到界面处基体中的韧窝。表明基体树脂在拔出纤维前经历了较大的塑性变形,表明纤维与基体有很好结合性。

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碳纳米管可以提高表面的润湿性和CF表面粗糙度。碳纳米管接枝碳纤维增强PA6与环氧上浆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相比,当碳纳米管的质量分数达到0.25%时,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强度增加了41.8%,拉伸强度提高了130%,界面剪切强度提高了238%。然而,随着碳纳米管含量的继续增加到0.4%时,界面结合强度和力学性能就会下降。

关键词:热塑性复合材料,界面结合强度,界面剪切强度,3D打印成型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碳纤维经不同气氛冷等离子体处理后,其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的变化情况.并通过对处理前、后的高强碳纤维进行ESCA、Roman、TG、DTA 分析,提出了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破坏主要是发生在抗剪能力较弱的碳纤维表面层中.等氧离子体(O_2-PLasma)处理通过改变碳纤维的表面层结构,提高了表面层的抗剪能力.因此,其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ILSS)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7.
采用UHMWPEF与碳纤维混杂复合,可有望解决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过程中的高成本问题.为了提高UHMWPEF与碳纤维混杂复合材料的界面强度,采用紫外辐照接枝方法对UHMWPEF织物表面进行改性,考察了不同接枝条件对织物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接枝方法、接枝单体、引发剂、除氧剂和紫外辐照时间等因素的变化都可明显改变UHMWPEF织物表面接枝率;UHMWPEF与碳纤维混杂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性能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上浆剂使用浓度对碳纤维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善碳纤维表观性能及其复合材料界面性能,不同浓度的上浆剂用于碳纤维表面上浆.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动态接触角测试仪(DCAT)和微复合材料界面结合强度(IFSS)等研究了上浆剂浓度对碳纤维的表面形貌,表面能及对微复合材料界面性能和耐湿热老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上浆剂的使用浓度对碳纤维表观性能影响较大.A...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辉光放电技术对碳纤维表面进行了连续化空气冷等离子体表面处理。结果表明:经等离子体处理后,碳纤维与基体间的粘结性能得到大大改善,其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即ILSS)由未处理的641kg/cm~2提高到871kg/cm~2,达到了日本TΚ300的性能指标。此项技术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经济、安全、无公害,可与碳纤维生产线配套使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改善气相生长纳米碳纤维(VGCNFs)在环氧树脂中的分散性能和界面结合性能,利用两步化学氧化法对VGCNFs表面进行化学改性,制备了VGCNF/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场发射电子扫描显微镜及万能材料强力测试仪分别对样品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经过表面处理的VGCNFs在环氧树脂中均匀分散;添加少量VGCNFs的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杨氏模量得到了显著提高;拉伸强度在VGCNFs的添加量的质量百分数为8%时达到极值,相比同等添加量的未经表面处理的VGCNFs制备的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提高了1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