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对水酶法提取花生油过程中乳状液形成的相关机理和物理、化学、生物等环境因素对其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并对水酶法工业化应用中的破乳方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粮食与油脂》2017,(9):8-12
介绍水酶法提取花生油的原理、工艺过程和国内外的研究概况,重点对该工艺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不同提取方式的花生油品质做了系统分析,并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粮食与油脂》2017,(3):13-16
从液滴和界面膜性质等方面介绍了影响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同时介绍了破坏乳状液稳定性的最新研究,并展望了今后破乳方法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为降低水酶法提取大豆油过程所产乳状液的稳定性,得到较高的游离油回收率,研究了α-淀粉酶、纤维素酶、Alcalase碱性蛋白酶、7L中性蛋白酶的破乳效果;通过破乳率、Zeta电位、粘度、粒径分布和平均粒径指标,分别考察了Alcalase碱性蛋白酶和7L中性蛋白酶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所选酶中Alcalase碱性蛋白酶、7L中性蛋白酶破乳效果最好,相同水解条件下,Alcalase碱性蛋白酶的破乳率高于7L中性蛋白酶。2%的7L中性蛋白酶酶解60 min时破乳率达100%,而在相同酶解时间内,1% Alcalase碱性蛋白酶即可实现100%破乳。经Alcalase碱性蛋白酶和7L中性蛋白酶水解后,乳状液的粘度变低,电位电势减弱,油滴发生聚集,导致乳状液稳定性下降。随Alcalase和7L蛋白酶浓度和酶解时间的增加,相应地,乳状液的粘度进一步降低,破乳率上升。  相似文献   

5.
以水酶法提取花生油后的水相为基料制备低脂花生乳饮料。分别考察柠檬酸对低脂花生乳饮料色泽及稳定性的影响以及乳清蛋白粉、果葡糖浆和白砂糖对饮料色泽及口感的影响。结果表明:0.5 g/L的柠檬酸在保证饮料杀菌稳定性的前提下可改善饮料色泽,同时在高温下乳清蛋白粉以及果葡糖浆会与蛋白质发生美拉德反应,改善饮料色泽及口感。最终确定将提取花生油后的水相稀释至蛋白质含量25 g/L,添加柠檬酸0.5 g/L、乳清蛋白粉5 g/L、果葡糖浆5 g/L以及白砂糖35 g/L,该条件下制备的饮料脂肪含量仅为2.3 g/L,氨基酸组成营养均衡,口感纯正,具有良好的风味、色泽以及悬浮稳定性,且无需添加乳化剂和稳定剂。  相似文献   

6.
水酶法提油过程中产生乳状液的破乳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水酶法提油过程中产生的乳状液的主要破乳方法,重点对国内外在物理破乳、化学破乳和酶法破乳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并论述和比较了各类破乳方法的原理和特点,展望了其工业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在水酶法提取稻米油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乳状液,降低了稻米油的提取率。为了提高水酶法提取稻米油的提取率,以破乳率为指标,研究最佳乳状液破乳技术。首先优化了酶法提取稻米油的破乳时间及破乳温度,在此基础上,比较调节pH破乳法、CaCl2破乳法和乙醇破乳法的破乳效果,研究最佳破乳条件下乳状液粒径、Zeta电位的变化并观察破乳前后乳状液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稻米油乳状液最佳破乳工艺条件为采用调节pH破乳法,调节乳状液pH至7,60℃下300 r/min搅拌60 min。在最佳条件下,破乳率可达93.15%。经过破乳的乳状液油滴表面的蛋白膜被破坏,油滴之间发生聚集,平均粒径增大,Zeta电位降低。  相似文献   

8.
水酶法提油工艺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该文介绍水酶法提取植物油多种工艺方法及有关工艺影响因素,总结水酶法提油特点,对水酶法应用发展进行介绍,并就水酶法提油机理进行讨论,且对水酶法常出现乳状液问题,讨论破乳几种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9.
该文对水酶法提油过程中形成的乳状液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包括液滴粒径、ζ-电位、水解度和表面疏水性,以及这些因素在不同破乳过程中的变化.目前常用的破乳方法,主要分为物理法破乳、化学法破乳、酶法破乳以及复合破乳,该文阐述各种破乳方法的基本原理,以及乳状液的稳定性变化并举例说明.着重介绍酶法破乳的研究进展,并对该技术...  相似文献   

10.
水酶法是在水代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提取植物油脂新技术。水酶法主要利用生物酶的酶解作用促进植物油脂的游离,与传统压榨法、有机溶剂浸出法及超临界萃取法等相比,其工艺简单,对设备的要求低,无高温处理及有机溶剂残留,油脂品质更好。因此,水酶法是一种"绿色、安全、营养"的提油新技术。本文介绍了水酶法提取植物油脂的技术原理及工艺特点,生物酶的选择与生物酶在水酶法提油中的应用现状,比较了水酶法与其他传统方法制备的植物油脂的品质;并重点讨论了水酶法提取植物油脂技术研究的关键问题,即:水酶法提油过程中乳化液的形成机制及破乳技术;同时,针对水酶法提油技术存在的用酶量大、成本较高及废水处理等问题提出了可能的解决途径,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12.
水酶法提取花生蛋白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杨波  杨光  张静 《食品科学》2006,27(11):253-256
采用水酶法从花生中提取蛋白质,筛选了三种酶制剂,确定选用纤维素酶作为水解酶;得出纤维素酶提取花生蛋白的最佳条件为:碱浸提液pH7.5,浸提温度45℃,酶用量0.2g/L,反应时间120min,酸沉pH4.5;在此条件下花生蛋白的得率为69.59%,蛋白质含量为91.88%。  相似文献   

13.
研究复合酶解法对提高花生水酶法得油及蛋白的作用效果。利用正交试验分析法分别对Alca-lase碱性蛋白酶及As1.398中性蛋白酶与纤维素酶的复合条件进行优化。选择Alcalase碱性蛋白酶进行后续复合酶解试验,获油达94.71%时该酶作用条件为:温度60℃,pH7.8,酶用量1%,作用时间4h。番红染色法显微观察可用于工业生产中的复合酶解质量实时监控。  相似文献   

14.
水酶法从花生中提取蛋白质与油--酶解工艺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水酶法从花生中同时提取油与水解蛋白质,对酶制剂的筛选,酶解工艺中酶用量、蛋白质的水解度(DH)、降低乳状液稳定性以及部分破乳的方法等进行了研究.确定选用Alcalase作为水解酶,酶与底物比为2.5 g/dL.推断了DH与清油得率及等电可溶水解蛋白质得率的关系,并对花生水解蛋白质的部分功能性质及花生油质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水酶法提取葵花籽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酶法提取葵花籽油并对其提取条件进行研究,以脱壳葵花籽为原料,采用复合纤维素酶提取葵花籽油,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试验,研究了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加酶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等因素对出油效率的影响,确定最佳提油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10,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9 h,复合纤维素酶添加量0.10 g,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1 h,出油效率可达到79.07%。  相似文献   

16.
水酶法花生蛋白质提取及制油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水剂法花生制油过程中碾磨后的油料,经纤维素酶米体包含果胶的复合酶系处理能显著提高花生油收率及花生蛋白得率,经优化实验得出酶处理的最适参数为:加酶量0.3%,酶反应时间4h、PH6.4、温度49℃。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栀子超声辅助预萃取脱除栀子苷、栀子黄,残渣采用水酶法提取栀子油,初步实现了栀子综合利用。研究优化了栀子超声波辅助预处理工艺参数,比较了溶剂种类、浓度、料液比及超声时间对栀子苷、栀子黄萃取率的影响,探讨了纤维素酶、果胶酶、蛋白酶单酶水解及组合分步水解改善栀子油提取率。结果发现超声辅助60%异丙醇预萃取20 min 结合后续水酶法释放可实现86%~87%的栀子苷、栀子黄提取率,且预处理明显改善了后续水酶法制油过程的乳化程度。单一酶解可改善栀子清油产率,纤维素酶、蛋白酶组合两步水解进一步将栀子清油产率提高至15.96%。不同萃取方法获得的栀子油分析表明,水酶法栀子产率高于压榨法、超临界萃取法,与溶剂萃取法相当,但水酶法栀子油酸价、过氧化物值更低,并富含角鲨烯、生育酚、植物甾醇等功能性脂类伴随物,显示其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和安全品质。  相似文献   

18.
水酶法提取番木瓜籽油工艺及其氧化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番木瓜籽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不同酶种类、酶解时间、料液比、酶添加量、酶解温度等因素对番木瓜籽油提取率的影响,确定番木瓜籽油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并以番木瓜籽油过氧化值为评价指标,考察温度、光照、抗氧化剂对番木瓜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番木瓜籽油的最佳提取条件为:选用中性蛋白酶,酶添加量2.5%、酶解时间5 h、料液比1∶7、酶解温度45 ℃。在此条件下,番木瓜籽油的提取率为85.73%。温度、光照、氧气均会引起贮藏过程中番木瓜籽油过氧化值的升高。添加抗氧化剂可明显提高番木瓜籽油的氧化稳定性,其中叔丁基对苯二酚的抗氧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采用乙醇冷浴破乳法对水酶法提取大豆油过程中形成的乳状液和水解液进行破乳研究,确定乙醇冷浴破乳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80%,酶解液与乙醇体积比1∶1,冷浴温度-30℃,冷浴时间30min。对常温乙醇破乳、冷冻解冻破乳、乙醇冷浴破乳3种方法进行比较,发现采用乙醇冷浴破乳法优势明显,具有较高破乳率(93.64%)和游离油得率(88.79%)。通过显微切片观察可知,对乳状液进行常温乙醇破乳和冷冻解冻破乳后,仍有一小部分油滴存在于油水界面间剩余的黏稠物中不能被释放;而采用乙醇冷浴破乳可使起乳化作用的蛋白质等物质变性沉淀,油水界面已经不存在黏稠物,几乎达到完全破乳。此外,与乳状液相比,水解液中的脂肪球暴露的更多,且彼此靠的更近,这说明水解液中脂肪球更易于聚集成油滴而被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