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注空气技术是低渗油藏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分析注空气提高采收率机理及注空气过程中原油氧化反应机理,综述了原油低温氧化反应模型,为氧化动力学参数的计算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分析蒸汽、压力、原油性质及储层岩石对低温氧化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注空气提高采收率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注空气驱油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提高原油采收率(EOR)技术。其中注空气低温氧化技术,它既适用于注水油田后期高含水的三次采油,也适用于注水困难的低渗油田的二次采油。分析了注空气提高采收率的机理,通过建立注空气低温氧化的油藏数值模拟概念模型,分析注空气开发效果的影响因素,运用常规数模软件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如注气速度、油藏压力和温度等,这一研究结果对现场开展注空气驱油技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注空气低温氧化技术是一项有效的提高采收率技术,空气具有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应用范围广等优点.针对某油藏进行了注空气低温氧化过程模拟,对储层韵律、地层倾角、含油饱和度等方面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不同地质参数对注空气低温氧化开发效果的影响,得出适合空气低温氧化油藏的主要油藏参数要求,为该油藏空气驱提高采收率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注空气低温氧化提高采收率,基于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通过拟合氧化实验的压力降、产出气体含量,建立了注空气低温氧化(LTO)模拟模型,评价了注空气效果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及作用机理,对比了注空气与注N2的驱油效果及经济可行性.实际应用表明,模拟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数值模拟方法可行;胜利油田渤南罗36断块注空气效果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大小依次为注气速度、油藏温度、剩余油饱和度、油藏倾角、射孔位置等;注空气相对于注N2而言成本低,驱油效果好.为胜利油田低渗油藏注空气动态监测及方案调整提供了依据,对注空气提高采收率开发方案的制订及优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轻质油藏高压注空气加速量热分析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鄯善轻质油藏实施注空气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进行了鄯善油田原油同空气接触的加速量热分析实验研究,研究了高压注空气提高采收率时鄯善轻质油藏油样在油藏条件下能否自燃的问题,获得了原油与空气反应的动力学参数.研究表明,在油藏温度和压力下,鄯善轻质油藏油样等温老化7.6天后仅使温度增加8~10℃,没有观测到自燃;实际油藏能保持较好的绝热条件,在加速量热分析等温老化中没有观测到自燃并不排除在现场条件下可能发生自燃;鄯善油样与空气的氧化反应,在150~350℃有很高的反应速率,存在键断裂反应;油-空气0级反应的活化能为73.0 kcal/mol.研究结果为今后开展注空气设计、优化注空气工艺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获得轻质油油藏(辽河油田某区块)注空气低温氧化反应的反应规律,在实验室运用反应釜进行了不同时间、压力和温度以及其他因素条件下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低温氧化反应主要生成了一氧化碳、烃类气体、二氧化碳和水以及烃类氧化物;随着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的增加,低温氧化反应速率增加,相比较,温度对低温氧化反应过程的影响程度远比压力的要强。同时,反应中加入催化剂、去离子水和粘土矿物以及搅拌对氧化反应的反应速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族组分分析,低温氧化后饱和烃含量不变,芳香烃和胶质含量减小,沥青质含量增加,反应后脱气油粘度增加,这对矿场进行注空气的实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注空气低温氧化是一种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比较有效的方法,它既能发挥注气的作用,又具有氧化产生的其他效果。重质原油能够部分地被低温氧化成轻质原油,放热降低原油黏度,提高原油流动能力,达到烟道气驱或N_2驱的效果,提高储量的动用程度。以辽河油田新杜1块为例,运用数值模拟技术,优化注气压力、生产井井底压力、注气速度、注气量等相关参数,并对注气提高采收率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
低渗透油藏的储量是油田难动用储量的主要部分,提高这部分油藏的采收率是研究的重点.注CO2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由于其独特的优点,已经在国内外多种油藏和各种地质条件下得到了成功应用.通过室内模拟研究CO2在地层中运移机理,得出如下结论:多孔介质中填充水相后对CO2扩散速度影响巨大,水相溶解CO2后与矿物反应损耗是CO2扩散的限制因素;渗透率对扩散的影响程度比温度的影响大;高压下气体扩散速度增加缓慢.根据单相渗流规律结合实验,推出与CO2扩散相关联的温度、压力、渗透率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注CO2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已在国内外多种油藏和各种地质条件下成功应用。通过室内实验模拟,研究了CO2在地层中的运移机理,即多孔介质中填充水相后对CO2运移速度影响很大;水相溶解CO2后与矿物反应损耗是CO2运移的限制因素;渗透率对CO2运移的影响比对温度的影响大。根据单相渗流规律并结合实验研究,得到与CO2扩散相关联的温度、压力、渗透率、位移之间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10.
油藏注空气提高采收率开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空气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已经在国外多种油藏和各种地质条件下得到了成功应用,其特点是操作成本低、注入能力强、驱油效率高、储量动用程度大.系统介绍了国外注空气开发稀油油藏、稠油油藏、沥青质油藏的成功实例以及我国油藏注空气开发的技术现状,分析了注空气技术的机理、提高采收率效果及成功应用的关键因素,对我国各类适合注空气的油藏开发调整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渤海湾环烷基原油减三线馏分油加氢降凝工艺生产橡胶填充油进行了工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高压加氢降凝工艺,在总体积空速0.18h-1,氢油体积比800,反应压力15MPa,反应温度320~380℃的条件下,产品中大于320℃馏分凝点降至-26℃,硫、氮质量分数分别降至12μg/g和8μg/g,芳烃质量分数由36.8%降至4.3%,与进口SBS填充油的性质相近。  相似文献   

12.
通过精细油源对比、气源对比,明确了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方里集构造带的油气来源;基于流体包裹体的光性特征和均一温度,结合埋藏史确立了油气成藏时间及期次,恢复了油气成藏过程。油源对比结果表明,沙三段原油和烃源岩地球化学指标相近,具有自生自储特征,沙二段和沙三段天然气以煤成气为主,为断层输导成藏。沙三段油包裹体荧光下呈蓝色,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为130 ℃~140 ℃,原油成藏期为明化镇组晚期—平原组中期(距今1~3 Ma)。根据山西组—本溪组煤系烃源岩的热演化史,煤成气的成藏期为东营组时期,早于原油的成藏时间。油气成藏过程恢复表明:在东营组中期至东营组剥蚀期间,煤成气通过断层输导,形成沙二段气藏和沙三段早期气藏;在明化镇组晚期—平原组中期,沙三段烃源岩生成的原油就近充注于沙三段气藏中,形成了沙三段油气藏。方里集构造带具有“双源两期”的成藏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空气驱的安全性及稠油改质,通过静态氧化实验研究了驱油剂对稠油低温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研究选用的驱油剂都可以提高耗氧速率,特别是NaOH 和PAM 对耗氧速率的影响最为明显。通过族组成分析驱油剂对原油成分的影响,研究发现,低温催化氧化使原油中的饱和分和芳香分向胶质和沥青质转化,而纳米微粒Fe3O4 却可以明显的反转这种变化。研究结果对驱油剂的选取、提高空气驱油技术的安全性及扩大空气驱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采自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的8块渗透率为(0.050-2.812)×10-3 μm2的特低渗—致密砂岩岩芯样品进行石油驱替成藏模拟试验。试验采用驱动压力分段逐级提升式连续油相充注。结果表明:特低渗—致密砂岩储层石油运移、聚集、成藏机理与常规储层明显不同。随着石油不断注入和驱动压力的不断增高,岩芯中孔隙水逐渐排出,含油饱和度随之增高,并且增高趋势呈现先快后慢的指数式特征;样品最终含油饱和度与渗透率相关关系不显著,与孔隙度呈正相关;特低渗—致密储层具有原油活塞式驱替运移的成藏机理,成藏效率高,石油成藏富集受到油源规模、驱动压力、成藏流体性质等因素的影响;优质烃源岩是特低渗—致密储层石油富集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5.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研究了20名处于不同大气压力环境中受试者的热感觉和风速期望随空气流速变化的情况,进而分析了不同大气压力环境中,空气流速对用风速期望进行评价的吹风感和人体平均热感觉(MTS)的影响.研究表明:低气压环境下人体对空气流速变化的感觉不如常压下敏感,人体在较高温度下对风速变化的感觉不如较低温度下敏感.在20-22℃时,低气压环境下微风速(〈0.2 m/s)范围内的风速变化对身着厚重衣物的受试者的热感觉影响十分微小.  相似文献   

16.
辽曙高粘度原油属低硫环烷基原油 ,密度大 (ρ =0 .99779g/cm- 3) ,运动粘度大 (υ10 0 =12 2 3 .9mm2 ·s- 1) ,其性质类似于一般原油的渣油馏分。以该原油的减压渣油为原料 ,采用调合法制取沥青 ,并对其路用性能进行了评价 ,建立了Frass脆点和 5℃针入度的关联方程。结果表明 :采用调合方法可以制备出符合Q/SHR0 0 4 -1 998要求的AH -70、AH -90高等级道路沥青。该沥青的感温性能优良 ,粘弹区间 (ΔT)大 ,超过了同类沥青的相应指标。利用所建立的Frass脆点和 5℃针入度的关联方程 ,用 5℃针入度可以预测Frass脆点  相似文献   

17.
空气泡沫驱油技术在中高渗透油藏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但在低渗透油藏中的应用较少, 通过 文献调研对低渗透油藏空气泡沫驱增油机理和注入方式进行总结, 并结合室内实验以及现场试验对空气泡沫驱技 术在低渗透油藏中进行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 空气泡沫驱在高渗层的剩余油饱和度低于2 0%时, 泡沫液体系能够 很好地发挥作用, 封堵高渗层, 空气泡沫驱阶段驱替出大量低渗透层中的原油, 驱油效率由水驱阶段的8. 3 3% 升高 至5 0. 5 5%; 矿场井组含水率由9 8%下降至5 4%, 日产液量由3. 5m3 下降至1m3, 日产油量由0. 0 7m3 升高至0. 4 6 m3。空气泡沫驱在低渗透油藏开发中具有巨大潜力, 对同类油藏的增油控水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稠油油藏在注蒸汽热力采油过程中,井间一旦发生汽窜,导致蒸汽无效循环,将严重制约蒸汽波及体积的扩展和原油采收率的提高。用二维可视化实验装置,研究稠油油藏注蒸汽开发过程中的汽窜现象以及剩余油分布特征,再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井间汽窜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多孔介质中蒸汽的推进实际为蒸汽驱动冷凝水与变温热水驱动原油的渗流过程;驱动前缘以外,油藏温度逐渐降低,呈现常规非活塞水驱油特征,水的渗流速度快于原油,呈现明显的突进现象,窜流通道两侧留有大量剩余油,注采井间汽窜时的平面波及系数仅为43.16%;而在热波及区域内,存在绕流残余油与角隅滞留油。影响井间汽窜的主控因素包括:井位与高渗带位置关系、平面非均质性、厚度、原油黏度、注汽速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