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过近3个月的紧张施工,引黄入卫一期工程顺利完成,位山引黄闸于1月30日10时开闸放水,过闸流量50m~3/s。这次送水时间计划一个月,送水5000万m~3,将使河北省东南部地区缺水严重状况得以缓解。 引黄入卫工程是国家确定的跨省、跨流域的大型调水工程。它从山东位山引黄闸引水,途经东阿、阳谷、聊城、冠县、临清等县(市)入卫运河,引水渠道全长104km。该工程于1992年11月5日开工,计划三年完成,届时每年可  相似文献   

2.
1 工程概况 位山引黄闸位于东阿县位山险工,为开敞式钢闸门混凝土水闸,全闸共8孔,单孔宽7.7m,高3m,底板高程为37.1m,为Ⅰ级建筑物。由于华北北部地区连年干旱,天津市严重缺水,国务院决定实施引黄济津应急调水工程。从2000年10月15日至2001年2月底,由黄河位山闸引水10亿m~3.向天津市送水4亿m~3。为保证在应急调水期内,位山闸达到日均引水流量100m~3/s,需要实施位山闸应急建设。  相似文献   

3.
引黄入冀工程竣工正式通水本刊记者陈林11月11日上午10点05分,带着山东人民的深情厚谊,滚滚的黄河水经山东省位山闸流经108公里的齐鲁大地,穿过卫运河流到河北省临西县境内。这标志着历时3年,投资2.5亿元的引黄入冀工程正式竣工通水。河北省政府副省长...  相似文献   

4.
1引黄入冀工程概况为了缓解河北省东南部地区水资源紧缺状况,利用山东省聊城地区位山引黄灌区输水系统在冬季非灌溉季节引黄河水入河北省的引黄人冀工程,渠首为黄河位山引黄闸,引水线路利用西输沙渠至西沉沙地后入总干渠,接三干渠,小运河到临清市南人穿卫枢纽,在临西县刘口村南进入河北省。线路总长105km。河北省段渠首为刘回穿卫在提涵洞出口,总干渠设计流量65m’/s,核核流量f75m’仁。渠线径新开挖的刘口~小屯渠段入二支渠,东干渠,新清临渠于张二庄闸上入清凉江,利用清凉江输水至连村闸下送水到沧州市。河北省段由刘四至八里…  相似文献   

5.
2012年2月6日上午8时,根据上级指示,引黄入冀渠首位山闸关闸,标志着2011~2012年度引黄入冀应急调水圆满结束。此次引黄入冀调水自2011年11月15日开始,到2012年2月6日结束,历时84天,跨越整个凌汛  相似文献   

6.
2011年5月10日8时,2010~2011年度引黄入冀应急调水顺利结束。本次引黄入冀应急调水自2010年12月13日8时开始,历时149天,黄河渠首位山闸累计放水6.69亿m3(含部分山东位山灌区用水),河北省累计收水2.78亿m3,向白洋淀送水0.93亿m3,抬升白洋淀水位至7.47 m,较应急调水前水位升高0.87 m。  相似文献   

7.
2000年引黄济津,由于合理的工程设计、科学的水量调度和沿线干部群众认真保水护水,实现了历次引黄济津中最高的输水率,位山闸节约放水1.34亿m3,提前26 d完成了预定4亿m3的供水任务。1 引黄济津输水设计  2000年引黄济津应急调水主要是利用现用河道和渠道输水,即利用黄河下游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位山闸引水,经位山三干渠、清凉江、清南连接渠、杨圈以下南运河,从九宣闸进入天津境内后,分两线向天津市区送水,一线经南运河至西河闸入海河干流,一线经九宣闸入马厂减河,进入北大港水库调蓄后,再由十里横河过独流减河入洪泥河至海河…  相似文献   

8.
从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获悉,5月10日8时,2010—2011年度引黄入冀应急调水顺利结束。这次引黄入冀应急调水自2010年12月13日8时开始,历时149 d,黄河渠首位山闸累计放水6.69亿  相似文献   

9.
《海河水利》2004,(5):34-34
由于今年汛期海河流域北部降雨严重偏少,天津市主要供水水源地潘家口水库蓄水不足,国家防总再次组织引黄济津应急调水。10月9日,黄河位山闸放水,输水时间120d,计划从黄河引水9.8亿m3,天津九宣闸收水4.3亿m3。此次调水仍沿用2003年引黄线路:从黄河位山闸引水,经位山三干渠至临清  相似文献   

10.
王洪业 《河北水利》2003,(10):19-19,21
“引黄济冀”工程全程300余km,是将黄河水经山东省聊城位山三干渠引至临清,穿卫运河入河北省邢台、衡水至沧州泊头市境内进入南运河的跨流域调水工程。自1993年冬“引黄”开始,10年来沧州市共引黄河水12亿m3,缓解了沧州市水资源紧缺的燃眉之急,为沧州工农业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近年天津市出现水危机,引黄工程3次为天津市调水达12亿m3。  相似文献   

11.
位山引黄灌区机械化清淤初探陈少勇,张圣刚(聊城地区水利局)黄河在山东省全长629km,两岸有引黄闸45座,虹吸55条,设计引水能力共计2121m3/s,共开发引黄灌区63处,涉及53个县(市区)。近几年来又兴建了引黄济青、济淄、济津和引黄入卫等远距离...  相似文献   

12.
引黄济津应急输水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工程概况2000年10月,为解决天津市饮用水源紧张的问题,国家实施了引黄济津应急输水工程。该工程从黄河位山闸引水100m3/s,经位山三干渠、穿卫枢纽、位临干渠、清凉江,通过清南连接渠进入南运河,输水至九宣闸供天津市饮用。工程全长384km。工程自2000年10月位山闸开启至2001年2月关闸,黄河位山闸累计供水8.66亿m3,历时112天,天津市九宣闸收水4.0亿m3。由于采取了一系列工程措施,各断面水质均能达到地面水Ⅲ类标准,大部分时段水质都能稳定在Ⅱ类,满足了生活用水要求。2水质评价水质评价参…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引黄入卫的供水保证率,解决聊城地区西部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对原阳谷陶城埠引黄闸进行了改建。为了利用原灌溉渠系就要求新闸尽量靠近老闸,这样两闸间的7号坝应拆除,但7号坝为陶城埠险工主坝,为控制黄河流势不得拆除。经多方案考虑比较,现将新闸闸轴线布置在距原闸轴线下游  相似文献   

14.
《河北水利》2024,(1):50-52+49
<正>河北省引黄大事记(一)谋划阶段。1983年12月,原水电部以水规字〔1983〕第63号文指示海河水利委员会开展“黄河下游北岸引水可行性研究工作”。(二)初设完成。1992年4月,《河北省位山引黄入冀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完成。(三)首次通水。1993年2月位山引黄进行引黄应急供水,标志着位山线正式通水。2010年10月,潘庄引黄济津(潘庄线)在保证天津市输水量的情况下,首次为大浪淀、杨埕水库调水。  相似文献   

15.
科学谋划精心实施河北省首次"引黄补淀"成效显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利部、河北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在黄河水利委员会、海河水利委员会和山东省聊城市水利局的通力合作与积极配合下,经过广大水利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由水利部、河北省政府组织实施的"引黄济淀"生态应急补水,自2006年11月24日黄河位山闸提闸放水开始,至2007年3月5日白洋淀12孔闸关闭结束,历时102天.进入河北省境内水量(以冀鲁界刘口计)3.43亿m3,入淀水量1.001亿m3,圆满完成了补淀1亿m3的既定任务.在"引黄补淀"的同时,还相机实施了衡水湖、大浪淀水库引黄补水任务,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6.
吴玉华 《河北水利》2011,(11):42-42
“引黄入冀”位山线路.是为缓解河北省东南部平原地区水资源短缺状况.由国家农业开发办和水利部决定实施的华北地区跨流域、跨省大型调水工程。该工程自黄河下游左岸山东聊城市境内的位山闸引水.河北段自临西县刘口穿卫左堤涵洞出口起.先后经新开渠、二支渠、东干渠、新清临渠,于张二庄闸上人清凉江,至清凉江八里庄闸,我省境内干渠全长17...  相似文献   

17.
在国家防总、水利部和河北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黄河水利委员会、海河水利委员会和山东省水利部门的通力合作和积极配合下,经过广大水利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2007~2008年度“引黄补淀”,自2008年1月25日10时黄河位山闸提闸放水开始,至2008年6月20日16时白洋淀12孔闸关闭结束,历时148d。  相似文献   

18.
引黄入卫工程是利用山东位山引黄灌区三干渠输水系统,在非灌溉季节(11月至翌年2月)引黄河水5亿m3,供河北东南部地区,以缓解该地区农业严重缺水状况的一项跨流域、跨省的大型调水工程。引黄穿卫枢纽工程是连接山东、河北2省输水、接水的骨干工程。工程由天津设计院负责设计  相似文献   

19.
位山灌区位于聊城市,是黄河下游最大的引黄灌区,也是全国第五特大型灌区,始建于1958年,1962年停灌,1970年复灌,设计引水能力240m^3/s,设计控制面积36万hm^2,灌溉范围涉及聊城市8县(市、区)85个乡镇全部或大部分耕地,占全市耕地面积的65%。位山灌区还担负着引黄济津和引黄入卫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位山引黄闸始建于1958年,为岩基开敞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水闸。钢板弧型闸门。是山东黄河最大的引黄水闸,设计引水流量240m3/s,加大引水流量600m3/s。该闸担负着聊城市9个县(市、区)的农田灌溉和“引黄济津”、“引黄人卫”、“引黄济淀”等大型跨省际跨流域的供水任务,近几年渠首年平均引水200d左右。年引水10多亿m3,为聊城市和河北省部分地区的工农业生产、生态环境改善以及天津市生活用水做出了巨大贡献。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