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银耳多糖具有抗肿瘤、降血糖、抗氧化等作用。其干燥方式众多,探讨银耳多糖的喷雾干燥工艺,通过对银耳多糖浓度、进风温度、进料流量等因素的分析,以银耳多糖含水量及干粉得率为指标进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银耳多糖浓度、进风温度、进料流量各因素对银耳多糖的干燥有极显著影响(p0.01),最佳喷雾干燥条件为:银耳多糖浓度1.9%、进风温度170℃、进料流量17 mL/min。在此条件下,含水量为4.08%,干粉得率为63.41%。  相似文献   

2.
以合浦珠母贝珍珠层粉为原料,采用水提法提取珍珠层粉的水溶性基质,提取率为0.212%。采用分子截留量为8 k Da与1 k Da的透析膜对水溶性基质进行透析,得到3种亚组分:WSM8 000,1 000WSM8 000和WSM1 000,提取率分别为17%,7.4%和33.5%。采用蘑菇酪氨酸酶多巴速率氧化法测定3种亚组分对酪氨酸酶活力的抑制作用,其中组分WSM8 000对酪氨酸酶活力具有最强的抑制作用,IC_(50)为8.80 mg/m L,对其进行SDS-PAGE电泳分析发现样品中存在一种未曾见文献报道的蛋白条带;组分WSM1 000的抑制作用次之,IC_(50)为27.3 mg/m L;组分1 000WSM8 000对酪氨酸酶活力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其作用质量浓度与酪氨酸酶活力抑制率不呈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3.
探究藜麦"陇藜1号"籽粒中皂苷的最佳提取条件并验证其酪氨酸酶抑制活性。设计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探索料液比,乙醇浓度及超声时间对藜麦皂苷提取得率的影响。构建L-多巴诱导的B16细胞模型,测定藜麦皂苷对细胞活性及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最终通过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探索藜麦皂苷影响酪氨酸酶活性的作用通路。结果显示:藜麦皂苷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40,70%浓度的乙醇下超声60 min,得率为17.85 mg/g。当藜麦皂苷的浓度低于200μg/m L时,其对B16细胞无显著抑制作用,但能显著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和黑色素的形成,200μg/m L藜麦皂苷处理B16细胞72 h,黑色素相对含量降至73.85%,酪氨酸酶活性降至53.31%。藜麦皂苷通过抑制小眼畸型相关转录因子(MITF)及酪氨酸酶(TYR)蛋白表达来抑制黑色素形成。藜麦皂苷可以作为一种具有美白活性的组分在化妆品或药品中应用。  相似文献   

4.
氧化白藜芦醇是一种重要的活性天然产物,是反式二苯乙烯类天然产物白藜芦醇(Resveratrol)的2'-位羟基化衍生物,具有美白、抗癌、保肝、抗氧化、抗衰老、抗炎等作用。本研究在建立了精确检测氧化白藜芦醇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基础上,以桑根为原料,研究了氧化白藜芦醇的提取分离、稳态化包埋及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以80%乙醇为提取溶剂,在提取温度70℃,时间1.5 h,液料比4:1,提取次数3次条件下,氧化白藜芦醇提取得率为94.32%;在固形物含量为40%,进风温度为190℃,雾化盘转速为16000 r/min,进料速度为1.78 L/h条件下,氧化白藜芦醇微胶囊稳态化包埋率为98.91%;氧化白藜芦醇标准品、氧化白藜芦醇微胶囊样品具有对酪氨酸酶活性抑制作用,且抑制强弱呈剂量依赖型。  相似文献   

5.
银耳多糖是银耳中的主要生物活性物质之一,可由银耳子实体、孢子及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后获得。大量研究表明,银耳多糖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衰老、降血脂和降血糖等多种生理活性。采用超声辅助热水浸提法来提取银耳多糖,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和浸提液pH值,得出银耳多糖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50(g/mL),浸提温度80℃,浸提时间4.5 h,pH 10,银耳多糖得率最高,为(16.25±0.37)%。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料液比对银耳多糖得率具有显著性影响(p<0.10)。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L-多巴为底物,采用酶抑制动力学法研究了槲皮素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大小及类型,并采用荧光光谱技术分析其与酪氨酸酶的猝灭作用类型、结合位点、作用力类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柔性分子对接技术分析槲皮素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机理。结果表明,槲皮素对酪氨酸酶具有抑制作用,抑制常数KI为36 m M,以竞争性抑制剂形式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是一种可逆性抑制剂;槲皮素以1:1比例通过氢键和疏水作用力结合于酪氨酸酶活性中心,且对酪氨酸酶的荧光产生静态淬灭作用,具有氢键及疏水作用力;分子对接结果验证了以上实验结论:槲皮素占据了酪氨酸酶活性中心,且与活性中心部位的Asn260和Gly62残基形成了强烈的氢键作用,同时伴有疏水作用共同稳定复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7.
以龙井、柿叶、贡菊和银杏叶为原料,用L-酪氨酸和L-DOPA为底物测定各原料的乙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四种原料的乙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以龙井的抑制卒最高,当浓度达到4mg·mL-1(以生药计)时,抑制率为30.36%,其IC50值为7.5mg/mL.龙井乙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属于可逆过程,其抑制类型为混合型,K,为3.1,KIS为9.3.  相似文献   

8.
目的:开发新型、高效、安全、精准的酪氨酸酶抑制剂。方法:采用正交试验对曲酸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通过酶动力学研究曲酸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并借助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其与不同来源酪氨酸酶的作用机理。结果:曲酸提取最优工艺条件为活性炭用量5%,脱色温度75 ℃,pH 2.0,脱色时间50 min,此时曲酸纯度为97.85%;曲酸对酪氨酸酶单酚酶及双酚酶的IC50分别为13.33,53.32 μg/mL;曲酸与蘑菇、小鼠、猩猩及人酪氨酸酶的XP对接得分分别为-7.515,-5.011,-5.537,-3.638,MM-GBSA结果分别为94.47,-110.80,-1.17,6.45 kJ/mol。结论:最优工艺条件下可显著提高曲酸的纯度,曲酸对酪氨酸酶为竞争性抑制作用,不同来源酪氨酸酶与曲酸结合形成不同类型的非共价键,即抑制剂与不同种类酪氨酸的结合稳定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探讨籽瓜瓤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以期为天然酪氨酸酶抑制剂提供新的原料选择。以水和30%、60%、95%乙醇为提取剂采用热回流提取法对籽瓜瓤冻干粉、烘干粉、鲜瓤进行提取,以酶活性测定方法检测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以化学显色法和色谱法检测分析籽瓜瓤的有效成分。结果表明烘干粉水提物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最强,50 mg/mL时抑制率高达60.15%,其活性成分至少含有6种,对主要成分糖类和有机酸检测酶活发现,抑酶效果有机酸好于多糖,烘干粉中还可能有其它抑酶成分。籽瓜瓤拥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其中有机酸和多糖具有一定的抑酶效果,烘干籽瓜粉水提物具有较强酪氨酸酶抑制作用,可作为潜在天然酪氨酸酶抑制剂以提高籽瓜的综合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测定抑制酪氨酸酶活性,DPPH(1,6-双(二苯基膦)己烷)清除自由基能力以及铜离子螯合能力,研究了柠檬精油和其组成中的六种挥发性成分抑制酪氨酸酶的机理。结果表明:柠檬精油和挥发性成分对酪氨酸酶均产生良好的抑制作用,通过空间位阻效应和清除氧自由基等非抑制酪氨酸酶活性部位的机理;其中柠檬醛(含量为2.16%)和乙位蒎烯(含量为14.30%)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分别为76.64%和61.82%,表现出显著的抑制能力;然而,D-柠檬烯(含量为61.41%)的抑制率仅有33.25%;六种挥发成分的协同效应使得这些物质的混合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强于柠檬精油;随着浓度的增加,柠檬精油抑制能力增加,其中达到50%的抑制能力的浓度为620±15.72μg/m L;Linewear-Burk曲线说明柠檬精油的抑制类型为非竞争性,并且Km=0.30±0.003 m M;基于DPPH实验得知柠檬精油和柠檬醛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能力,两者的50%清除率浓度分别为123.65±20.20 mg/m L和176.54±23.20mg/m L;铜离子螯合实验证明六种组分虽然表现为良好的抑制酪氨酸酶作用但均不与酪氨酸酶活性部位相结合。以上结果表明柠檬精油在食品和化妆品行业中可作为潜在的生物性和功能性天然原料。  相似文献   

11.
温度对银耳胞外酶活力及营养品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温度对银耳栽培过程中生长发育各阶段的7种胞外酶活力和银耳品质特性的影响;采用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2种数据分析方法,探讨各胞外酶平均酶活力与银耳品质的关系,揭示各胞外酶对银耳品质的相对重要性,为银耳工厂化高质、高产栽培提供可靠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同种胞外酶活力变化规律相似,不同胞外酶活力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对比研究发现,在栽培温度(23.0±0.5)℃时,成熟银耳的干生物学效率、多糖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在7个温度组中最高,分别为35.67%、21.51%和8.53%。相关性分析表明,所测胞外酶的平均酶活力(除羧甲基纤维素酶外)与干生物学效率和多糖含量呈正相关性,蛋白质含量与7种胞外酶平均酶活力均呈正相关性;进一步通径分析发现,蛋白酶是影响银耳营养品质的关键胞外酶。综上所述,在栽培温度(23.0±0.5)℃时,基质中主要胞外酶具有高活力,银耳的营养品质最高,可将此温度作为银耳工厂化栽培的指导温度。  相似文献   

12.
对代料和段木两种栽培方式的银耳子实体采用碱式提取其多糖,通过测定多糖的营养成分、单糖组成及体外抗氧化活性,比较两种栽培方式银耳品质的差别。结果表明,脱蛋白后段木和代料银耳多糖中蛋白质残留量分别2.65±0.05、0.45±0.06 mg/mL,两种银耳多糖的单糖都由甘露糖、葡萄糖、木糖和葡萄糖醛酸组成,代料银耳与段木银耳多糖中葡萄糖的质量比为13.62:2.43。不同银耳多糖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均小于维生素C,在两种银耳DPPH清除率趋于稳定时,段木银耳多糖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比代料银耳高3%,而代料银耳羟自由基清除率比段木银耳高0.25%。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银耳多糖对胰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以干银耳为原料,分别采用碱法提取、酶法脱蛋白和柱层析分离,得到总糖含量为92.45%的银耳多糖(Tremella fuciformis polysaccharide,TP),采用可见光分光光度法分析了TP对胰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采用荧光光谱法和圆二色谱法表征了TP对该两种酶结构的影响。结果:TP能抑制该两种酶的活性,其对胰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α-葡萄糖苷酶,对该两种酶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7.6835和16.9306 mg/mL。TP通过与该两种淀粉消化酶发生相互作用抑制其活性。TP与胰α-淀粉酶相互作用明显,可静态猝灭此酶,改变其二级结构;TP与α-葡萄糖苷酶相互作用微弱,不能改变其二级结构。结论:TP通过与淀粉消化酶发生相互作用抑制其活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以油菜秸秆为基料栽培银耳,分析其对银耳鲜重、生长期、粗多糖含量及其成分构成的影响,综合评价油菜秸秆栽培银耳的可行性。结果显示:当栽培基料中油菜秸秆和棉籽壳的比例为4∶6(质量比)时,其产出银耳的鲜重可提高至430.16 g,显著性高于传统纯棉籽壳栽培(P<0.05);达到子实体成熟的时间可缩短至31.18 d,与纯棉籽壳栽培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银耳粗多糖的得率高达34.76%,显著性高于纯棉籽壳栽培(P<0.05)。在银耳粗多糖成分构成方面,多糖含量、葡萄糖醛酸含量和分子量分布与常规的棉籽壳基料产出银耳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甘草对银耳菌液态发酵代谢及发酵液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 通过液态发酵制备不同甘草添加量的银耳发酵液, 对发酵液的pH、色素含量、生物量、银耳胞外多糖(Tremella fuciformis polysaccharide, TFPs)含量及结构变化、抗氧化活性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添加甘草可抑制银耳菌色素的分泌, 并影响发酵液的pH; 当甘草添加量为10%时, 发酵120 h后, 生物量由(4.47±0.01) g/L显著增加至(13.04±1.86) g/L (P<0.05); 甘草添加量为2%时, 发酵24 h, TFPs产量达到最大值(28.00±1.31) g/L。添加甘草还可显著增加发酵上清液的抗氧化活性(P<0.05), 甘草添加量为6%, 发酵72 h, 发酵上清液对DPPH·清除率最高可到(98.23±0.10)%、发酵96 h, ABTS+·清除率最高可达到(99.11±0.15)%, 比未添加甘草的对照组分别增加了7.30%和5.18%。红外光谱确证, 添加甘草没有改变银耳菌发酵产生的胞外多糖的结构。结论 添加甘草能抑制银耳色素的分泌, 同时能增加发酵上清液中的TFPs含量及发酵上清液的抗氧化活性, 为促进银耳菌双向发酵体系的研究及健康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促进真菌多糖的开发利用,本研究选取金针菇多糖、杏鲍菇多糖、银耳多糖、木耳多糖、茯苓多糖、牛肝菌多糖、云芝多糖、灵芝多糖、虫草多糖和草菇多糖共十种真菌多糖,探究真菌多糖对酸奶发酵剂发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金针菇多糖、杏鲍菇多糖、银耳多糖、木耳多糖、云芝多糖、灵芝多糖、虫草多糖共七种真菌多糖均对发酵剂发酵特性起显著性促进作用(P<0.05),且最佳添加量分别为0.2%、0.4%、0.6%、0.2%、0.6%、0.2%、0.2%;而茯苓多糖、牛肝菌多糖、草菇多糖共三种真菌多糖对发酵剂发酵特性无显著性作用。通过单因素实验进一步研究发现,添加量为0.2%的木耳多糖对酸奶发酵剂产酸、产黏和乳酸菌生长更有利。0.2%木耳多糖酸奶的pH最低(pH4.3)、黏度最大(1300 mPa·s)、质构特性最优(硬度为195.12±8.13 g、黏聚性为8.70±1.74 mJ、胶着性为78.62±3.56 g)、活菌数较高(1.6×108 CFU/mL)感官评价满意度高(得分94.08/100)。本研究探究了真菌多糖对酸奶发酵剂发酵特性的影响,为开发一种以真菌多糖为益生元的新...  相似文献   

17.
考察液体发酵培养基中不同碳源、碳源用量以及培养基pH 值对银耳菌丝体富集酸性多糖的影响。结果表明:1% 的蔗糖、pH 值为7.0 的培养基有利于银耳菌丝体酸性多糖的富集。并对所得银耳多糖进行DEAE-sepherosefast flow 柱层析,发现菌丝体与子实体相比,多糖组成发生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5种食用菌多糖,包括银耳多糖(Tremella fuciformis polysaccharide)、茯苓多糖(Poriacocos polysaccharide)、香菇多糖(Lentinan)、猴头菇多糖(Hericium edodes polysaccharide)和竹荪多糖(Dictyophora indusiata polysaccharide)任意3种多糖复配得到的多糖复配物的免疫调节活性。方法:以RAW264.7巨噬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不同浓度的复配物对巨噬细胞增殖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复配物处理后细胞培养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水平,以及流式细胞仪分析复配物处理后细胞吞噬能力。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除了浓度为320 μg/mL的茯苓多糖、香菇多糖和竹荪多糖的多糖复配物,茯苓多糖、猴头菇多糖和竹荪多糖的多糖复配物以及香菇多糖、猴头菇多糖和竹荪多糖的多糖复配物外,在检测浓度范围内10种多糖复配物可明显促进巨噬细胞的增殖,增强吞噬能力,提高细胞因子TNF-α的分泌量。其中,10 μg/mL的银耳多糖、茯苓多糖和竹荪多糖的复配物促进巨噬细胞增殖的效果最佳,160 μg/mL的银耳多糖、茯苓多糖和香菇多糖的复配物能最好的促进TNF-α的分泌和增强RAW264.7的吞噬能力。结论:不同食用菌多糖的复配物均可调节巨噬细胞RAW264.7的免疫活性。本结果可为开发免疫调节功能的食用菌复配多糖产品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9.
酶法提取银耳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探讨了银耳子实体多糖的多种提取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复合酶法处理结合热水浸提的提取方法,能显著提高可溶于热水的银耳多糖浸提率,缩短浸提时间,银耳多糖提取得率达16.3%(克多糖/100克银耳干品).经纯化、鉴别,从银耳子实体中得到分子量在78000、76000、71000的三种杂多糖TP-A、TP-B及TP-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