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恒速双筒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聚1-丁烯釜内合金的流变性能并将其与高全同聚1-丁烯(iPB)的流变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所合成的釜内合金熔体是一种假塑性流体,且随着测试温度的升高其非牛顿指数变大,非牛顿性减小。在相同温度和剪切速率下,釜内合金的粘流活化能小于iPB的粘流活化能;随剪切速率的升高,粘流活化能减小,其粘温敏感性降低。  相似文献   

2.
茂金属低密度聚乙烯的流变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RH-2000型双管挤出毛细管流变仪对mLLDPE-1018FA进行流变性能测试,得到一系列流变曲线,发现mLLDPE具有比较特殊的流变性能,如高的熔体表观黏度、高剪切速率下的黏度反转等。计算了这种聚乙烯树脂的粘流活化能和非牛顿指数,给出了二者与剪切速率的定量方程,考察了温度对其流变性能的影响,为这种树脂的加工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恒速双筒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聚1-丁烯釜内合金的流变性能并将其与高全同聚1-丁烯(iPB)的流变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所合成的釜内合金熔体是一种假塑性流体,且随着测试温度的升高其非牛顿指数变大,非牛顿性减小。在相同温度和剪切速率下,釜内合金的粘流活化能小于iPB的粘流活化能;随剪切速率的升高,粘流活化能减小,其粘温敏感性降低。  相似文献   

4.
采用毛细管流变仪详细分析了LDPE/Fe2O3色母料在加工温度下黏度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温度对体系黏度的影响可用Arrhenius方程近似说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色母料熔体黏度呈指数形式下降。用表观粘流活化能描述材料的粘温敏感性,并研究发现,随着粒子填充体积分数和剪切速率的增大,体系表观粘流活化能均有明显下降,且剪切速率对LDPE/Fe2O3色母料粘温敏感性的改变作用大于Fe2O3填充体积分数。  相似文献   

5.
改性微晶纤维素/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的流变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硅烷偶联剂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对微晶纤维素(MCC)进行改性,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改性MCC/LLDPE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流变行为和动态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动态流变测试结果表明,所有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和复数黏度随着MCC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稳态流变结果表明,MCC/LLDPE复合材料熔体均为假塑性流体,在高剪切速率下复合材料较纯LLDPE有着更低的剪切黏度。动态力学分析结果表明,MCC的加入大大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刚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线性双峰聚乙烯(LBPE)、高压聚乙烯(LDPE)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共混物熔体的流变行为和力学性能。讨论了共混物的组成、剪切应力和剪切速率对熔体粘度和膨胀比的影响。结果说明,共混物熔体为假塑性流体,LBPE含量为70%时熔体粘度最大,含量高于60%时挤出胀大变小,含量高于40%时力学强度增大。  相似文献   

7.
高密度聚乙烯共混体系的动态流变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两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高密度聚乙烯的共混体系动态流变行为研究,探寻了共混物的动态流变行为随组分含量、温度、频率的变化规律,并通过共混物流变行为讨论了相形态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由于HDPE的多分散性,共混体系的流变行为偏离经典的线性粘弹性理论模型,而且由于相对分子质量的不同,HDPE6098的动态模量和复数黏度均远大于HDPE2911,共混体系则处于两纯样之间,呈现递变趋势。随着频率ω的增加,纯HDPE及其共混物熔体的复数黏度η*均呈下降趋势,表现出典型的假塑性流体的流动特征。两种HDPE的共混体系在不同温度的熔体均为均相结构。  相似文献   

8.
用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双峰中密度聚乙烯(BMDPE)及其与高压聚乙烯(LDPE)共混物熔体的流变行为。讨论了共混物的组成、剪切应力、剪切速率及温度对熔体流变行为的影响和挤出膨胀比,测定了不同配比熔体的非牛顿指数(n),熔融指数(MI)。测定了共混物的屈服应力、断裂应力和断裂伸长率。证明共混物的强度随双峰中密度聚乙烯含量的增加而提高,为BMDPE的加工和使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一系列易水解聚酯(EHDPET),研究了第三、四单体含量及添加剂B对EHDPET流变性能的影响,得到了EHDPET的粘流活化能与剪切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EHDPET的流动性能随第三单体(SIPE)含量的增加而下降,增大第四单体(脂肪族化合物A)的添加量和添加聚合物B均可使EHDPET的流动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0.
LDPE对PBT/PC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发现,在PBT/PC共混体系中加入少量熔体指数(MI)较大的低密度聚乙烯(LDPE),可以改善该共混体系的加工成型性能、外观及力学性能。随着LDPE含量的增加,PBT/PC巫混物的溶体指数增大;LDPE对共混体系还可起增韧作用,LDPE的加入使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有明显的提高。另外,DSC研究发现,LDPE的引入对共混物中PBT组分的结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使PC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下降。热失  相似文献   

11.
PP/POE共混物的毛细管和转矩流变行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高压双管毛细管流变仪和Haake转矩流变仪研究了聚丙烯(PP)/乙烯-辛烯共聚物(POE)体系的流变行为,探讨了转速、剪切速率、温度及共混物的组成对熔体流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所测得的熔体流变学结果基本一致,共混物熔体表现为假塑性流变行为。随着POE含量的增加,PP/POE共混物熔体的表观黏度和非牛顿指数表现为负偏差行为,粘流活化能则表现出正负偏差行为,说明PP与POE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自制装置对聚碳硅烷(PCS)熔体进行预处理。通过预处理获得三种不同分子量的PCS,并对其进行物理化学和稳态流变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预处理后的PCS其数均分子量为1000 g/mol~1400 g/mol,属低聚物。在温度范围240℃~260℃和剪切速率范围0.001 s-1~10 s-1内有明显的剪切变稀现象。在测试的温度范围内,剪切变稀区的非牛顿指数随温度升高先减小后增大。预处理后的PCS粘流活化能为120 kJ/mol~180 kJ/mol,比一般高聚物的高得多。  相似文献   

13.
以聚氯乙烯(PVC)为基体,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VC/氯化聚乙烯(CPE)/碳酸钙(CaCO3)复合材料,对不同CPE含量的PVC/CPE/CaCO_3复合材料的动态流变行为与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CPE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熔体的储能模量(G′)与损耗模量(G″)先升高后降低,而松弛指数(λ_1)、特征松弛时间(τ_2)则分别呈现减小与增大的趋势,当CPE含量由0phr变为10phr时,复合材料冲击性能提高了约133.5%。通过对复合材料熔体动态流变行为进行分析,可以推测出CPE与CaCO_3颗粒之间逐渐形成部分包覆、全包覆、过包覆的结构模型,从而解释了CPE增韧复合材料的机理。  相似文献   

14.
选用医用级热塑性聚氨酯(TPU)为原材料,在旋转流变仪和毛细管流变仪上对TPU进行稳态、动态流变测试。采用Power Law方程进行流变数据拟合,得到200℃时TPU零切黏度为855 Pa·s,非牛顿指数为0.65,松弛时间为0.06 s。利用时温等效原理对动态流变数据进行主曲线滑移拟合,通过阿伦尼乌斯方程求得黏流活化能(ΔE)为137 k J/mol。流变测试结果表明,TPU是一种温敏性较强的材料,准确选择并控制TPU的加工条件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低密度聚乙烯(LDPE)火焰喷涂层力学性能差,与基材结合力差,为此,在LDPE粉末中添加n-SiO<,2>制得了LDPE/n-SiO<,2>复合涂层.利用转矩流变仪、熔体流动速率仪考察了n-SiO<,2>含量对LDPE粉末流变行为的影响;利用电子拉力机、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紫外老化箱等对涂层...  相似文献   

16.
利用油酸对氧化铝粉体进行表面改性,研究了表面改性工艺对氧化铝粉末表面特性及用粉体制备的浆料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后粉体表面覆盖由碳氢长链组成的非极性有机表层结构,消除了粉体间的硬团聚,制备出了固相体积分数达55%的氧化铝浆料.  相似文献   

17.
淀粉粒度效应对微细化淀粉/LDPE共混体系相态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制备不同粒度梯度的微细化淀粉,将其分别疏水化改性后以相同质量分数与LDPE共混,分析不同拉度微细化淀粉与LDPE共混体系的相态结构。扫描电镜显示,随着淀粉粒度的降低,微细化淀粉在LDPE中的分散性提高;流变学分析表明,MST/LDPE共混体系熔体为非牛顿假塑性流体.随着淀粉粒度的降低,熔体非牛顿指数减小,但粘度变化不显著。淀粉粒度降低有利于改善共混体系的加工性能扣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8.
动态成型过程中PP/CaCO3填充体系的流变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自行研制的毛细管动态流变仪,研究振动参数对聚丙烯(PP)与碳酸钙(C aCO3)在不同配比时混料流变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填充体系的表观黏度随着振动频率和振幅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在频率8H z左右,达到了最小值,并且当C aCO3的含量较低时,其表观黏度随着振动参数的变化响应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