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九寨沟地区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杂居地,在民族文化的融合中创造出了特有的建筑文化。本文试图从地理气候、地域文化、宗教信仰三个方面来深入分析九寨沟地区藏族村寨,试图从中发现九寨沟地区藏族民居独特的布局、取材、空间、结构形态,并将九寨沟地区藏寨的变迁与此地的民族文化历史结合起来,以便更好地了解九寨沟地区传统藏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自2010年震后,玉树藏族传统民居 为外界人们所熟知,随着玉树地区的重建, 现代城市建筑文化被引入,导致当地藏族传 统民居日益遭到侵蚀而锐减,民居文化的传 承面临危机。本文从营建技艺的角度,运用 类型学的方法,对玉树地区通天河流域和南 部囊谦县典型藏族传统民居的墙体进行测 绘、分析、归纳,旨在首先为玉树地区藏族民 居墙体营造技艺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性资 料,其次为当地建筑文化传承和新地域建筑 的创作提供理论参考,并为全国范围内民居 营建技艺的研究提供一种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
李旻昊 《古建园林技术》2014,(125):62-64转27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九寨沟地区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杂居地,在民族文化的融合中创造出了特有的建筑文化。本文试图从地理气候、地域文化、宗教信仰三个方面来深入分析九寨沟地区藏族村寨,试图从中发现九寨沟地区藏族民居独特的布局、取材、空间、结构形态,并将九寨沟地区藏寨的变迁与此地的民族文化历史结合起来,以便更好地了解九寨沟地区传统藏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李军环  王纯  靳亦冰 《新建筑》2022,(3):151-155
嘉绒藏族聚居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引生了该地区特有的各类事件,形成独具特色的民居形制。文章从事件空间的视角出发,对传统民居形态的关注从“几何空间”转向“经验空间”,以人为主体,强调事件中人的行为活动和体验感受对空间的影响。以此分别对嘉绒藏族独特的围火空间、平面空间及垂直空间的演化进行梳理解读,剖析不同事件导向下的空间演化机制及其深层影响要素,并探寻发展变化中传承与延续的内核,为新时代的传统村落更新营建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5.
黄洁 《江苏建筑》2010,(6):8-10
以徐州为代表的苏北传统民居建筑的砖石墙体作为建筑营建的主要部分,以其"里生外熟"罕见结构和融合南北风韵的装饰、色彩风格成为具有徐州传统民居独具魅力的风貌特点之一。文章通过对徐州传统民居装砖石墙体价值的深入分析,形成这种特殊墙体的保护对策及再利用的途径,以期使它的历史文化价值得以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6.
苏北传统民居墙体艺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出发点,探讨了苏北传统民居墙体营造意匠,研究它们的艺术形态、材料特性、构造原理等,旨在摸索苏北传统民居墙体建造的一些方法和规律,并积极探求苏北特色的墙体适宜性技术.  相似文献   

7.
简述了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的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资源,根据迪庆藏族民居的建筑类型,从自然环境、生活习惯、宗教文化等方面,阐述了藏族民居的建筑特色,为藏族民居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赵龙 《城市建筑》2014,(11):145-145
加绒藏族主要分布于阿坝州的金川、小金、马尔康、理县、黑水、汶川和甘孜州。本文通过对嘉绒藏族传统民居地基与墙体的施工措施的梳理,为其他相关基础研究提供了相应的借鉴和资料。  相似文献   

9.
白龙江流域地处藏彝民族走廊茶马古道,受特殊文化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藏族建筑风格,藏式传统民居是古人在应对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劳动产物,其中蕴含着大量的文化智慧和营建经验,具有宝贵的研究价值.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民居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使传统民居建造技艺和文化得以保留和传承是此文的写作初衷.文...  相似文献   

10.
对皖南地区民居的多种外围护墙体的热工性能进行深入地对比研究和定量分析,通过实测的四类不同形式民居墙体的热阻值比较和分析,认为民居建筑中采用不同材料及构造方式对热工性能影响很大,即使同样的围护材料,不同的砌筑方式也会造成热工性能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梁静  汤茗喆 《低温建筑技术》2022,44(2):34-38+46
以解决传统村落建筑风貌信息采集与管理难题、完善保护方法体系为目标,以基于多视角图像的三维重建与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为核心,制定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的技术路线,并提出信息保护与管理、修复信息记录、场地预布置的保护方法。该研究有助于提高信息记录的准确性与多类别信息间的关联性,完善保护体系与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12.
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村落建筑蕴藏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和节能技术。以豫南地区传统村落建筑为例,从村落的生态选址规划理念、乡土建筑群体院落空间布局、建筑单体结构与构造工艺技术以及材料与围护结构等方面着手,提出了豫南传统村落建筑的新技术,包括屋面的营造及隔热、墙体的营造及保温、底层地坪防潮措施等一系列具体措施,并对新技术应用和传统建筑进行了节能对比,其对当今城乡的生态宜居建筑设计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杭州万科良渚文化村为切入点,对市场导向自下而上新市镇开发的创新模式进行探讨。文章从规划的视角对文化村开发的主体与动力、项目定位、开发时序、开发理念、产业配套等策略进行客观解析,得出以下结论:市场导向的新市镇开发相比传统模式在项目融资、开发理念和运营方面更有优势,多元投资、市场导向的新市镇开发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工业建筑》2021,51(1):24-29
传统村落作为我国农耕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是承载农业社会人们聚居劳作和繁衍生息等社会行为的场所。由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对地理信息数据的强大分析功能,因此GIS在传统村落中的应用研究具有丰富的科研和学术价值。通过统计分析法与文献分析法,对GIS在传统村落的应用研究进行分析,发现:随着GIS应用的深入,研究逐渐形成以人为本的关于传统村落人文精神内核的探讨,并以此深入探索我国传统村落延续与转型的科学途径。  相似文献   

15.
1个试点四川省绵竹市土门镇民乐村2008年5月14日,中国艺术家建筑家教育家"震后造家"行动由北京大学"中国现代艺术档案"和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发起,中国扶贫基金会专门为行动设立了"震后造家公益基金"。建筑界精英团体加盟"震后造家"行动之"重建土门镇民乐村"的工作,为灾后重建家园工作落到实处作出了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6.
李小云  朱景霞 《当代建筑》2021,(11):125-127
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凝聚着中华文明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本文基于我国传统村落保护的现状,以及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尚贤乡桥头村为例,在调研及规划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桥头村的历史文化价值及桥头村村落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不断加强村落管理机制,强化保护意识,完善村落基础设施,活化村落公共空间,挖掘村落特色产业,促进村落经济发展,以强化村落内生动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某爆炸事故后的住宅楼墙体的破坏情况及加固施工工艺和方法 ,并提出了施工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耿虹  罗毅 《城市规划》2006,30(12):33-39
作为我国行政体系中最基本的社会单位,村庄大多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都是存在于小城镇这个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空间范围内。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村是弱势地区,农民是弱势群体。农业问题不能局限在农业内部解决,农村问题不能局限在农村内部解决,农民问题不能局限在农民内部解决。要解决农业问题,需要大力发展非农产业;要解决农村问题,需要充分促进小城镇建设发展,并且充分发挥小城镇这个重要基点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对错列墙大空间住宅体系进行了大量的受力性能研究,采用有限元法进行建模计算,探讨了当墙厚、墙体间距发生改变时,板面应力及挠度变化特点。并提出最经济合理的错列墙间距和墙体厚度。并进行模型试验,验证了这种结构体系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的可行性。采用此种错列墙大空间体系,不仅可以在住宅内获得较大内部空间,且具有支模简单,方便施工,经济性较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四川村庄规划的研究背景,深入分析了灾后重建对村庄建设规划的特殊要求;以绵竹市遵道镇棚花村四组村庄重建规划为例,总结工作经验,提出尊重地方特色、注重公众参与、强化科学引导、强调循序渐进的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