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以酚醛树脂为基体,以经过表面预处理的剑麻纤维为增强材料,研制出新型无石棉摩擦材料,其各项性能均达到汽车制动器衬片GB5763-1998的规定,且与市场产品的摩擦磨损性能处于同一范围,可作为目前常用石棉摩擦材料的更新换代产品.通过研究剑麻纤维的质量分数和表面状态对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发现剑麻纤维的最佳质量分数为10%~20%.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碱处理、偶联剂处理和阻燃剂处理后的剑麻纤维,可以较好地改善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2.
FKF纤维增强新型制动摩擦材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力  张扬  孟春玲 《材料导报》2007,21(7):101-102
基于国内汽车摩擦材料行业的现状和生产成本的考虑,选用FKF纤维为主体增强纤维,改性酚醛树脂为基体,研制出FKF纤维增强新型制动摩擦材料.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新型摩擦材料的摩擦系数适宜且稳定,耐磨性能好,是一种理想的汽车摩擦材料.  相似文献   

3.
玻纤蛭石混杂增强摩擦制动材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近年来制动摩擦材料的发展趋势及要求 ,选用片状蛭石和玻璃纤维混杂作为增强体 ,改性树脂作为基体 ,研制出玻纤蛭石混杂增强摩擦材料。性能研究表明 ,该材料力学性能高 ,摩擦性能稳定 ,特别是高温磨损小 ,是一种理想的制动摩擦材料  相似文献   

4.
剑麻纤维增强酚醛模塑料的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剑麻纤维(SF)作增强填料,辅以其它助剂,与酚醛树脂(PF)混合、辊炼、粉碎制备酚醛模塑料。研究了SF表面处理方法、含量变化对酚醛模塑料性能的影响,对比了SF、玻璃纤维(GF)和普通木粉填料的增强效果。结果表明,SF对于模塑料的增强作用优于普通木粉填料,耐冲击性能则优于GF。SF含量对酚醛模塑料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和吸水性能影响较大。SEM观察结果表明,经碱热和偶联剂表面处理的SF与基体树脂的界面粘接作用得到了明显改善,酚醛模塑料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5.
采用芳纶浆粕、玻璃纤维、硅灰石纤维和钛酸钾晶须多纤维混杂增强制备重型汽车制动器摩擦材料.利用XD-MSM型定速摩擦试验机,考察了摩擦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并且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摩擦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磨损后的表面形貌,分析其摩擦磨损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所研制的摩擦材料具有足够的机械性能和优异的摩擦磨损性能,热衰退小、恢复性能好、耐磨损,可满足重型汽车制动性能的要求.材料在中高温下主要是磨粒磨损和热疲劳磨损,同时伴随着粘着磨损.  相似文献   

6.
复合摩擦材料是以高分子化合物为粘结剂、以无机或有机类纤维为增强组分、以填料为摩擦性能调节剂的复合功能材料。通过添加芳纶浆粕纤维和膨胀蛭石,考察低温条件下增强纤维对复合摩擦材料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芳纶浆粕纤维含量的增加,洛氏硬度与之近似满足线性关系,冲击强度缓慢提高,摩擦系数及磨损量也增大;随膨胀蛭石含量的增加,其力学性能和摩擦系数均呈峰形变化,分别在2%、3%时达最大值,但磨损量的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7.
比较了SiC 和Gr 颗粒混杂增强Al 基复合材料的干摩擦磨损行为, 并与单一SiCP 和单一GrP 增强Al 基复合材料的相应行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在低载荷(< 30 N ) 时, SiCP 和GrP 能协调作用, 使混杂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均比单一SiCP 和GrP 增强复合材料低。在较高载荷(30~ 120 N ) 时, 混杂复合材料磨损以剥层磨损机制为主, 摩擦系数比单一SiCP 增强复合材料低, 磨损率比单一GrP 增强复合材料低得多, 比单一SiCP 增强复合材料高。混杂复合材料对偶件的磨损比单一SiCP 增强复合材料低得多。   相似文献   

8.
纤维及晶须增强PTFE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MHK-500型环-块磨损试验机,对炭纤维,玻璃纤维及钛酸钾(K2Ti6O13)晶须增强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材料在干摩擦条件下与GCr15轴承钢对磨时的摩擦学性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光学显微镜对其磨屑和摩擦表面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炭纤维,玻璃纤维及K2Ti6O13晶须虽增大了PTFE的摩擦系数,但均可将PTFE的磨损量降低2个数量级,其中玻璃纤维的减磨效果最好,K2TiO13晶须的减磨效果最差,由于K2TiO13晶须的承载能力较差,致使K2Ti6O13晶须增强PTFE复合材料的磨损表面发生了明显的挤压变形,因而该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摩擦和磨损。  相似文献   

9.
温度对混杂纤维制动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JF150D-Ⅱ型摩擦试验机分析了所研制的轿车用混杂纤维盘式制动材料与灰铸铁在不同温度下滑动摩擦的摩擦磨损性能,并借助SEM观察材料形貌.研究结果表明以硅酸铝纤维、叶蜡石粉等无机材料为主要组元的新型混杂纤维制动复合材料,摩擦系数稳定,各温度下的磨损率也较低.各组元的磨损形式不同,硅酸铝纤维主要表现为脆断和磨料磨损;而钢纤维则表现为塑性流动和粘着磨损;树脂主要表现为热磨损.  相似文献   

10.
采用混杂纤维作增强材料生产列车客车车辆闸片,依据TB/T3118-2005进行了"现车运用试验".实际测量了闸片的磨耗和表面状况,在线测量了制动盘厚度变化并对制动盘表面进行了观测.实验结果表明,闸片线磨损率低,表面平整无龟裂、塌边和掉渣等,制动盘面光洁,无集中产生热斑和微裂纹等异常状况.摩擦学机理分析指出,混杂纤维闸片...  相似文献   

11.
采用湿法工艺制备出一种碳纤维增强纸基摩擦材料,通过惯量试验机研究了长时间连续制动条件下碳纤维增强纸基摩擦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变化规律.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三维轮廓仪观察磨损表面形貌并分析其磨损机理.结果表明:随着制动次数的增加,摩擦力矩曲线波动现象严重,摩擦系数减小,摩擦表面由于形成了光滑的摩擦膜使磨损率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12.
剑麻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梁小波  杨桂成  曾汉民 《材料导报》2005,19(2):63-66,75
综述了剑麻纤维和剑麻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及其应用.对剑麻纤维的综述主要包括剑麻纤维概况及与其他纤维的比较、剑麻纤维的表面处理方法和表征;对剑麻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综述主要包括剑麻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橡胶、水泥和石膏等其他基体复合材料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孔隙率对碳纤维增强纸基摩擦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碳纤维增强纸基摩擦材料是应用于汽车自动变速器中的一种新型湿式摩擦材料. 在固定原材料配比和含量的基础上, 通过改变摩擦材料厚度, 制备出几种孔隙率不同的碳纤维增强纸基摩擦材料. 采用液体渗透法测试摩擦材料的孔隙率.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试样形貌. 通过惯量试验机研究孔隙率对碳纤维增强纸基摩擦材料湿态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 短切碳纤维在树脂基体中均匀分散, 相互桥接, 形成了大小不一的贯穿性孔隙; 随着孔隙率的增大, 摩擦力矩曲线趋于平稳; 动摩擦系数升高, 静摩擦系数降低, 磨损率增大.  相似文献   

14.
分别研究了不同条件下连续C纤维和三维编织纤维增强铸型尼龙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并对磨痕和磨屑表面形貌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干摩擦条件下三维编织C纤维增强铸型尼龙(简称C3D/MCPA)复合材料的磨损率明显低于连续C纤维增强铸型尼龙(简称CL/MCPA)复合材料;水润滑条件下C3D/MCPA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几乎为干摩擦时的50%.三维编织C纤维/芳纶纤维混杂增强铸型尼龙(简称HF/MCPA)复合材料中随C纤维相对体积比的提高,磨损率下降而摩擦系数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5.
分别采用碱、硅烷偶联剂(KH-550)对剑麻纤维(SF)进行表面处理,选用无机纳米SiO2改性的酚醛树脂(PF)作为基体树脂,通过模压成型工艺制备剑麻纤维/纳米酚醛树脂复合材料。分别采用动态力学分析(DMA)、热重分析(TG)研究纳米SiO2的加入及剑麻纤维处理方式对SF/PF复合材料动态力学、蠕变、应力松弛性和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添加纳米SiO2的SF/PF复合材料相比,SF/纳米PF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达到4783MPa,提高了46.8%;与未改性SF/纳米PF复合材料相比,经过碱处理的SF/纳米PF复合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Tg)达到261℃,提高了14℃;热失重研究结果表明,纳米SiO2的加入及剑麻纤维改性均能显著提高SF/PF复合材料的热分解温度。  相似文献   

16.
刘伯威  刘咏  唐兵  杨阳  匡湘铭 《材料导报》2016,30(24):71-75, 81
在一种成熟的配方基础上,采用热压法制备玄武岩纤维增强摩擦材料,研究了汽车摩擦材料中玄武岩纤维含量(质量分数,%)对摩擦材料物理性能、力学性能、摩擦磨损性能及制动噪音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玄武岩纤维含量增加,摩擦材料的气孔率和洛氏硬度增加,密度和压缩变形量降低,内剪切强度先增加后降低;名义摩擦系数与最低摩擦系数随玄武岩纤维含量的增加而提高;添加适量的玄武岩纤维有利于降低磨损和抑制制动噪音的产生,随其含量增加,磨损量和噪音发生概率先降低而后增加;玄武岩纤维含量在12%时,内剪切强度最高,磨损量最小,噪音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