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对食品专业工程人才培养过程重科学轻工程的问题,为培育新时期食品产业发展急需的创新型复合工程人才,以新工科的全新视角探索食品工程人才的培养新模式。在食品工程人才专业培养方案中,充分发挥食品物理类课程群在工程人才培养过程的支撑作用,以物理类知识体系为主线,从基础物理、工程物理、应用物理三个层面打造食品人才工程教育课程体系,强化食品产业优质资源融入高校人才培养、高校智力资源融入产业创新与创业的机制,激活产业与高校之间共同创新、融通育人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2.
分析传统工程材料课程实验的弊端,介绍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的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思路与做法。通过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生产认知教学、增设综合性实验、进行实例失效分析、改革实验考核方式等综合手段,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缩短了课堂教学与生产实际的距离,为探索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提供了一定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实践教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新工科的建设对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在总结新工科建设过程中实践教学取得的成效与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巩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实效、发挥虚拟现实技术优势、完善毕业实习与论文核心环节和巧辟"校协企"三位一体创新竞赛等实践教学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4.
徐春雅  刘茹 《食品工业科技》2022,43(12):383-388
新工科建设是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大战略行动。课程思政是深化工程专业教育改革,培养德才兼备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新工科背景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困境,总结了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的改革实践,提出了从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课堂教学改革、学生自主学习以及高校党委顶层设计五方面加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实现路径,以期提升食品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5.
进入"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为适应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纺织专业人才培养必须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与调整。新工科建设的提出推动了高校工程教育改革,在此背景下从专业实验课程、创新实践课程、企业实践和毕业设计4个实践环节,探讨切实可行的纺织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方法。  相似文献   

6.
何学明 《食品界》2021,(6):118-119,121
随着粮食产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需要大批的粮食工程专业的高级技术人才.粮食工程专业中,机械类课程占重要地位并且具有内容丰富、涉及领域多、应用性强等特点,因此,探讨机械类课程教学与实践改革对于粮食工程专业至关重要.不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为粮食产业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7.
<正>在新工科背景下融入课程思政建设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食品微生物学实验具有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本文深入挖掘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各个教学环节中的思政教育元素,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力求实现实验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随着世界工程科技的不断创新改革,工程人才的培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布局的新工科建设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9.
构建涵盖纺纱"基本原理→工艺设计→质量控制→新型纺纱→花式纱线"全过程的、相互衔接的、逐级递进的、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体系。围绕课程体系建设,在教师队伍、教材更新、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生物化学工程》是生物工程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针对这门课内容杂、牵涉大量工程计算的特点,从教材选用与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思想、考核方式等方面,探索并实践符合民族院校工科学生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广西轻工业》2019,(2):164-165
为适应以"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为特点的新经济,迫切需要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本文以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建设为起点,研究在新工科背景下,从课程教学内容、课程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构建课程教学体系。通过课程项目的实施,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动学习积极性、实验室开放率都有所提高,同时也为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课程思政对工科学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阐述粮食工程专业“粮食厂仓供电与自动控制”课程特点,分析该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重要意义和科学方法,提出新工科背景下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工程伦理、职业道德、爱国等意识的培养,思政教学中可采用案例教学、微课、翻转课堂等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新工科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充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科应用能力,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蚌埠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进行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实践教学改革,策划该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内容、优势以及具体实施措施,探讨应用这些具体措施可能面对的问题及改善策略。  相似文献   

14.
现代大学的功能在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不难看出,人才培养是大学的各项功能中最主要的功能之一,而服务社会是最终结果。在创业育人模式方面,需推动开放式办学,完善多主体协同育人模式,深入推进科教结合、产学融合、校企合作。  相似文献   

15.
<正>2017年2月以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先后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构成了新工科建设的“三部曲”,奏响了人才培养主旋律,开拓了工程教育改革新路径。新工科专业要求培养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食品科学与工程是一门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毕业生主要从事生产一线的工作,在新工科背景下,应该更加重视该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进而为我国食品工业健康和持续发展提供人员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推进轻化工程专业在新工科背景条件下的建设,使轻化工程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符合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要求,着眼于轻化工程相关企业对人才综合能力的需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专业坚持应用型的办学定位,通过一系列措施,合理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并通过学生的学习成果及企业反馈检验人才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校纺织工程专业作为传统的老牌特色专业,如何在纺织新经济大背景下实现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并使之能在纺织领域的各类新产业中具有用武之地值得深思。论述了纺织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和新工科建设之间的关系,阐释了两者在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方面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新工科背景下,为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专业人才培养不单是对知识的教授,更要注重对人才全方位的培育,深化课程思政育人重要途径,是促进新工科应用型人才的必然选择。我国纺织文化有着深远的历史,丰富的纺织品承载着独特的民族历史文化,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延续的重要载体。尤其是丝绸之路沿线的非遗纺织品,凝结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精湛的织物纹样图案,又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极高的艺术价值。为了不让传统技艺濒临失传,文章通过探讨课程思政融合专业育人的意义,借助专业课程探索思政融合实践的育人路径,旨在培养地域性优势传承人,促进纺织专业人才培养,为社会文化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代发展,为培养造就一大批引领未来技术与产业发展的卓越工程技术方面的人才,能够在人才以及智力方面助力中国的高速发展,使得中国在国际上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新工科理念应运而生."计算机网络"是高等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课程,然而对于理论基础的实践教育却不够完善,使得教学的质量以及教育的水平没有达到较高的档次.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新工科理念进行研究分析,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对新工科理念下"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关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策略,以期能够促进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