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言 国务院关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的批复明确了北京建设节约型城市的目标,要求北京坚持节约为先,切实解决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土地、水资源、能源、环境等问题,坚持集中紧凑的发展模式,节约用地、集约用地、合理用地。《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强调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并提出了“开发与节约并举,以节约为主,努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原则和方针。为贯彻落实这两个规划,积极推进北京节约型城市建设,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用地观念,将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落实在政府部门决策和各项建设中,科学规划和使用土地,以节约集约用地的实际行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城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务院和北京市有关文件精神和工作部署,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国土资源局于2007年初启动了《北京市城市建设节约用地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  相似文献   

2.
西宁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系统是基于G1S与数据库技术,遵循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相关标准、规范,为解决西宁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评价中评价数据管理、评价计算和成果管理等需求而设计并开发的。该评价系统创新性地将GIS与数据库技术应用到了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中,使得用地信息、评价结果与图有机地结合到一起,不仅提高了评价的效率,而且直观地表现了评价的结果,同时有利于西宁市建立建设用地节约集约评价和监督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住宅产业》2008,(10):18-18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精神,充分利用和发挥金融在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方面的积极作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最近以“银发(2008)214号文件”发出《关于金融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通知明确规定,“对符合国家《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先进节地技术的房地产项目,优先予以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4.
《上海城市规划》2014,(2):124-124
上海市政府目前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提高本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0年上海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规划范围目标内,并适度留出发展空间。此外,按照国家严控建设用地总量和保障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对新增建设用地实行“稳中有降、逐年递减”.  相似文献   

5.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得到国务院批复后,国家提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长期发展目标也成为北京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根据北京市政府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的工作目标,我们将城市建设用地中各项建设用地的节约用地指标进行分项研究,其中公共服务设施是研究的一个重点方面。  相似文献   

6.
正前言北京市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精神,推进实施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快北京市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的建设,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部分城市建设用地的节约用地标准,作为城市  相似文献   

7.
陈萍 《城市开发》1998,(6):31-32
节地挖潜、集约用地是实现土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基本保证。城市土地管理中,必须走节约挖潜的道路,不但要节约用地,更重要的是盘活存量土地。当前,随着经济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用地需求不断扩大,在建设资金和可占用土地十分有限的情况下,通过盘活城市存量土地,显化积淀的土地资产,利用闲置的土地资源,为城市发展提供新的资金来源和建设空间,使城市建设走集约利用、内涵发展的道路已是大势所趋。企业用地的调整是盘活存量土地的一个重头戏,本文着重探析企业在盘活城市存量土地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建设信息》2008,(21):74-74
据悉,《长沙市黎托片节约集约用地专项规划》近日已出炉,在15.22平方公里土地上,通过开发地下空间等六种节约集约用地方式,节约建设用地15.76平方公里,增加19万居住人口,并使公共绿地率提高10%左右。目前规划正在完善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山西建材》2012,(8):3-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发展改革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和发展改革委: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精神,依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9号)和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土地供应政策,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了《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以下分别简称《限制目录》和《禁止目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10.
《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于1月7日发布。通知强调,要切实保护耕地,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走出一条建设占地少、利用效率高的符合国情的土地利用新路子。  相似文献   

11.
2014年,中央发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同年5月,上海市召开第六次规划土地工作会议,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明确上海未来发展目标定位为,“努力建设成为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全球城市”。同时,提出严格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实现规划建设用地总量“零增长”甚至“负增长”。在此背景下,结合上海市委“推进城乡一体化”调研工作,浦东新区立足“转型发展、二次创业”和建设全球城市核心功能区的目标,厘清现状,找准问题,寻找出路,  相似文献   

12.
王凯  张菁  徐泽  徐颖 《城市规划》2012,(4):42-48,92
1990年颁布施行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是我国城乡规划领域的重要技术规范,是城市规划编制与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支撑。为适应我国城乡发展宏观背景的变化,落实《城乡规划法》和国家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08年4月正式启动了对这一标准的修订,新标准2010年12月获得批准,自201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基于对原标准的客观评价,本文细述新标准修订的由来、指导思想和工作过程,进而对标准中的用地分类和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主要创新做了具体介绍,并对标准修订和实施中的若干问题做了后续思考。  相似文献   

13.
高层声音     
《城市规划》2008,(2):5-6
<正>国家对建设用地采取了更加严格的管理国务院1月7日下发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对于建设用地采取了更加严格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
陈秉钊 《规划师》2012,28(2):5-7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以下简称《示准》),于2012年1月1日开始实施.我国从事城市规划和管理工作的规划师及相关专业人员都应当认真地学习和执行.城市规划越来越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它的公共政策的属性也越来越明显.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努力节约、集约使用资源,建设低碳城市,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这些都是实施《示准》的立足点.规划师在贯彻、落实新标准中将面对什么问题?如何忠于职守?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国土资源部日前下发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办法》明确规定,挂钩试点工作应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保护耕地、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为出发点,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统筹城乡发展为目标,以优化用地结构和节约集约用地为重点。建新拆旧项目区选点布局应当举行听证、论证,严禁违背农民意愿,大拆大建。  相似文献   

16.
武汉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武汉市目前建设用地利用强度,并为武汉市各级政府下一步制定土地管理和调控政策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我们开展了武汉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现状评价研究工作。介绍了武汉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思路,并重点阐述了评价模型、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以及评价指标标准化方法等,最后给出了武汉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结果,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前北京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市政交通厂(场)站建设任务日趋繁重。现有某些市政交通场站用地标准由于制定年代久远,已难以适应不断发展的需要,还有一些市政厂(场)站没有明确的标准,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各类市政交通场站设施的规划用地指标,在满足设施功能需要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和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月3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对我国现有建设用地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利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本文从法律的角度出发,结合历年来政府有关部门的相关文件,对本次《通知》中涉及建设田地的相关规定进行解读,以期有利于相关部门及市场各方更好地理解和执行。  相似文献   

19.
节约集约用地就是如何更有效的利用土地,以最小的土地成本,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境建设的需要。它包括三层含义:①节约用地;②集约用地;③统筹安排土地。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的内涵和政策文件,分析了我国现阶段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存在的问题,从推进专项立法、强化土地利用规划作用、健全标准体系等方面,提出了生态文明视野下完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的措施,有利于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