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全球科技创新的空前发展和“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我国新时代食品产业结构的升级与转型势在必行。因此,聚焦社会发展态势、完善课程设置、培养新型食品人才,是符合社会变革的应时之举。文章选取国内外多所开设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高校作为研究对象,从培养计划、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方面对国内外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课程设置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提出构建“嵌入社会”的培养模式,综合多元、教学实践相融合的课程体系,以期为我国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体育专业的学生专业性强,就业面比较窄,面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社会对人才多层次性的需求,毕业生在就业中反映出的就业观念、对就业市场的认知,适应社会的综合素质,通识知识方面的欠缺.因此,高职院校应采取相应的对策,调整课程设置,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加大通识教育的力度,提高高职院校体育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拓展他们的就业面,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3.
<正>河南科技大学的食品工艺学课程自1983年创立以来,经过40年的发展,成功获得了校级和省级精品课程的评定,2018年被评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21年先后被授予“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河南省混合式一流课程”和“河南省课程思政样板课”等称号,同时获得“河南省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一等奖”。食品工艺学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乳品工程3个专业的核心必修课,也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国家一流专业的重要支撑课程,  相似文献   

4.
从我国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现状和需求出发,分析了地方农业院校食品科学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和困境,探讨做好地方农业院校食品科学类毕业生就业工作需完善的方面,即进一步完善培养模式,注重校企一体、学研产结合;要积极拓展就业市场;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分阶段实施全程就业指导;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健全就业服务系统等。  相似文献   

5.
王谦 《印刷世界》2008,(5):58-59
1 以就业为导向,加强课程内容设置实用性 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必须符合培养目标实际.在印前图文信息处理专业中,排版课程可以以方正公司的飞腾和书版为主,辅以PageMaker和Indesign课程,通过这四个软件的学习,基本能够满足印刷厂、报社、出版社或者是各种广告公司的印前部门对于毕业生软件掌握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广西轻工业》2015,(11):165-167
食品感官评定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并且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从这门本科课程的发展历史、内容及其逻辑关系进行梳理分割成不同知识模块并逐步分析,探索针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技术路线,即以教学为核心、实验室和企业实践为拓展,结合教材课件强化建设,以期构建这门课程的教学新模式,旨在为提高学生对此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及在以后的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食品专业的毕业人员就业困难和当前我国市场人才需求短缺的矛盾越来越激烈。而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在设置大学课程中缺乏实践教育与创新教育。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的自身能力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着一定的差异。目前国内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通常实行的教育模式是以基础教育为主体,实践教育相对较为薄弱。而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是更看重人才的综合实践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若要解决这一供需矛盾就需要学校优化人才培养的方式,加强实践教育,培养  相似文献   

8.
食品工程原理是具有工程性质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中,应把握知识脉络,优化课程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传授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工程观念,突出应用能力培养。在实践教学中,应构建具有主动学习情境的实践教学综合培养体系,培养学生工程素质。  相似文献   

9.
严清华 《广西轻工业》2010,26(11):140-141
根据企业对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毕业生在过程控制知识结构上的要求、毕业生对过程控制知识的需求以及过程控制技术在该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该专业毕业生失去了不少在过控领域发展的机会。为了提高其在过控领域的就业竞争力,结合实际,在合理优化该专业控制类课程,以及提高过程装备控制技术这门核心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上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谢凤英  王辉  吴瑕  刘旭  张爽 《食品工业》2022,(2):219-222
基于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发展现状,探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满足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需求.从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高等院校和专业的基本情况出发,提出适用于高等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通过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优化重构课程体系及改变原有课程体系中实...  相似文献   

11.
熊岑  徐波  黄春晓 《食品工业》2024,(3):217-221
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探讨专业融合的“大学生创新与创业基础”课程组织和教学效果。课程以OBE理念设计和组织,以学生为中心和社会需求的培养目标为导向设置授课内容,对标授课内容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并通过多角度过程考核来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其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效果良好。根据达成度分析结果进行教学反馈与策略调整,实现对课程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2.
《广西轻工业》2019,(12):157-158
食品科学与工程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为应用性极强的本科专业,因此生产实习是该专业最重要的教学环节,与毕业生的就业水平密切相关。为培养具有食品特色的本科技术型人才,建立良好的校外实习基地至关重要。论文就实习基地建设过程中,如何最大的发挥校外实践基地对于食品专业学生培养发挥作用而探讨,通过采取优化设置实习项目、规范实习管理制度、培养一批实施创新教育的教师队伍等措施来更好开展校外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为教学改革打开新思路并且提供一些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食品工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应用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应立足地方特点,科学定位,突出特色,根据食品产业的发展和食品企业的需要,兼顾学生长远的发展和就业的现实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专业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14.
食品专业人才的专业素养与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对食品安全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传统的《食品分析》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基于大连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一流特色学科和一流课程建设,课程团队对《食品分析》课程积极进行教学创新改革的探索与实践,重新准确定位课程目标,探索了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路径,创新教学方法,建立了多元化过程性课程考核体系和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并持续进行改进。实践表明,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驱动法和融入思政教育的教学改革,贯穿以考促学的过程性考核评价体系,激发了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和潜能,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专业素养得到提高。为食品专业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就目前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应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调整课程设置,加强专业知识技能与公选课的学习,才能适应就业需求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实践性和应用性十分突出。本文通过对该门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从相应的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旨在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专业素养,进而为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食品感官品评》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课程内容具有国际通用性,本课程开展双语教学有利于学生提升国际性思维和视野,提高学生在经济全球化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本文研究在国际化视野下,《食品感官品评》课程在教材选择、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双语教学体系的构建,以实现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食品专业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8.
正西安理工大学印刷包装与数字媒体学院三个专业,每年本科毕业生300余人,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主要集中在京津、珠三角、长三角地区,而近年选择去四川、山东、重庆等地就业的毕业生人数也在逐渐增多。西安理工大学印刷包装与数字媒体学院现设有印刷工程、包装工程、媒体技术三个本科专业,同时设有轻工技术与工程(含专业学位)、食品科学、信号与信息处理、印刷包装技术与设备4  相似文献   

19.
科技文献检索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重要基础选修课。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认证"视域下,对《科技文献检索》课程教学进行改革。通过《科技文献检索》课程的学习目标确立、围绕目标设计学习任务与活动及实际学习成果的评估等方面,构建基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生学习成果的《科技文献检索》课程教学体系,更好地培养食品专业大学生的科技信息获取、分析与实践能力等信息素养,为"新工科"高水平食品专业人才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0.
随着慕课在线课程的迅速发展,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开辟了新的发展方向。为进一步深化和改革《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体系,实现现代化信息与专业课程教育的有机融合,提高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工艺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本研究提出对《食品工艺学》在线课程与翻转课堂进行有效耦合,以期能够实现线上和线下教学的一体化,从而构建出幕课背景下的新型教学体系,以期能够更好地服务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类本科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