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考察了10种小分子有机溶剂添加剂对PVDF/DMAc制膜体系热力学与膜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小分子有机溶剂添加剂使铸膜液体系的凝胶值降低,即热力学稳定性降低。当铸膜液中添加了EtOH、i-PrOH、PgOH、PtOH时,膜中指状大孔结构充分发展,并且膜的孔隙率高、气通量大。而DtOH、BtOH、OtOH、PrA、AC和MeAt添加剂则使得大孔的结构减少,并且孔隙率低、气通量小。最后从热力学性质与扩散两个角度进行了成膜机理的探讨,当使用EtOH、i-PrOH、PgOH、PtOH添加剂时,铸膜液中由于PVDF超分子聚集态结构的生成使得体系的耐非溶剂性能大大降低,也正是铸膜液中存在的PVDF超分子聚集态结构使得扩散速度加快,分相速度提高,于是大孔结构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2.
采用溶液相转化法制备了羽绒粉体/聚偏氟乙烯(PVDF)和苎麻粉体/PVDF复合微孔膜,对膜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分析和测试。结果显示苎麻粉体/PVDF复合膜、羽绒粉体/PVDF复合膜、纯PVDF膜的形态一致,均为致密皮层和多孔亚层,孔隙率和水通量依次降低,结晶度依次增加;但膜的吸水率按照羽绒粉体/PVDF复合膜、苎麻粉体/PVDF复合膜、纯PVDF膜依次下降;这说明复合膜水通量主要受孔隙率的影响,而膜吸水率主要受纤维粉体吸水性大小的影响。膜力学性能测试显示加入粉体之后,PVDF膜的强度增加,断裂伸长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3.
PU/PVDF共混中空纤维膜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熔体纺丝后拉伸的方法制备了聚氨酯(PU)/聚偏氟乙烯(PVDF)共混中空纤维膜,研究了拉伸对共混膜形态结构的影响,通过测定水通量随透膜压力的变化讨论了PU/PVDF共混中空纤维膜的压力响应性能,并对不同拉伸倍数所得膜压力响应性能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拉伸过程增大了聚合物间界面微孔的通透性,有效地提高了膜的水通量;且随拉伸倍数的提高,PU/PVDF共混中空纤维膜界面微孔的回复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4.
凝固浴条件对PU/PVDF共混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得聚氨酯(PU)/聚偏氟乙烯(PVDF)共混膜,研究了凝固浴条件对共混膜形貌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凝固浴为5%N,N-二甲基乙酰胺(DMAc)水溶液,膜中呈现海绵状孔结构;随凝固浴中乙醇或甘油含量的增多,孔结构向海绵状转变;乙醇或甘油的添加,使PVDF结晶在共混膜下表面与PU一起以界面孔的形式存...  相似文献   

5.
不同甘油质量分数的添加剂对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聚偏氟乙烯(PVDF)微孔膜的结构及性能具有显著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铸膜液中甘油质量分数越高,在相同的制膜条件下,铸膜液越容易发生凝胶分相,所成膜表面越发致密,孔密度降低,断面指状大孔的长度和胞腔状结构的相互贯通性增加。另外膜的空隙率均随着铸膜液中甘油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6.
通过马来酸酐和苯乙烯合成了苯乙烯/马来酸交替共聚物(SMA),并按不同质量比与聚偏氟乙烯(PVDF)共混,通过溶液相转化成膜法制备了PVDF/SMA共混膜。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膜通量测试等对不同铸膜液所形成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铸膜液中交替共聚物含量增大,所成膜及膜表面交替共聚物含量增大,膜孔尺寸增大,膜孔隙率升高,纯水通量增大,蛋白质截流能力下降,膜表面亲水性和耐蛋白污染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7.
PVDF/PMB的相容性与结晶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用DSC、动态力学测试、WAXD等手段,对聚偏氟乙烯(PVDF)与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无规共聚物(PMB)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和结晶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VDF/PMB为半相容体系,晶胞参数与组分比无关,结晶度、微晶尺寸随PMB含量的增加而降低,晶格畸变则随PMB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8.
顾如茜  高英  何春菊 《材料导报》2011,(Z2):386-389
研究了致孔剂种类和用量对聚偏氟乙烯(PVDF)/聚醚砜(PES)/二醋酸纤维素(CA)共混平板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表征了共混超滤膜的水通量、截留率、孔隙率、收缩率和膜的断面形态等。结果表明,添加PES可以提高PVDF膜的尺寸稳定性,而添加1%CA可以提高PVDF/PES共混膜的亲水性,水通量显著增加。当PVDF/PES配比为9.5/0.5,致孔剂采用PEG20000、用量为60%时,其综合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聚偏氟乙烯(PVDF)/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共混挤出流延膜的结构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PMMA的加入能够大大改善其微观结构,不但使结晶度降低,而且红外分析(IR)和广角x射线衍射(WXRD)证实,其中部分α晶型能明显地转变成β晶型;TGA研究表明,共混体系的稳定性比纯粹的PMMA稳定性提高,但PVDF的热稳定性只有很少降低;流变性能研究显示,PMMA含量在很宽的范围内体系扭矩变化不大,为选择加工条件提供了依据;力学性能测试显示出共混膜具有很好的力学性能.PVDF/PMMA共混挤出膜被证明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薄膜材料.  相似文献   

10.
将纳米氧化锆(ZrO2)粒子添加到聚偏氟乙烯(PVDF)膜铸液中,通过相转化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ZrO2含量的ZrO2/PVDF杂化膜。通过SEM、EDX、XRD等技术对杂化膜结构进行表征,发现ZrO2粒子填充到聚合物网络结构中,使膜孔径变小,并且降低了膜的结晶度。膜超滤实验表明,随着ZrO2含量的增加,膜纯水通量先增加后减小;膜对牛血清蛋白(BSA)的截留率逐渐增加,而通量衰减有所降低,说明ZrO2的加入能够有效提高膜对BSA的抗污染性能。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实验室自制疏水微孔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膜组件,以2-乙基己基磷酸(D2EHPA)为载体、磺化煤油为溶剂配制成萃取剂、以硫酸为反萃剂,研究了中空纤维更新液膜萃取过程对镍离子的去除效果。考察了油水相比、不同操作模式、液相温度等系统运行条件及中空纤维和膜组件结构参数对镍离子去除率的影响。3h实验结果表明,油水相比为1∶50,废水与萃取剂混合液流经组件管程的操作模式下镍离子去除率达32.1%;增大纤维内径、减小纤维壁厚利于加速传质;优化的组件装填密度为26.9%,去除率达46.2%,增加组件长度也有助于镍离子的去除。  相似文献   

12.
通过熔融共混聚偏氟乙烯(PVDF)/CaCO3/复合稀释剂拟三元体系,采用热致相分离法(TIPS)制备了PVDF多孔膜。研究了复合稀释剂含量、CaCO3含量、粒径以及后期酸处理对膜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CaCO3含量和粒径对膜结构有明显的影响。在采用复合稀释剂的基础上,通过控制CaCO3粒子添加量,改变粒径,可以实现对膜结构的优化,并且经酸处理提高了PVDF膜孔隙率。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经膜生物反应器(MBR)系统运行6年的废弃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膜再生回用性能。讨论了运行过程中膜污染对PVDF中空纤维膜的影响;采用溶液相转化法制备了再生PVDF平板膜。研究结果表明,经运行6年后,PVDF中空纤维膜中致孔剂(如聚乙二醇(PEG)或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含量减少至零,断裂强度降低,断裂伸长率减小,相对分子质量降低,结晶度升高,膜孔堵塞等现象明显;与常规PVDF膜相比,再生PVDF膜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较小,成膜过程中致孔难度增大(孔隙率较低),而再生PVDF膜的润湿性、渗透性以及截留率等与常规PVDF膜相近。  相似文献   

14.
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NIPS)法,添加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MWCNTs-COOH)制备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超滤膜,研究了MWCNTs-COOH的添加量、管径对超滤膜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分别研究了膜的形态、结构、晶型变化。结果表明,在MWCNTs-COOH质量分数为0.03%,管径为20~30nm时,中空纤维膜纯水通量、对牛血清蛋白(BSA)截留率、亲水性、抗污染性能达到最大。膜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相比纯PVDF膜显著提高,随MWCNTs-COOH添加量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且在0.03%达到最大;但随管径增大而减小。结果显示,质量分数0.03%,管径为20~30nm的MWCNTs-COOH制备出的中空纤维膜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5.
聚偏氟乙烯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探讨和介绍了聚偏氟乙烯(PVDF)微孔膜、超滤膜、共混膜和改性膜近来的研究情况,提出开发高性能的疏水性微孔膜和小孔径亲水性超滤膜,并解决亲水性PVDF膜的耐污染问题,成为PVDF膜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聚偏氟乙烯/聚氯乙烯共混中空纤维膜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表明PVDF/PVC共混体系是部分相容体系,且在共混比是7∶3时,相容性最好.还讨论了不同聚合物配比,不同溶剂,不同添加剂对共混膜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聚偏氟乙烯(PVDF)溶液膜表面喷涂壳聚糖(CS)醋酸溶液,用浸没相转变法制备PVDF多孔膜,研究CS溶液对多孔膜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成膜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溶液膜表面CS溶液体积的增加PVDF膜的孔隙率提高,膜表面的亲水性大幅度提高,β晶含量降低而α晶的含量提高;喷涂CS溶液前PVDF膜的上表面结构致密,喷涂CS溶液后PVDF膜上表面呈现多孔结构,其断面结构均为指状大孔结构;喷涂CS溶液的体积为2 mL、4 mL和6 mL的PVDF膜,其水通量先增加后降低,分别为683.33 L/m2·h、1121.57 L/m2·h、1171.36 L/m2·h和1029.02 L/m2·h。用不同方法制备的PVDF膜,其结构和性能不同,因为膜上表面的成膜机理不同。  相似文献   

18.
高家诚  吴世学  王勇  孟繁琦 《材料导报》2006,20(Z1):251-253,257
从热力学角度分析了置换包覆粉末的原理,并探讨了原料粉末、镀液浓度、温度、搅拌速度、添加剂等因素对置换包覆的影响.通过热力学计算表明,置换反应速度随镀液浓度的增大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过程为化学反应控制时,搅拌不影响置换包覆速度;过程为扩散控制时,随着温度升高,置换包覆速度增加.镀液pH值过大会发生析氢反应,过小会使金属离子水解降低置换包覆速度.另外在镀液中加入合适的添加剂有利于改善镀层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